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680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锌合金压铸技术.docx

锌合金压铸技术

锌合金压铸件起泡缺陷分析

锌合金压铸件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方面,如家具配件、建筑装饰、浴室配件、灯饰零件、玩具、领带夹、皮带扣、各种金属饰扣等,因而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高,并要求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

而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1.缺陷表征:

压铸件表面有突起小泡。

∙压铸出来就发现。

∙抛光或加工后显露出来。

∙喷油或电镀后出现。

2.产生原因:

1.孔洞引起:

主要是气孔和收缩机制,气孔往往是圆形,而收缩多数是不规则形。

(1)气孔产生原因:

a金属液在充型、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侵入,导致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孔洞。

b涂料挥发出来的气体侵入。

c合金液含气量过高,凝固时析出。

当颓恢械钠濉⑼苛匣臃⒊龅钠濉⒑辖鹉涛龀龅钠澹谀>吲牌涣际保钪樟粼谥行纬傻钠住?

/font>

(2)缩孔产生原因:

a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缩小或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属液补缩,而产生缩孔。

b厚薄不均的铸件或铸件局部过热,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体积收缩时表面形成凹位。

由于气孔和缩孔的存在,使压铸件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孔洞可能会进入水,当喷漆和电镀后进行烘烤时,孔洞内气体受热膨胀;或孔洞内水会变蒸气,体积膨胀,因而导致铸件表面起泡。

2.晶间腐蚀引起:

锌合金成分中有害杂质:

铅、镉、锡会聚集在晶粒交界处导致晶间腐蚀,金属基体因晶间腐蚀而破碎,而电镀加速了这一祸害,受晶间腐蚀的部位会膨胀而将镀层顶起,造成铸件表面起泡。

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晶间腐蚀会使铸件变形、开裂、甚至破碎。

(如右图1)

3.裂纹引起:

水纹、冷隔纹、热裂纹。

∙水纹、冷隔纹:

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先进入的金属液接触型壁过早凝固,后进入金属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属层熔合为一体,在铸件表面对接处形成叠纹,出现条状缺陷,见图2。

水纹一般是在铸件表面浅层;而冷隔纹有可能渗入到铸件内部。

∙热裂纹:

a当铸件厚薄不均,凝固过程产生应力;

b过早顶出,金属强度不够;

c顶出时受力不均

d过高的模温使晶粒粗大;

e有害杂质存在。

以上因素都有可能产生裂纹。

当压铸件存在水纹、冷隔纹、热裂纹,电镀时溶液会渗入到裂纹中,在烘烤时转化为蒸气,气压顶起电镀层形成起泡。

1.解决缺陷方案:

I.控制气孔产生,关键是减少混入铸件内的气体量,理想的金属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经过分流锥和浇道进入型腔,形成一条顺滑及方向一致的金属流,采用锥形流道设计,即浇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向内浇口逐渐减少,可达到这个目的。

在充填系统中,混入的气体是由于湍流与金属液相混合而形成气孔,从金属液由浇铸系统进入型腔的模拟压铸过程的研究中,明显看出浇道中尖锐的转变位和递增的浇道截面积,都会使金属液流出现湍流而卷气,平稳的金属液才有利于气体从浇道和型腔进入溢流槽和排气槽,排出模外。

II.对于缩孔:

要使压铸凝固过程中各个部位尽量同时均匀散热,同时凝固。

可通过合理的水口设计,内浇口厚度及位置,模具设计,模温控制及冷却,来避免缩孔产生。

III.对于晶间腐蚀现象:

主要是控制合金原料中有害杂质含量,特别是铅<0.003%。

注意废料带来的杂质元素。

IV.对于水纹、冷隔纹,可提高模具温度,加大内浇口速度,或在冷隔区加大溢流槽,来减少冷隔纹的出现。

V.对于热裂纹:

压铸件厚薄不要急剧变化以减少应力产生;相关的压铸工艺参数作调整;降低模温。

 

1.实例分析:

案例一:

旋钮(图3)

现象:

镀铬后表面有明显的起泡

化学分析:

发现有害元素铅含量为0.016%,超过标准3倍(0.004%)。

极易造成压铸件晶间腐蚀。

金相分析:

起泡处电镀层与金属基体脱离,电镀层起泡的位置有明显的水纹(在显微状态下呈裂纹状)。

(图4)

缺陷产生分析原因:

1.铅含量过高,使金属颗粒之间的边界层内发生腐蚀而破碎,电镀时受晶间腐蚀部位膨胀而将镀层顶起来。

2.铸件表面有水纹、冷隔纹,电镀溶液渗入裂纹中,在烘干时转化为蒸气,造成顶起镀层而形成气泡。

解决办法:

1.提高合金化学成份,特别是有害杂质铅。

熔炼操作时防止废料把杂质带入。

2.提高模具温度和加大浇口速度可以减少水纹产生。

案例二:

同样的零件,同样的缺陷,却有不同的产生原因。

铸件:

有线电视接头

现象:

铸件a和铸件b

在电镀后都出现起泡

铸件a

化学分析:

含铅量为0.016%

有害杂质铅超出标准。

金相分析:

出现晶间腐蚀

结论:

精简腐蚀导致起泡

铸件b

化学分析:

含铅量0.004%,

合金成分符合要求

金相分析:

铸件表面出现冷隔裂纹

结论:

冷隔裂纹导致起泡

 

案例三:

浴室配件(支架座)

现象:

铸件表面胀起,带有微裂纹

化学分析:

合金成份符合要求

金相分析:

发现大量气孔

缺陷原因:

a.过早开模顶出铸件;b.顶出时模温可能过高

由于铸件内部存在大量气泡,当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未建立起来,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泡膨胀起来而使铸件表面凸起,并产生热裂纹。

解决办法:

压铸过程工艺参数调整,留模时间长一些;降低缺陷区域模具温度。

 

锌合金熔炼

一、熔炼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

合金熔炼是压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熔炼过程不仅是为了获得熔融的金属液,更重要的是得到化学成分符合规定,能使压铸件得到良好的结晶组织以及气体、夹杂物都很小的金属液。

在熔炼过程中,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和金属液与坩埚的相互作用使组分发生变化,产生夹杂物和吸气。

所以制订正确的熔化工艺规程,并严格执行,是获得高质量铸件的重要保证。

1.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

在熔炼过程中,遇到的气体有氢(H2)、氧(O2)、水汽(H2O)、氮(N2)、CO2、CO等,这些气体或是溶于金属液中,或是与其发生化学作用。

2.气体的来源

气体可以从炉气、炉衬、原材料、熔剂、工具等途径进入合金液中。

3.金属与坩埚的相互作用

当熔炼温度过高时,铁质坩埚与锌液反应加快,坩埚表面发生铁的氧化反应生成Fe2O3等氧化物;此外铁元素还会与锌液反应生成FeZn13化合物(锌渣),溶解在锌液中。

铁坩埚壁厚不断减薄直到报废。

二、熔炼温度控制

1.压铸温度

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386℃,合适的温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15~430℃,薄壁件、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简单件可取下限。

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450℃。

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

通过控制锌锅金属液温度就能对浇注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并做到:

①金属液为不含氧化物的干净液体;②浇注温度不波动。

温度过高的害处:

①    铝、镁元素烧损。

②    金属氧化速度加快,烧损量增加,锌渣增加。

③    热膨胀作用会发生卡死锤头现象。

④    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

会形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使锤头、鹅颈过度磨损。

⑤    燃料消耗相应增加。

温度过低:

合金流动性差,不利于成形,影响压铸件表面质量。

图4-1示意温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图4-2示意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温度越高,铸件结晶粗大而使力学性能降低。

图4-1温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图4-23#锌合金浇注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现在的压铸机熔锅或熔炉都配备温度测控系统,日常工作中主要是定时检查以保证测温仪器的准确性,定期用便携式测温器(温度表)实测熔炉实际温度,予以校正。

有经验的压铸工会用肉眼观察熔液,若刮渣后觉得熔液不太粘稠,也较清亮,起渣不是很快,说明温度合适;熔液过于粘稠,则说明温度偏低;刮渣后液面很快泛出一层白霜,起渣过快,说明温度偏高,应及时调整。

2.如何保持温度的稳定

①    最佳方法之一:

采用中央熔炼炉(图4-3),压铸机熔炉作保温炉,从而避免在锌锅中直接加锌锭熔化时造成大幅度温度变化。

集中熔炼能保证合金成分稳定。

②    最佳方法之二:

采用先进的金属液自动送料系统(图4-4),能够保持稳定的供料速度、合金液的温度及锌锅液面高度。

图4-3运豪机铸有限公司中央熔炼炉

图4-4成达玩具厂自动加料机

③    如果目前生产条件是在锌锅中直接加料,建议将一次加入整条合金锭改为多次加入小块合金锭,可减少因加料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

三、锌渣的产生及控制

通过熔炼合金从固态变为液态,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气体与熔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其中氧的反应最为强烈,合金表面被氧化而产生一定量的浮渣。

浮渣中含有氧化物和铁、锌、铝金属间化合物,从熔体表面刮下的浮渣中通常含有90%左右的锌合金。

锌渣形成的反应速度随熔炼温度上升成指数增加。

正常情况下,,原始锌合金锭的产渣量低于1%,在0.3~0.5%范围内;而重熔水口、废工件等产渣量通常在2~5%之间。

1.锌渣量的控制

①    严格控制熔炼温度,温度越高,锌渣越多。

②    尽可能避免锌锅中合金液的搅动,任何方式的搅动都会导致更多的合金液与空气中氧原子的接触,从而形成更多的浮渣。

③    不要过于频繁的扒渣。

当熔融的合金暴露于空气中都会发生氧化,形成浮渣,保留炉面一层薄的浮渣有利于锅中液体不进一步氧化。

④    扒渣时,使用一个多孔(Ф6mm)盘形扒渣耙,轻轻从浮渣下面刮过,尽可能避免合金液搅动,将刮出的渣盛起,扒渣耙在锌锅边轻轻磕打,使金属液流回锌锅中。

2.锌渣的处理

①卖回原料供应商或专门处理厂,因为自行处理可能成本更高。

②    压铸厂自行处理。

需要有单独的熔炉,锌渣重熔温度在420~440℃范围内。

同时加入助熔剂。

熔炼100公斤渣,需加入0.5~1.5公斤助熔剂,先均匀散发在金属液面,随后用搅拌器将其均匀混入熔融金属中(约需2~4分钟),保温5分钟后,表面产生一层更似泥土类的东西,将其刮掉。

四、水口料、废件重熔

水口料、废料、垃圾位、报废工件等,不宜直接放入压铸机锌锅内重熔。

原因是这些水口料表面在压铸成形过程中发生氧化,其氧化锌的含量远远超过原始合金锭,当这些水口料在锌锅中重熔时,由于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呈粘稠状态,将其从锌锅取出时,会带走大量的合金成分。

把水口料等另外重熔,是为了将氧化锌和液体合金中有效的分离开,熔炼中须加入一些溶剂,铸成锭后使用。

五、电镀废料重熔

电镀废料应同无电镀废料分开熔炼,因为电镀废料中含铜、镍、铬等金属是不溶于锌的,留在锌合金中会以坚硬的颗粒物存在,带来抛光和机加工的困难。

 电镀废料重熔中注意将镀层物质与锌合金分开,先将电镀废料放入到装有锌合金熔体的坩埚中,这时不要搅动熔体,也不要加入熔剂,利用镀层物质熔点高,镀层不会熔入合金中,而会在最初一段时间内浮在熔液表面,当全部熔化后,让坩埚静置15~20分钟,看表面是否还会有浮渣出现,把浮渣刮干净。

经过这一道工序后,再看是否有必要加精炼剂。

六、熔炼操作中注意事项

1.坩埚:

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铁锈、熔渣和氧化物等。

为防止铸铁坩埚中铁元素溶解于合金中,坩埚应预热到150~200℃,在工作表面上喷一层涂料,再加热到200~300℃,彻底去除涂料中水份。

2.工具:

熔炼工具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脏物,与金属接触的部份,必须预热并刷上涂料。

工具不能沾有水分,否则引起熔液飞溅及爆炸。

3.合金料:

熔炼前要清理干净并预热,去除表面吸附的水分。

为了控制合金成分,建议采用2/3的新料与1/3的回炉料搭配使用。

4.熔炼温度绝对不能超过450℃。

5.及时清理锌锅中液面上的浮渣,及时补充锌料,保持熔液面正常的高度(不低于坩埚面30mm),因为过多的浮渣和过低的液面都容易造成料渣进入鹅颈司筒,拉伤钢呤、锤头和司筒本身,导致卡死锤头、鹅颈和锤头报废。

6.熔液上面的浮渣用扒渣耙平静地搅动,使之集聚以便取出。

 

锌合金成分控制与压铸件质量

一、锌合金的特点

1.      比重大。

2.      铸造性能好,可以压铸形状复杂、薄壁的精密件,铸件表面光滑。

3.      可进行表面处理:

电镀、喷涂、喷漆。

4.      熔化与压铸时不吸铁,不腐蚀压型,不粘模。

5.      有很好的常温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6.      熔点低,在385℃熔化,容易压铸成型。

使用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1.        抗蚀性差。

当合金成分中杂质元素铅、镉、锡超过标准时,导致铸件老化而发生变形,表现为体积胀大,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显著下降,时间长了甚至破裂。

铅、锡、镉在锌合金中溶解度很小,因而集中于晶粒边界而成为阴极,富铝的固溶体成为阳极,在水蒸气(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促成晶间电化学腐蚀。

压铸件因晶间腐蚀而老化。

2.      时效作用

锌合金的组织主要由含Al和Cu的富锌固溶体和含Zn的富Al固溶体所组成,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但由于压铸件的凝固速度极快,因此到室温时,固溶体的溶解度是大大地饱和了。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这种过饱和现象会逐渐解除,而使铸件地形状和尺寸略起变化。

3.        锌合金压铸件不宜在高温和低温(0℃以下)的工作环境下使用。

锌合金在常温下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但在高温下抗拉强度和低温下冲击性能都显著下降。

图1 时效时间对锌合金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图2 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二、锌合金种类

Zamak3:

良好的流动性和机械性能。

应用于对机械强度要求不高的铸件,如玩具、灯具、装饰品、部分电器件。

Zamak5:

良好的流动性和好的机械性能。

应用于对机械强度有一定要求的铸件,如汽车配件、机电配件、机械零件、电器元件。

Zamak2:

用于对机械性能有特殊要求、对硬度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机械零件。

ZA8:

良好的流动性和尺寸稳定性,但流动性较差。

应用于压铸尺寸小、精度和机械强度要求很高的工件,如电器件。

Superloy:

流动性最佳,应用于压铸薄壁、大尺寸、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工件,如电器元件及其盒体。

不同的锌合金有不同的物理和机械特性,这样为压铸件设计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三、锌合金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锌合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      压铸件本身的用途,需要满足的使用性能要求。

包括:

(1)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是材料断裂时的最大抗力;

伸长率,是材料脆性和塑性的衡量指标;

硬度,是材料表面对硬物压入或摩擦所引起的塑性变形的抗力。

(2)      工作环境状态:

工作温度、湿度、工件接触的介质和气密性要求。

(3)      精度要求:

能够达到的精度及尺寸稳定性。

2.      工艺性能好:

(1)铸造工艺;

(2)机械加工工艺性;

(3)表面处理工艺性。

3.    3.经济性好:

原材料的成本与对生产装备的要求(包括熔炼设备、压铸机、模具等),以及生产成本。

四、锌合金成分控制

1.标准合金成分

 

Zamak2

Zamak3

Zamak5

ZA8

Superloy

AcuZinc5

3.8~4.3

3.8~4.3

3.8~4.3

8.2~8.8

6.6~7.2

2.8~3.3

2.7~3.3

<0.030

0.7~1.1

0.9~1.3

3.2~3.8

5.0~6.0

0.035~0.06

0.035~0.06

0.035~0.06

0.02~0.035

<0.005

0.025~0.05

 

 

 

 

 

 

 

<0.020

<0.020

<0.020

<0.035

<0.020

<0.075

<0.003

<0.003

<0.003

<0.005

<0.003

<0.005

<0.003

<0.003

<0.003

<0.005

<0.003

<0.004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2.合金中个元素的作用

合金成分中,有效合金元素:

铝、铜、镁;有害杂质元素:

铅、镉、锡、铁。

(1)铝

作用:

①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增加合金的流动性,细化晶粒,引起固溶强化,提高机械性能。

②降低锌对铁的反应能力,减少对铁质材料,如鹅颈、模具、坩埚的侵蚀。

铝含量控制在3.8~4.3%。

主要考虑到所要求的强度及流动性,流动性好是获得一个完整、尺寸精确、表面光滑的铸件必需的条件。

铝对流动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见图3。

流动性在铝含量5%时达到最大值;在3%时降到最小值。

铝对冲击强度的影响见图3中虚线。

冲击强度在含铝量3.5%达到最大值;6%时降到最小值。

含铝量超过4.3%,合金变脆。

含铝量低于规定范围,导致薄壁件充型困难,有铸后冷却破裂的可能。

铝在锌合金中不利的影响是产生Fe2Al3浮渣,造成其含量下降。

图3 铝对合金流动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2)铜

作用:

1.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2.改善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3.减少晶间腐蚀。

不利:

1.含铜量超过1.25%时,使压铸件尺寸和机械强度因时效而发生变化;

    2.降低合金的可延伸性。

作用:

①增加    铜含量对合金强度的影响见图4。

图4铜对合金强度的影响

(3)镁

              作用:

①减少晶间腐蚀

               ②细化合金组织,从而增加合金的强度

              ③改善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不利:

①含镁量>0.08%时,产生热脆、韧性下降、流动性下降。

②易在合金熔融状态下氧化损耗。

镁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见图5。

图5 镁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4)杂质元素:

铅、镉、锡

 使锌合金的晶间腐蚀变成十分敏感,在温、湿环境中加速了本身的晶间腐蚀,降低机械性能,并引起铸件尺寸变化。

  当锌合金中杂质元素铅、镉含量过高,工件刚压铸成型时,表面质量一切正常,但在室温下存放一段时间后(八周至几个月),表面出现鼓泡。

图6 铅、镉含量过高造成晶间腐蚀的显微照片

 (5)杂质元素:

          ①铁与铝发生反应形成Al5Fe2金属间化合物,造成铝元素的损耗并形成浮渣。

          ②在压铸件中形成硬质点,影响后加工和抛光。

          ③增加合金的脆性。

铁元素在锌液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每一次炉内锌液温度变化都将导致铁元素过饱和(当温度下降时),或不饱和(当温度上升时)。

当铁元素过饱和时,处于过饱和的铁将与合金中铝发生反应,结果是造成浮渣量增加。

当铁元素不饱和时,合金对锌锅和鹅颈材料的腐蚀将会增强,以回到饱和状态。

两种温度变化的一个共同结果是最终造成对铝元素的消耗,形成更多的浮渣。

图7 铁在锌合金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五、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1.      控制合金成分从采购合金锭开始,合金锭必须是以特高纯度锌为基础,加上特高纯度铝、镁、铜配制成的合金锭,供应厂有严格的成分标准。

优质的锌合金料是生产优质铸件的保证。

2.      采购回来合金锭要保证有清洁、干燥的堆放区,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中而出现白锈,或被工厂脏物污染而增加渣的产生,也增加金属损耗。

清洁的工厂环境对合金成分的有效控制是很有作用的。

3.      新料与水口等回炉料配比,回炉料不要超过50%,一般新料:

旧料=70:

30。

连续的重熔合金中铝和镁逐渐减少。

4.      水口料重熔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重熔温度不要超过430℃,以避免铝和镁的损耗。

5.      有条件的压铸厂最好采用集中熔炉熔化锌合金,使合金锭与回炉料均匀配比,熔剂可更有效使用,使合金成分及温度保持均匀稳定。

电镀废品、细屑应单独熔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