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474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docx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一中国古代政治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今滨州属齐国管辖,姜子牙为开国之君,他能到齐地建国是因为西周实行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商鞅变法后,秦国对下列哪些人进行奖励?

()

①精通儒家学问的读书人②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农民③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将士

④生意兴隆的商人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由他开创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初步了解。

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5下图是西汉的一枚官印。

拥有这枚印章的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B掌管军事

C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D打击地方豪强

6迁都是国家大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历史上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迁都的帝王是()

A盘庚B周平王   C北魏孝文帝   D明成祖

8.清朝大兴“文字狱”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都是()。

A镇压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摧残古代文化   D压制知识分子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日: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

“孝公”是哪国国君?

在“孝公”支持下,“卫鞅”推行了哪些“便国不法古”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

(3)“卫鞅”和“孝文帝”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你对此有何感想?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做诗说: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经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

有位史学家说:

“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

材料一说明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表明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的两种看法是否矛盾?

你怎样看待科举制度的作用?

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

请回答: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何时发展到顶峰?

隋朝和元朝在中央集权制度上各有什么创新?

(2)秦、西汉、元采取了哪些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或措施?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明、清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4)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明朝和清朝各采取了什么极端措施?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

1C2B3B4B5C6C7D8B

9

(1)卫鞅就是商鞅。

孝公是秦国国君。

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北魏。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说汉话,用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3)商鞅变法加速了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感想:

民族和国家要进步,就要结合国情不断进行创新,兴利除弊.大胆改革。

10

(1)隋朝。

唐朝重视进士科。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进入统治集团后,推行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明朝科举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不矛盾。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朝廷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遂成为专制政权控制思想、培养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建议:

不断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考试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等。

(言之有理即可)

11

(1)秦朝。

明清。

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朝开创行省制。

(2)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3)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巩固推进了大一统格局。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4)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和廷杖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中国最早出现牛耕是在什么时候?

()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秦朝

3中外交流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下列物产中通过交流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有()。

①汗血马②石榴③粟④占城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5学校艺术团在排练历史剧《杜甫》时,不可能出现的道具是()。

A瓷器 B曲辕犁 C筒车 D纸币

6“苏湖熟,天下足。

”这句谚语不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7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8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一《陆游集》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10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商鞅变法中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给予什么奖励?

(2)唐朝初年哪一位皇帝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代替服役?

 

(3)元朝忽必烈是如何重视农业生产的

答案:

1D2A3C4C5D6A7C8D 9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

材料二、三、四反映出江南经济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江南人口增多,超过北方,宋代的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江南。

(2)经济重心南移。

(3)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迁;②南方自然条件好;③南方社会安定。

启示:

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要重视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10(l)免除徭役。

(2)唐太宗。

(3)①推行重农政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②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③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三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从下面三张有关孔子的图片中我们可以获得的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③他主张“兼爱”、“非攻”,以“礼”治国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①③B ①②  C ②④D ②③

2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张仲景——“麻沸散” B华佗——《伤寒杂病论》 C孙思邈——“医圣” D李时珍——《本草纲目》

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仓颉B周公  C祖冲之  D宋应星

4.东汉张仲景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丹经》

5下列著作中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是()。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6“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

这座石拱桥修建于何

时?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7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A罗盘针  B竹术简  C地动仪  D突火枪

8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华佗制成“麻沸散”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李春发明火药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9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创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浓厚内涵。

下列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长城是为阻止匈奴入侵而修筑的防御工程  B秦长城的建筑规模、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C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D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卷首中的佛像: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

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刚经》卷首的画面十分精美,它是用什么印刷技术印制的?

(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的飞跃”指什么?

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体喜欢用哪个学派的思想管理班级?

说说你的理由。

(应包括所选学派的名称、主要主张及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答案:

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

1B2D3C4B5D6C7A8C9B

10

(1)雕版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

北宋印制的书籍由于排版疏忽出现了文字颠倒的现象。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贞献。

(言之有理即可)

1l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政”。

道家: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说理由要结合班级管理,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的交通路线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南端  C好望角  D波斯湾

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儿歌中的“戚爷”()。

A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B七下西洋  C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D收复台湾

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重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6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当时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伊犁将军  B黑龙江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7美丽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关于新疆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B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 C清朝打败回部噶尔丹的叛乱 D郑成功收复新疆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随航人数

27800人

88人

船数

200多艘

3艘

航船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1)指出图中①代表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对比表

(2)有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明朝的航海家郑和。

从材料二看,郑和被称为“世界海洋第一人”的理由有哪些?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往史上的典范。

请指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西藏等边陲地区也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

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西藏喇嘛教首领除了材料三中的达赖还有谁?

册封他的皇帝是准?

              

(3)为了有效地管理西藏,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lA2A3A4C5A6C7B

8

(1)长安,张骞。

(2)郑和远航比哥伦布远航早了80多年,远航船只的数量和随行人数远远超过了哥伦布。

(3)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9

(1)唐朝。

(2)班禅,康熙。

(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五国共关系的演变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长征   D抗日战争

2 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黄埔军校建立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 据右图中的信息判断,这枚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人民军队的创建C井冈山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D取得了抗战爆发后的首次大捷

5张学良、杨虎城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占功臣,他们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曾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西安事变    D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6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7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四部电影。

小华推荐的下列四部电影与要求不符的是()。

A《大决战》 B《挺进大别山》 C《西安事变》 D《渡江侦察记》

8毛泽东说: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转折点”是指()。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9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A开始转为战略进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国民政权覆灭

二、非选择题

10读图:

 

图一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   图二l945年8~10月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请回答:

(1)据图一、图二指出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国共双方在上述事件中所达成的协议后来落实的情况怎样?

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上述事件及其影响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1从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请回答:

(1)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

取得了哪些成就?

(2)国共两党的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恶果?

(3)国共关系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回顾国共两党这段历史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专题五国际关系的演变

1B2A3B4B5C6D7C8A9D

l0

(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西安事变和平斛决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后,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内战。

(3)国共两党和对国家、民族和两党都有利。

战争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使两党都蒙受重大损失。

11

(1)合作: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1937~1945年第二次同共合作。

成就:

第一次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恶果:

在全国形成了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3)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4)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

 

历史复习专题测试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知识体系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以后

D建国初期

2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讨论并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

B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五届全国人大

D中共八大

4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

“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这首歌谣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

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

6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万隆会议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7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

王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该网页的是()

A出席亚非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淡 D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8“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

”“改革鼓点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

”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

发生这一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运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0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l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A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 B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C27届悉尼奥运会上 D28届雅典奥运会上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

l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l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l2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哪一构想?

简述这一构想的基本含义。

(3)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3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

(1)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什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

(2)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州么严重后果?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

专题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lA2D3A4A5D6A7D8C9C10A11A

12

(1)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