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69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x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

xx省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

合同编号:

DFH-SG-TJ

 

施工组织设计

 

(单位名称请填写)

年月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xx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

拦河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引水涵洞和放水底孔等。

正常、非常溢洪道、引水涵洞和放水底孔均集中设于大坝坝身及坝体内。

枢纽工程的规模属重要的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拦河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引水涵洞、放水底孔(导流隧洞改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主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坝址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1.2加固工程主要内容

本加固工程的内容主要有:

1)对水库大坝存在的质量缺陷和防渗安全隐患进行加固处理。

针对坝体本身质量差、坝址基础地质条件差及坝基扬压力增大的问题,采取对坝体进行灌浆补强,并在大坝上游面重新浇筑一层0.5厚的混凝土防渗面板,在面板与坝基接触面上设趾板,在趾㼋上进行帷幕灌浆,形成坝基与坝体的连续防渗体系;并复钻坝基及坝体内的排水孔,增设坝体内横向水平排水廊道;另对坝基进行深孔固结灌浆。

2)对正常溢洪道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全面护砌,并拆除正常溢洪道两侧导流墙新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溢洪道的抗冲耐磨能力;此外,修改正常溢洪道闸墩墩尾体型,及对正常溢洪道闸墩混凝土碳化表面进行保护处理。

根据重新确定的水库防洪标准,对非常溢洪道进行封堵,保证大坝及左岸下游岸坡的稳定安全。

结合正常溢洪道金属结构闸门、启闭机须全部更新,将原有启闭机工作桥、检修桥、人行桥及启闭机房全部拆除重建。

3)对引水涵洞洞壁混凝土气蚀,碳化问题,在通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进一步详查后,采取适当的修补措施;对涵洞进口闸门井受库水侵蚀面进行处理。

引水涵洞两道钢筋混凝土闸门已不能正常使用,将闸门更换为钢闸门,并将其上部启闭机房拆除重建。

4)为满足水库放水的要求,利用本次除险加固在左岸新增的导流隧洞,改造成为水库的放水底孔。

5)处理枢纽建筑物缺陷及完善大坝管理设施。

对大坝上游右岸不稳定边坡采取措施予以防护。

新建库区管理房,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施;修建进库防汛道路等。

6)健全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建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情监测以及闸门监控为一体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具体合同工作内容如下:

(1)大坝坝基加固处理

1)坝基防渗加固处理

对上游坝脚前清基后,浇筑混凝土压重灌浆平台,灌浆平台长3.5m,高1.5m,并与坝面防渗面板相接。

先在灌浆平台上游钻设一排固结孔,深入岩面下8-15m,孔距3m;再在其下游钻设一排帷幕孔,设计帷幕孔深按q≤3Lu-5Lu的相对不透水层控制,孔距1.5m,右岸防渗帷幕需延伸至右坝头以外长约45.0m。

灌浆孔均分三序钻灌,采用P·O42.5水泥。

另在溢流坝段与左岸坝段坝基范围内,补设一排坝基固结灌浆孔,利用坝体内增设的上游第一排补强灌浆孔(坝体加固处理措施之一)向坝基继续加深至基岩内,孔深5.0m~8.0m,孔距3.0m。

灌浆孔分两序钻灌,采用P·O42.5水泥。

结合坝基帷幕灌浆,自坝顶重新钻设一排排水孔,排水孔穿过坝体及纵向排水廊道顶再伸至基岩内。

排水孔结合1981年施工的排水孔位布置,并适当予以加深。

排水孔孔距2.3m~3.5m;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坝基以下排水孔钻设深5.0m~12.5m。

2)右岸坝基加固处理

利用右岸坝段坝体内增设的补强灌浆孔(坝体加固处理措施之一)向坝基继续加深至强风化基岩内,进行右坝基深孔固结灌浆,即灌浆孔位与坝体补台灌浆孔一致,共钻设七排,排距均为3m,孔距3.0m~3.5m,梅花型布置。

深孔固结灌浆孔深自坝顶及下游坝面一定高程穿过坝体灌至坝基以下8-13.0m,分两序钻灌,采用P·O42.5水泥。

(2)大坝坝体加固处理

1)坝体防渗加固

沿大坝原混凝土防渗面板上游重新浇筑一道0.5m厚的混凝土防渗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抗渗等级不低于W8。

溢流坝段防渗面板自坝前灌浆平台268.50m高程浇至溢流堰顶;非溢流坝段防渗面板自坝前灌浆平台浇至坝顶高程296.96m。

浇筑前,须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原混凝土表面的碳化层,深度不小于20mm。

对结合面进行冲洗后,布设锚筋,采用植筋方式,并在防渗面板表面布设一定量的温度钢筋。

防渗面板每隔10-20m设置伸缩缝一道,位置与原混凝土防渗面板伸缩缝一致,缝内重新布设两道止水,一道为止水铜片,一道为止水橡皮,缝间嵌闭孔泡沫板BMW。

2)坝体整体性强度加固

沿坝体布设补强灌浆孔七排,坝顶设一排,下游坝面六排,排距为3m,孔距3.0m~3.5m,梅花型布置。

补强灌浆自坝顶及下游坝面一定高程灌至坝基,分两序钻灌,采用P·O32.5水泥。

(3)正常溢洪道加固

将正常溢洪道原溢流头部及挑流坎部位混凝土及钢筋全部凿除,并将原溢流头部及挑流坎之间堰面浆砌块石砌体拆除成台阶状,保证台阶与加固后堰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3m;将新、老结构结合面凿毛冲洗后,布设锚筋,堰面全面 重新浇筑一层C25钢筋混凝土护面,厚度不小于0.3m。

结合堰面的加固,将其两侧导流墙亦一并予以拆除重建,

与堰面加固相同,亦须将墙体下的浆砌块石体拆除成台阶状,并保证墙体嵌入坝面下的最小深度不小于1.0m;将导流墙基础部位新、老结合面凿毛冲洗后,布设锚筋,新建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导流墙结构尺寸与原设计一致,为重力式,高3.5m,顶厚1.0m。

此外,修改正常溢洪道闸墩墩尾体型,将墩尾半圆形凿除,重新按流线形进行浇筑;并对闸墩混凝土碳化表面进行护面处理,防护前,先对原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清洗,清除表面的风化层,深度不小于20mm,然后抹M25复合砂浆护面,厚30mm。

结合正常溢洪道闸门、启闭机全部更新,将原有启闭机工作桥、检修桥、人行桥及启闭机房全部拆除重建,同时对正常溢洪道闸墩门槽部位预埋件的埋设要求。

新建启闭机房尺寸为33.8m×3.8M(长×宽),两侧楼梯间尺寸为10.0m×3.0m(长×宽)。

(4)非常溢洪道加固

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封堵非常溢洪道,拆除非常溢洪道上部坝顶人行桥,对封堵范围内的非常溢洪道堰面、桥墩及两侧接触坝面进行凿毛,深度不小于20mm,对结合面进行冲洗后,首先对存在的裂缝进行修补,可采用“XYPE(赛柏斯)”或“凯顿·百森”补缝材料,然后布设锚筋,并在回填混凝土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温度钢筋。

与非溢流坝段断面一致,现浇3.5m宽混凝土至坝顶高程296.96m,坝顶上游设C20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墙顶高程297.90m,下游布设钢管栏杆。

(5)引水涵洞加固

对引水涵洞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详查后,采取对洞壁混凝土表面进行护面处理。

防护前,先对洞壁面进行凿毛清洗,凿除原混凝土保护层,凿除厚度约30mm;然后抹M25复合砂浆护面,护面厚30mm。

在大坝上游库水位经常变动区域,对闸门井迎水面278.30~293.90m高程范围内受库水侵蚀部位进行喷护处理上。

喷护前,先对侵蚀面进行凿毛清洗,清除混凝土表面的风化层,深度不小于20MM;然后喷M25复合砂浆护面,喷护厚50mm。

喷护后表面采用

水泥砂浆找平。

此外,结合金属结构的更新改造,对引水涵洞闸门井内工作闸门及检修闸门门槽部位的混凝土加以适当凿除处理,并将上部启闭机平台结构及启闭机房拆除重建。

新建启闭机尺寸为4.25m×4.0M(长×宽)。

(6)放水底孔改造

大坝坝体左侧现设有一道放水底孔,放水底孔进口底高程268.29m,中心线高程为268.55m,出口中心线高程为268.21m。

底孔进口为孔径Φ520mm的钢管段,其后为内径Φ500mm的承插式铸铁管,出口安装Φ500mm闸阀一台。

放水底孔进口外围由150#混凝土封堵,封堵段长5.0m。

将现坝体放水底孔封堵后改造为1.0m×1.5m(宽×高)的横向排水廊道与坝体内纵向排水廊道1.2m×1.8m(宽×高)贯通。

(7)导流隧洞改建

导流隧洞在导流任务完成后,改造恢复为水库的放水底孔。

导流隧洞进口底高程272.0m,洞身断面尺寸3.0m×4.0m(宽×高),为城门洞型,洞身段全长133.926m。

在导流隧洞进口下闸封堵后,对进口段进行改建,改建段洞底高程仍为272.0m。

改建段由渐变段、闸室控制段及钢管段等组成,全长25.0m。

渐变段长9.0m,自进口封堵门后由3.0m×4.0m(宽×高)的矩形断面收缩为闸前断面1.2m×1.5m(宽×高);闸室控制段长6.0m,闸室上游布置检修闸门,闸门孔口尺寸1.2m×1.5m(宽×高),检修闸门后埋设Φ500mm的钢管,按水库原放水底孔恢复,并在钢管上设置放水控制闸阀,闸阀中心高程为272.75m;闸室段后接钢管段长1.0m。

在闸室控制段范围上部山体内开挖一竖井至洞身作为放水底孔的控制闸门井,竖井分上、下游两个闸门井,上游侧为事故检修闸门井,平面尺寸2.3m×1.2m(长×宽);下游侧为放水控制闸门井,平面尺寸2.3m×1.8m(长×宽),设置一道手动闸阀控制放水。

事故闸门井检修平台高程为293.5m,平台上部设排架及启闭机房,启闭平台高程为

297.0m,启闭机房尺寸为3.3m×3.0m(长×宽),放水控制闸门井平台高程与启闭平台高程一致,为297.0m。

自左坝端修建一条与闸室控制段之间的连接道路,高程297.0m。

(8)大坝左、右岸边坡防护

1)大坝上游右岸边坡防护

对大坝上游右岸约300m长范围内的边坡采用浆砌块石框格嵌填干砌块石护坡结合挡土墙进行防护,防坡顶设至正常蓄水位292.50m以上0.5m,即293.00m;护坡底部挡墙基础高程座落于基岩上,同时不低于坝前施工围堰顶高程。

浆砌块石框格间距5m,尺寸为0.5×1.0m(宽×深),内嵌干砌块石厚度0.4m。

自护坡顶高程293.00m至挡墙顶范围内的护砌高度间284.00m高程处设置一1.0m宽的稳定平台。

浆砌块石砂浆强度,护坡采用M5,挡墙采用M10。

视挡墙高度,设置一至两排Φ100mmPVC排水孔,间距为3.0m。

另对公路面(或房基面)以下至护坡顶高程293.00m之间范围内的坡面铺设草皮护坡,并沿护坡纵向每100m左右设置一下河踏步台阶连至284.00m高程平台,并向下延至挡墙顶高程。

踏步宽为3.0m,尺寸300mm×200mm(宽×高)。

2)大坝左岸上、下游缓倾角裂隙处理

对大坝上、下游出现的倾角卸荷裂隙进行清理后,进行锚喷支护。

喷C25混凝土厚度100mm,并在表面配置Φ10@200的钢筋网,与锚杆焊接,锚杆杆径采用Φ22mm,设置长3.0m,间距1.0m。

3)大坝左坝头直立接触面加固处理

将大坝左坝头原浆砌块石护护体拆除,对左坝头岩面同样进行锚喷支护。

喷C25混凝土厚度100mm,并在表面配置Φ10@200的钢筋网,与锚杆焊接,锚杆杆径采用Φ22mm,设置长3.0m,间距1.0m。

9)防汛道路改造

对水库库区范围内一定长度的防汛抢险道路进行改造,修建为混凝土路面。

道路路面宽4.5m;C20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0mm,下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150mm;道路两侧设0.15m×0.35m(宽×高)的C20混凝土路缘石。

此外,对现坝顶路面进行整修,将现有坝顶路面凿毛并冲洗干净后,浇筑成C15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0~150mm。

10)闸门的制作和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5.6M×4.0M(宽×高)、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2.06m×1.6M(宽×高)、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1.8×1.6m(宽×高)的制作和安装。

11)启闭机的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QP-2×60KN-8.5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QP-1×160KN-16.0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和检修闸门CDⅠ-1×50KN-16.0M电动葫芦、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QP-1×160KN-21.0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的安装。

12)电气设备的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启闭机房、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启闭机房、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启闭机房以及水库管理处办公、生活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照明电器设备、电缆工程、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13)建筑与装修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启闭机房、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启闭机房以及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启闭机房的建筑与装修。

1.3水文气象

xx水库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长而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

水丰沛。

多年平均气温15.8℃。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1.5h,多年平均蒸发量1210mm;水库地处黄山和在洪岭两个降水中心之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78mm。

降水呈现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年际变化大,二是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匀。

汛期主要受暖湿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汛季暖湿多雨,洪水主要由两种气候引起的暴雨形成,即梅雨和台风雨,台风雨降水强度大,加上流域坡度较大,源短流急,洪不来势迅猛,呈陡涨陡落型。

非汛期主要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而且复杂的山丘地形又明显地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变化。

1.4工程地质

1.4.1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区为新安江水系横江支流东亭上游虞山溪流经的奇墅盆地,该盆地为黄山余脉南麓山间小盆地,盆地的河底高程约280m,库区水域面积约1.25km2。

库区周围为雄厚的山体,东侧山坡较陡,山顶高程较高;北端和西侧山坡很缓。

根据地质观测,高程282.50m以上库岸边坡绝大部分为第四纪覆盖,一般为棕黄色亚粘土夹碎石块或棕灰色壤土夹碎石块,较密实不渗水,近乎是天然粘土铺盖,故库区周边不存在库水渗漏问题。

库区周围出露的地层,除近坝区及库区东侧出露震旦纪休宁组砂岩风化外库区西侧及西南山坡上出露岩石皆为风化严重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由于花岗岩风化严重,所以地表有大量砂粒被雨水冲刷推移至库区水位变动带,因此库区局部有0.5-1.0m厚度的淤积问题。

1.4.2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位于库区东南侧东亭河峡谷口处,坝址处河流流向近南北向,河谷狭窄,呈不对称的“V”字型峡谷,河底高程267m,河床宽约30m左右,两岸山峰起伏连绵,山坡较陡峻。

两岸山坡被强烈剥蚀切割作用后形成凹沟凸脊相间的微地貌形态。

河床冲积物厚度小,大块石多见。

坝址出露地层为震旦纪休宁组,岩性为青灰色石英砂岩和灰黄色砾状岩屑长石砂岩,两种不同岩性分布于坝址区的两岸,左岸及河床为青灰色石英砂岩,厚层块状构造,一般层理不明显,性质坚硬且脆,抗风化能力较强。

右岸为灰黄色、土黄色砾状岩屑长石砂岩,为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较明显,地表出露基岩甚少,大部分被残坡积物所覆盖;此种岩性较软,抗风化能力较差,故所见岩石多为全风化或强风化状。

右坝肩约277m高程以上为此层。

坝址区褶皱构造在坝下游30-50m之间见一小的宽缓背斜,轴向NE,向SV倾伏。

背斜两翼的倾角皆较缓。

背斜形态已被断裂构造破坏。

坝址区断裂构造很发育,规模较大的断层仅见一条,编号F1,但是小断层、裂隙密集带及大裂隙等则甚为发育,破坏了坝址岩体的完整性。

坝址区断裂构造线方向以NWW向为主。

坝址区裂隙亦很发育,主要有三组;另有卸荷裂隙,主要分布在左岸,一般都不规则,形态弯折,产状大致与山坡一致,大多数张开3-5m,夹泥膜,阴雨天渗水。

1.4.3坝基岩体工程特性

坝址(基)岩石风化程度与岩石特性及抗风化能力有关。

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岩芯了解,左岸及河床坝段分布岩石为青灰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岩石结构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故地表所见岩石为弱风化及微风化。

右岸分布岩石为棕黄色、土黄色岩屑长石砂岩,泥质铁质胶结,岩石结构疏松,性软,抗风化能力很差,故所见岩石皆为全风化、强风化,深部为弱风化。

根据地质测绘观察及钻孔了解,左岸弱风化下限深度5-7m,微风化下限深度7-10m。

河床坝基267m高程以下岩石为新鲜,局部裂隙发育带为微风化,其下限深度估计约为5-7m。

右岸强风化下限深度约13m,弱风化下限深度22.7m,微风化下限深度约26.3m。

坝基两岸岩性不同造成风化程度具有很大差别。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

由于岩石中裂隙很发育,坝基浅部岩层裂隙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透水性较强,坝体与基岩接触部位也大量渗漏。

根据建坝前地

质勘察资料及本次地质钻探了解,左岸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11.0-13.0m,q<1Lu的深度为17.0-18.0m。

河床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3.0-5.0m,q<1Lu的深度为5.0-6.0m。

右岸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19.55-25.0m,q<1Lu的深度为29.33m。

坝基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

由于裂隙的发育具人一定的方向性,故两岸地下水位无统一的自由潜水面。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推测左岸绕坝渗漏微弱,绕渗宽度很小。

而右岸则存在绕坝渗漏和坝基渗漏。

右岸绕坝渗漏范围,按库水位292.5m高程和岩石透水率q小于3Lu界线推算,自右坝头向外延伸40-45m即可达到防渗要求。

坝基岩体的质量分类主要根据岩体本身的性质,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物特征和库水渗入坝基活动等因素综合评定。

为了宏观表征坝基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用类比法进行粗略分类,左岸坝基自297.0m高程至河床267.0m高程可判为Ⅱ类,河床段坝基裂隙带分布段可判为Ⅲ类,右岸270.0m高程以下判为Ⅲ类,270.0m高程以上至297.0m判为Ⅳ类。

1.4.4非常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非常溢洪道位于左岸坝段,堰顶高程293.90m,宽25.0m,为3孔。

溢流面与左岸山坡面相交,交线下游侧全为裸露的岩石,岩性为青灰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较坚硬,呈微风化,有3组裂隙发育,其中NWW向裂隙特别发育且延伸进入坝基,顺裂隙风化程度较强,在285.0-295.0m高程间有缓倾角卸荷裂隙伸入坝基,对稳定有不利影响。

边孔近乎全部置于原山坡面以内,且开挖边坡近直立也是不合理的。

泄洪时水流直接冲刷左岸坝基,在坝下溢流面与山坡面之间造成人为冲沟,将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1.4.5导流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导流隧洞位于大坝左岸,进口距大坝约35m,出口位于大坝下游54m,该段河谷狭窄,河床宽约30m左右,隧洞线通过山体雄厚,山峰连绵,山坡陡峻,坡度一般为50

°-55°,山坡被地质构造切割作用受到剥蚀后,形成凹沟与山脊相间的微地貌形态。

导流隧洞进口段山坡坡度45°-50°,出口段山坡坡度较缓。

出口段及明渠轴线与河流方向小角度相交,顺畅协调。

导流隧洞穿过的地层为震旦系休宁组青灰色硅质化砂岩,具有变质重结晶结构,见有斑点状颗粒,厚层块状构造,岩石性质硬脆,一般层理不明显,局部见有不规则微层理。

岩层产状为N20°-25°E,NW∠30-45°,层理弯曲、扭曲,产状变体较大。

层面结合紧密,可视为整体块状。

隧洞线所穿过的岩性单一,基本上为同一岩性,局部可能会有3-5cm宽白色石英脉。

根据2004年3月-5月地质勘察时取岩芯做试验结果,该种岩石(新鲜完整)的饱和抗压强度约为121-135Mpa。

导流隧洞通过地段褶皱构造在坝下游30-40m之间见一小的宽缓背斜,轴向NE,向SW倾伏。

背斜两翼的倾角皆较缓,两翼的产状由N20°E,NW∠30°,变为N50°W,SW∠35°,其形态已被断裂构造破坏。

导流隧洞在下游直线段的末端穿过此背斜。

尽管岩层产状与此直段洞线相平行,但由于层面结合紧密,整体性很好,不会影响洞室稳定。

导流隧洞地段断裂构造很发育,但没有大的断层破碎带,区内最大的断层F1已位于隧洞下游出口明渠段以外。

工程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断层f1、f4、f5和裂隙密集带Lm2、Lm3、Lm5、Lm6、Lm7等,其余为延伸较长的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f1为一裂隙式小断层,产状为N70-75°W,NE或SW∠85°,宽度为0.3-0.5m,带内为一系列挤压紧密的岩石碎片。

局部见有断层角砾岩,胶结良好。

断层壁面较规则,延伸较长,推测已延至隧洞出口D点附近。

F4为一小断层带,宽度为3-6m,产状为N60°E,SE∠70-75°,带内为受挤压的岩石碎片,位于下游出口明渠段,与明渠边坡交角约40°。

F5为一裂隙式小断层,位于坝上游约20m处,产状为N60°E,NW∠80°,断层带宽约1.0m,带内岩石挤压破碎,碎块夹岩屑且有石英脉,主断面波状弯曲且光滑,延

伸较长,推测其可能延伸至洞内及闸门井内,对井壁稳定极为不利。

导流隧洞工程区除上述小断层和裂隙密集带外,裂隙很发育,主要有4组。

①组产状N70-80°W,NE或SW∠80-90°,裂面平直规则,地表宽度3-5mm,一般呈张开夹泥,单条长5-15m,当多条断续延伸时则很长。

本组是工程区最发育的一组,大裂隙间距约1-1.5m,略具等距性。

本组裂隙与导流隧洞上游直线段轴线交角甚小,对导流隧洞上游直线段及弧开弯段洞室不利,会造成洞壁破碎不规则。

②组产状N60-70°E,SE∠70-75°,裂面平直规则,长度5-8m。

③组产状N50-60°W,SW∠60-70°,裂面较规则,微张夹泥膜,长度5-7m。

本组裂隙数量少,与导流洞上游直线段亦交角甚小与①组相交切处加剧了岩体的破碎。

④组产状N20-30°E,NW∠60-75°,裂面平直规则,闭合~微张,单条长度3-5m,本组裂隙一般短小,分布数量较少,偶尔与①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菱形、四边形块体。

除上述4组裂隙外,另有卸荷裂隙,在导流隧洞进出口处附近见有少量分布,一般都不规则,形态弯折,大多数张开3-5mm,夹泥膜,阴雨天渗水明显。

以上几组裂隙被卸荷裂隙切割后,特别在明开段会造成局部不稳定,施工时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根据地质测绘观察,导流隧洞进出口地段分布的岩石为蚀变的灰黄色、青灰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性质较硬脆,抗风化能力较强,但由于构造裂隙很发育故局部风化强烈。

根据隧洞进口附近288.6-291.5m高程开出的基岩平台和陡壁推测该处弱风化下限埋深3.5-4.0m,微风化下限埋深6-7m。

进口明渠段位于强~弱风化层内。

进口洞脸和两侧壁已位于微风化~新鲜岩层内。

隧洞出口附近及明渠段已有较大面积的基岩出露,皆为微风化~新鲜石英砂岩。

导流隧洞工程区由于山坡陡峻,岩石中裂隙很发育,故山坡基岩裂隙水排泄较通畅,阴雨天及雨后渗水强烈。

根据建库前地质资料及近期地质测绘观察,推测透水率q≤1Lu

的上限埋深约为13.0m以下,在上游明渠至桩号0+005m段为弱透水,0+005~0+120m段为微透水,0+120m以下至出口明渠段弱透水。

该导流隧洞区地下水活动程度轻微至中等,施工时沿岩体裂隙面会有渗水、滴水现象。

大部分洞段可能较为干燥。

导流隧洞进口明渠段位于裂隙很发育的岩体,地表强风化破碎,有松散坡积层覆盖,估计厚度3-4m,对明渠边坡稳定不利,应加以清除。

明渠两侧边坡为岩质边坡,但由于裂隙很发育,故边坡稳定性差,应放缓坡度,建议坡度小于60°。

导流隧洞桩号0+000~0+020段围岩分类可判为Ⅲ类,其弹性抗力系数可按无压隧洞考虑,取值为10~15Mpa/cm。

弧形弯段0+020~0+080段围岩分类可判为Ⅱ类为主局部Ⅲ类,其弹性抗力系数可取值为20~25Mpa/cm。

下游直段0+080~0+134段围岩分类可判为Ⅱ类,局部略差,其弹性抗力系数可取值为15-20Mpa/cm。

导流隧洞出口明渠段出露灰黄色硅质化砂岩,呈厚层块状,性质硬脆,微风化~新鲜,裂隙较发育。

本段见有两条小断层f1和f4,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小。

建议明渠边坡70~75°。

1.4.6近坝区库岸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自大坝右坝头沿库水边向上游约300m段内公路面(或房基面)至库水边边坡,高度15m左右。

其中坝前约1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