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757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docx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docx

语文

一、填空题

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

P2

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

10.《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

P7

1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

P10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P12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

P11

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

P13

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

P8

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

P7

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P16

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

P16

20.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

P16

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回答: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26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

P26

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

P28

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

P29

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30。

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P30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P31

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

P31

30.儒、道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

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

P33

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

P34

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

P34

34.战国中后期,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

P35

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

P35

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

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P48

38.《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P50

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

P51

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

P51

43.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饰”的道德情操。

P50

44.班固在《苏武传》里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P56

45.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

P56

46.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P76

47.从人生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

P70

48.《世说新语》中《伤逝》一章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

P70

49.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发出沉重的感叹。

P71

50.嵇康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

P73

51.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一是嵇康。

52.《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

53.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宣言书。

54.魏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康。

忧愤的代表人物是阮籍。

55.陶诗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6.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与_李白歌诗__歌诗并称“三绝”。

57.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_教坊_梨园。

58.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_王之涣高适有“旗亭画壁”之事。

59.王维是盛唐最著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

60.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李白的描绘是:

_李白一斗诗百篇_,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61.“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是_高适_的诗句。

62.“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崔颢_的诗句。

63.“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_岑参__的诗句。

64.“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李白_《古风》中的诗句。

65.“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

66.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时序交替,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思。

67.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

6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句子。

69._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70.盛唐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

71.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_对影成三人。

72.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_别有天地非人间_。

73.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_气象浑厚_。

7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关。

75.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_兴象玲珑_、平易自然的统一。

76.盛唐___王维___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曰: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77.“骈文”又名_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

78.“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韩愈首创。

79.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_先秦两汉的传统散文的传统散文,一是由_唐宋古文家_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

80.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_对称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美学特征。

81.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朴的秦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82.北宋中期,_欧阳修_、苏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文学主张,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

83.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

84.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和苏辙,被誉为_唐宋八大家_。

85.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著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_不评则鸣_的观点。

86.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__辞达____,主张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反对芜词累句。

87.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的浮艳,走上了___规范__化和通俗化的道路。

88.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

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_论。

89.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

如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

90.欧阳修、苏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苏轼的《赤壁赋》最为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二.问答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将“风骚”并称的意义是什么?

答:

“风”是指以15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深刻代表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朝霞时代,被难诗歌的原创魅力与中国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两者先后开创了写实主义和人本主义,浪漫主义和个性主义道路的创作

两者并称是中国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完成的标志

两部诗集所代表的风格与传统展开的宽广的内容和影响,具有千古垂范的意义和同等的价值

2.《诗》是怎么被称为“经”的?

何谓“四家诗”?

答:

最初,孔子只是把《诗三百》作为讲课的教材之一,后来《诗三百>>与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秦火焚烧,失传。

直到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天下相对太平了,加之汉献王广求博士,追搜古书,《诗三百》才复流传。

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一统政策的规范之下,《诗三百》终于自为之尊并摇身成经。

解读任务就更显重要起来。

当时见解读并传授诗经的共四家,即历史上所谓的四家——气质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和毛苌

3.《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

何谓六义,四始,四诗?

答:

15国风共160片,直接放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情感,愿望。

105篇雅,表达士大夫的心态,有大量的针砭时弊,怨世忧时作品。

40片颂,反映了周朝的宗庙祭祀和先王的功德,正是地描绘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

风,大雅,小雅,颂四门中的第一篇,分别是〈关雎〉〈文王〉〈鹿鸣〉〈清庙〉

四诗:

南,风,雅,颂

4.怎样认识《诗经》的文学解读与精血解读?

试以其中的诗歌为例进行文学解读

答:

所谓经学解读即以儒家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原则为解说《诗经》的基本依据,将诗经作为儒家干预政治的手段和伦理教化的工具,对诗经的意义系进行偏于政治意义与伦理意义的历史解释和伦理附会。

文学家解读则放弃市经济与伦理政治层面的解释,也不把诗经作为对历史事件曲解美刺的声音,而是基于文学形象与情感的把握去触摸初民那丰富久远的心灵情怀。

《关雎》首章以雎鸠和鸣而后兴,引出一位贤淑的好姑娘,这位姑娘正使君子心仪而合适的配偶。

次章以采荇为喻,“参差”是荇菜长短不齐的样子,“左右”又到处寻找的意思。

菜刀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所以要下功夫,得到淑女也不容易,无论何时都要追求她。

三章则更加深了对他的思念,思念深挚绵长,以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四五章复以采荇为喻,想象一旦求得她,已和美的音乐迎接她,最终要使心上人高兴,表达了作者如若梦想实现建那个怎样欣喜的情景。

5.试分析《湘夫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性

答:

《湘夫人》反映了原始民族的生殖崇拜和以美色媚神的心愿。

楚文学则对这一生命礼俗进行艺术的升华,将之提升为浪漫深情的男女关系。

全诗歌唱了水神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寄托了诗人对民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和善美生活的拳拳憧憬。

同时也反映楚地人们与自然界的和谐。

因屈原以灵魂的参与为诗歌,故精神不遇的愁苦之情,深深寄予再请人深信阻隔,心意不通的情绪表达之中。

《湘夫人》从神话取材,在神话的宗教故事与气氛中借景抒情,不仅借现实之景抒情,还借假象之景和幻想之景抒情,张显着宗教故事的热情与活力。

那缥缈的水波,洞庭湖的落叶,美好的想象,热情的憧憬。

在秋风与愁思的丰富意象中,蕴涵文化深意,语言曼妙,表现了楚文化的风情。

6.《蒹葭》的中心意象和象征意义

答:

《蒹葭》一诗通过男主人公反反复复,艰难曲折的追求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塑造了一位在水的那一方,扑朔迷离,飘渺难求得伊人形象。

在深秋早萧瑟凄凉的环境中,男主人公的追求是艰难而执著的,但是他无论如何努力,伊人却总是飘渺恍惚,远在水的那一方,不能被把握道。

伊人的形象总体的特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这首诗本身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首直接描写青年男女爱恋追求的诗歌,然而,这首诗歌通过男主人公悉尼曲折的心理感受的把握,所表达的人生感受有远远的超过了它所具体创造的具体形象本身。

那种对事物扑朔迷离,求之不得,感受到他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性质的心理状态,有时在人类生活中经常可以体会到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感受,所以,伊人这一形象又可以说是超出了爱情追求的对象,而具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的。

如:

对理想的追求,对贤人的求索等,对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的追求,都可以包含在此范围之内。

7.如何理解屈原怀沙自沉?

答:

在屈原有着一个强大的观念:

对天的绝对信任。

他认为在天的决裁下,一切都会正大合理。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是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的屈原在观念方面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在精神上感到无家可归。

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怀着忠君爱国爱民地理想。

而出国的沦陷,使他在现实实践层面保持的理想全部化为乌有,作为政治家的使命和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每一条路都被堵死。

严峻的现实使他的人生变得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没有了追求和动力。

最终他选择了死来坚持理想,完善人格,与黑暗现实对抗到底。

8.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特点

答: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

《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

《战国策》的为学特色:

铺张辨丽.夸张恣肆的风格。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9.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著作及重要特点

答: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丰富。

《墨子》均有论说文的基本规则,但质朴无华。

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

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较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才、说理透彻,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先秦散文的发展趋势,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法和逻辑不断增强。

10.孔子的核心思想?

怎样理解?

答: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仁”是德的总称,《论语》上所提到的德,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部分内容。

只有部分之和才能显示“仁”的全貌,只有所有德之和才是最高层次的“仁”。

“仁”是一切道德之和的总称。

“仁”的意义,“仁”的境界,绝不是这个字本身的意义所能说明的了的。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的核心而展开的。

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能解开它所包含的一切谜底。

孔子的学说中,他反复强调这个“仁”字,为了进入“仁”的境界,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同时,“仁远乎能!

我欲兴,斯仁至矣”。

孔子的教导重点是从实际的行动中去体现真实的后意;用他的话说就是体现上天之遣,。

所以“仁”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它是贯穿于公、孔子学说的一条主线,也是孔子教导人们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一条主线。

11.谈谈你对孔子提倡的“仁”的理解。

答:

1.仁者,爱人。

使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来规范社会秩序。

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并由此建立了个人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治理的一套理论体系。

在儒家思想体系之中以仁爱作为普通人以至君主的修身原则,主张建立和谐的有利于人性发展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秩序体系,是一种进步的人文思想。

2.孟子:

主张性善,人性本善,凡是人,不管怎么样,总有四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意识,性善论是仁政说的基础3.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繁言,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西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将《老子》分为81章,称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名之《道德经》

12.试述《史记》和《汉书》的史学成就

答:

《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

它开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专记西汉一代的历史。

他的体例基本承袭“史记”,仅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

13.魏晋士人的人格特征,精神风貌

答:

表现:

率真脱俗.潇洒自然.蔑视礼法.纵情任性.我行我素….

表现的意义:

1.自我意识觉醒:

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发现。

在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儒学衰微,形成的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魏晋人士摆脱了儒教的伦理道德约束,在人的历史价值之外,发现了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并以之看自我,肯定了本性与情感的价值,以之看世界看自然,发现了审美的愉悦。

2.反传统,反礼教,以叛逆和反抗,表现自己的思想与黑暗政治.高压统治的对立。

虽然在某些士人那里“魏晋风度”流域反社会,偏狭与狂傲的形式,但魏晋风度的主流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发现,,使社会历史的进步有可能关注多数个体的需要,而不仅是以少数统治阶级的愿望作为历史的标准和参照。

使社会有可能更合理的发展)

建安时代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的起始点,西晋时未经风度充分表现的中心期,而东晋的陶渊明则表明了魏晋风度的最高形态,是人的自我价值发现的一种深化,也代表了魏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14.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形象?

答:

艺术手段:

(一)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一个悲剧英雄形象

(二)借气氛渲染表现悲剧色彩。

如四面楚歌一段“写英雄使卤之悲,至此极矣”(清,吴见思)

(三)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传达人物心理,性格。

如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他的勇猛无比

(四文末太史公语。

既肯定了项羽的功绩,又指出其失败的自身原因“自矜功伐”,崇尚武力,即最终不能觉悟的可悲形象的塑造: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

“虞兮虞兮”的北京各,“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号,嗔目吓退吕马童数里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的举动,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加工,明显收到使人物性格突出,情致丰赡动人的艺术效果

15.为什么说杜甫的《羌村三首》更具有诗史一位?

答:

将杜诗称为使史始于唐末,主要是由于杜甫生逢乱世,首开了一时事入诗的先河,认为“读之可以知其世”,杜诗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全面地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祭坛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详实,连续地描绘出来,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证据性,同时,又有历史的认识性,总结性:

杜诗的诗史性质更重要的内涵还在于杜甫以形象的手段,描绘了比历史更为广阔的更为具体的社会人生画卷,并寄予了强烈的悲欢感受,尤其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羌村三首》就是他记叙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代表诗篇,是他饱经忧患的生命与历史相随的深沉歌唱。

此诗选取了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一次偶然生还的经历,在与妻子,与家人,与交流所的典型生活琐事中,以小见大地表现了离乱的心理,战火的残酷,民间的疾苦及国破的悲情。

深沉寄予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以及战争中普通人性的美好,是深刻而形象反映“安史之乱”系列作品中的代表

16.《前赤壁赋》中的情景理是怎样结合到一起的?

答:

这是一篇情景理都很丰富的文章,通篇一景物来贯穿。

在景物描摹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谈理。

作者开篇就进入到对风月山水的描写之中,江月辉映,清风徐来的意境表达了左和酣醉其中快乐的心情,又有酣醉其中的萧声引出了客人的思古之情,并借曹操的诗句和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悲叹,表达了历史虚无和人生无寄的感慨,就此,文章开始了由景入论的转折。

最后,作者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为议论的前提和内容,表达出了变与不变的对历史人生观的辩证思考,在风月山水的启发中,真正表达了深层的快乐,做到了因景生情,借物寓理,实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17.楚辞德文体有哪些特点?

答:

1楚辞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诗歌类型。

是楚文化的代表。

2较之于诗,楚辞“其思甚幻,其言甚长,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平心而言,不尊矩度。

“具有个性化特征和浪漫主义手法

3在体制上章法宏篇,手法上铺陈描述和象征。

以五七言为主,兮字的运用重多,是楚辞的特色字

18.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文化及乐曲和民歌的关系

答:

楚辞的产生是北方中原文化的积累,南方巫术文化的发展。

它是诗人在南北文化河流的人文土壤滋润下的自身命运与时代召唤双向激发的结晶。

楚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并在楚文化发展中,不断与中原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下,楚辞应运而生。

楚辞的具体样式脱胎于楚地的歌谣,但也摆脱了篇幅短小,语言简朴的歌谣形式,得以使用华丽的文辞,容纳丰富的内涵,表现富赡的情怀

19.先秦散文,谈感想

答:

1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破题,先解释涵义:

人性欲望与道德利益,扩展到儒思想体系中的意义:

修身与治国的关系

2如“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解释原文涵义,修身达到最高标准,建立了不可移易的道德观与坚贞的心智。

孔子:

“仁人志士有杀身以成仁,无求而害仁也”:

扩展:

信仰,道德,与人生:

结合现实

20.谈谈对逍遥游寓理于形象中的理解

答:

善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使深邃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具体,充满情感。

《逍遥游》由幻想出的寓言故事构成,言在此而意在彼,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形象性,作品充满了瑰奇幻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通过这种充满暗示性的表现方式创造了一个超越时空,不辩古今,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性的艺术境界。

21.《史记》的文学价值

答:

《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激情与个性的文学著作,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堪称典范,代表了顾问的最高境界。

不仅是历代正史的开山之作,而且也成为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叙事文学的楷模。

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形式上是历史,但它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