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920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课.docx

《1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课.docx

10课

张家口市万全区联盟学校共享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校第五小学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主备人

第五小学教师

王海琴

审批人

签字

审批日期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

四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读记记“慈祥、恐怖、粗暴、残暴、匪徒、乱蓬蓬、窝头、绞刑、舅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杀后的情景,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4、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

重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

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快乐、幸福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你看,餐桌前,电视机前,教室里都有我们快乐的影子。

可是,你们是否想过,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烈士的奋斗与奉献,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前辈,他就是——李大钊同志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理解被难日,课文中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3、简介李大钊,出示课件,指名读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被杀害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

 

生1:

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16年前的一些事情。

 

生2:

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第五小学、北沙城小学、洗马林小学、北新屯小学)

2、以多种方式学习字词

3、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瞅是翘舌音。

刑是后鼻音,峻、啃是前鼻音,残是平舌音

4、指导易错字“籍、残”等字的书写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范读全文,并思考:

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重点回忆了那几方面?

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被捕前部分

1、指名读2到7段

思考

(1)“那年春天”起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自然段,引出下文)

(2)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革命者?

(是个工作忙碌的革命者)

(5)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到底为什么?

如何理解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8)6段中工友闫振三被抓暗示着什么?

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危险,局势紧张

(10)第7段中说到局势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劝父亲离开,父亲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相应段落),这段话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还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者?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者)

(从“坚决、常、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写出了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11)、我哪能离开呢?

请换种说法。

、你们认为该用什么语气读?

(坚决的语气)谁来读句子?

谁能读得比他更坚决?

全班齐读。

四、学习被捕时部分

指名读8到17段

1)、你们从被捕时这部分看到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板书:

被捕时)           

2)、8段中“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说明了什么?

(说明事情发生的很快)

哪些词语写出了当时情境的恐怖?

(几声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

3)、李大钊在敌人突然来临时是怎样表现的?

我怎样表现的?

5)除了从“不慌不忙”这个词我们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的精神外,在被捕时这部分,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李大钊的临危不惧?

出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的残暴没有道理可讲的。

把“惯有””“严峻”两个掉行不行

惯有说明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

严峻是严厉,严肃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怎么样的描写手法呢?

(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做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他是一个忠于革命的优秀革命工作者,那他在法庭上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默读课文18到28段(法庭上)这一部分

1)、19段哪些词语说明父亲受了重刑?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哪个词语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平静)

哪个词语体现对亲人的爱?

(慈祥)

3)、面对敌人的凶狠,亲人的哭喊,父亲为什么能做到安定沉着?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解释说明

5)、25段,我在父亲镇定沉着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变得机智勇敢,有哪些表现?

这让法官很生气,哪个词语说明了这点?

解释怒气冲冲:

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27段,解释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的意思。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望了望”流露了父亲的什么感情?

(对亲人的不舍和安慰,说明父亲已做好赴死的准备)

第四课时

一、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指名读29到32段

1、哪些词句说明父亲的死给亲人们带来巨大的悲痛?

(哭着、无力、立刻、昏过去、)

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自然连贯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三、作业.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明确: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事情,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生: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3)我对父亲的什么行为感到很奇怪呢?

父亲如何回答她的发问的呢(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6)

解释幼稚,本课指知识见解浅薄,经验不足,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解释含糊,指不明确,不清晰。

(9)

从哪些地方还可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述句而用反问句?

生:

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革命者

生:

面对敌人的搜捕,“父亲”表现得“不慌不忙”

解释纷乱:

杂乱,混乱,混杂的声音写出了情形令人恐怖

出示:

父亲的表现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

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恐怖的眼光

此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对比)表现了父亲的沉着镇定和无畏的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生:

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2)看到父亲这样,我们的表现怎样?

父亲怎样?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2、思考最后三段与开头的关系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教师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4)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

(课件出示第5段)

(7)为什么要把书和纸片投到火炉里呢?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段“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这些说明了局势紧张。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解释轻易,这里指随随便便

教师相机指导:

反问句强调父亲坚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4)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不慌不忙写出了父亲面对突然而来的敌人早有准备,故而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出示练习:

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我们哭喊,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什么?

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面对亲人也不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出示练习: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前后照应,对比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