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379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课堂练习.docx

教育学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绪论

一、单项选择

1.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要素的是()

A.情境线索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C.理论线索D.技术操作线索

二、名词解释题

1.教育情景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一、单项选择

1.在教育的基本要素国,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

2.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A.非独立性B.贫乏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3.“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这种观点属于()

A.辨证统一法B.个人本位法C.社会本位法D.实质教育论

4.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A.情意领域B.特殊能力领域C.思想品德能力领域D.审美知识领域

5.按照马克思观点,教育起源于()

A.人的动物性本能B.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D.动物竞争的本能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据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

7.教育目的的结构具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规定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另一方面规定教育对象的()

A.素质B.思想C.道德D.知识

8.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师

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民展学说B.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说

C.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D.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0.教育发展阶段上,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是哪一个阶段的教育?

A.远古教育B.古代教育C.现代教育D.二十一世纪教育

11.什么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方针D.教育内容

12.“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是()

A.教育效应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学过程

1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用哪两个词概括?

()

A.培养和推动B共性和个性C.影响和干预D.制约和促进

14.下面不属于应试教育的是()

A.构建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B.培养少数高分的书生型人才

C.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加工对象D.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15.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教育好的方面的有()

A.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B.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C.教育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D.提倡班级授课制E.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16.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素质教育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7.教育目标是()

A、每个教师头脑中形成的课程目标体系

B、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

C、课程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

18.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

A、中介B、基础C、过渡D、指挥员

19.学校的出现,是在()

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B、古代教育阶段

C、现代教育阶段D、当代教育阶段

20.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A、德智体美劳B、德智体美

C、德智体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21.用以概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两个词是()

A.“培养”和“推动”B.“制约”和“促进”

C.“影响”和“干预”D.“共性”和“个性”

22.“教育的效应”是指()

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

23.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4.“教育能够干什么”是()

A.教育的属性B.教育的目的C.教育的功能D.教育的效应

25.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

A.教育本质B.教育功能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

2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A、商品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民主性E、发展性

27.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无法判断

28.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A.阶级性B.等级性C.狭隘性D.贫乏性

29.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影响可分解为()

A.教育制度B.教育媒体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E.教育目的

2.古代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等级性C.初等教育得到普及

D.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E.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3.教育目标可以分为()

A.认知领域B.能力领域C.情意领域D.行为领域E.表达领域

4.应试教育的负效应包括()

A.片面追求升学率B。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C.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D。

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牢靠E。

学校升学率高

5、社会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包括()

A.服务功能B。

教育功能C。

宣传功能D。

经济功能E。

协调功能

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包括()

A.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作用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

D.教育可以丰富科学技术活动E.教育具体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7.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D、教育目标E、教育原则

8.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9.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

A.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E.要适应教育环境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

1.教育

2.教育目的

3.个体社会化

四、简答题

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五、论述题

1.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010年10月)

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

一、单项选择

1.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B.领导者C.父母代言人D.心理医疗者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名话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的()

A.复杂性B.示范性C.艺术性D.创造性

4.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A.教育预见能力B.教育传导能力C.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D.监督学生的能力E.自我教育的能力

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有一种因素属于自然的和生理的前提条件,它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6“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这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

A.客观B.理解C.敏感D.促进

7.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是由教师的什么角色决定的?

()

A.教师的“教员”角色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8.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了其工作的()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效性

8.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

A.工作关系B。

人际关系C。

情感关系D。

非正式关系

9.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当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A教师权威B.教师的角色冲突C.教师培训D.教师的自我完善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B长期性C.科学性D.复杂性

11.教育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

A、辅助地位B、主导地位C、客体地位D、被动地位

1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效性

13.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B、长期性C、科学性D、复杂性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15.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

A.榜样B.理解

C.创造D.促进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是()

A.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B.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C.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D.重视争取自我权益

17.第斯多惠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效性

18.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

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应该包括()

A.理解学生B.与学生和谐相处C.积极的自我意识

D.教育的期待E.与学生打成一片

2.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

A.劳动对象B.劳动任务C.综合应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过度E.体力劳动过程

3.教育智能结构包括()

A、教师的知识结构B、教师的能力结构C、教师的职业态度

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

4.教师要承担“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应该重点履行的职责有()

A.决定人的人生分析问题B.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C.校本研究

D.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期待E.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5.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A.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B.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C.哲学D.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E.文化学

三、名词解释题

1.教师的“教员”角色

2.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2.简述教师的各种角色。

3.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五、论述题

请结合案例(哥德巴赫猜想)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期待”的作用和应用。

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

一、单项选择

1.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思维发展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A.因材施教B.抓关键期C.长善救失D.循序渐进

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A.生理前提B.客观条件C.动力D.物质前提

5.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的学生是()

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

6.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控制教学过程B.控制学生C.塑造学生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8.柏恩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主要表现为()

A.父母态B.朋友态C.成人态D.老人态E.儿童态

9.学生的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B。

初中阶段C。

高中阶段D。

大学阶段

10.师生之间为了完成一定得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

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

11.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A、客体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C、主体D、从属者

12.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A、先主性B、多维性C、密切性D、统一性

1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

A、学生从属于教师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

14.初中阶段,一般称为()

A.学龄前期B.学龄初期C、.学龄中期D.学龄晚期

15.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A.学习B.人际交往C.升学D.参加社会实践

16.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B.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C.学生所参加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D.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离开教师独立进行的

17.“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对立型C.自由放任型B.依赖型D.民主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D.学生是教育者E.学生是能动人

2.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

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

四、简答题

1.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其理由。

(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4.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5.简述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五、论述题

1.试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2.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

第四章瞭望教育环境

一、单项选择

1.运用现代实验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

A.克伯屈B.亚当斯C.斯金纳D.班杜拉

2.学校的社会气氛可以简称为()

A.校园环境B。

校风C。

班风D。

教风

3.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最初来源于()

A.家庭B。

学校C。

社会D。

遗传

4.下列不属于学校与家庭通讯联系方式的是()

A.召开家长会B。

传递书信C。

打电话D。

给家长寄送校刊

5..校风的中心是()

A.学风和教风B.班风C、.教师形象D.领导形象

6.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召开家长会B.传递书信C.打电话D.给家长寄送校刊

8.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

A.领导的作风B.教风C.学风D.教师的作风

8.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A.先主性B.多维性C.密切性D.统一性

9.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同伴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1.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A影响具有先主性B.控制方式具有单一性

C.交往接触具有密切性

D.教育与生活具有统一性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具有深刻性

2.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家长学校B.家长委员会C.通讯联系D.家长会

3.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

A.社区文化B.家庭环境C.大众媒介D.同伴

4.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A.同伴影响B.花盆效应C.期待效应D.教学成效

5.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包括()

A.服务功能B.教育功能C.宣传功能D.经济功能E.协调功能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

A.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

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

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

E.学校与企业、工矿、村镇、部队等的联系

7.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父母的表率作用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E、父母的职业类别

8.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A、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B、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9.家庭的教育功能包括()

A.教导生活技能B.教导基本社会规范

C.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D.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E.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10.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包括()

A.相互访问B.通讯联系C.召开家长会

D.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E.举办家长学校

11.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A.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准备知识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

C.某些社会活动方式的经验

D.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E.培养情感——意志方面的内容

12.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父母的权威B.父母的表率作用

C.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D.父母的文化修养

E.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三、名词解释题

1.校风

四、简答题

1.家庭具有哪些教育功能?

2.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3.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4.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养的的功能?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第五章课程结构

一、单项选择

1.中国分科教学开始于()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愈

2.关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

A.泰勒B.塞勒C.杜威D.布鲁纳

3.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教学大纲结构的是()

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教学计划D.其他

4.第二课堂是指()

A.室内课堂教学形式B.体育课C.实验课D.课外教学形式

5.我们一般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统称为()

A.工具类学科B.知识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D.社会性学科

6.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C、教学目标D、预期效果

7.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杜威、克伯屈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杰克森D、克伯屈、夸美纽斯

8.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

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B、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C、形式也实质统一D、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统一

9.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份是()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

10.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C.课本或教材D.课堂教学E.教案

9.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方面的课程是()

A.工具类学科B.知识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D.综合类学科

10.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形课程”概念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杰克森

11.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要素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情况D.教学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A.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B.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C.重视直接经验

D.忽视学生的兴趣的需要E.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

2.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B.学科顺序

C.学年编制的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3.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

A.劳动经验要素B。

认知经验要素

C。

审美经验要素D。

健身经验要素

E.道德经验要素

4.教学设计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

5.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我们称为()

A.显性课程B校风C.隐形课程D.教育环境

6.显性课程与隐性的互相关系主要表现在()

A、递近关系B、转换关系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E、适应关系

7.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版块包括()

A.必修课B.选修课C.活动课D.班会课E.社会活动

8.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

A.课程理念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教材E.教参

9.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

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

塑造德行

三、名词解释题

1.课程要素

2.活动课程

3.隐性课程

4.选修课

5.教学计划

6.显性课程

7.教学大纲

8.必修课

9.教科书

10.课程

11.教学设计

12.学科课程

13.课程结构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235

2.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227

3.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244

4.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5.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6

6.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课堂教学

一、单项选择

1.在西方,提出“产婆术”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

2.《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3.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

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4.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5.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A.现场直播法B.录制播放法C.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