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234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docx

楼梯行业白皮书改

四成保本三成换品牌

经销商呼唤行业诚信

(2011-2012中国楼梯行业白皮书)

策划调查:

骆合理

执行调查:

潘有宝刘志民陈娟钱富晶潘丹谭小芳

苏泽云边珂郭连科顾宝龙涂新伟介秋娟等

统筹执笔:

刘志民陈娟

 

发布机构

《中国楼梯报》中国楼梯经销商联盟亚太楼梯数据中心

亚太楼梯网亚太家居网亚太传媒

 

目录

导语

第一部分企业篇

一、市场持续低迷厂商寻求突破点

二、原材料大幅涨价楼梯行业利润骤降

三、用工成本急剧增加企业人才依然紧缺

四、企业资金问题凸显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五、窜货飞单问题难解行业共谋整顿市场

第二部分经销商篇

一、租金上涨,四成经销商保本经营

二、市场变化,三成经销商要换品牌

三、厂家失信,经销商亟盼诚信伙伴

第三部分市场篇

一、二三线市场大店渐成气候

二、厂商经营模式多样化

三、金木楼梯行情看涨

四、经销商渴望话语权

结语

重建厂商互信,实现楼梯市场新突破

 

导语

2011年至今,在国家房地产调控加码、原材料价格上涨、卖场涨租、人工费攀升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包括楼梯在内的家居建材行业陷入发展的“寒冬”,整体市场陷入持续低迷,但楼梯行业的扩张与洗牌却从未停止。

但是,目前楼梯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尤其楼市“寒流”使许多厂商选择了战略收缩,部分经销商处于温饱线上。

2012年,尽管泛家居行业的“寒流”依旧不减,但楼梯人依然凭借着乐观向上的拼劲,演绎着中国楼梯行业的传奇。

第一部分企业篇

2011年下半年以来,楼梯企业在成本上升、市场低迷双重压力下,依然不断探索,并通过扩大产能、品牌战略、设计创新、营销升级等手段在逆境中寻求发展。

一、市场持续低迷厂商寻求突破点

从2010年4月开始的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影响有多大,与房产紧密相关的家居建材行业可能体会最深。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炒房”的人逐渐减少,转而农产品和木材价格上涨,尤其是高档木材。

三年以来,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强,不仅一线城市价格松动,二、三线城市的价格也在下跌,楼市调控的延续使得下游装修市场不断走低。

尽管随着国家大规模保障房的建设,以及部分城市调控“松绑”,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部分刚需,给楼梯行业带来了有限的生存空间,但市场整体疲软的事实依旧没有改变。

2012年一季度,部分楼梯企业新接订单明显减少,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工厂和人员闲置情况;一些企业还在继续消化去年的订单。

不少二、三线城市纷纷响应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限购令”调节各地房地产市场。

据笔者实地调查显示,“限购令”将对楼梯业产生短期抑制长期促发展的影响。

去年以来,各地多家建材家居卖场出现经销商“撤场”现象,不少楼梯经销商也“跟风而动”。

部分经销商表示,“限购令”的出台,短期内会抑制购房量、影响装修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房产政策可能会减少高端别墅豪宅的供应,也对定位高端的楼梯公司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从市场预期来看,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家居市场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有望呈现出“爆发性”增长。

2012年市场需求将有所改变,家装建材商应该把重心放在保障性住房以及二次装修人群上,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从服务、经营、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楼梯行业企业与经销商也应当探索新的产品和营销械,开发新的市场。

二、原材料大幅涨价楼梯行业利润骤降

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CPI指数居高不下,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减弱、订单量萎缩、开工率下滑,加上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上升的成本无法全部转嫁出去,与2010年相比,大部分企业利润减少20%至30%。

因此,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但其中最难的不是融资,而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

大约70%小企业表示,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当前经营中面临的困难之一。

原材料成本比2010年上涨了20%至50%。

在楼梯行业中,与原材料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楼梯产品的价格一致上不去,不少企业在重要节假日中,还会推出较大幅度的让利活动,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降价行为,为的是让经销商能够“活下去”,度过市场的“寒冬”期。

三、用工成本急剧增加企业人才依然紧缺

2011年下半年至今,中小企业经营的另一大困难就是人工成本上升。

调查显示:

珠三角地区小企业工人工资相比2010年上涨了20%至30%,部分高级技工的工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100%。

同时,不少企业还要面临工人流动性大、合适工人难招的问题。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将劳动力成本上涨列为当前面临极大困境之一,仅次于原材料成本上涨。

一些小企业主反映,即使一年涨两次工资,员工仍在流失。

此外,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也遭遇“用工难”,包括贵州、安徽、四川、河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面临着“用工难”问题,给本地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等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人工费上涨和“用工荒”,除了想方设法涨工资留住老员工外,不少楼梯企业也开始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来代替人工。

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供货期,从而提高产能。

四、企业资金问题凸显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从2011年11月初,一些地板企业老总因资金链断裂接连“跑路”,建材企业的资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2月,温州出走企业234家,比年初新增60家,其中1月份发生24家,2月份36家,涉及银行授信的出走企业152家,涉及银行授信余额总计40.72亿元,已基本形成不良贷款,占全市不良贷款余额的36.22%。

尽管温州出台一系列“治市”措施,取得了遏制借贷乱象、社会稳定等效果,然而,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之深,已经大大超出地方政府力所能及的施政范围。

和地板企业一样,楼梯企业起步低、管理粗放,不少大中型楼梯企业比小作坊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存。

很多中型楼梯企业没有太多的资金作保障,也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企业内部可以利用的人才有限,他们大多依靠贷款或拆借的形式进行融资。

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马上限入困境。

大型楼梯企业可以有一个预损期(即预计企业亏损期),但是中小型楼梯企业亏不起,因为一旦出现严重亏损,企业就很难翻身。

因此,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楼梯行业来说,资金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成为企业寻求转型的原动力之一。

五、窜货飞单问题难解行业共谋整顿市场

多年以来,窜货、飞单一直是困挠众多楼梯厂商的市场难题,而由此引发的价格大战、假冒伪劣、消费投诉、知识产权纠纷等更让人们大伤脑筋。

近年来,各地楼梯经销商数量迅速增加,国内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低。

部分品牌楼梯经销商为了蝇头小利,不顾商业道德而“挂羊头卖狗肉”,牟取暴利,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加剧了市场混乱与无序竞争,同时对企业的品牌、信誉、市场利益造成了极大伤害。

在市场整体看淡的形势下,楼梯市场企业和经销商赢利更加困难,窜货、飞单现象的危害尤为明显。

众多楼梯企业负责人纷纷提出,品牌企业应当组织起来,共同打击“窜货”行为,维护厂方与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维护企业品牌形象,保护消费者利益。

2012年开始,多家品牌楼梯对旗下渠道经销商进行整顿,制定新的品牌管理和招商制度,重拳出击,联合打击经销商窜货、飞单等不良行为,清除不合格的经销商,重塑品牌的市场信心与品牌形象。

但是,造成窜货的原因多方面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窜货、飞单问题,需要品牌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以及业内人士共同想办法。

经销商篇

由于从业门槛较低,从事楼梯行业商家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原材料、人工、物流运输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经销商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利润下滑。

2011年下半年以来,约有40%的楼梯经销商处于艰难保本状态,盈利状况令人堪忧。

一、租金上涨,四成经销商保本经营

2011年下半年至今,建材市场门面转租、转让数量大幅上升,关门停业现象屡见不鲜,许多经销商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国家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卖场租金一直都是单边上涨。

2010年,平均租金为25-35元/平方米;2011年,已经涨到35-50元/平方米。

这些因素导致经销商在销量严重下滑的同时,经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生存难以为继。

商铺租金上涨使很多经销商苦不堪言。

商铺租金年年都在上涨,有的涨幅达30%,但整体销售却持续下降。

市场开店数量与销售额增长不成比例,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抱着只求店面能维持下去的想法。

除此之外,涨的不仅仅是租金,原材料、人工以及物流成本都在不断上涨。

除去各种费用,经销商得到的利润少之又少。

2011年8月以来,各大建材市场十分冷清,即使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客流也十分有限,经销商的销量明显下降。

作为纯订制化的楼梯产品,市场空间本来就小,加之竞争激烈,价格涨不上去,因此,经销商生存将更加困难。

一些楼梯经销商本来期望靠去年年底的销量来减少损失,但现在卖场冷清,租金却一直居高不下,损失无法避免。

因此,经销商只有将店面转移到租金稍微便宜的卖场。

与2011年相比,2012年楼梯市场销量呈下行趋势。

预计上半年,经销商都不会有太多赢利。

下半年,大约四成经销商只能保本维持,还将有不少经销商撤店或改行。

在一些建材市场,已有多家店面关门转让。

如果市场形势仍不好转的话,亏损面还会更大、情况会更严重。

二、市场变化,三成经销商要换品牌

2011年10月-12月,在亚太传媒为期三个月的全国泛家居行业经销商普查中,共收到楼梯经销商数据8354条,其中有更换品牌意向的经销商数据2110条,约占25.3%。

也就是说,在全国有大约三成的楼梯经销商有更换代理品牌的打算。

其中,广东、广西、山东、河北、福建的地县级城市有50%以上的经销商想更换品牌,在广东的部分城市如广州、中山、阳江等地甚至达到了80%;中西部城市则相对较稳定,欲换品牌的经销商在10%-30%之间。

调查中,经销商普遍反映,由于消费理念改变、消费品位提升,消费者对于楼梯产品的品类、工艺、款式、服务越来越“挑剔”。

经销商迫切需要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经销商“换牌”的理由主要有:

1.厂家服务不到位;2.原品牌不适合当地市场;3.原品牌缺乏竞争力;4.企业专断,经销商没有话语权。

2012年,经销商寻找加盟品牌的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1.期待“小投入、大回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见图一),一方面,对于代理楼梯品牌的资金预算,几乎有一半的经销商选择了10万-20万元,同时,还有约20%左右的经销商选择了10万元以下,而愿意付出50万元以上费用的经销商不足10%;另一方面,在产品档次上,想代理中高档价位产品的经销商达到了一半以上,只有4%的经销商愿意代理普通品牌。

这种“低投入、高价位”的矛盾现实,恰恰说明了经销商的共同心理:

期待“小投入、大回报”。

“大树底下好乘凉”,选择大的品牌、跟大企业合作的优势在于:

首先,大品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市场出现波动,经销商也不用太过于担心自己早早“死掉”;其次,大品牌的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在供货、促销、服务等方面比较有保障;再者,高端产品的利润往往高于普通产品数倍以上,还可以提升经销商的水平和档次。

(图一)

2.二、三线市场品牌意识增强

和2010年相比,即使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城市,计划代理中高档品牌的经销商迅速增多。

以前,只有像郑州、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二级市场能够消费两三万元一部的楼梯,现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中超过1万元的楼梯产品逐渐有了市场。

尤其是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房地产业开始向二、三级市场转移,与其息息相关的家居建材行业在这些地区也开始“热闹”起来。

一些大的楼梯品牌已经开始在二、三级市场的布局,并且业绩明显。

(图二)

3.实木楼梯仍是主流

和其他大多以钢木、玻璃及复合材料相结合制成的楼梯产品不同,实木楼梯原色、天然、健康,在设计上,力求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符合现代都市人崇尚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按照设计大师的说法:

“实木的价值远胜于它美丽的外表”,实木楼梯释放出原木最本质的自然亲和力。

同时,实木楼梯一般都以中式、欧式的古典风格为主,彰显大气、奢华,蕴含了历史的文化沉淀,再加上一些迎合现代人需求的多功能设计,自然受到高端消费者的追捧。

调查显示:

尽管部分商家不会选择开设单一的实木楼梯专卖店,但60%以上的经销商在材质方面选择了实木(见图三)。

由此可见,随着国内消费者经济水平和生活档次的提高,实木楼梯仍是市场主流。

尤其在北方地区,包括实木楼梯在内的实木家具备受欢迎,乌鲁木齐、西安、太原、石家庄、哈尔滨、大连、郑州、青岛等地出现了实木楼梯热销的状况。

据了解,在黑龙江,“买家具就买纯实木家具”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楼梯也不例外。

虽然其具有特殊性,但在这种共识的引导下,实木楼梯也已经成为身份、品位、健康的象征。

在消费者看来,实木楼梯有着众多优点:

一架高档的品牌实木楼梯,能够把房子点缀得更加高贵、典雅,给人以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也正说明了实木楼梯不仅代表了平常百姓所需要的物美价廉,更代表了部分高端用户对高贵奢华的向往。

相信在未来,实木楼梯仍然会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建材产品。

(图三)

4.区域品牌优势凸显

近几年,各地区域楼梯品牌迅速崛起,一些企业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优势逐步壮大,成为地方性的强势品牌。

他们与外来的大品牌相比,在经营、物流、安装、服务等方面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经销商的操作难度小,因而受到了当地经销商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外地楼梯品牌虽然精致环保、名气大,但本地企业胜在价格实惠、服务效率高。

作为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小部分消费者以考虑品牌为先,大部分消费者往往先问价格再关注品牌,有的消费者甚至根本不关注品牌,只选择购买低价产品。

三、厂家失信,经销商亟盼诚信伙伴

长期以来,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却要么找不到合适的经销商,要么留不住好的经销商。

尤其是在市场消费日益理性、经销商对品牌越来越挑剔的现实下,企业招到优秀经销商难度更是在不断加大。

事实上,经销商不是不想加盟,而是希望找到真正优秀的楼梯品牌和讲求诚信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与其他行业相比,包括部分知名楼梯企业在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行政、生产、销售、渠道等环节的管理很不完善,尤其是在对经销商负责的渠道服务环节,从订单管理、设计画图到下单生产、检验发货等很多工序都存在很大漏洞,从而导致订单遗失、设计出错、下料失误、延期交货,出现失误后各部门又推诿扯皮、售后服务不到位。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经销商对品牌企业的信任度。

经销商在签定订单时对消费者也有着种种承诺,当厂方出现违约时,经销商又没有话语权,只能从别的楼梯企业提货、更换产品、维修配件等,以实现对客户的诚信经营。

同时,消费者对楼梯品牌认知度也不高,对于经销商的“移花接木”行为并不敏感,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飞单现象,在终端店时有发生。

《中国楼梯报》一项调查显示,80%的经销商认为,楼梯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渠道服务与当初所作的招商宣传与承诺有很大差距;而加盟1-2年的品牌经销商中,60%经销商表示厂家没有完全兑现其加盟时做出的承诺。

厂家的价格违约、决策独断、拖期交货、服务态度差等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经销商的质疑。

在企业违约的前提下,经销商无法履行对顾客的诚信,他们不得不精挑细选,寻找讲诚信、服务周到的楼梯品牌。

 

市场篇

尽管市场大环境不被看好,但是,楼梯行业的扩张却从未停止。

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家居卖场都在积极开疆辟土。

楼梯行业在材质、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也日趋成熟。

一、二三线市场大店渐成气候

2010年以来,楼梯经销商一改往年店面小、产品单一、陈设简单的形象,各地200平方米以上的楼梯店或展厅数量迅速增加。

数据显示,在新增的楼梯经销店或展厅中,单店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仅占15%。

面对一线市场逐渐饱和的现状,楼梯企业除了走多元化道路谋发展之外,进一步开拓二、三线城市,或许将成为未来的机遇。

楼市“新政”实施以来,一线城市家居建材行业的业绩一直不佳,很多大城市商家出现了不适现象,究其原因,市场容量逐渐饱和、租赁方只顾收租而轻视管理。

同时,由于商家集中,品牌竞争激烈,加上地方小作坊推波助澜,同质化、价格战等低端市场竞争方式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南京等一类城市的楼梯店销量下降的占55%,销量持平的占30%,销量上升的仅占15%。

相反,二线城市目前正值高速发展期,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和房价连年增长,平均增速达10%左右。

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适中,购房者多是自己住,家居消费值得开发。

国家大力扶持新兴城市的建设,加上嗅觉敏锐的房地产商“推波助澜”,二、三线城市的建材需求相对旺盛。

在内地和中西部省份,石家庄、西安、哈尔滨、沈阳、太原、长沙、武汉、长沙、南宁、合肥等省会城市和全国地区级城市的楼梯经销问卷调查中,销量下降的占25%,销量持平的占35%,销量上升的占40%。

由于二、三线市场开店和营销的投资成本相对比较低,市场的规模比较有限,各种营销手段容易受到控制,因此企业经营难度相对较小。

今年,位于一线城市周边的地级或县级三线城市市场,如河北廊坊、涿州,广东惠州、清远、东莞,江苏无锡、昆山、常州、南通,浙江嘉兴、湖州、扬州等城市,无论是经销商数量,还是楼梯产品总体销量都在迅速增加。

二、厂商经营模式多样化

在楼梯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一部分楼梯企业坚持“专业化”理念,改良工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品牌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部分企业开始从产品种类入手改变经营方式,把实木楼梯向家具、门窗、地板、橱柜、木雕工艺品等关联度较大的木制品行业延伸,由“专业化的楼梯企业”转型为“多元化的整体家装企业”。

在楼梯行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以整木家装、整体家居、整木文化等不同的形式出现,主要强调企业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张,力求以极快的速度使企业的产品种类、经营范围、利润迅速增加;专业化模式则强调“精与专”,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方面,通过创新产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打造品牌,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增强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发展给许多楼梯企业带来了新的气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的战线拉得很长并不一定是好事,虽说多元化发展只是扩大一点规模、增加一些收入,但最后还是会失去一些原来的市场。

任何行业,只有做专、做精,才能生存下去。

多元化(整体家装)是楼梯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好趋势,但是,它在设计、测量、技术、安装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起来的难度相当大。

同时,楼梯企业起步低、管理粗放,老板大多不具备跨业经营的掌控能力,一旦离开主业做跨业经营,一着不慎就容易出现资金链危机,导致企业经营难以维继。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整体家装这种全产业链模式的出现,为盲目竞争、疲软的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楼梯企业涉足整体家装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三、金木楼梯行情看涨

2011年以来,区别于原有的实木楼梯和钢木楼梯,一种全新的金木楼梯产品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市场流行,受到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高端楼梯消费者的青睐。

区别于原有的钢木楼梯,金木楼梯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是把铜、铝等贵重金属与实木材料艺术化塑造,重新诠释金铜文化和木文化,并吸收了铁艺等艺术特点,以欧式、中式等不同的风格、款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楼梯产品。

金木楼梯企业基本是原有的钢梯、立柱、铁艺企业转型而来,擅长于金属工艺、造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为楼梯行业的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但是,由于金木楼梯起点高,工艺方面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国内只有三四家企业可以完整地生产高端金木楼梯。

四.经销商渴望话语权

对于处于市场调整期的楼梯行业而言,品牌企业和强势卖场成为主导力量,经销商因其独立性和分散性,导致他们在与品牌企业和卖场对话时,处于劣势地位,利益蒙受损失。

若想改变被牵制的局面,经销商必须紧密团结起来,取得相应话语权,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

个体经销商再大,于群体而言也是一个个体;个体经销商再小,团结起来,这股力量却不容小视。

当区域联盟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它将代表经销商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则意味着经销商群体地位的上升,也能更好地保护经销商群体的利益。

因此,除了同行业之间需要交流外,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也要求经销商之间展开交流,寻求商机。

 

结语

重建厂商互信,实现楼梯市场新突破

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当前优秀的品牌与优秀的经销商互有需求,但缺乏的是互信与对接。

楼梯本身是一项高端产品,高端品牌的楼梯产品要打开区域市场,并且做大做强,更需要经销商具备很强的开拓市场能力,强大的资金实力、高超的销售水平和深广的人脉资源都必不可少。

实力差、能力弱、只卖便宜东西的小经销商不在品牌厂家的选择之列;但是实力型经销商一旦不忠于自己的品牌,窜货飞单,企业则不仅损失了品牌信誉和订单,同时这一区域的市场也将不复存在。

但是,大经销商飞单的现象,在很多品牌企业都时有发生。

对于这些失信经销商,企业不敢再续合约,但又舍不得当地市场,进退两难。

所以,在招纳新的经销商时,企业不得不斟酌再三,慎之又慎。

对于经销商来说,只有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牌才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可是接手新品牌的经销商担心最多的是产品的赢利能力与厂家的服务承诺,挑选诚信又赚钱的新品牌是经销商发展的关键。

其实,近两年市场环境虽然不太好,但有能力的经销商手里并不缺订单。

他们寻找的不仅是品牌,更是在寻找诚信的合作伙伴。

有些人代理的虽然是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但合作并不顺利,厂方独断专行、管理混乱、无新品、延期交货、服务差、人员不专业等问题让经销商头痛不已,供货方不诚信,他们靠人脉和信誉建立起来的顾客群体被无端伤害,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自己的诚信和周围的朋友。

经销商选品牌容易,选诚信的厂家难。

人们只注意到招商难,其实加盟难也是当前楼梯市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缺乏互信,是企业招商难与经销商加盟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楼梯市场的“诚信”之秤,不是经销商单方面的,企业也应反省自身的诚信度,这也是企业招商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厂家和经销商共同努力,加强互信,共建诚信市场,才能真正成为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这也将成为楼梯企业突破招商“瓶颈”的切入点。

楼梯行业要实现新的突破,重新构建厂商互信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2012年或许会是楼市的波谷时期,但随着房地产新政后续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楼市的政策性干预逐渐明朗、购买者的观望情绪减弱、刚性需求依然存在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终将使楼市价格在一个合理的区位平稳着陆,重新掀起一股新的购买热潮,从而带动包括楼梯在内的泛家居行业产品销售的发展。

房地产市场专家普遍认为:

房地产销量下滑只是暂时现象,最多一年半之后就会恢复。

因此,楼梯企业家也应当预见:

楼市“新政”多少会给家居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2012年之后,购买新热潮的到来必将带给楼梯行业新的发展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