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595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docx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由银行发行和创造的信用流通工具。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而形成的存款。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统领一过金融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实施国家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

其职能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的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活动。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贮存起来。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引起的货币贬值

不同,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开放式基金又称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其基金单位或者股份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者股份,并可以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者股份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二.问答

1.影响货币乘数因素有哪些?

货币扩张倍数(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Ms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D活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Rr活期存款准备金;Rt定期存款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

B=C+Rr+Rt+ReK=(1+h)/(h+r+txt’+e)

h提现率或现金漏损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r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r/D越大k越小。

txt’,定期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Rt/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t与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的乘积。

越大,k越小。

e超额准备金比率Re/D,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2.1979年以来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的改革?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2、1983年,央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体职能;

3国有银行外,组建成立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4、组建政策性银行

5、建立包括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引进大批外国金融机构

6、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货币需求,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

货币的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性需求与货币资产性需求之和M=M1+M2=L1(Y)+L2(Y)。

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性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

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谓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这是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导致的一种需求。

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

构成交易性货币需求。

这一货币需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2)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构成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凯恩斯强调该项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对利率敏感。

5.中央银行制度有哪几种类型?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制度。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类似中央银行制度:

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4)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6.如何理解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体?

答: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货币基本上是由银行创造的,如现金、存款、银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尤其是作为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与支付的M1,绝大部分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产生的。

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部门进行,二者在货币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银行是货币供应的主体。

4.简述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安全性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首要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应注意防范各种风险,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

2流动性原则:

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应具备对外支付现金能力的原则,本质上与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方式有关。

3盈利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内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结果,应能以收抵支并取得一定水平的净利润。

相互关系:

三项经营原则都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所必需,但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

过分担心银行的安全可能会影响盈利性原则的贯彻。

流动性原则与盈利性原则之间在同样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在银行提高其支付能力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盈利水平,反之亦然。

因此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要求银行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的结构,包括资产负债的项目结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以确保银行在贯彻三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稳健经营目标。

7.国家信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哪些?

国家信用,以国家财政部门作为债务人,通过发行国家债务筹集资金。

国家信用对保持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拉动经济;不断增加的国家信用为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工具,发行国债;国家信用对宏观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改变资金使用方向,公共产品,国防,环保。

 

8.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公式

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

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

①商品交换规模②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工具特征之间的关系。

收益性:

指金融工具带给持有者的报酬,这是信用的目的。

分为两方面,信用工具本身的利息或股息收入,另方面来自再转让收入。

风险性:

持有信用工具可能遭受的损失。

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风险相对于安全而言,所以风险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安全性。

流动性:

指迅速转换成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金融工具可以买卖和交易,可以换得货币,此即为具有变现力或流通性。

在短期内,不遭受损失,能够迅速出卖并换回货币,称为流动性强,反之则称为流动性差。

偿还性:

债权人或投资者可以按信用工具指定的到期日收回投资本金及投资报酬。

这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

总体上来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

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

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9.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含义

实际利率i:

货币能够交换到的商品或劳务表示的利息与本金额的比率。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R=i+p,r=(1+i)(1+p)-1

名义利率r:

名义货币即按现行单位货币购买力表示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12.货币政策时滞的内容。

内部外部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包括: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认识时滞:

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

行动时滞:

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

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通常是散步时滞:

一旦采取政策行动,它对经济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操作时滞:

指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市场时滞:

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13.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

货币存量:

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实际存在着的货币数量。

货币流量:

某一时期内某一货币存量反复被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交易作用所得到的累积量。

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 × 货币流通速度

1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有哪些种类多选

负债类:

一、存款业务:

活,定,储蓄存款。

二,非存款介入资金:

央行借款,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协议,发行融通票据,金融债券筹资。

资产类:

1准备金资产:

法定,超额准备金。

2贷款业务:

工商业,抵押,消费贷款。

3、证券投资业务:

公司证券,国家证券。

中间业务:

银行不使用信贷资金,利用优势,金融服务收取费用的业务。

汇兑,商业信用证,代理收付,代理买卖,信托。

表外业务:

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提供票据发行便行。

14.通货膨胀的理论成因及含义。

含义: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的经济现象。

原因有多种:

(1)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

(2)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上。

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动。

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倒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工资、利润、进口成本推进)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③结构失调。

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④供给不足。

即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

⑤预期不当。

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而引起的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⑥体制原因。

由于体制不完善引起的通货膨胀。

16.中央银行的业务类型,各类业务的构成。

A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代理国库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

B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有价证券买卖和黄金外汇占款。

C中间业务主要是资金清算业务,其业务主要有:

一是集中办理票据交换,二是结清交换差额;三是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7.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有哪些

分配导向功能:

通过货币所有权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对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调节和引导。

调节功能:

通过利率变动,促使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使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

信息反馈功能:

通过利率的变化,标明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将之传播到相关经济主体。

1)利率的变化能标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状况。

2)利率变化本身能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信息。

3)利率变化可以观测和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变化。

15.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

非盈利性:

指一切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流动性:

主要是指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

因为中央银行在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才能及时满足其调节货币供求、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

主动性:

指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直接与货币供应相连,只有保持主动性,才能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通过资产负债业务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

公开性:

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只有保持公开性,才能使其业务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确保其业务活动的公平合理性,增强透明度。

2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子市场各有哪些

货币市场由同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市场)、国库券市场、消费信贷市场和回购协议市场六个子市场构成。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银行中长期借贷市场。

证券投资基金

18.投资银行的业务种类。

证券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项目融资业务、公司理财业务、资金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工具创新业务,证券交易、兼并收购、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19.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征吸收投资...没有

以信用方式集聚资金并投放出去达到盈利目的。

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存款;业务范围狭窄,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只能做资金经纪人,不具备创造信用的能力。

20.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流动性。

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2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操作目标

最终目标:

1币值稳定、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5金融稳定。

中间目标:

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量。

操作目标:

短期利率,准备金,基础货币。

25.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选择

前者促进后者,后者抑制前者。

 

2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运用哪些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如何调节

中央银行一般应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包括: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2.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扩大或缩小商业银行的贷款量,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一种措施,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重要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当中央银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1.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以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2.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量,促使信用扩张;

3.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当中央银行实现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反方向操作。

 

24.利率决定理论有哪几个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最终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利息量的多少只能在利润总额的限度内,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利率是由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共同决定的,取决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

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形成的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

4、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补充,也是为了批判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而提出的,理论认为,市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

5、IS-LM模型:

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

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化的因素都将影响利率水平。

 

7.简述影响利率的因素。

答: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较多也较复杂,主要有:

1、社会平均利润率当资本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总量。

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越高,利率也就越高,但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

2、资金供求状况: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它必然会随着借贷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上涨,货币就会相应的贬值,如果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就意味着客户存款的购买力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出现“负利率”,这样会严重挫伤存款人的积极性;如果贷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则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实际收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因此,当物价上涨时,应适当提高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水平不至于太高;反之,当物价下跌时,可以适当降低名义利率。

4、银行的经营成本:

一般来讲,银行发放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要能够抵偿期利息支出及其他费用并有盈余。

所以,贷款利息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可赚,也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银行的经营成本对利率的影响会降低。

5、国家经济政策:

利率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

国家经济政策所制定的经济发展占略,速度和方向,决定了资金的需求状况及对资金流向的要求。

因此,制定利率必须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为重要依据。

6、国际利率水平:

当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利率通过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国内利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政府对利率的确定和调整,必须考虑国际利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