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588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选修六 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docx

苏教版选修六高中化学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稿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主题《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设计本节课的核心理念:

从熟悉物质入手,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我准备从七个大方面分析本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实验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部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从被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角度探讨鉴别方法。

教学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性质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实验

教学难点:

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实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价态决定元素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已经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以及亚硝酸是弱酸、易分解等相关知识。

但是他们对于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

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

让他们动手实验,去观察,从而发挥学习的高效性。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仪器:

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药匙、铁架台。

试剂:

建筑工业用盐(NaNO2)、食盐(NaCl)、1%酚酞溶液、2mol·L-1H2SO4溶液、0.1mol·L-1AgNO3溶液、稀硝酸、FeCl2溶液、0.01mol·L-1KMnO4溶液、淀粉KI试纸、广泛PH试纸、蒸馏水。

2.利用物理性质,设计实验

表1利用物理性质设计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与现象

结论

方案1

观察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固体的外观

略带浅黄色的白色固体是亚硝酸钠

方案2

加热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固体

先熔化的是亚硝酸钠

方案3

溶解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固体

溶解后温度降低的是亚硝酸钠

3.利用化学性质,设计实验

表2利用化学性质设计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与现象

结论或离子方程式

方案1

用玻璃棒蘸取0.1mol·L-1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点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再蘸取稀硫酸点在试纸上。

试纸变为蓝色的是亚硝酸钠溶液

2NO2-+2I-+4H+=I2+2NO↑+2H2O

方案2

在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再加入KSCN溶液、1滴稀H2SO4溶液。

溶液先变黄色,然后变成血红色的那支试管中加入的是亚硝酸钠。

NO2-+Fe2++2H+=Fe3++NO↑+H2O

方案3

在两支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亚硝酸钠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方案4

分别用pH试纸测定0.1mol·L-1未知(氯化钠或亚硝酸钠)溶液的pH值

一种溶液的pH值为5-6,为氯化钠溶液;另一种溶液的pH值为8-9,为亚硝酸钠。

方案5

分别往0.1mol·L-1未知(氯化钠或亚硝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1%酚酞溶液

变浅红色为亚硝酸钠溶液

方案6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1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加几滴0.1mol·L-1硝酸银溶液,再分别加入几滴稀硝酸并振荡。

两支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一支试管中的沉淀溶解,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中沉淀不消失,为氯化钠的试管。

四、实验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引导讲授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在课上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自主探究、对比归纳、交流讨论,从而得出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其中探究学习环节由两个活动组成。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视频报道,然后介绍生活中哪些食品中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

提问亚硝酸盐使人中毒的原因,介绍亚硝酸钠的用途。

然后提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避免这类中毒现象发生?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时提问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用途的介绍使学生不至于谈化学色变。

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习方向,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使课堂迅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

2.探究学习

活动一:

利用物理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预习内容,对比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然后投影展示。

表3NaCl与NaNO2物理性质对比

性质

NaCl

NaNO2

色、状、味

白色晶体、咸味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咸味

熔点

801℃

271℃

沸点

1413℃

320℃分解

溶解度(20℃)

35.9g

81g

溶解吸放热

无明显变化

显著吸热

对比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分别从物质的外观、熔点、溶解吸放热三方面进行探究实验。

图1食盐(白色晶体)图2工业盐(略带浅黄色的白色固体)

 

图3固体加热前图4固体加热后

 

28℃

25℃

 

图5NaCl溶于水温度图6NaNO2溶于水温度

活动二:

利用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1.氯化钠是强碱强酸盐,亚硝酸钠是什么类型的盐,设计实验验证。

图7NaCl和NaNO2中滴加稀硫酸

NaNO2+H2SO4(稀)=NaHSO4+HNO2

2HNO2=NO↑+NO2↑(红棕色)+H2O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预习内容,对比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然后投影展示。

表4NaCl与NaNO2化学性质对比

性质

NaCl

NaNO2

氧化性

无明显氧化性

2NO2-+2I-+4H+=I2+2NO↑+2H2O

NO2-+Fe2++2H+=Fe3++NO↑+H2O

还原性

还原性较弱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溶液酸碱性

中性

弱碱性

与Ag+反应

Ag++Cl-=AgCl↓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NO2-=AgNO2↓

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对比两种物质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分别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溶液酸碱性、与Ag+反应四方面进行探究实验。

图8NaNO2与淀粉碘化钾试纸图9NaNO2与Fe2+

图10NaCl和NaNO2与KMnO4(H+)

图11NaCl和NaNO2与PH试纸图12NaCl和NaNO2与酚酞溶液

图13NaCl和NaNO2中滴加AgNO3图14沉淀中滴加稀HNO3

问题2.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还有哪些方法?

图15苹果片上滴加NaCl图16NaNO2固体与木条

和NaNO2溶液

亚硝酸钠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氯化钠不与溴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

NaNO2+Br2+H2O=NaNO3+2HBr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使学生了解NaNO2的性质,它既提高了学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展示,在呈现信息高密度的同时也凸现了两种物质在物理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得出的实验鉴别方案。

3.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作出总结,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教师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作出总结,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同时对于学生总结的不到之处给予适时补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4.巩固应用

课下思考:

在建筑工地上,农民工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设计意图】知识的达成,能力的获得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思索,让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成功与喜悦,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学生顺着教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

而在课外,探究鉴别这两种物质的其他方法,则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本节课由于采用科学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秦的调控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班额较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参差不齐,我对少数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

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

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