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697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docx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

科学教育工作总结

 

“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2006年6月26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有50年历史的完全中学,是兰州市集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和兰州市青少年发明创造基地于一身的一所市级示范性学校。

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科学教育传统,1986年我校高二学生王念庆设计的“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方案入选美国航天飞机搭载实验项目,并于1992年该项目登上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2003年10月,我校被命名为“兰州市青少年发明创造基地”;2005年1月又被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同年,我校成立了“电脑机器人工作室”,力求将科学教育工作纳入我市的科技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我校青少年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

一、我校科学教育体系建设

把创建全国科学教育基地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此,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由学校教研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在短短的近一年时间内,融兰州市青少年发明创造基地、电脑机器人工作室、科技活动室于一体,整合信息技术、各项科学普及活动、研究性学习于正常教育教学之中,从学生和教师、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以科技发明创造、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为主渠道,构建了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平台;同时,全面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拓展了教育科研和校本课程的发展空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建成了我校科学教育体系。

我校科学教育体系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科学工作队伍建设

科学教育的根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校十分重视对科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方面,积极培养专门的科学课教师,2004年3月,派学员去苏州科学教育基地参观学习;2005年5月和9月,分别派学员参加了北京全国科技后备人才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获得骨干教师结业证书;2005年6月,派学员去青岛参加微软中国总部举办的“Inter求知计划”;2005年12月,学校选派学员参加了云南昆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教练员培训班,获得全国竞赛教练员资格。

另一方面,学校结合校本教研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在教师中渗透科学教育思想,提高教师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态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为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辟新的途径。

三、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1、学生科学教育活动

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分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其中基础知识包含科普知识、有关知识产权与专利方面的基本知识、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研究方法,各个兴趣小组所确定的课题项目的相关知识等等。

活动形式以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重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

同时,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组织一些活动。

①积极推广和普及电脑机器人活动

2005年7月,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甘肃省科协的大力协助下,建成了兰州市第一间学校“电脑机器人工作室”。

我们以电脑机器人活动为突破口,带动全校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并努力向周边社区辐射。

2005年7月,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省科协的大力协助下,建成了兰州市第一间学校“电脑机器人工作室”。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策略,有效地开展了电脑机器人培训活动。

理论层面上,我们在初中起始年级开设了“电脑机器人程序设计”校本课程,由教练员上课,每周2学时,参加学生100名,每学期培训4000人学时。

使学生通过模块方式接受编程思路,逐渐学会编写和设计机器人程序,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这种以课程的形态,将电脑机器人程序设计所蕴涵的思想理念整合于正常的教育教学中的做法,使电脑机器人活动能够有效地普及到全体学生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电脑机器人的兴趣。

实际动手操作层面上,我们选拔优秀学生以参加竞赛为目的,开展多个专项的培训活动。

每周一、三、五下午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由专任教练员指导,每周6至9小时,参加学生15至30名,每学期参加活动3000多人小时。

按照不同的竞赛任务,将学生分组,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细致的培训工作。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

另外,我们在省科协的支持下,组织承办了各种电脑机器人工作会议及展示活动;还在2005年5月、9月分别承办了全省机器人教练员和学员培训班;在课余时间和周末接纳社区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工作,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和设备,累积3000人小时以上。

为使我校电脑机器人培训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纳东部省市样板学校先进思路,使电脑机器人活动成为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展,向科学教育特色办学的方向迈进,并为社区科技普及工作做出了贡献。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

在2006年4月15、16日的“兰州石化杯”第一届甘肃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甘肃赛区)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本次竞赛参赛队伍有来自省内的15个代表队,参赛队员和教练员、领队共有160多人,参加了11个项目的单项竞赛,竞赛共设6个一等奖和13个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我校参赛的15名队员参加了两个项目的比赛,并在参加的初中组FLL工程竞技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初中组常规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我校同时获得甘肃省优秀组织奖,我校的苗国宝老师获得甘肃省优秀教练员奖。

另外,我校又被省科协推荐代表甘肃省参加2006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FLL工程竞技比赛。

我们仍将努力训练,争取好成绩。

②全面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基地建设工作

我们经过调研,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发明创造”校本课程,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料,自己编写教材,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发明创造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思考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事务,大胆动手实践。

结合科技小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发明创造作品的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动手研制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并举办“科技作品展示周”活动,吸引学生到科普活动中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2005年10月又组织学生参加21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140多人递交了科技创新作品,其中有14件作品获奖;一件作品获省级二等奖,两件获省级三等奖,另十一件作品获三等奖;多件作品被市团委选中参加“资源回收利用创意作品展”,本校也获甘肃省科协颁发的科技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奖”。

③科技活动室

在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不仅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和高校的老师来我校为学生作报告,并积极联系高校,带学生到高校去参观;学校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宽渠道,开展各种科技活动,2005年7月,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举办了“青海湖探秘——盐湖考察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本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

④校本课程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为了配合我校科技活动更好的进行,也为了响应国家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我们积极探索“发明创造课”和“机器人程序设计课”等校本课程开设的条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开设这几门课程的可行性后,于2005年在初中开设了“发明创造课”和“机器人程序设计”等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

鉴于我省的科技发明课处于起始阶段,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所以在我校初一年级七个班全面开展本课程,自开设科技发明课以来,学生反应积极,热情很高,学生在思考问题和主动创新上有明显的提高,相应的也有一些不错的创新设计方案产生;但由于学生在长期的固有思维的学习中的习惯,不能大胆的想象,表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也不愿意在此方面花费过多时间。

机器人程序设计课的开展也刚刚起步,但很快就步入正轨,同时,由我校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也有了整体框架。

与此同时,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科学意识和能力。

2、教育科研工作

从校本教研入手,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探索者、改革者、研究者,这是搞好科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案例研究,另一方面是课题研究,二者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体系。

①立足教学实际,大力开展案例研究。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教师的探索精神,使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体现了校本教研是教师行动研究的本质特征。

因此,案例研究自然地就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途径。

学校通过教研组和学科段备课组,组织大家从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入手,共同探讨新教材,挖掘其内涵,体会新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互听课、评课,从教学的各种疑惑和现象中提取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

针对所提取的案例,采取“以老带新”,加强初中各年级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总结经验,互相促进,并将好的做法加以推广。

这些活动都是以案例研究为思路,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的。

丰富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不但使校本教研具有了明显的群体性和动态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使教师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意识及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②立足教师素质,努力进行课题研究。

我校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开放与生成,强调教师对新课程的个人建构。

而这种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究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因此我们也采取了课题研究的方式,使校本教研得以深入进行。

我校教研室全面负责组织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确定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即“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制定了详细和完整的课题管理制度。

抓住重点问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取得成效后,总结经验。

在此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以课题为载体,将参与的人员扩大到全体教师,以不断深入推进校本教研。

通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依据《甘肃省“十一·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兰州市教科所“十一·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南》,于2005年下半年,在张德文校长的亲自指导和参与下,本着以校为本的教研思想,组织全体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提出问题并提炼出可供研究的课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经学校主要领导和教研室的多次修改,最终编制出了《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供教师在教育科研选题时参考。

本《课题指南》分为教育教学研究和德育研究两大类参考课题。

其中教育教学研究参考课题由常规教学、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四个模块组成,德育及心理研究参考课题由师生关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方法等计十个模块组成,共确定课题152个。

同时,教研室引导教师成立课题组,认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申请立项。

到2006年元月为止,全校已申报研究课题53个,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大力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全体教师都非常关注,积极参与到研究探索的行列中来。

学校教研室在教师撰写和发表的论文,及参加各级竞赛的教学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