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788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docx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

云南省情

 

第一节基本情况

一、历史建制与沿革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郡治设在滇池县(今晋宁),云南县是其下辖的24县之一,“云南”作为政区的名称由此出现,“云南”也至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元朝忽必烈灭大理国后,赛典赤被派到云南任行省平章政事,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成为全国11个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治所从大理迁至昆明。

昆河铁路全长468公里62个车站,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

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线路上,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完成的。

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911年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

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

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

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1926年11月7日,李鑫主持,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39号召开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滇西战争胜利对抗战全局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的胜利,不仅达成了直接的战略目的,而且对抗战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滇缅反攻之前,整个中国均处于被日军围困的状态,但经过此一战,整个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长期封闭的局面被扭转,大后方的侧背威胁被解除,而且国民党作战区域两面受敌的情况也不复存在,原来的必须分兵应对的西南战场和东南战场减少了一个,从而使得中国可以将原用于西南战场的生力军移师东向。

这种战线缩短,兵力集中的结果对1945年转向东战场的反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中国反攻的实力因此而大大加强。

据资料,滇缅反攻胜利之前的1943、1944两年间,经由驼峰空运的援华物资总共只有31.68万吨。

中印公路贯通后,仅7个月就输入战略物资50万吨平均每月7万余吨。

援华物资的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国新锐兵团的组建,再加上从西南战场回国的几十万胜利之师,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才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计划,开始将反攻矛头指向长期被动的东战场。

1945年4月,日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冒进芷江。

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中国军队,在得到美械新装备的补充,以及从西南战场回国参战部队的参与下,从5月上旬开始大举反攻,全线击溃了日军,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大捷。

日军惊呼:

中国军队已面貌一新。

迫于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东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被迫转入战略收缩。

中国军队则乘机展开追击作战,连续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并进军中越边境,切断了侵华日军与其南方军的联系。

  总之,进入1945年,长期沉闷的中国战场一变而活跃起来,战争主动权开始向中国倾斜,而所有这一切无不源于西南战场的胜利。

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犹如围棋盘上的要点,一步不利全局被动,一点走活全盘受益。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峥嵘岁月里,保山先后惨死平民9万余人;民工牺牲2.46万人;房屋被毁2.8万间;遭受日机轰炸520架次——仅“五四被炸”这一天,整个保山城除了东北一角外,所有繁华街道、居民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均遭日机狂轰滥炸而化为一片废墟,当场遇难10134人,3267间房屋被毁,千年古城顿时尸山血海,阴风惨烈。

此后,瘟疫蔓延,又夺去了6万余人的生命(据考,此系丧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细菌弹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后,保山人民依然咬紧钢牙,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一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发生于云南昆明。

“一二·一”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是国民党统治区当时正在发展的民主运动的标志,是继“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之后树起的第三个里程碑。

在中国青年运动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建立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20多个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人民军队。

这支部队是由云南全省、广西左右江、黔西南、黔西和广东南路两个团的人民武装会合发展起来的,在解放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49年12月9日卢汉举行昆明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

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2月22日宣布云南全境解放,同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二、地理位置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

087—29。

157和东经97。

317—106。

11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8位。

云南省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

云南省与邻国的边境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

中缅边界1997公里,中老边界710公里,中越边界1353公里。

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

有8个州市共25个边境县(市)与3个国家的6个省(邦)32个县(市、镇)接壤,有出境公路20多条,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三、行政区划

云南省辖16个州、市。

其中:

省辖市8个:

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

民族自治州8个:

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全省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民族自治县29个。

省会昆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四、人口民族

2008年末云南省总人口为4543万人,城镇人1499万人,城镇化率达33%。

云南人口数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增长幅度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5.2%0下降到2008年的6.32%0。

在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有所优化的形势下,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数位居全国第12位。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400万,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人口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

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且多居住在边疆和山区。

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彝族,达440多万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超过1000不到1万人的民族是独龙族。

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壮族、傣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怒族、阿昌族、独龙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6个少数民族跨国境居住。

云南各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安居乐业,长期以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安宁。

第二节自然资源

一、地形地貌

云南的地形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山地面积大。

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山地高低参差,纵横起伏。

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山区比重都在70%以上,没有一个纯坝区县(市、区)。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这个特征在滇西北尤为突出。

高黎贡山为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开江与缅甸萨尔温江的上游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老挝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自德钦至大理为澜沧江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了极其雄伟壮观的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三是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

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海拔点位于滇藏交界的迪庆州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达6740米;最低海拔点位于与越南交界的红河州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差达6663.6多米。

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是地势最高的一级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

四是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在我国西南俗称“坝子”。

在云南,山坝交错的情况随处可见。

坝子地势平坦,且常有河流蜿蜒其中,是城镇所在地及农业生产发达地区。

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坝子1442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

五是湖泊河流纵横。

云南高原湖泊众多,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

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37个,湖泊总面积为106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90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约300亿立方米。

按容量来说,超过20亿立方米的有抚仙湖、洱海、程海、泸沽湖;从平均水深来说,超过20米的有抚仙湖、泸沽湖、程海、阳宗海;以湖面面积而论,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

滇池是云南湖面最大的湖泊,在全国名列第六。

抚仙湖的容水量和平均水深均名列全省湖泊之冠,它也是中国第二深的淡水湖泊。

云南江河纵横,水系十分复杂。

全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人海河流的上游。

它们集水面积遍于全省,分别属于六大水系:

金沙江一长江,南盘江一珠江,元江一红河,澜沧江一湄公河,怒江一萨尔温江,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一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三海和三湾:

东海、南海、安达曼海,北部湾、莫塔马湾、孟加拉湾;归到两大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二、生物资源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境内既是古热带植物区系和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交汇点,也是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东亚”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因而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云南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

全省植被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混交林及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高山杜鹃灌丛、高山嵩草草地、高山砾石冰冻荒漠群落。

森林覆盖率接近50%,居全国首位。

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有274科2076属17000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数的56.7%,被誉为“植物王国”。

拥有木本植物4000多种,其中森林树种800余种,国家级保护树种59种。

列入省重点开发的珍稀用材树种及名特优经济树种30多种。

此外,还有200多个竹种;2000多种中草药;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

云南还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动物种类为全国之冠,且许多动物在国内仅分布在云南。

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占全国种类数的58.9%,其中兽类300种,占全国种类数的51.1%;鸟类793种,占全国种类数的63.7%;爬行类143种,占全国种类数的37.6%;两栖类102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6.4%;淡水鱼类366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5.7%。

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

在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名录中,云南省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6种,二级保护动物154种。

此外,拥有昆虫1万多种。

生物资源开发正成为云南另一大支柱产业,烟草、药材、热带水果已有了相当的规模,花卉、咖啡、香料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三、矿产资源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

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

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lO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储量居前3位。

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锑保有金属储量居第4位,铝土矿保有矿石储量居第7位,钨保有矿物储量居第8位。

在黑色金属矿产中,云南有铁、锰、钛、铬、钒5种。

其中,钛砂矿保有矿物储量居全国第4位,铁、锰保有矿石储量居第6位(其中富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

在贵金属和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和铂族金属矿产铂、钯、锇、铱、钌、铑保有金属储量居第2位,铍(矿物量)、锆(矿物量)、锶(天青石)居第4位。

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硭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O位。

在建材非金属矿产中,已探明储量的有25个矿种,产地145处,其中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O位。

四、能源资源

云南能源资源得天独厚,尤以水能和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开发条件优越。

云南水力资源可开发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理论储量居全国第3位,而82.5%蕴藏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

火电开发也具有坚实的基础,云南煤炭资源丰富,保有储量246.5亿吨,居全国第8位,褐煤储量居全国第1位,118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分布。

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诸多优越条件:

一是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二是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三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

在“西电东送”基础上,近年来“云电外送”再成热点。

云南电力产业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

云南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省几乎所有县(市)都有温泉分布,有各种温热泉出露点654处,年释放热量达118万吨标准煤。

其中,腾冲一梁河地区属过热水一高温热水带,是中国少数地热资源“富矿带”之一。

此外,云南的太阳能的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也十分可观。

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内蒙古、青海等省区,为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五、气候资源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

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四是无霜期长。

云南的气候特点,有利方面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会给农业带来危害。

第三节文化资源

云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资源共同组成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可以说,云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富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资源

从纵向来看,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昭通人、西畴人、丽江人、呈贡龙潭山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在30多个地点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存,进一步说明了云南历史的久远。

存在于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魏晋到唐中叶的爨文化、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和元明清以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2ooO多年文明发展史所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当中,许多历史文献、文物等文化留存在我国甚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灿烂的文化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云南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分别是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有保山、腾冲、石屏、会泽、威信、广南、孟连、漾濞、香格里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l2个:

会泽县娜姑镇,禄丰县黑井镇,禄丰县炼象关,大姚石羊镇,石屏县郑营村,宾川县州城镇,广南县旧莫乡,维西县叶枝乡,洱源县凤羽镇,保山市板桥镇,云龙县诺邓村,剑川县沙溪镇。

云南省在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全省共收藏各类文物29万余件。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省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46项,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7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6项,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03项;在现有的53家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114个市、县级文物管理所中,收藏了各类文物29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3万余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阿诗玛”、“泼水节”等34项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8589项县(区)级保护名录。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位于盐津县豆沙关,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谓“石门道”。

 

二、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元文化形态共生带。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云南向来都被人们称之为歌舞的海洋,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交融性、地域性和原生性等五个显著特点,而这也正是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最大优势所在。

第四节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综合

(一)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10年,云南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

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

44.7:

40.0。

全省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

全省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606.04亿元,增长14.7%。

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完成797.2亿元,增长16.0%,卷烟结构进一步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达到5528.71亿元,增长22.1%。

比上年净增1001.69亿元,如期实现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0亿元的目标。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00.44亿元,增长2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6.3%。

商品房销售面积2959.43万平方米,增长32.7%;商品房销售额934.6亿元,增长43%。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25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2亿元,增长21.4%;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57亿元,增长17.1%。

201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411.49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86亿元,增长20.6%;贷款余额10568.78亿元,比年初增加1789.15亿元,同比增长20.4%。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3.68亿美元,增长66.7%,其中:

出口完成76.06亿美元,增长68.5%,进口完成57.62亿美元,同比增长64.4%。

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3亿元,增长24.2%。

(二)和谐社会建设情况

牢牢把握民族工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贫困人口从2002年底的887.6万人下降到2007年末的610.8万人,减少了276.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4%下降到17%左右。

2007年,投入资金8.2亿元,使全省228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今年内全部享受“低保”。

(三)云南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但从总体上看,云南仍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昆明、玉溪、曲靖等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滞后,边远、高寒山区仍十分贫困。

全省129个县(市),靠财政补贴的县(市)有109个,地方财政不足,有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按照现行标准,目前全省还有贫困人口610.8万人。

随着国家提高扶贫标准,云南省的贫困人口预计将在1000万以上,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

二是革命老区、三江沿岸地区、边境民族地区和其他一些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凸显,扶贫开发工作相当艰巨。

三是云南省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继续呈扩大趋势。

四是资源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矛盾显现。

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使一些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为主的贫困地区进入一种两难境地,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是扶贫开发投入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数量少、标准低、欠账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不合理。

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三是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率高。

二、农业

(一)“十五”以来,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五”以来,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稳定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

1.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加,由2001年的703.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5.81亿元.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形成了以红河为中心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为中心的橡胶、茶叶产业带;以临沧、保山、德宏为中心的糖料、咖啡、香料产业带;以文山为中心的南药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昆明(玉溪)、丽江为中心热、温、寒花卉带,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和产品。

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和乡镇企业、劳务输出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农业的各种主要产品产量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