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57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21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

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考点:

1、二氧化碳的特性

2、氧气的检验

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

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

6、排水集气法

三、学困点及易错点:

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

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

学习化学的特点:

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

课后

活动

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复习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2、

燃烧过程中:

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

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3、

熄灭后:

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二、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1、猜想与假设

2、收集证据3实验探究4、得出结论5、交流评价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四)连接仪器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左物右码)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效果反馈

与修正

课前活动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

验的准备

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

预习

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

中活

动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

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空气的组成

汞+氧气氧化汞

2Hg+O22HgO

氧化汞汞+氧气

2HgO2Hg+O2↑

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

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5

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

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

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

做的实验

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

成的结论

记忆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止漏气

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

止热量、瓶内气体逸出

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吸进的水约

占瓶子体积的1/5

水被倒吸的原因:

红磷燃烧耗尽

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

气压,所以水被压入瓶内

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

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

么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

打开止水夹

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

现象,思考:

为什么水会

被倒吸入集气瓶中?

思考:

瓶内剩余的气体可

能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

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

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了解并记忆

阅读P27倒数三、四段,

了解空气的成分

课后

活动

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

2、完成课后练习

复习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汞+氧气

氧化汞氧化汞

汞+氧气

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1)实验的注意事项:

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

(3)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

2P2O5

(4)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

(2)、混合物:

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

1、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

B、价格便宜

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1

2

3

4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4)学习运用实验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活

动烧

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的固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一

种,它能溶于水,请思考可以用

什么方法减轻实验中生成的二

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

燃烧

木炭黑色固体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

焰,,放出质量,生产的

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

和化学方程式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

水,振荡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红光,在氧气中燃烧,产

生白光,放出热量,生成

问题:

为什么硫、木炭、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以上的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观察下列化学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4P+5O22P2O5

S+O2SO2

C+O2CO2

3Fe+2O2Fe3O4

2Mg+O22MgO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缓慢氧化:

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思考并回答

阅读教材P34~35

1、反应物都有两种

2、生成物都只有一种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4、反应物中都的氧气……

阅读P35倒数第三段,总结“化合反应”

理解并记忆“化合反应”,并用三个字归纳

阅读P35倒数第二段,了解氧化反应

思考: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阅读P35,了解缓慢氧化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

课后活动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六、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检验: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硫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

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都产生有刺激味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原因: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

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3、铁与氧气的反应: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防止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归纳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是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

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如: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并试验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2)保持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二、教学重点、考点

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3、分解反应。

4、

中活

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

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

锰+氧气

2KMnO4K2MnO4+MnO2

+O2↑

二、催化剂

实验: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示意图

(1)、

(2)、(3)

(4)(实验前称量MnO2的质量)、

(5)

(1)、

(2)(3)中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复燃

(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2H2O22H2O+O2↑

把(5)中反应后的液体倒掉,

再向其中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

溶液,重复多次实验(5),观察

现象

倒掉反应后的液体,洗净、干燥

剩余的固体并称量,这一现象说

明了什么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

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

阅读教材P38“分解过氧

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

氧化锰的作用”

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

(1)、

(2)(3)中带火星

的木条没有复燃

(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

有复燃

(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

记忆

带火星的木条依然复燃

剩余的固体质量没有改

变,这说明加入的MnO2没

有参加反应

请用简短的文字表示催

化剂

记忆并理解,并总结催化

剂中的“一变两不变”

中活

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

用叫催化作用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

气的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KClO32KCl+3O2

三、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

+O2↑

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一变多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四、工业上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氧

和液态氮的沸不同进行分离)

---物理方法

自我总结所学

思考:

二氧化锰是不是一

定是催化剂,为什么

完成P42练习与应用第2

题4小题

记忆

观察三个反应的符号表

达式,请找出他们的共同

1、反应物都含有氧元素

2、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

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

3、都有氧气生成

……

理解记忆

思考:

1、用哪三个字可

能表述分解反应

2、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有什么区别

完成P41练习与应用中的

第2题

阅读教材P40资料卡

回想、总结、补漏

六、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2

3

4

1)(氧

5、收集好的氧气的放置方法

盖好玻璃片瓶口向上放置

6、氧气的验证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7、氧气的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二、催化剂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有改变的

“一变两不变”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

一变多

四、工业制取氧气(物理变化)

分离液态空气

七、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挥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等的教育

2)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的方法将所学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以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

二、教学重点、考点

1、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离子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

1、原子的构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

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不同

活动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因是核内

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它们的

电性相反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叫作核电

荷数

通过表3-1所得:

1、原子中的恒等式:

核内抟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花数=

原子序数

2、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

3、不是所有的原子含有中子,例如:

4、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

不同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数:

1234567

能量:

由近→→到远

离核外近:

由低→→到高

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

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特点

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

电子

“一、原子的构成”

总结信息

1、原子由原子核,核

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很小,电子

占有的空间较大

3、原子核里有质子和

中子

4、质子带正电,电子

带负电

阅读教材P53,了解原

子的构成的相关知识

信息,仔细观察表3-1,

总结原子构成的特点

完成P57,1题中的

(1)

的前三空,(5),2题中

(1)、

(2)

阅读教材P54第一、二

段,了解核外电子的分

层排布的有关知识

观察图3—11,了解原

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

P54,

自我总结,查漏补缺

课后活动巩固练习1、复习本课

2、复习本单元

3、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表3-1规律

1、原子中的恒等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氢原子无中子

4、质子数不同原子各类不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数:

1234567

能量:

由近→→到远

离核外近:

由低→→到高

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

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第1层为次外层只能排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

3、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特点

①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相应的阳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形成相应的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

2

3

1

原子的质量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Ar≈质子数+中子数

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3、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1、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金字旁,除金、汞)

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气、石、氵)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

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

OSiAlFe

非非金金

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碳氢氮

OCHN

元素的化学性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某元素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讲种类,不论个数,分子、

原子、离子属于微观概念,讲种

类,论个数

三、元素周期表

7个横行-------周期

18个纵行-----族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延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硬水

、过滤

五:

2课时

六、教学活动:

七、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

中活

动2、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可燃

性,纯净的氢气的空气中安静

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

要验纯

二、水的组成

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