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585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矿物和岩石中的水分,一般以附着水和化合水两种形态存在。

2、附着水不是物质的固有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其细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

3、化合水有结晶水和结构水两种形式。

4、结晶水是以H20分子状态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如二水石膏CaS04·2H2O),通常在400℃以下加热便可完全除去;结构水是以化合状态的氢或氢氧基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一般需加热到高温才能分解并放出水分。

5、附着水分通常在105~110℃下就能除掉,在测定矿物岩石中的附着水分时,可把试样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量。

6、天然二水石膏由于其失去结晶水的温度较低,在80~90℃时即开始变成半水石膏,故测定其附着水通常是在45~60℃的温度下进行。

7、水泥在吸水后,矿物即发生水化,水以化合水形态存在,在105~110℃不可能将其烘出。

8、一般规定,试样在950~1000℃下灼烧后的减少的质量百分数即为烧失量(个别试样的测定温度则另作规定)。

9、烧失量实际上是样品中各种化学反应在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的代数和。

10、烧失量的大小与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及灼烧方式等有关。

11、正确的灼烧方法应是在马弗炉中(不应使用硅碳棒炉)由低温升起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温半小时以上。

12、不溶物是指在一定浓度的酸和碱溶液中对水泥(或熟料)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残渣。

13、不溶物的测定方法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经验方法。

结果正确与否同试剂浓度、试剂温度、处理时间等密切相关。

14、为了测定二氧化硅,首先要把样品中的二氧化硅转化成可溶性的硅酸盐。

试样通过分解制得溶液。

溶液中硅酸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重量法(盐酸蒸干法,氯化铵法等)和氟硅酸钾容量法。

对硅酸含量低的样品,也可采用比色法。

对某些硅酸含量特高,而其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又很低的样品,也可直接用氢氟酸-硫酸处理,按差减法求得二氧化硅的含量,但目前在水泥分析中已很少采用,它已被氟硅酸钾容量取代。

15、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

在水溶液中,硅酸绝大部分是以溶胶状态存在,为了使溶解的硅酸能全部析出,必须用盐酸将溶液蒸发干涸,使其脱水(脱水过程实质是组成一定的盐酸和水的混合物不断挥发,从而夺走硅酸颗粒中的水分)。

16、盐酸蒸干法测硅,整个脱水过程是在沸水浴上进行,蒸发到没有盐酸气味后,需再继续蒸干1h(或置于105~110℃的烘箱中烘干1h)。

17、盐酸蒸干法测硅,必须严格控制蒸干脱水的温度与时间,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则硅酸脱水不完全;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一方面硅酸易被许多杂质所玷污,另方面会形成可溶性的硅酸镁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二氧化硅的结果。

18、经盐酸脱水后析出的硅酸沉淀总夹带有铁、铝、钛等杂质。

因此,灼烧过的二氧化硅沉淀还须用氢氟酸-硫酸处理。

残渣再用焦硫酸钾熔融,水提取,将溶液合并于主液中(回收铁、铝、钛等)。

19、氯化铵重量法来快速测定二氧化硅主要原理是:

在含硅酸的浓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氯化铵,由于氯化水解,夺取了硅酸颗粒中的水分,加速了脱水过程,促使含水二氧化硅由溶于水的水溶胶变为不溶于水的水凝胶;同时,在酸溶液中硅酸的质点是亲水性很强的胶体,带有负电荷,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有带正电荷的NH4+存在,在加热蒸发的条件下,正负电荷中和,从而加快了硅酸的凝聚,使之产生沉淀。

20、用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操作条件较宽。

对0.5g试样来讲,加入0.5~4g氯化铵,2~5mL浓盐酸,在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均可。

21、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一般操作是,先将试样预烧,然后加入无水碳酸钠,搅匀、烧结,加入5mL盐酸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上加热蒸发至糊状时,加入1g氯化铵充分搅匀,再继续蒸发至干,至无盐酸气味为止。

过滤,将二氧化硅沉淀在950~1000℃下灼烧至恒量。

沉淀用氢氟酸处理后,再在950~1000℃下灼烧至恒量,二次质量之差即为纯二氧化硅量。

用硅钼蓝比色法回收漏失在滤液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硅。

总二氧化硅量等于纯二氧化硅量与可溶性二氧化硅量之和。

22、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方法中①即使在试样烧结正常、分解完全、沉淀洗涤充分等诸操作条件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硅的沉淀中吸附的铁、铝等杂质量也能达到00.1~0.2%。

②对不溶物含量高的样品来说,如果不经过氢氟酸处理,二氧化硅结果仍会偏高0.3~0.5%,对烧结不好的试样来说,硅的结果将更加偏高,同时使铁、铝、钛的结果偏低。

③氯化铵法硅酸脱水不可能完全,总有少量硅酸进入滤液中,漏失量与干涸、沉淀研细程度、过滤速度、滤纸质量等诸因素有关,漏失量可从0.1%~0.3%。

23、应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在水泥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在有过量钾离子和氟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能使硅酸呈氟硅酸钾形式沉淀。

经过过滤、洗涤、中和以除去残余的酸。

使得到的氟硅酸钾沉淀在沸水中水解,以碱溶液滴定由水解而生成的HF。

主要反应为:

SiO32-+6F-—+6H+

SiF632-+3H2O

SiF62-—+2K+

K2SiF6↓

将沉淀以沸水水解:

·K2SiF6+3H2O

2KF+H2SiO3+4HF

然后以碱溶液滴定析出的HF:

HF+NaOH=NaF+H2O

24、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沉淀时溶液中的酸度以保持3mol/L左右为好,沉淀时溶液体积在80mL内均可得到正确结果。

在有大量钠离子存在时,对测定并无影响,即使同时有大量铝离子存在,只要控制溶液酸度到3mol/L,沉淀放置时间在15~30min之内,也能获得正确结果。

25、少量硅酸的测定可用比色法。

其原理是:

硅酸在适当酸度的溶液中,能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然后用抗坏血酸等还原剂将其还原成硅钼蓝,此配合物具有较高灵敏度,其颜色深度与被测溶液中二氧化硅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比耳定律。

所以,可以在波长66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求得溶液中二氧化硅含量。

26、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时,样品中若有少量磷存在,可加入柠檬酸消除其干扰。

如有大量氟存在,可加入铝盐消除其影响,大量铁存在时必须加以分离。

27、测定氧化铁的方法很多,普遍应用的是EDTA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容量法,后者在生产控制上应用较多。

如样品中铁含量很低时,可采用邻菲罗啉比色法(如白水泥中全铁的测定)。

28、用EDTA法测定铁是基于在pH=2的酸性溶液中,Fe3+能与EDTA生成稳定的FeY-配合物并定量配位。

在此酸度下由于酸效应避免了许多元素的干扰,铝基本上不影响。

为了加速铁的配位,溶液应加热至60~70℃。

常用的指示剂为磺基水杨酸。

29、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法测定铁,终点颜色将随溶液中含铁量的多少而深浅不同。

如铁含量很少时则变为无色,铁含量在10mg以内则可滴至亮黄色。

30、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法测定铁,终点颜色随铁量增高黄色加深,此时终点的观察因人而异,不尽一致,故得到的结果也不一致。

尤其在测高铁时,黄色很深,更不易判断。

另—方面因磺基水杨酸钠是一低灵敏度指示剂,在终点前红色已消褪,致使少量铁残留于溶液中,这对连续滴定铝将产生一定影响。

31、为了提高测铁的准确度,可采用以磺基水杨酸钠和半二甲酚橙作联合指示,铋盐返滴定剂的回滴法。

为消除铝的影响,在加入EDTA时,先以磺基水杨酸钠作示剂,这样,既不需要事先考虑铁含量,又可控制配位剂的过剩部分恰到好处,然后再以半二甲酚橙为指示剂,以铋盐返滴定过剩的EDTA。

此法主要靠控制溶液的pH(1~1.5)和剩余EDTA的量(对0.015mol/LEDTA而言,过量EDTA控制在3mL以内),来消除铝的干扰。

滴定可在室温下进行。

方法准确度高,适应性强,对高铁或低铁及高铝类样中少量铁都能适用。

32、氧化还原法测铁常用的有: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

高锰酸钾法是用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以后,再以氯化汞将稍过量的氯化亚锡氧化,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2+。

用氯化亚锡还原三价铁的反应,必须在强盐酸热溶液中进行,还原后的溶液应迅速冷却,否则在热盐酸溶液中生成的Fe2+易被空气氧化,为了保证Fe3+完全变为Fe2+并阻止Fe2+的氧化,常常当溶液从黄色还原成无色后,再加入1~2滴氯化亚锡溶液,然后加入二氯化汞饱和溶液氧化,此时生成甘汞白色丝状;如果还原时加入氯化亚锡量过多,则氯化亚汞(Hg2Cl2)进一步还原成金属汞沉淀,它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铁的结果偏高。

33、因氧化反应不是在瞬时内完成的,所以在加入二氯化汞溶液后应加以搅拌3~5min。

在用高锰酸钾溶液开始滴定前需加入莱茵哈特溶液(含硫酸锰、磷酸、硫酸的混合容液),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或减弱高锰酸钾对C1—离子的氧化,在滴定过程中生成的Fe3+由于与磷酸生成Fe(HPO4)2—配离子,而不致使溶液呈现黄色(三氯化铁),使滴定终点明显。

34、碘量法测铁的原理是:

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来进行滴定的方法,反应式如下:

KI+HCl→KCl+HI

2FeCl3+2HI→2FeCI2+2HCl+I2

I2+2Na2S2O3→2NaI+Na2S4O6

35、为了防止I2挥发,需加入过量碘化钾,在室温下进行滴定,使用带有玻璃塞的锥形瓶。

36、为了防止I—被空气氧化,在析出I2后应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滴定速度也应适当快些。

37、用I—还原Fe3+时,应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出现淡黄色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滴定至无色。

38、重铬酸钾法测铁的原理是:

用氯化亚锡将Fe3+还原为Fe2+,过量的氯化亚锡用二氯化汞氧化,此时溶液析出甘汞丝状的白色沉淀,然后在在硫酸磷酸混合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Fe2+,反应如下: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39、溶液中加入磷酸,是为使滴定反应生成的Fe3+形成Fe(HPO4)2—配位离子,消除了Fe3+的黄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也可防止Fe3+对指示剂的氧化作用。

40、铝的测定通常采用质量差减法或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铝的方式很多,有直接滴定、间接(返)滴定、置换滴定和常温滴定等,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应用。

41、用EDTA单独测定铝时,一般采用氟化铵置换法。

即在pH5~6的混合离子溶液中(如Fe、A1、Ca、Mg共存),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使存在于试液中所有能与EDTA配位的金属离子都与其配位。

过剩的EDTA以锌或铅盐返滴定。

然后再向试液中加入氟化铵,此时铝的配合物被置换,形成氟铝配合物,相应地释放出等物质的量的EDTA。

然后再以锌或铅盐滴定释放出的EDTA,从而可得出铝的含量。

42、置换法一般不采用Cu—PAN指示剂,这是因为两次滴定后消耗的Cu2+溶液很多,终点颜色不容易判断。

43、采用返滴定法测定铝时,所得为铝、钛之和,因此欲求得铝的实际含量,还必须根据钛的含量加以校正,或用苦杏仁酸置换法,在测定铝后的溶液中,将钛置换出来从而获得纯铝量。

44、用直接法测定铝是在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将pH调至3(以溴酚蓝为指示剂,PH3~4.0时为黄绿色),并使钛水解成偏钛酸沉淀,然后以PAN和等浓度的Cu-EDTA为指示剂,用EDTA直接滴定铝,到达化学计量点时过量一滴的EDTA夺取了Cu-PAN中Cu2+而使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显黄色。

45、由于铝的配位速度缓慢,滴定须在热溶液中进行,终点时常常需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滴定方能获得明显终点。

46、氧化钙的测定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在硅酸存在下配位滴定法,为消除硅酸的影响,在测定钙时,在酸性溶液中,可加入一定量的氟化钾溶液,以防止硅酸钙的生成从而消除其影响。

加入氟化钾的量要适当,量多时由于生成氟化钙沉淀,影响测定结果及终点的判断;不足时则不能起到完全消除硅干扰的作用,两者都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47、在硅酸存在下配位滴定法测定钙中,铁、铝、钛的干扰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锰与三乙醇胺也能生成绿色的三乙醇胺-锰配合物被掩蔽。

锰量太高则生成的绿色背景太深,影响终点的观察。

镁的干扰是在pH>12的条件下使之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予以消除。

48、在使用银坩埚熔样时,引入了一定量的银离子,滴钙时若用钙试剂(NN)作指示剂,由于银离子影响,使终点提前;另外当镁含量高时,吸附现象也较严重,终点有返色现象。

49、若采用甲基百里酚蓝(MTB)作指示剂,由于Ag+离子的存在,终点变化不够敏锐;又因溶液中硅、钙含量的不同或指示剂加入量的不同,其终点颜色变化也不尽一致;此外pH的控制要求也较严格(pH12.0)。

50、采用钙黄绿素-甲基百里酚蓝-酚酞(CMP)作指示剂,即使有1~5mg银存在,对钙的滴定仍无干扰;共存镁量高时,终点也无返色现象,可适用于菱镁矿、镁砂等高镁样品中钙的测定;该指示剂对pH的要求也较宽,只需pH>12.5即可;缺点是在滴定时阳光不能直射,也不能使用钨丝灯光照射。

总之,在有银离子存在时,应采用CMP指示剂;无银离子存在时,采用MTB或CMP作指示剂均可。

51、氧化镁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焦磷酸镁重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用配位滴定法。

52、利用配位滴定差减法则定氧化镁多是在pH10测得钙、镁合量,然后扣除氧化钙的含量,即得氧化镁含量。

53、配位滴定差减法则定氧化镁,当溶液中锰含量在0.5%以下时对镁的干扰不显着,但超过0.5%则有显的干扰,此时可加入0.5~1g盐酸羟胺,使锰呈Mn2+状态,与Mg2+、Ca2+一起被定量配位滴定,然后再扣除氧化钙、氧化锰的含量,即得氧化镁含量。

54、用酒石酸钾钠与三乙醇胺联合掩蔽铁、铝、钛的干扰。

必须在酸性溶液中先加酒石酸钾钠,然后再加三乙醇胺,这样掩蔽效果好。

55、测定采用酸性铬蓝K-萘酚绿B作指示剂,二者配比要合适。

若萘酚绿B的比例过大,绿色背景加深,使终点提前到达。

反之,终点拖后且不明显。

以上两种指示剂由于出厂时质量不同,故每用一种新试剂时,应根据其品质经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比例。

56、生料及熟料中的氟多数是由加入复合矿化剂时带入的,其含量一般都在1%以下。

过去用水蒸汽蒸馏法先行分离,再以钍盐滴定或比色测定氟,其速度较慢,目前氟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或蒸馏分离—容量法测定。

57、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原理是氟离子电极与适当外参比电极(甘汞电极)插入含氟溶液后形成电池,,电池电动势随氟离子浓度改变而改变,其计算公式是:

58、当各类样品与磷酸共热时,其中的含氟矿物(CaF2)被酸分解,藉通入水蒸汽将其蒸馏分离。

氟主要以氢氟酸形态逸出,占80%以上,氟硅酸约占20%o,因此氟的测定采用以偶氮胂M为指示剂的镧-EDTA法和中和法。

59、各种水泥都掺有石膏做缓凝剂,在矿化剂中也使用石膏及其他含硫化物的原料,因此三氧化硫测定应根据三氧化硫含量的多少,在水泥中存在的形态及共存组分的影响来选择,其测定方法有:

硫酸钡重量法、离子交换法、高温燃烧法和碘量法

60、钾、钠的测定广泛采用火焰光度法,样品多以氢氟酸-硫酸分解并借以除去二氧化硅,然后用碳酸铵和氨水分离除去大部分钙及铁、铝,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含量。

61、三氧化硫的测定有:

硫酸钡重量法、离子交换法、高温燃烧法和碘量法等。

62、三氧化硫的碘量法测定原理是:

水泥先经磷酸处理,使硫化物分解逸出后,再加氯化亚锡-磷酸溶液,将硫酸盐硫还原成硫化氢,捕集于氨性硫酸锌溶液中,然后用碘量法测定,反应如下:

水泥中硫酸盐被氯化亚锡还原成硫化氢

SO42—+4Sn2++10H+=4Sn4++4H2O+H2S↑

水泥中硫化物被磷酸分解生成H2S

3FeS+2H3PO4=Fe3(PO4)2+3H2S↑

3MnS+2H3PO4=Mn3(PO4)2+3H2S↑

3CaS+2H3PO4=Ca3(PO4)2+3H2S↓

生成的硫化氢在锌-氨吸收液中形成硫化锌沉淀

Zn(NH3)42++2H2O+H2S=2NH3·H2O+ZnS↓

在形成硫化锌沉淀的锌-氨吸收液中加入过量的碘酸钾及硫酸(1+2)溶液后,碘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O3—+5I—+6H+=3H2O+3I2

ZnS+2H+=Zn2++H2S

I2+H2S=2HI+S↓

溶液中过剩的碘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I2+2S2O32—=2I—+S4O62—

二、简答题

1、烧失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1)灼烧应从低温升起,对瓷坩埚有侵蚀性的试样应在铂坩埚中测定。

(2)为了正确反映灼烧基化学组分,烧失量试样和进行全分析的试样应同时称取。

(3)新标准中规定,在对水泥试样进行烧失量测定时应直接取样测定,不能将水泥试样先经过烘样处理后再称样测定。

(4)矿渣水泥在灼烧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烧失量测定的误差,可通过下式行校正:

0.8×(水泥灼烧后测得的SO3百分数一水泥未经灼烧时的SO3百分数)

=0.8×(由于硫化物的氧化产生的SO3百分数)=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

因此,校正后的烧失量(%)=测得的烧失量(%)+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

2、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注意事项?

(1)二氧化硅沉淀在950~1000℃的马弗炉中一定要烧透。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要保确保冷至室温。

空坩埚与带有沉淀的坩埚冷却时间应保持一致。

(2)用砂浴或红外线灯进行蒸发,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在100~110℃,不应过高,否则由于形成难溶性碱式盐,将使二氧化硅分析结果偏高。

(3)过滤时应迅速进行,防止放置时间过久,否则因溶液温度降低,硅酸凝胶有可能形成胶冻而使过滤困难。

(4)灰化时,应将坩埚盖半开,不能使滤纸产生火焰,因为细微的二氧化硅颗粒会因火焰的跳动而飞走。

必须将滤纸充分灰化后,方可在高温下灼烧沉淀,否则由于生成难于燃烧的炭,而使结果偏高。

(5)灼烧后的二氧化硅很疏松,所以在用氢氟酸处理前加水润湿时,应用滴管沿坩埚壁缓慢加入,以防距离太高易使沉淀飞出。

(6)用氢氟酸处理后的残渣在用焦硫酸钾熔融时,应在低温下熔融。

温度太高,焦硫酸钾分解太快,使残渣熔融不完全。

2、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注意事项?

(1)试样若能被酸分解时,准确称取0.2g试样于干塑料杯中,并加入10mL水以润样,然后依上法测定。

试样若不能被酸分解时,可用氢氧化钠作熔剂以银坩埚熔融法来制备溶液,吸取50mL于塑料杯中,依上法测定。

也可称取一定量试样于镍坩埚中,加入4~5g氢氧化钾作熔剂,在电炉上熔融,热水浸取后测定。

(2)被测溶液若已是酸性溶液,一定要先加浓硝酸,如果先加已经过处理的氟化钾溶液,后加浓硝酸,则不但会给过滤带来困难,而且终点不敏锐,结果不准。

(3)氟化钾溶液与固体氯化钾加入次序先后对测定无影响。

150g/L氟化钾溶液最好经过硝酸处理,一是经过处理后杂质减少,二是氟化钾溶液的酸度及钾离子量都与沉淀时条件相同,这样就防止了由于加入氟化钾溶液时形成的局部溶液酸度降低,从而形成其它盐类的氟化物沉淀而干扰测定。

但时间长了,塑料瓶底部溶液不能使用。

(4)以硝酸溶解样品时为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若此时加入氯化钾至饱和,则放置后温度下降,氯化钾结晶析出太多,从而给过滤、洗涤等操作带来困难,因此在加入硝酸后,应将溶液冷至室温,再加氯化钾至饱和较好。

(5)用氢氧化钠作熔剂银坩埚熔融法准确测定二氧化硅的关键之一是,在加入氯化钾时,一定要不断地仔细搅拌,使其有较多的沉淀析出。

当固体氯化钾颗粒较粗时,可用钵研细后备用。

(6)150g/L氟化钾溶液的加入量以10mL为宜。

过低,氟硅酸钾沉淀不完全,过高,将生成氟铝酸盐沉淀干扰测定。

(7)在室温低于30℃时,沉淀放置时可不需冷却。

高于30℃时,应用流水冷却,洗涤液与中和液也应同时冷却,以免引起沉淀水解。

(8)用50g/L氯化钾溶液洗涤沉淀时,操作应迅速,同时要控制洗涤次数与洗液用量,共25mL较为适宜。

(9)用氢氧化钠中和残余酸的操作也应迅速完成,特别是当室温较高时若中和时间过长,氟硅酸钾沉淀易水解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中和时应将滤纸展开,切忌滤纸成团,否则包在滤纸中的残余酸将会由于未被中和而使结果偏高。

(10)由于氟硅酸钾沉淀的水解反应是一吸热反应,因此必须加沸水使其水解。

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应低于70℃。

所用沸水须预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酚酞变红,以消除水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1)用离子交换法处理的水,有时空白很大,应随时注意检查并扣除。

倘若空白过大,应将交换过的水再经过阴离子交换柱交换一次后再使用。

3、磺基水杨酸钠法测定鉄的注意事项?

(1)滴定前应保证亚铁全部氧化为高铁,否则结果偏低。

如窑灰、粉煤灰、(半)黑生料、煤矸石等,在吸取一定量体积试样溶液后,应加入0.5~lmL浓硝酸,加热煮沸后再用水稀释。

(2)在室温下用精密pH试纸(0.5~5)测试时pH=2,即相当于pH计上测得pH=1.8,超过此值时因受铝干扰易使结果偏高。

(3)由于取样较少(50mg),干扰现象减少,但滴定更需仔细,否则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4)磺基水杨酸钠加入量以l0滴为宜,加入过多对铁的测定虽无妨碍,但因铝与此指示剂有一定的配位效应,所以对以后氧化铝的测定稍有影响。

(5)滴定时温度60~70℃,若温度太低,由于EDTA与铁的反应速度缓慢而使终点不明显,往往易滴过量,使结果偏高。

(6)因铁与EDTA的反应速度较慢,近终点时要充分搅拌,缓慢滴定,否则易使结果偏高。

3、EDTA一铋盐回滴法测定鉄的注意事项?

(1)应用此法测定时溶液的介质应是硝酸,在盐酸介质中易形成BiOCl而影响结果。

但以氢氧化钠作熔剂用银坩埚熔样时,为了消除Ag+离子影响一定要使用一定量的盐酸,试验证明当被测溶液体积在200mL时,可允许有lmL浓盐酸量存在,因此,在熔样后用酸分解时一定要按操作规定加入酸量,洗涤坩埚时稀盐酸用量越少越好。

溶液介质不应是硫酸。

(2)pH应严格控制在1~1.5内,0.015mol/L的EDTA过剩量以不超过3mL为宜。

(3)加入过量EDTA后放置和搅拌lmin是必要的。

如室温过低时,可廷长放置时间至2min,或将溶液稍加热至20℃左右再滴定。

(4)滴定终点颜色与Fe3+含量有关,含量高时为橙红色,含量低时为红色。

4、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鉄的注意事项?

(1)还原剂亦可用抗坏血酸,使用量同盐酸羟胺,还原剂应现用现配。

(2)菲罗啉也要使用新配制的溶液,即0.1g邻菲罗啉加l0mL(1+1)乙醇(或乙醇)溶解,加水90mL。

(3)比色皿的大小可根据溶液颜色深浅选用,但必须注意与绘制工作曲线时所用皿的大小相对应.

5、氟化铵置换法测定鋁的注意事项?

(1)用氟化铵置换法单独测得的氧化铝,不受测定铁钛滴定误差的影响,结果稳定,一般适用于铁高铝低的试样(如铁矿石等)或含有少量有色金属的试样。

(2)加入EDTA的同时加入苦杏仁酸可掩蔽钛,最高可达6mg钛。

(3)第一次加热煮沸需保证3~5min,取下后可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后滴定,终点稳定。

(4).有些试验室仍以标准试样为基准对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A12O3的滴定度(TAl2O3)进行校正,借以取得较为实际的铝钛总量。

这在要求不十分严格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因为在配料中多数把钛作为铝量计算。

6、回滴定法测定鋁的注意事项?

(1)回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工厂化验室测定各种试样中的铝,但应注意钛量的校正,尤

其粘土的测定更是如此。

试样中锰含量高时影响结果。

(2)未知试样中铝的测定,最好不用此法。

(3)分析以复合矿化剂煅烧的熟料时,取样量不要超过50mg。

如F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