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245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docx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音同“音”)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1、曰:

叫作

2、发鸠之山: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

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

形状

5、乌:

乌鸦

6文首:

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

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

9、炎帝之少女:

炎帝的小女儿

10、故:

所以

11、湮:

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

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

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

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逐走:

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2、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3、欲得饮:

想要喝水解渴。

4、河、渭:

即黄河,渭水。

5、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北: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6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7、邓林:

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

“桃林”。

8、未至:

没有赶到。

9、渴:

感到口渴。

10、弃:

丢弃。

11、为:

成为。

12、逐日:

追逐太阳。

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

北:

名词活用做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

1夸父与日逐走

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2饮于河渭

河:

古义:

专指黄河。

今义:

泛指所有河流。

一词多义

饮:

①欲得饮饮:

名词,饮食,食物和水

②饮于河、渭饮:

动词,喝

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至V黄河、渭水去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氺。

苍天补,四极正,淫氺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或注释: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一

部综合性论说著作,其思想于诸子中属杂家学派。

女娲(wdS),女神名,据说

是我国化育万物的古创生神,有“抟(tu印团)黄土作人”的故事流传。

该篇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止水、拯救人类的又一奇迹。

[2]四极:

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

极,边,端。

废:

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尚书•禹贡》称九州之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州,水中陆地。

[4]天不兼覆:

此指天体有塌落而不能全面覆盖大地。

[5]地不周载:

此指大地有崩裂溢水而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

⑹爁炎(Icnycn烂焰):

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7]浩洋:

水广大盛多的样子。

[8]颛(zhum专):

纯朴厚实。

[9]鸷鸟:

凶猛的鸟。

攫(ju0决)抓取。

[10]鼇(do熬):

同“鳌”,海里的一种大龟。

[11]黑龙:

此当指水怪雨神之属,杀之以止水。

济:

救助。

冀州:

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

此代指九州大地。

[12]水涸(h©禾)这里指洪水消退了。

涸:

干枯。

[13]狡虫:

凶猛的禽兽。

钻鉧潭西小丘记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

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

(17)而不售。

”问其价,曰:

“止四百。

”余怜(18)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19)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20)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1)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22)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23)之状与目谋,瀯瀯(24)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25)而得异地者二,虽(26)古好事之士,或(27)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28),致之沣(29)、镐(30)、鄠(31)、杜(3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33)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4)之,贾四百,连岁(35)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36)果有遭乎!

书于石,

所以(37)贺兹丘之遭也注释

(1)钻鉧(gtmu)潭:

潭名。

钻鉧,熨斗。

潭的形状像熨斗。

故名。

(2)西山:

山名。

在今湖南零陵县西。

⑶寻:

通“循”,沿着。

(4)道:

这里是行走的意思。

(5)步:

指跨一步的距离。

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6)潭:

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7)湍(tu①):

急流。

浚(jin):

深水。

而:

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

鱼梁:

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道坝。

(8)焉:

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

(9)突怒:

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偃蹇(ycnjicn):

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10)而:

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11)殆:

几乎,差不多。

(12)嵚心『)然:

倾斜。

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

(13)冲(cheng)然:

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角列:

争取排到前面去。

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4)黒(pi)人熊。

(15)不能:

不足,不满,不到。

(16)笼:

等于说包笼,包罗。

(17)货:

卖,出售。

不售:

卖不出去。

(18)怜:

爱惜。

售之:

买进它。

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

(19)更:

轮番,一次又一次。

器用:

器具,工具。

异:

同刈(yi)害叽

(20)其中:

小丘的当中。

以:

同“而”,起顺承作用。

(21)举:

全。

熙熙然:

和悦的样子。

回巧:

呈现巧妙的姿态。

技:

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22)效:

效力,尽力贡献。

兹:

此,这。

(23)清泠(Iing):

形容景色清凉明澈。

谋:

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24)瀯瀯(yingying):

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5)匝(za)旬:

满十天。

匝,周。

旬,十天为一旬。

(26)虽:

即使,纵使,就是。

好(hdo)事:

爱好山水。

(27)或:

或许,只怕,可能。

焉:

表示估量语气。

(28)胜:

指优美的景色。

(29)沣(fmg):

水名。

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30)镐:

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31)鄠(hU)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

(32)杜:

地名。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33)是州,这个州。

指永州。

(34)陋:

鄙视,轻视。

(35)连岁:

多年,接连几年。

(36)其:

岂,难道。

遭遇:

遇合,运气。

(37)所以:

用来……的。

所,助词,以,介词。

“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词“贺”(包括它后面的宾语)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祝贺

这小土山运气的手段。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钻鉧潭。

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

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

“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

”问它的价钱,说:

“只要四百文。

”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

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

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

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

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

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

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

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

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

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憚,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

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

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

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译文

因为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适于财力•打开北面的小门,使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寒气.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古琴一张,和儒、释、道各家书籍呀,随意摆了几本!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斜看这里的竹啊!

树啊!

云啊!

石啊!

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就是会这样就是了!

却忍不住再问到底为什么?

其实,我这座草堂啊:

前面的平地约有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又是平台的两倍左右.池边到处是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古松、老杉交错竖立着,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也有的像龙蛇游走般地分布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萝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作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盘踞在层崖、积石,岩石玲珑空透,就像蚂蚁窝的土堆一样,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色的枝叶繁密迷蒙,红色的果实多得分披四垂,也说不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度过一整天呢!

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实在是无法全部记下、详细描写,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远超过庐山本身啊!

唉!

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而生活在当中,就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而每样东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觉官能与他交感相发,它们又按各色各类地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

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他们)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他们)虽然距离我很久远,我因为这个了解他们至老不返的心情

更何况我又想:

我从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厦,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个几畚箕的泥土来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这样成了病和癖好.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迎接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只不过目前还有些小官俗事牵绊着,还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脱,而不能真正安处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期制届满了,一切的进退取舍都由我作主成全的时候,我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辈子的心愿.清泉啊!

白石啊!

你们都听到这些话吧!

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

叔,臣请事之;若弗与,贝帰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

子圭寸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

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圭寸到制邑去。

庄公说:

“制邑是

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

“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

“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

”祭仲回答说: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说:

“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子吕说:

“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

“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廩延。

公子吕说:

“可以行动了!

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

“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

“可以出击了!

”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

“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

“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

”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答道:

“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

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

“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

“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

“您有什么担心的!

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

“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

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

“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

”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

“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

《诗经•大雅•既醉》篇说:

’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注释

初:

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郑武公:

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

从申国娶妻。

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曰武姜:

叫武姜。

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gmg)叔段:

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寤(wu)生:

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寤,通“啎”,逆,倒着。

惊:

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遂恶(wu)之:

因此厌恶他。

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

爱:

喜欢,喜爱。

亟(qi)请于武公:

屡次向武公请求。

亟,屡次。

于,介词,向。

公弗许:

武公不答应她。

弗,不。

及庄公即位:

至打庄公做国君的时候。

及,介词,至叽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制:

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ing)阳县西北。

岩邑:

险要的城镇。

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guo)叔死焉:

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

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

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

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

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谓之京城大(td)叔:

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大,同“太”。

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

《说文》段注:

“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祭(zhd)仲:

郑国的大夫。

祭:

特殊读音。

都城过百雉(zhi)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

都: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

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国之害也:

国家的祸害。

先王:

前代君王。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大都不过参(sm)国之一:

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

a——”

.'~三。

中五之一:

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

“五分国之一”的省略小九之一:

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

“九分国之一”的省略不度:

不合法度。

非制也:

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不堪:

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焉辟害:

哪里能逃避祸害。

辟,“避”的古字。

何厌(厌)之有:

有何厌。

有什么满足。

宾语前置何:

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

之:

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为之所:

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无使滋蔓(zimdn):

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wu)图:

除掉。

犹:

尚且。

况:

何况。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

毙,本义倒下去、垮台。

汉以后才有“死”义。

姑:

姑且,暂且。

既而:

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D贰于已:

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

自己。

鄙:

边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

贰:

两属。

公子吕:

郑国大夫。

堪:

承受。

若之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