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819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docx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

A.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洛和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观点

看到了动物学习与人类教育的相似性,从人类本能的角度对教育做出了生物学解释。

缺陷

该学说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混为一谈,把教育过程看作按照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B.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

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儿童总是要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C.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

恩格斯

著作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观点

①提出“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论断。

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③教育起源于劳动,并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2)保傅制度

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

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

(3)《颜氏家训》

颜之推撰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4)性恶论

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生来性恶,要听从上帝的训诫,实行禁欲,从幼年期就禁止嬉笑欢闹,盛行体罚,整个儿童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中心,教育中取消体育。

(5)预成论

是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新生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定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和知识多少,受其影响,教育中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要求整齐划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2、领会:

(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史学家认为: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儿童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质,没有阶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的影响

3、简单应用: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①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方面

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

⑤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

(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前427-前347)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柏拉图还十分重视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政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

为国家培养人才和谐发展。

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重视胎教,强调婴儿食物婴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和故事,良好的习惯,日常生活管理。

(4)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35-约95年)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代表作为《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认为雄辩家的教育应该从婴儿开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游戏开展教育。

昆体良反对体罚。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对孩子不娇惯。

还要注意慎重选择看护着和教师。

4、综合应用:

分析和评价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是我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家庭教育思想家,他撰写《颜氏家训》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幼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好坏,会关系到个人或家庭的成败兴衰;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最好实行胎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将对孩子的爱与严格的教育结合起来,严慈兼施。

在严格的教育当中,体罚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要均爱,切忌偏宠,否则不仅不会给偏宠的孩子带来好处,反而会给他们和整个家庭带来灾祸;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为孩子慎重选择老师和朋友,并以身为范,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学前家庭教育内容应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开展正确的语言教育。

二、近代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欧文的幼儿学校

1816年欧文英国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园学校,招收新拉纳克纺织厂女工的1—6岁的幼儿,开展智育、道德教育、音乐、舞蹈和军事训练等教育。

在教育方法方面,他主张教师以人道的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和惩罚儿童,倡导游戏和实物教学。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2)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建立了收托3—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福禄贝尔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3)癸卯学制及蒙养院制度

1903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效仿日本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由于教育观念未被接受,女禁未开,规定学前教育阶段的机构为蒙养院,用于辅助家庭教育。

(4)湖北幼稚园

190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由湖北巡抚瑞方在武昌建立,癸卯学制实施后改称武昌蒙养院。

此后陆续建立的蒙养院,规模不大,教育受日本影响较深。

(5)《母育学校》

对于0—6岁儿童教育的实施,夸美纽斯编写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手册《母育学校》,这是世界教育史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育学校是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智力的基础。

(6)《教育漫画》

是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他的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7)“白板说”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

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

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8)恩物

为了促进儿童的游戏,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了一系列的“恩物”,“恩物”理解就是神赐给儿童的玩具。

2、领会:

近代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然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性大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小农、小作坊经济,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孩子无人照顾。

因此,社会产生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

3、简单应用:

(1)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

近代教育的奠基人物;《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主要著作: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思想概述: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按照年龄划分了统一学制

(2)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

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

洛克主张家庭教育,不赞成学校教育

洛克是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

德育是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3)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林哈德与葛笃德》等代表作中阐述了学前教育思想。

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促进和谐发展的爱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教育要适应自然,按照儿童的天性及其发展顺序来进行教育。

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爱的教育。

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几个方面进行。

4、综合应用:

(1)分析和评价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

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卢梭对儿童教育的首要贡献在于“儿童的发现”。

卢梭的崭新发现是对中世纪以来的性恶论和预成论的彻底颠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卢梭的另一突出贡献是提出“自然教育理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因此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

卢梭提出教育的第一要事,就是要注意儿童的健康。

✧评价: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当时最具进步意义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很多教育家从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得到启发。

但是卢梭的教育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如片面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把儿童的:

天性过分理想化,在教育的年龄分期方面缺乏科学依据。

一味强调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没有认识到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当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等。

(2)分析和评价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

福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

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基础是宗教神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但在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收到了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他首先提出了神本源的教育目的观,其次,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

福禄贝尔把人类初期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自然科学及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宗教教育等,其中宗教教育是核心内容。

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它引入到教育过程的教育家。

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了系列的“恩物”,“恩物”理解就是神赐给儿童的玩具。

✧评价:

福禄贝尔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奠基者,幼儿园的创始人。

借鉴前人的思想和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促进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中独立的科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现代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有准备的环境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能为儿童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

能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2)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在教学中存在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现有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4)“五指活动”

陈鹤琴的“活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大自然、大社会,分为五方面的内容:

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这五方面活动被称为“五指活动”。

2、领会:

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p49

3、简单应用:

(1)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①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②学前机构教育走向普及

③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④学前教育实施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⑤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学前教育民主化

(2)杜威的关于教育本质思想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在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的观点:

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和做(实践)中学。

肯定游戏和作业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3)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对于推动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创设乡村幼稚教育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和农村》。

✧指出旧有的幼稚园害了“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必须经过改造,变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幼稚园。

✧陶行知提出通过艺友制师范教育来培养幼稚师资。

所谓艺友制师范教育就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幼稚园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如何当幼稚园教师。

(4)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自我意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处于学前儿童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

②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③学前期(3—6、7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5)分析和评价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皮亚杰(1896-1980),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代表作《儿童的思维与语言》《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智力起源》。

他的学前教育观点:

①活动的重要性②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

✧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阶段性和顺序性。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形成运算阶段(11、12-14、15岁)

评价: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学前儿童教育的心理化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和理论指导,对推动20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创始人。

维果斯基的心理理论充分重视成人与儿童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思维与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

4、综合应用

(1)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1907年在罗马建立“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她对于儿童的“发现”:

儿童遵循自身生命法则发展的生物体,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胚胎期”,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具有强烈探索环境的本能。

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

①创设“有准备的环境”②遵循自由教育的原则③作为“导师”的教师④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开展“工作”。

✧评价:

蒙台梭利是20世纪幼儿教育的改革家,她对幼儿深入的认识和其简单明了、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对20世纪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教育法虽然诞生时就充满争议,但是一个世纪以后,她的教学体系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被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实践者所推崇。

(2)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与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并称“南陈北张”。

代表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家庭教育》。

✧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提出了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用“整个教学法”。

✧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进一步系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思想反对传统以升学为目的的死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大自然,大社会,分为五方面的内容:

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这五方面活动被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的实施贯彻“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

四、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幼儿园工作规程》

1989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对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幼儿园管理条例》

1989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幼儿教育行政法规。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发布,明确我国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实施的方式。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5)《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等十条意见。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教育部发布作为转变公共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的指导。

二、领会:

1.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性质:

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属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一部分。

2.当代中国学前教育道路的探索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也在探索和形成中。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意义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

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简单应用:

1.2010-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

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四、综合运用:

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目标

✧贯彻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未来规划的措施:

(即为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督;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专栏1:

教育事业发展主目标

学前教育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幼儿在园人数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学前两年毛入园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万人

%

%

%

2658

74.0

65.0

50.9

3400

85.0

70.0

60.0

4000

95.0

80.0

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