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891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临汾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林外史》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

范进中举后跌倒在地,不省人事,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揍醒了他,这时旁边有人讨好着起哄说:

“胡老爹这巴掌打得亲切,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这段情节如一幅漫画,仿佛围观的人那势力谄媚的脸孔就在眼前晃动。

用此手法针砭科举倒是比喋喋不休的谩骂要有趣得多。

不过漫画有时又像哈哈镜,容易扭曲事物的本来形象。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说,科举制总习惯被人放在哈哈镜里乱照。

比如今人印象中科举就像古代高考,万人争抢一根独木桥,少数过去了,大多数都掉到河里淹死。

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八股文照搬儒典教条,摧折灵气,有天分的人落在里面绝无生存机会。

  以上两点对科举功用的理解把它狭隘地缩窄为考试和作文,可在我看来,科举还应增加两条功用,这两条还是它能存活到晚清的最重要理由。

一则科举是选拔官僚的一种相对有效的体制,它可以通过授予功名,分层次地在不同地点配置官员,如进士在宫廷阁部,举人在中层行政机构,秀才沉到村庄底层,这样就可保证在社会各个高低层次都能配置有文化的人群做领袖。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讲“清流”“浊流”的分野,一方面谈的是舆论争议会导致一种道德判断,但从根基上说还是身份分层的问题。

其中被看作“浊流”的秀才一旦沉到底层就能变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与宗族的形成和管理有莫大关系。

历史上往往“清流”喜欢唱高调,“浊流”反而办实事,尽管有时浊流作恶的曝光率更高。

  需要为科举正名的第二条理由是,不要误解通过科举入选的官员人人只会作八股。

真正出色的官僚,他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多元的,除跟着一般塾师,还可请专门的私人老师,或者去书院接受试前教育,或为某名师的私淑弟子。

士子本人出色,中举前接受过优秀教育的例子俯拾皆是。

就如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杨度师从王闿运都是例子。

如果他们全如范进般猥琐,一听中举了就中邪发疯,或如后人营造出的哈哈镜里的木讷书生,只会写得一手酸腐文,哪可能有后来那些惊世骇俗之举?

  我们还可注意地方学问的草根训练素有差异,从性格气质到行动风格都殊绝不同,科举一张网哪里能随意把人罩起来生杀予夺?

如近世湖湘人气质彪悍,擅长打仗,好玩政治,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一条线顶下来居然力挺住了大清半壁江山,能使清半个世纪不倒。

广东人好做浪漫之思,喜欢宣传鼓动的文字游戏,就多有些宣传家出来。

江浙人考据成癖,浸淫于古人典章制度,后来科技人才辈出与这种执着不无关系。

成名的资源多与八股无关,却又多从科举网络中得利。

所以不如说科举只是官员的选拔程序,却不一定能限制他们知识结构的训练。

科举不一定公平,也可能生产平庸烂人,却是一种初步体现公平正义的考试制度,尽管缺陷明显。

再说说秀才的功能,秀才虽是“浊流”,却是科举底盘中人数最多的人群;秀才没有行政级别,却是乡村中自我管理的主力。

秀才凭低级功名身份,往往能当上宗族族长。

乡下自治靠的是宗族力量的大小。

“宗族”要坐大必须要祭祖,可明清以前,祭祖是皇家贵胄的专利,老百姓只能在家里设牌位祭父母,根本没机会在家外专门设祠堂祭祀。

明清百姓不甘心,终于突破了限制,不仅堂而皇之地模仿官家在外设祠堂,而且不仅嫡长子主祭,庶子也可主持祭礼。

这些举动今人看来貌似平常,在当时可是一场了不得的革命。

这主持祭礼的活儿自然要推举有文化的人充当,他虽不是贵族,却因有文化貌似有些贵族范儿,秀才虽是“浊流”,在乡下却是香饽饽就是这个道理。

1.下列对于科举功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就像古代高考,万人争抢一根独木桥,少数过去了,大多数都掉到河里淹死。

B.科举的八股文照搬儒典教条,摧折灵气,有天分的人落在里面绝无生存机会。

C.科举通过有效的体制选拔官僚并授予他们功名,将官僚分层次地配置在不同地点。

D.科举尽管缺陷明显,却是一种初步体现公平正义的考试制度,可借此选拔真正出色的官僚。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范进中举后发生的情节就像一幅漫画,有趣地针砭了科举,不过漫画就像哈哈镜,扭曲了事物的本来形象。

B.历史上,尽管有时“浊流”作恶的曝光率更高,但他们办实事,一旦沉到底层就能变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C.通过科举入选的官员并非人人只会作八股,他们成名的资源多与八股无关,却又多从科举网络中得利。

D.因为科举这张网并不能随意把人罩起来生杀予夺,所以科举下的官员从性格气质到行动风格都殊绝不同。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保证了在社会各个高低层次都能配置有文化的人群做领袖,会导致一种道德判断,但从根基上说还是身份分层的问题。

B.真正出色的官僚,他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多元的。

士子本人出色,加上中举前接受过优秀的教育,这些人可能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

C.近世江浙科技人才辈出与江浙人考据成癖,浸淫于古人典章制度的执着不是没有关系。

D.明清以后,百姓可以在外设祠堂,嫡长子甚至庶子也可主持祭礼,在当时是一场了不得的革命。

秀才因有文化貌似有贵族范儿,成为乡下受欢迎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也。

举进士甲科,通判陈州。

历户部判官。

江南饥,为体量安抚使,行便民事数十条;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置诸理,民大悦。

仁宗谓绛曰:

“用卿出自朕,卿凡论事,不宜过激,当存朝廷大体,要令可行,毋使朕为不听谏者。

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因劝帝汰出宫人,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皆从之。

真定守吕溱犯法,从官通章请贳之,绛曰:

“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

”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数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熟羌据堡为乱,即日讨平之。

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

张咏镇蜀日,春粜米,秋粜盐,官给券以惠贫弱,历岁久,权归豪右;中人奉使至蜀,使酒吏主贸易,因附益以取悦,绛悉奏罢之。

召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请以川、陕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

帝叹曰:

“众方姑息,卿独不能徇时邪!

”即行之。

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

为帝言:

“身犯众怒,惧有飞语。

”帝曰:

“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

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神宗立,拜枢密副使。

始请建审官西院,掌武臣升朝者,以息吏奸。

元丰元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

入为西太一宫使。

六年,知河南府。

夏,大雨,伊、洛间民被溺者十五六。

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数月,水复至,民赖以免。

哲宗立,更镇江军节度使,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

河决小吴,都水议傍魏城凿渠东趋金堤,役甚棘。

绛曰:

“功必不成,徒耗费国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计也。

”三奏,讫罢之。

元祐二年,请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明年,卒,年七十七。

赠太傅,谥曰献肃。

(选自《宋史·韩绛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草祝辞草拟B.内诸司吏数干恩泽干涉

C.以息吏奸消除D.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退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韩绛“秉公执政”的一组是()(3分)

①行便民事数十条  ②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③官给券以惠贫弱  ④绛悉奏罢之

⑤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 ⑥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绛善于治事安民。

面对江南饥荒、熟羌作乱、伊洛大水等天灾人祸,他都能妥善处理,安定民心。

B.韩绛为官刚正,对犯法官吏严惩不贷。

他亲自审理贪婪残暴的宣州太守廖询,还贬退真定太守吕溱。

C.韩绛善言敢谏。

他借写祝辞之机谏言皇帝减少宫人,限制内臣收养儿子;他请求终止一项劳民伤财的劳役。

D.韩绛深得仁宗器重。

仁宗提拔任用韩绛,还嘱咐他言事不要过激;当韩绛遇到困惑时,仁宗鼓励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

(4分)

(2)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

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登石壁精舍①林鸿

携琴向何处,因访梵王宫②。

潭影漾秋白,枫林鸣晚红。

涧空啼鸟寂,地僻野泉通。

欲辨来时路,苍茫翠霭中。

【注】①“精舍”,隐士居处。

或僧道居住和讲学之地,石壁精舍,建于公元四世纪,在今浙江上虞县境内。

②梵王宫:

佛教庙宇,此指石壁精舍。

8.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9.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请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屈原《湘夫人》)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此情无计可消除,,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

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

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警钟》报,十分艰苦。

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其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

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清涕直流如水。

是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

蔡先生不得不与同仁某君商量,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只能典一块钱。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上下班都是步行。

孙宝琦看不过去,送他一部马车。

当孙再访时,发现马车并未曾用,因为没有马,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

当北平街上已飞驰流线型汽车时,蔡元培仍坐在表斑面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强调平民化,除去总长、次长,其余工作人员统称部员,不授官职,月薪一律三十元。

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蔡元培一生好酒。

据程沧波回忆,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岁月,每顿中午要喝一点酒,用的是锡制方型暖壶(里圆,夹层放开水温酒),不吃饭,因胃病只吃几片面包,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

任鸿隽说,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

他与某君住里外两间,他住里面,外出须经某君之屋;而蔡先生平时起身较早,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

先生恐惊动他,只好在己室看书,等某君起床后,他才盥洗。

蔡元培专任中研院院长后应酬多、开销大,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了二百元。

他很奇怪,得知真相后,当场将钱退了回去,并召集部属开会,说:

“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有趣的是1932年前后,陈西滢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

在火车上蔡先生请陈西滢喝酒(朱家骅送的)吃饭。

结账时,陈西滢要买单,先生坚持由他开销。

理由很可笑:

“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

鉴此,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称其类似今天的“无壳蜗牛”。

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居所也是租赁的。

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墙桃李于心不安。

1936年蔡元培七十寿诞,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夑林(巽甫)等以务实的精神,策划了一个“献屋祝寿”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

门生们很认真,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便郑重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

胡适为此祝寿函措辞的妥帖,还专事给王世杰、罗家伦等写信,要他们修改。

王、罗字斟句酌作了增删、润饰。

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境界之高远,令人称颂。

信中强调献屋祝寿之举“这也可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纪念一个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的。

蔡元培收到信后,“惭悚得很”。

他经过三个月时间熟虑,终于接受了弟子们对于他奖励的美意。

天有不测风云。

据《蔡元培年谱》述:

“嗣因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

”日寇的炸弹摧毁了胡适等“献屋祝寿”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仍是一只“无壳蜗牛”。

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目疾已重,不能阅小字,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本书读。

其时生活费用常感不敷,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换成港币所得无几。

房租既昂,又米珠薪桂,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难以维持。

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妪随同来港,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食指益繁,还要款接亲朋、周济寒士。

亲睹其艰的余天民说,真所谓“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

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

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

港绅罗旭苏爵士代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

“惟公之来,斯土之光!

”蒋梦麟的悼联是:

“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长,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回忆:

“他们(指蒋梦麟和梅贻琦。

梅贻琦曾任清华校长)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

”从中国古训,君子“立德、立功、立言”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

(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作者张昌华)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同时还办报纸,在经济条件极差时,不得已向同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这颗假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

B.蔡元培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在南京中研院任职时,不搞特殊,只吃食堂大锅菜,一生连以供安心做学问的固定场所都没有。

C.在火车上,蔡元培用朋友赠送的酒请陈西滢吃饭,席间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深得陈西滢的赞同。

D.蔡元培曾历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却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一生清贫,令人感叹。

E.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避免主观性的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通过客观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2)胡适等人决定给蔡元培先生“献屋祝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请简要分析。

(6分)

(3)蔡元培的“清风两袖”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

(6分)

(4)文章第三段中有“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的话,你是否同意陈西滢的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北京维京银河公司对外发布将于2014年开启太空畅游服务之日起,很多原来不堪设想的新的旅游项目被开发了出来。

B.艺术家大多有流浪者的内心,无法忍受别具只眼的生活,即使身体安顿了,精神还是需要漫游,永远在寻找什么,这让艺术家自己和周围的人很不舒服。

C.涉及鸡的残留物检测一共有8种,但山西此次检测却只针对其中4种。

速成鸡体内的抗生素残留物到底是哪些、含量多少,调查结果语焉不详。

D.比赛进行了30分钟时,卢西亚诺在一次争项中直接用手将皇马的科恩特朗击倒在地,这次冲突一度引发了场上的混乱,而他却罚不当罪地领取了一张黄牌。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我们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我们更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责任。

B.证监会正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投资运营方案,目前,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C.昨天,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市政府召开,出差在外的模范司机王大新和中学优秀教师李正没有到会。

D.外国人在中国的犯罪率逐年攀升,如果在华“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不加以有效控制,势必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①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②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

③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

④只有这样,每次所得的新知识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⑤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⑥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

A.⑤②④①③⑥B.⑥⑤②④③①C.⑥④①③⑤②D.⑤②③①⑥④

15.下面是一位90后年轻人的“消费观”。

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同学,告诉他,他所理解的“消费观”不正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100字。

(5分)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钱挣来就是为了花,虽然存款不多,甚至经常“赤字”,但我的生活质量很高。

再说了,以我现在的收入,得存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车子啊,还不如提前享受生活呢!

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如果”开头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随意污染它,那么小溪也会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场灾难过后,两兄弟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乡,一切都令人触目惊心:

房屋严重损毁,瓦砾成堆;公路千疮百孔,泥泞不堪……这场景不由得让他们发出一声叹息。

弟弟瘫坐在地,而哥哥已经开始搬石清砾……叹息,有时是无奈,有时是忧伤,但从来都不是放弃。

生命中有太多的难测,声声叹息后,我们用坚强与行动阐释生命的意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先哲们这一声声深长的叹息,让历史的天空聆听到他们不凡的心声。

叹息,有时是失意,有时是愤懑,但从来都不是绝望。

生活中有太多的沉重,一层层积压在心头,我们需用轻轻的叹息来不断地消解。

——叹息,有时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临汾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舍四周的自然环境之美,营造了静谧清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留恋。

(2分)或答②“以景结情”(1分)。

末两句以景写情,回首看来时的路,早已笼罩在无边无际的翠色雾霭之中,这样的结尾,丰富了读者对处在大自然静谧优美怀抱中的石壁精舍的想象,显得意味隽永,余味无穷。

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分)(答出某种手法得1分,能具体结合诗句分析得2分,答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的可得满分。

9.表现了诗人恬淡宁静、超脱世俗的隐逸心境。

(2分)诗人在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口吻交代出游的地点,中间两联用清秀的笔墨描述了在秋天造访石壁精舍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尾联笔锋一转写来时的路,展现一个苍茫的新境界,全诗意境清幽、静谧,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4)才下眉头

观点二:

同意。

蔡先生的人格虽然使人敬佩,但难让人师法,让人崇拜。

(2分)因为①陈西滢的评价本身就代表了一般人对蔡先生的看法。

(2分)②担任过众多要职,却一直赁屋而居,寄人篱下,让人钦佩,但未免让人感叹,一般人怎会效法、崇拜?

(2分)③蔡先生晚年流寓香港,生活难以维持,连邹鲁之仆妾都不如,很难让人师法、崇拜。

(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

考中进士甲科,任陈州通判。

历任户部判官。

江南发生饥荒,韩绛担任体量安抚使,实行方便老百姓的措施几十条。

宣州太守廖询贪污残暴不守法度,韩绛交付官吏进行处理,老百姓非常高兴。

仁宗对韩绛说:

“任用爱卿你出自我的心意,爱卿大凡谈论事情,不应当过于激烈,应当存念朝廷根本,关键的政令可以推行,不要让我成为一个不听从谏言的人。

仁宗到茅山祈祷求得子嗣,韩绛草拟祝辞,趁机规劝仁宗减少宫人,以及限制内臣养子,来表示对绝人之世的重视,仁宗都听从了。

真定太守吕溱犯法,从官上章请求赦免他,韩绛说:

“法律施行应当从地位高的人开始,大家交相求情,那么公道就废弃了。

”并对求情的各位官吏进行弹劾,于是吕溱被贬职。

几个月后,韩绛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熟羌占据堡垒发动叛乱,韩绛不久就对羌人进行讨伐并平定了羌人叛乱。

兼任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

张咏镇守蜀地的时候,春季卖米,秋季卖盐,官府发放奖券恩惠贫弱者,时间一长,权益全部归了豪门大族;宦官奉命出使到蜀地,让酒吏执掌贸易,于是酒吏依附豪强来取悦他们,韩绛全部上奏罢免了这些。

召请他知开封府,担任三司使。

韩绛请求把川、陕掌管的田谷运送到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根据官吏所任事和道路的远近的不同给予工钱。

仁宗感叹说:

“众人在无原则地宽容,唯独你不能顺从时俗!

”立即实行。

宫内众多官吏多次求取恩惠,韩绛总是坚持不这样做。

他对仁宗说:

“我冒犯众人,害怕有各种流言蜚语。

”仁宗说:

“朕在藩邸的时候,经常听说官吏把国家政事当做私人交情。

你所坚守的本来就是好的,何必惧怕谗言?

神宗即位,授职枢密副使,开始请求设置审官西院,掌管武臣升朝之事,来消除官吏为奸之事。

元丰元年,授职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

进入京师担任西太一宫使。

元丰六年,知河南府。

夏季,天下大雨,伊、洛之间老百姓被水淹死的人达十分之五六。

韩绛打开粮仓粮食赈济百姓,围绕全城修筑堤防。

几个月后,又发生大水,老百姓靠此而免除水患。

哲宗即位,担任镇江军节度使,被封为康国公,担任北京留守。

黄河在小吴决口,都水司建议依傍魏城开凿水渠东达金堤,劳役十分紧迫。

韩绛说:

“一定不能收到实效,(这会)白白耗费国家财力,让魏人流浪迁徙,不是一种(好)办法。

”三次上奏,请求终止这一举动。

元祐二年,请求告老,以司空、检校太尉的官职退休。

第二年,死,终年七十七岁。

追赠太傅,谥号为献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