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冷与热》
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
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2、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3、水、空气、铜球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标记、数字。
5、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 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7℃ 。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 100℃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 36℃ 。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①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②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③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它的体积变大了。
《溶解》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
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 不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池的一端六处,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3、
(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2)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4、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一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5、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
6、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在阳光下》
1、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阳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多钟,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
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
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
太阳、物体、影子的相互关系。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在物体的右边。
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位置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
3、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反射。
4、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
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小镜子分解阳光。
5、太阳光谱的七种颜色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
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
6、18世纪初,科学家牛顿利用“牛顿盘”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
其实利用“红、黄、蓝”这三原色可以得到白色的效果。
7、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呢?
(与颜色差异、表面光滑程度的差异、透明程度的差异)
8、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9、照射到的地方,是向阳面;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背阴面。
10、注意:
不要把温度计插入没有挖过的地面;不要用温度计挖土。
11、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
12、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13、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14、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深色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反射光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15、一句话小结:
物体反射光强的,吸收的光就少,吸收的热也少;物体反射光弱的,吸收的光就多,吸收的热也多;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了光携带的热量。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
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反射板等组成。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
在一天当中,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足够全世界的人们用上40年。
18、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它于1969年建于法国。
《运动和力》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3、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5、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6、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行驶60厘米,我可以增加载重量或减少拉力。
7、赛车的特点: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了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宽,高速行驶稳定。
(4)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生物与环境》
1、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2、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4、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
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5、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鹰←兔←草。
6、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4、各种水域中,生活着大量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浮在水中,随水流动,所以叫做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不仅是小鱼、小虾和贝类的食物,还是一些大鱼的食物。
浮游生物也分植物和动物,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如(绿藻、蓝藻);浮游动物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草履虫、小瓜虫)等。
5、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省力的秘密: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
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指导学生制作杆秤:
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
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
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几股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12.生活中的滑轮:
①定滑轮:
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
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
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4.斜面的作用:
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5.生活中的斜面:
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16.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5.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6.生活中的拱形:
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7.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9.框架铁塔结构特点: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1.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2.钢索桥的结构:
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从结构上看是吊桥,即桥面被钢缆吊起来。
钢索桥的功能:
跨度很大。
13.我知道的钢索桥:
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设计桥要考虑:
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时候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
能量
1.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2.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4.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5.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收化学能。
8.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9.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0.能量是这样转化的:
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11.各种各样的电池:
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12.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
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13.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1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15.新能源:
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我们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2.开花植物身体分为:
根、茎、叶、花、果、种子。
3.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菌类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5.根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9.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而昆虫又是动物园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0.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1.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12.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3.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
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5.《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每年的 5月22日 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科学六下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
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3、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麦芽糖
5、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7、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8、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0、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
物理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综合填表:
课本作业本表格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在月球上第一个留下脚印的是阿姆斯特朗。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8、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它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9、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10、农历的初一前后可能发生日食发,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1、农历的十五前后可能发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
12、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4、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5、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16、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17、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8、“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