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651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docx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

学校心理辅导提纲

第一部分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面向学生的个体心理咨询

▪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并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

▪学生的心理实际

▪社会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预防性教育,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面对学习、生活上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性分析,进行学习能力基础训练、学习方法指导等。

▪补救性教育,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专门渠道:

人群,专业知识

▪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非专门渠道:

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做到,可以在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与管理中渗透心理学原理。

▪各科教学(学科渗透)eg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美育课程;;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训练;学习习惯培养。

▪各项活动(班级活动和团队活动渗透等)

▪班主任工作

第二部分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新的健康观

公式一:

健康=没病?

公式二:

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论点:

P12-19

心理健康标准的思索:

应兼顾内外两方面

应该分不同层次

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人生态度

思考:

ABCDE5人,因为飞机坠机,分别掉在了丛林的不同角落:

▪A,在一个危险的丛林中,生活了几个星期,靠偶然发现食物和水,勉强维持生存。

▪B,除了能维持生存,还有一把枪、一个入口可以关闭的秘密山洞。

▪C,除了上述条件外,身边还有两个土著人可以交流。

▪D,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亲爱的朋友。

▪E,  除了拥有提到的所有条件外,他还是那个小群体里很受尊重的领导者。

可以把5人依次称为勉强维持生存者、安全需要被满足者、归属需要得到满足者、

爱的需要得到满足者、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者。

三、心理健康的三维层次模型

 

第三部分什么是心理问题?

1、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心理困扰——心理障碍——重度精神障碍

2.心理困扰

属于轻度心理问题,或者精神亚健康状态。

表现:

情绪不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效率下降,表现在上课、自习时。

人际关系不和谐。

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

自我意识问题、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3.心理障碍

(1)抑郁与抑郁症

▪基本症状:

三低: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

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2)焦虑与焦虑症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

焦虑与“患病得益”

焦虑与自我认识:

自身能力评估;对自身的定位;对这个事情的看法;焦虑与他人评价

▪焦虑症

▪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紧张或恐惧。

▪症状表现:

精神性焦虑:

易激惹、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

躯体性焦虑:

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口发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弹性,大便和小便的频率增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

(3)强迫与强迫症

▪强迫症:

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的,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动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特点: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并存。

▪表现:

以强迫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或冲动、强迫行为等。

强迫思维:

1+1=2?

“白”字是不是这样写?

穷思竭虑,不停问为什么?

强迫意向:

走在桥上就想往下跳?

一上床就想尿尿?

强迫行为:

仪式化动作。

门到底有没有关好?

到底有多少棵树?

手为什么老是洗不干净?

(4)恐惧与恐惧症

▪恐惧:

对某件事情的害怕担心。

▪恐惧症:

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特点:

1)某种外在的客体情境引起强烈的恐惧

2)患者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又无法控制

3)患者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植物性神经症状

4)因尽力回避所恐惧的客体或情境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回避行为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

(5)疑病症

▪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

第四部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

(二)独立性增强

▪案例:

我可以独立吗?

▪刘哲自从上了中学以后,比过去成熟多了。

但是人却显得比较烦躁。

进入中学以后,我长得好快。

一眨眼,现在的我比爸爸还高呢。

我的嗓音比爸爸还低沉。

最近打电话到我家的人老把我认错为是我爸。

我觉得我真是个大人了。

我渴望独立。

▪今天妈妈不在家,真麻烦,我可不懂做饭。

▪学校组织奥数班的培训,我参不参加呢?

唉,还是回家问问爸妈吧。

▪最近,我总在想,要是我自己能赚钱该多好啊!

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

▪成人感的体现——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反抗性的体现

(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

(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

(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

(三)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发展进入第二飞跃期

▪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尊心强

▪假想观众与自我神话

(四)情感丰富但不稳定

▪一是两面性明显:

▪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

▪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

▪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

▪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什么叫自我意识?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内容: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

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

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社会自我:

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

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

▪心理自我:

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

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

2、形式: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3、自我观念: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个体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客观存在)

▪理想自我:

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

(主观映像)

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

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

▪两者有矛盾:

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

分化:

“理想我”(主体我“I”)与“现实我”(客体我“me”)的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

冲突:

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的冲突(激发进取心)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经济、思想、学习、生活等)

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戒备心重,产生孤独感)

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理智与激情的冲突(自我控制的冲突)

整合:

建立自我同一性,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整合统一:

A:

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B:

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并改善现实自我,使两者互相趋近。

C:

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整合结果:

A:

自我肯定型——积极统一即:

正确的理想我与进步的现实我的统一)(心情舒畅、生活如意、容易成功)

B:

自我否定型——消极统一(胸无大志、悲观失望、难有作为)

自我夸大型——虚假统一

C:

自我冲突型——难以统一(内心苦闷、心事重重、无所适从)

中学生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准

▪自知之明:

自我意识健全的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的、独立的评价自我;

▪整合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健全的中学生,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自我肯定:

自我意识健全的中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

▪理想我与现实我统一:

自我意识健全的中学生,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正确地自我认识——愉快地自我接纳——自觉地自我控制

 

第五部分个别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不是什么

1、辅导不是提供信息、资料)

2、辅导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交谈话

3、辅导不是了解情况

4、辅导不是教导

5、辅导不是忠告、建议

6、辅导不是安慰

二、心理辅导是什么

心理辅导是一个通过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倾向的,发生在辅导者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心理辅导是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作过程。

2、心理辅导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

3、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关系

(1)共情性

共情:

辅导者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以情感的方式来与当事人对话,他们对当事人的遭遇并不是仅从理性去思考分析,而是能在情绪和情感上给予接受。

(2)双向性

(3)专业性

三、心理辅导的程序

1、收集资料

1)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2)社会文化背景。

3)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4)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判断,明确问题的性质。

3、信息反馈阶段

辅导者与来访者一起探讨有关信息,将信息反馈给来访者,得以证实或肯定。

这一阶段的信息反馈应尽可能清晰、简短、具体,不要用过多术语,以简明的话语说明治疗者对其接收到的信息的分析。

4、咨询目标的确立

治疗目标是具体的。

治疗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治疗目标是心理学的目标。

对治疗目标应经常进行评价。

回顾、检查治疗目标,对于来访者来说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动机。

5、选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具体的帮助或治疗。

6、结束阶段。

四、心理辅导的原则

1、信赖性

2、坚持性

3、保密性

打破保密原则的条件:

当事人有自杀或自伤意念

当事人有他杀或他伤意念

当事人有破坏公共秩序,引发社会恶性事件的意念

五、心理辅导的道德和责任

1、保持隐私

自我暴露:

把个人经历拿出来与当事人分享。

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2、了解自己的能力限制

不是超人,咨询师也不要追求完美。

要及时转介。

3、避免问及不相关的细节

通病:

着重于探讨当事人生活的细节而忽视了当事人的感受和想法。

六、心理会谈技术

(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术

咨询关系是贯穿心理咨询始终的内容。

良好的咨询关系不仅能给当事人提供一种安全感、温暖感,同时能促进当事人对咨询员的信任,减少其防御心理,使其认真地进行自我探索,进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咨询关系本身就具有助人的效果。

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1.初步建立关系

1)寒暄。

2)询问。

3)构成咨询场面。

一般在咨询初期要达成的,让来访者了解咨询的目的、方式,自己在咨询中要做些什么,明确双方的角色、责任。

在咨询初期就把这些问题加以说明,有利于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

场面构成也要自然,不要一口气把原则全都讲完,可以在会谈过程中自然地讲明。

2.深入关系的建立

1)尊重

罗杰斯:

尊重也称作积极关注,意指重视来访者,视其为有价值和有尊严的人的能力。

罗杰斯认为尊重是无条件地接纳来访者,包括接纳来访者的长处和短处,是整体的接纳。

如何恰当使用好尊重?

不批判的态度:

指咨询师能够延缓批评来访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避免谴责或宽恕来访者的想法、感受或行为的能力。

不等于同意或支持来访者所说或所做的一切。

承诺:

表现出你愿意并且有兴趣和来访者共事。

譬如会谈准时、保留来访者专用的时间、会谈时确保其隐私权、运用技巧帮助来访者。

自我反省:

咨询员要明确尊重的重要性并经常自我反省,检查自己能否宽容和接纳他人的人生态度。

2)真诚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该以“真正的我”出现。

而不是让自己隐藏在专业身份的后面,扮演十全十美的咨询员角色。

如何做到真诚:

不过度强调角色、权威或地位

一致性。

指咨询员的言辞、行为和感受能互相配合且表里如一。

自我暴露。

通过言辞和来访者分享关于他们自己的某些事。

作用:

产生温暖、开放的咨询气氛,减少咨询员和来访者之间的角色距离。

促进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共情

罗杰斯:

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

如何做到共情?

⏹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将自己放在来访者的地位和处境中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面对的压力,并体会他的决定和行为的原因。

即设身处地去了解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以引起共鸣感。

(二)倾听技术

1、开放式问题

运用“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词句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是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

作用:

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的情况、想法、情绪等,有助于咨询师更了解与问题有关的具体情况以及心理过程。

2、封闭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以“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给予回答。

作用:

收集某个特定问题的信息,澄清事实;帮助治疗者把来访者偏离的话题拉回主要问题上

3、鼓励和重复语句

是指对来访者所说的话的简短的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嗯”,“噢”,“是这样”“后来呢?

”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部分内容。

作用:

能使来访者了解到治疗者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

重复来访者的话中的不同部分,可以表明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说的话中关键词的注意,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

4、澄清

当来访者的话是站在他个人的角度和背景下说出来,特别容易造成模糊或混淆的信息,需要澄清来访者所说的信息的准确性,通常使用“你的意思是……”“你是说……”“你能不能说明清楚……”“……是什么意思?

”的句式。

5、内容反映

咨询师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

作用:

告诉来访者你了解他们传达的意思(如果理解是完整的正确的,来访者会接着说他的想法)

鼓励来访者更深入地谈论重要的主题

帮助来访者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情况或事件、想法、行为上。

6、情感反映

咨询师向来访者反映其语言、想法和行为后面潜藏着的情感以及情绪。

作用:

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

来访者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有更多的觉察

鼓励来访者表达更多的感觉、情绪

七、非语言技巧

1、辅导者本人

2、会谈环境

会谈环境:

外部环境、选址

内部条件:

空间、摆设、颜色

P103-105

3、来访者本人

面部表情

身体动作

声音特征

综合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