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045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docx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DOC

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

学习目的

东南亚地区是我国传统的旅游客源地。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对该地区整体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新、马、泰、印尼、菲这五个国家的社会风情与民俗习惯应加以区分与辨别,一些国家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先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节东南亚地区概况

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旅游客源市场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属于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

但是,由于与我国在地域上的近距离,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上都有着特殊的联系,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五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为此,特辟一章来重点介绍一下该地区五国的相关情况,让我们对我国海外客源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东南亚”是二战后使用的一个新地名。

此前中国人把这一地区称为“南洋”、“南海”,西方则称之为“远印度”、“外印度”、“印度群岛”。

二战期间,盟军设立“东南亚最高统帅部”后,“东南亚”这一名称便被普遍地接受并使用。

东南亚共有10个国家,其中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位于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故称“半岛国家”、而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五国位于马来群岛,故称“海岛国家”。

1967年海岛五国与泰国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1、地理位置

东南亚位于东经930—141.50,北纬240—南纬100之间。

北与中国接壤,

南与澳大利亚大陆隔海相望;东濒浩瀚的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与南亚次大陆上的孟加拉、印度接壤。

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桥梁与纽带。

无论是历史上的亚洲、非洲、澳洲各国人民的交往,西方国家对东方殖民地的侵掠,还是现代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都要经过这个“十字路口”。

龙目海峡、巴士海峡、巽他海峡、托雷斯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介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咽喉,扼守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包括新加坡海峡在内全长90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13米,常年风平浪静,潮差小,可通航25万吨级巨轮。

航行于太平洋两岸及南亚、欧洲、非洲各国的船舶绝大部分经过马六甲海峡。

目前,仅每年航经马六甲海峡的各类船舶就超过10万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东南亚的陆地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

其中中南半岛约2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由吕宋岛、棉兰老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伊利安岛等几万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最大的岛为伊利安岛,达43万平方千米。

2、气温气候

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南纬100之间,属热带气候区,具体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大约北纬50以南),属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气温在24℃—28℃,年温差不超过3℃。

由于这里靠近赤道,太阳经常强烈地直射四周海洋,造成大量的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因受海洋调节,虽终年高温,但无闷热酷暑之感。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北,即北纬50以北,包括中南半岛绝大部分和菲律宾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分为干、湿两季。

每年5—10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形成雨季;11月—4月盛行东北季风,干燥少雨,形成旱季。

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马来群岛的另一特征是多台风。

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洋面上是台风的源地,每年6月—11月数次台风自东向西运行,带来丰沛的降水和程度不同的破坏。

二、旅游资源特征

1、星罗棋布的海岛

马来群岛拥有的岛屿之多,为世界之最。

据不完全统计,菲律宾拥有7000多个大小岛屿,而印度尼西亚则拥有13000多个岛屿,故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均有“千岛之国”的美称。

其他国家虽称不上千岛之国,也有众多的海岛,就连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也有50多个小岛。

许多岛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有的岛屿长期与外界隔绝,仍保留着独特的土著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的岛屿则植物茂盛,保持热带森林的风貌;还有的岛屿具有神秘的自然现象,保持着神秘的传说。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散落的小岛被看成无用之地,如今则成了取之不尽的独特的旅游资源。

2、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和优质海滩

海岛多,海岸线必定长,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海岸线总长近10万千米,亦堪称世界之最。

漫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许多天然良港和优质沙滩,海滩外围生长着热带雨林。

碧清的海水、湛蓝的天空、松软的沙滩、茂密的森林,的确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冰天雪地的温带、寒带飞过来的远方游客来说,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

现在已建成的著名海滨旅游点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

3、壮丽的火山景观

马来群岛除加里曼丹等小部分地区属于印度—马来地块外,其余群岛均为新地壳运动形成的支离破碎的高峻地貌。

群岛地形崎岖,山岭纵横峻峭。

由于这一地区正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汇合处,地壳极不稳定,故常有火山活动。

据统计,在世界600多座火山中,印度尼西亚就占有100多座,菲律宾也火山众多。

火山爆发给这一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但火山堆积物也形成了大量的自然奇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它吸引着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探奇寻异,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森林覆盖率都超过50%。

像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塔曼·尼瓜拉森林是亚洲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四季盛开的热带兰花为东南亚的代表花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在马来群岛的许多岛屿上,生长着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有的至今尚无人探险。

东南亚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象、老虎、犀牛、鳄鱼、孔雀等。

在泰国,大象被看成最珍贵、最神圣的动物,备受爱护,由于大象与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旅游者的兴趣。

5、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虽不算旅游资源,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优势,事实上东南亚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就是地理位置优势。

由于马来群岛是世界交通的汇合口,处在“十字路口”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船只在这里的海峡中穿梭,这些船只要在这里加油、加水、修理,遇到台风要在这里避风,许多货物要在这里中转,这些过路客,为推动东南亚的旅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6、灿烂的历史文化

东南亚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澳、亚两大陆早期人类交汇、聚合、繁衍的地区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南亚人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文物古迹。

其中最有名的有帝王宫殿和宗教寺塔。

如泰国的大王宫、印度尼西亚的日惹苏丹王宫、菲律宾的马拉卡南宫;泰国的卧佛寺、玉佛寺、德佛塔寺院,马来西亚的泰禅寺、国家清真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其中印尼的婆罗浮屠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据传是由几十万奴隶和农民用15年时间建成的。

这些富有东南亚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探胜访古的境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7、多彩的民族风情

东南亚在地理上处于“十字路口”,是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汇处,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民族大家庭。

这里共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既有古老的民族,如爪哇族、巽他族、马来族、泰族、高棉族、京族等,又有后来迁徙的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白人。

在文化上既有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又有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天主教文化和儒教文化,还有西方现代文化。

因此,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的海岛国家几乎可以称为“民族博物馆”和“文化博物馆”。

虽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东南亚欧化的倾向比较明显,但许多民俗风情依然得到保存。

民俗旅游几乎成为东南亚各国吸引旅游者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三、旅华市场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历史悠久,现阶段在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等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中国经贸部的统计,199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总额达到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东南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1997年,东南亚各国来华旅游入境总人数为127万人次。

199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东南亚旅华客源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当年五国旅华总人数为112.19万人次,平均下降了11.7%。

随着国际社会的救助和各国经济的不断改革、调整,从1999年开始,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与此同时,经济的好转也刺激了人民的出游热情,主要国家旅华市场客源亦呈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增长态势。

2000年,东南亚五国来华旅游总人数为1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8%,较之金融危机前最好的1997年增长了31.18%。

在接下来的2001年“9.11”恐怖事件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及全球SARS肆虐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业也和世界各地一样遭受了沉重的冲击。

然而,受中国政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旅华市场恢复迅速,尤其是在SARS疫情过后的恢复期,在全球各地旅华人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东南亚地区旅华人数却唯一保持同比11.3%的增长势头,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市场基数和活力。

图4-1反映了近年来的东南亚五国旅华人数变化情况。

东南亚是我国传统的客源市场,尽管单一国家的市场规模无法同东亚及欧美的一些主要客源市场相比,但是2000年,东南亚五国总送客量达到166.6万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8.18%,高于同期全国入境旅游人数14.7%的平均增长水平。

由此可见,东南亚市场的总体规模及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国际上的一些旅游大国也越来越多地前来东南亚开设旅游办事处或促销机构。

相信今后针对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和多元化。

下面分别介绍东南亚五国的一些基本情况。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新加坡

75.59

100.37

43.57

马来西亚

89.96

124.52

49.89

菲律宾

65.40

82.83

46.47

泰国

58.63

63.55

30.90

印度尼西亚

37.76

57.34

24.85

单位;万人

第二节新加坡

一、自然环境

新加坡共和国(Singapore)是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由新加坡岛和附近63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99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的面积。

扬州6638平方千米)。

主岛新加坡岛,占全国总面积的88.5%。

新加坡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米,最高处为中部的锡山,海拔163米。

新加坡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东临辽阔的南中国海。

与加里曼丹遥遥相对;西面是马六甲海峡,并与苏门答腊岛相望;南面是新加坡海峡;北面隔1.2千米的柔佛海峡与马来半岛为邻,现有一条长1056米的花岗岩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相连。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为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的咽喉要地,有“东方直布罗陀”和“远东十字街头”之誉称,还是亚、非、欧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海、空航线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加坡地处北纬1.17度,南距赤道仅136.8千米,属赤道型气候,或称热带性海洋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26℃左右,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

二、社会概况

1、历史与文化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

公元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

18—19世纪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

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

1959年新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

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文化教育见教材77页。

2、人口与居民

新加坡人口348.7万(2004年。

扬州450万),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7.7%,其他种族1.4%。

如包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居民,总人口为401.77万。

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

新加坡政府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奉行各个种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强调各种族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宽容,和睦相处。

新加坡国语是马来语,有4种官方语言:

马来语、华语(即汉语普通话)、泰米尔语和英语,英语是行政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马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多民族的新加坡,宗教信仰也十分复杂,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在这里都有信徒,按照传统习惯,中国血统的人大多数信奉佛教或道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马来血统和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印度血统的人信奉印度教。

各种宗教信仰人数的比例大约为:

佛教31.9%,道教21.9%,伊斯兰教14.9%,天主教14.5%,基督教12.9%,印度教3.3%,其他宗教0.6%。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与习俗,在新加坡,华人所信奉的佛教,是与道教和儒家学说混为一体的,其范畴涉及信仰、习俗和体制。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到了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的地区兴建印度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印度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聚集地。

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

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在新加坡吸引了各个民族,除了欧洲人,华人和印度人中也有很多基督徒,每年的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徒都热烈庆祝。

3、经济与政治

新加坡的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

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加坡经济所受冲击较小,并迅速回升,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9.9%。

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电子产品周期性衰退等因素影响,2001年新加坡经济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年负增长2%。

为此,政府两次出台总值相当于GDP8.4%的配套计划刺激经济,同时开始酝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要攀登知识经济的新高峰,“打造新的新加坡”。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07.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万美元。

2015年新加坡GDP初值4024.58亿新元,同比实际增长2.0%,人均名义GDP52888美元。

在政治上,新加坡实行共和制政体,采用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国家机构。

自新加坡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局持续保持稳定。

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对内重视维护种族和谐,酝酿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对外奉行立足东盟、大国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4、社会风情与习俗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着上有自己的特点。

马来人男子头戴一顶叫“宋谷”的无边帽,上身穿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衣服,下身穿长及脚踝的纱笼;女子上衣宽大如袍,下身纱笼。

华人妇女多爱穿旗袍。

政府部门对其职员的要求较严格,在工作时间不准穿奇装异服。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饭,有时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馒头。

马来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们在用餐前有洗手的习惯,进餐时必须使用右手。

饮茶是当地人的普遍爱好,客人来时,他们常以茶水招待,华人喜欢饮元宝茶,意为财运亨通。

新加坡政府从维护本国各民族团结出发,把各民族的节日均列为公休假日。

此外,还把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庆节(1965年8月9日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作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节日。

华人大多数遵守祖宗的习俗,除夕要过年,大年初一要拜神;元宵节要迎神、演戏、赶庙会;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马来人最大的节日是开斋节。

印度血统的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扎白色腰带,一年一度的屠妖节(一般在公历10月到11月间)家家户户房屋周围要点上蜡烛、油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

在这天,印度教徒要打扫房屋,清算一年的账目和个人恩怨。

三、旅游业概况

(一)发展历程

新加坡的旅游业始于20世纪50年末初期,当时规模很小,游客稀少,更谈不上对国家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1964年,全国的旅馆客房仅有1100多间,游客9万人多一点,所赚外汇只不过6000多万新元。

旅游业开始兴旺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为了统筹安排和促进旅游业的开展,1964年成立“新加坡旅游促进局”。

从那时起,该局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利用本国的一切有利因素,大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970年,到新加坡的游客首次打破50万人的记录。

1973年,游客超过百万,成为亚洲第二个打破游客百万记录的国家。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外汇收入,扩大了就业门路,而且大大提高了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此新加坡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信心更足,目标更高,因而投资也更大,管理也更合理。

到1978年新加坡接待境外旅游人数突破200万大关,1980年达到256万人次,超过当时本国人口(233.5万),被誉为“亚洲的旅游王国”。

1988年接待国际游客420万人次,旅游创汇达57亿美元;居亚洲各国首位。

1994年接待外国游客达618.1万人次,是本国人口的2倍多,国际旅游创汇64.59亿美元。

1996年接待外国游客增至660.8万人次,旅游创汇达94.1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7%。

1998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560万人次,居世界第26位,旅游外汇收入65.01亿美元,居世界第17位。

2005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8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6亿美元2014年新加坡入境游客量减少3%,至1510万人次。

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接待入境游客数量是本国人口总数2倍以上的国家。

其主要客源市场是东盟各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旅游者平均停留3.3天。

新加坡也是亚洲的主要客源产生国之一,1996年出国旅游达330万人次,超过全国人数,出国旅游支出7.83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新加坡人出境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现在,新加坡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得10%以上。

可见,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50年代初到1965年,这一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自发阶段;1965年至1974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自觉阶段,旅游人数高速增长,1974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1974年之后为第三阶段,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之为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发展,跨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旅游设施健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由于新加坡面积太小,加之周边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开始放慢,但仍以稳健的速度增长。

(二)旅游资源

新加坡市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

新加坡即是城市名,又是岛名、国名,位于新加坡岛的南端。

面积约为98平方公里。

市容整洁,土不露面。

林阴道路宽阔,高层建筑林立,草坪、花坛、公园点缀其间。

椰雨蕉风,景色宜人,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

市内有天福宫、裕华园、星和园、晚晴园、植物园、博物馆等风景名胜。

市区与沿海岛屿有轮渡或空中缆车相通。

1.鱼尾狮公园

位于新加坡河口左岸,建于1972年。

园内主要有一座鱼尾狮身塑像,高8米,重40吨,狮子口喷泉水,十分晶莹夺目。

新加坡名称原意为狮城,鱼尾狮身像是新加坡的象征。

当游人站在这个塑像下面远眺海面,新加坡的繁荣景象尽收眼底。

2.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位于查甸码头港务局大厦对面,里面有一个可容纳4000人的大会议厅、2个大展览馆和30个常设展览馆。

它是新加坡举办各种国际展览会和会议的重要场所。

3.圣淘沙岛

是位于新加坡南方海中的一个小岛,1970年以前是英军基地,现已成为新加坡主要的观光游览区和度假胜地,有跨海大桥与新加坡本岛相连。

岛上有美丽的海滩、高大的棕榈,有各种展览馆,如有展出90多位新加坡先驱的蜡像馆,世界一流的珊瑚展览馆,展出4000多种蝴蝶、甲虫、蛾类等活虫与标本的亚洲最大的昆虫馆等。

岛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号称东南亚最大的海底世界,乘坐电动轮传送带,穿过错综复杂的隧道后,即可看到名目繁多、数以千计的海族动物。

岛上还有人工湖、旱冰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可供游人开展各种活动。

晚上有音乐喷泉表演。

岛上的古迹有建于1880年的西洛索堡,保存有公元5世纪的古炮。

岛上有单轨电车为代步工具,环游全岛一周需45分钟。

(三)旅游业现状

旅游业是新加坡外汇主要来源之一。

2001年新加坡全年共接待外来游客75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2%,客源主要来自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

新加坡现有酒店客房3.2万间,酒店住房率高达71%。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新加坡的国际旅游业已达相当规模。

国外旅游者前往被称为“清洁和绿色之城”、“安全之乡”的新加坡旅游,在1996年,其数量已稳步升至660万人。

但1997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近邻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的人数急剧下降。

此外,近几年,日本游客增长也呈停滞趋势。

在新加坡的游客中,尤其以休假为目的的旅游者人数下降幅度最大。

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新加坡缺乏吸引一般游客的魅力因素,如国土面积狭小,旅游资源贫乏等。

现在,新加坡以政府旅游局为核心,正在抓住本国是“亚洲的娱乐之都”、“享受都市生活的国家”等特点,试图重新构筑新加坡的旅游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便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会议之城。

在长达14年间的时间里,在新加坡召开国际会议的数量不仅居世界前10位(自1983年以来持续),在亚洲地区也是连续15年独占鳌头。

因此,新加坡被称为“国际会议之城”的确名副其实。

1996年,在新加坡召开国际会议996次、展示会106次、奖励集团会议3693次。

新加坡已成为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五位的会议中心。

表4-1国际会议召开的数量(据UAI国际协会联合认可)

都市

新加坡

(参考)东京

年份

会议数量

排名

会议数量

排名

1985

74

10

53

17

1990

136

8

81

16

1993

116

7

90

14

1994

118

6

55

26

1995

140

6

51

28

1996

136

7

64

25

1997

138

6

64

25

 2012年,共有952场会议在新加坡举办,几乎占据国际协会联合会全部会议的10%。

2012年在新加坡举办的18场世界大会,好些是首次亮相亚洲,如:

2012第四届国际动物园管理员会议、2012生物能源与生物质利用的下一代技术国际会议、2012第33届科技大学图书馆协会国际联合会年度会议,2012世界妇产科学与不育症世界大会。

2012年新加坡创纪录地举办了150场ICCA会议

新加坡政府在国际会议上下功夫是基于国际会议的参加人员比游客停留天数多、人均支出也高的考虑。

也就是说,国际会议有直接的消费效益,诱发生产效益、附加值效益及创造就业的效益等等,对会议召开地区经济的影响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