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948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docx

中建史复习答案版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盘龙城盘龙城位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杨家湾盘龙湖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遗址,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姜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遗址上。

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廊院用廊子联成的院落。

六朝至唐,宫殿,宗庙,邸宅常在主屋与门屋间的两侧用廊子联成廊院。

园林中则常见不规则的廊院。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高于当心间的两柱2-12寸,其余檐柱依势升高。

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即《营造法式》中的生起。

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

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槐衙指古代长安天街两旁排列成行的槐树。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砖细是指将砖进行锯、截、刨、磨等加工的工作名称。

瓮城大城外的小城,用来加强防御

沟董清代北京沟渠疏浚呦董姓包商世袭承揽,称为沟董。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

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

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为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

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厘米,长约90厘米)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乌头门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

横木上常安日月板。

此门用于官邸之前。

三坊一照壁就是房子建筑成一个四方形,进正门处树一类似屏风的墙,也就是照壁,正对照壁有一间正房做客厅用,客厅两边各有两间房子,照壁以及正房和正房两边的房子中间夹一个天井,这就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住宅的常见一种建筑民居形式,有三四百年历史。

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厘米,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亦称冬室,各室也用井孔采光。

司空国家最高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P13L3)

山节藻棁春秋时诸侯日益追求宫室华丽,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为发展,如《论语》描述的“山节藻棁”

木椁木材做的墓室

舍宅为室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

营造法式北宋时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目的是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样式雷清代工程开始前,挑选若干"样子匠"和"算手"分别进入"样式房"与"算房"供役,在样式房供役时间最长的当推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P47 L26)

里坊制把全城割分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和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均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P49 倒数L7)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娱乐商业集散场所

彩化宋东京城市道路绿化,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P52 L24)

陵邑汉长安周边设立的卫星城市,用于安置从各地强制迁移而来的富豪之家(P55 L21)

木妖安史之乱后,大臣追求奢豪,亭馆第舍,力穷才止,称为“木妖”(P62 L5)

艮岳北宋宋徽宗在宫城东北营建的奢华苑囿(P42 L5)

蒯祥苏州吴县人,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P13倒数L4)

沙堤唐长安宰相府到大明宫前的一段路面铺沙子,称为“沙堤”(P63 L5)

罗城郭(外城墙)的别称(P51L29)

龙尾道含元殿殿前长达70余米、供登临朝见之用的坡道,远远望如龙尾,故称“龙尾道”(P110 L32)

羡道通入墓穴的路,上不盖土

方上古代陵墓中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三朝五门源自《礼记》“天子诸侯皆三朝”“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三朝称谓随时代而变.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三朝:

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

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

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

也就是:

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哑巴院:

圜丘圜丘系由坛櫏和皇穹宇两部分组成,坛圆形,作3层

五音姓利唐宋间流行的一种风水术,将天下所有姓氏归属宫、商、角、徵、羽五音,行事凶吉,都依其所定之法为据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方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塔碑

鸱吻

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名堂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像之上

东西堂西晋、南北朝宫殿大体相沿,其前堂受汉代东西厢建筑的影响,以王殿、太极殿为大朝会之用,四侧建东西堂,处理日常政务

宇文恺隋代建筑家,曾主修大兴城等

石象生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为石雕人物、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陵墓的装饰性建筑

五彩遍装宋代以青绿红为主色的五彩的木构建筑彩画。

金箱斗底槽殿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存差别

当心间面阔正中一间称明间。

经幢1)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

2)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绘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

台榭

阁道又称复道。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成栈道。

鸳鸯厅内部分割为空间相等的南北两部分,南面宜冬,北面宜夏

天花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小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格和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

如意踏步在踏道中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称为“如意踏步”,一般见于住宅或园林建筑

礓嚓是以砖石露棱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御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后来在辇道上雕刻云龙水浪,其实用功能逐渐转化为装饰功能

开间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

都柱在秦汉宫室建筑遗址中,有的于厅堂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汉文献中称为“都柱”

雀替是至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卷棚(轩)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间

大木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

分心槽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

叉手脊垳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欂,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

屋废檩大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体形环境

密檐塔我国佛塔的一种,一层较高,二层以上层高逐层缩短,故称密檐塔

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金刚宝座塔在高台上建塔5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低小)

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阙

嫩戗发戗“戗”指的是建筑的戗脊,“发创”就是起翘,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到屋角处有很大起翘

园冶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著作

九脊殿歇山顶殿阁

水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翘起的戗脊

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为平坐

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

勾阑木制、石制的栏干

重台勾阑有用二层阑版的勾阑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

驼峰梁上垫木,用于承托上面的梁头

腰檐塔与楼阁平座下的屋檐

栌斗一组斗拱最下面的构件

明袱与草栿相对,指天花板以下的梁

草袱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

华拱宋式斗拱上外挑之拱

墀头古代建筑中,硬山式建筑的一个组件,位于山墙与屋檐瓦交接处,用以支撑前后出檐

排山勾滴位于博缝板上部,用于使雨水滴下而不打湿山墙

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

壶门

蚂蚱头斗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又叫耍头(P499)

抱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P499)

彻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P247)

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材料而定。

(P262)

飞椽附在檐椽挑出端以增加檐出的椽,其尾部呈扁契子形,挑出的头部截面为方形,口语称为飞头。

童柱一种柱式,功用与重檐金柱相同,下端不落地,立在梁架上的柱(P257)

老檐柱老檐柱和小檐柱分别为金柱和檐柱的另一种叫法,常用在进深为两进或三进的小型建筑中,如果金柱超过两排则通常以内外金柱的叫法加以区分,只是为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被混淆而已。

月梁天花板下面的明栿。

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

汉代叫虹梁,宋称月梁。

(P497)

首都计划南京在民国时期编制的最完整的一部城市规划。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一次系统城市规划。

(P321)

徐杲明代木匠,嘉靖年间参加了北京三大殿和西苑永寿宫的重建,大显身手,得到明世宗的赏识而直接提升为工部尚书(二品官),是明代匠人中提升官职最高的一位。

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

(P501)

茅茨土阶简陋的宫室,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乌头门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

横木上常安日月板。

此门用于官邸之前。

马面城墙每隔一段突出的一段墩子,有利于打击外面的敌人

园冶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观风行殿隋朝时期出现的能容几百人,殿下有轮轴可以移动的活动房屋。

设计者为宇文恺。

外八庙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十秒的总称。

先后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1780)陆续建成。

僭越超越本分。

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犹指皇家专用的

减柱造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简答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类型。

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较广,穿斗式次之,井干式结构多应用于产木材地区。

逐句解释并论述老子对空间的哲学观点。

建造房屋,墙上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人才能出入,空气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

简述中国古代宫殿周礼“三朝五门”制度。

三朝五门的门殿制度是封建社会宫殿建制的典型方式,而前朝后寝是宫殿自身的布局方式。

周礼有三朝五门的记载,“天子诸侯皆三朝”之说,指周制中的“三朝”:

外朝一,内朝二,内朝又分称治朝和燕朝,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外朝是商议国事、处理狱讼、公布法令、举行大典的场所,位于宫城南门外易于国人进出的地方;治朝用于君王日常朝会治事、处理诸臣奏章、接受万民上书;燕朝是君王接晤臣下、与群臣议事及举行册命、宴饮活动之处。

所谓“五门”,一般认为五门就是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五门。

简述中国古塔的几个基本类型。

塔类型(不确定收集完全):

楼阁式(重楼式)

密檐楼阁式

仿楼阁式(实心)

简述“里坊制”的基本特征。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先知在一些定是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师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简述当代著名建筑大师齐康先生的主要作品。

1983—1993年福建武夷山庄  1988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1985年—1996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99年周恩来纪念馆、河南博物馆

战国《考工记》记载的关于都城布局原文及其含义是什么?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是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设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

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设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列举中国四大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1、统治机构(宫廷、官署);

2、手工业和商业区;

3、居民区

简述明代皇陵的特点?

陵墓形制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墓穴。

所以这一时期非常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墓中的尸体一般都保存较好。

其次,陵园建筑取消了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展了谒拜祭奠的上宫建筑。

相应取消了陵寝中留居宫女侍奉亡灵的制度。

这是对陵寝制度的重大改革。

它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陵寝中原始迷信的方式逐渐废止,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的仪式。

简述颐和园布局特点?

(1)以水取胜。

广阔的昆明湖水面,为园林布置打下极好的基础。

(2)湖山结合。

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存一座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

(3)鲜明对比的手法。

从封闭对称到豁然开朗,从狭长到开阔,颐和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

简述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分类:

清代彩画的造型和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特点:

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取材方便,在古代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大量茂密的森林。

这位木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2)适应性强,木构建筑是有梁、柱、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荷载,因此使得房屋内部可以自由的分割空间,门窗也可以任意开设。

使用的灵活性大。

(3)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材料本身的柔韧性和结点本身的活动性,使整个木构建筑在减消地震力破坏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1)木材越来越少。

(2)木架建筑易遭受火灾。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而且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

列举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0个城市。

1.北京7.杭州13.开封19.遵义

2.承德8.绍兴14.江陵20.昆明

3.大同9.泉州15.长沙21.大理

4.南京10.景德镇16.广州22.拉萨

5.苏州11.曲阜17.桂林23.西安

6.扬州12.洛阳18.成都24.延安

简述元代木构架简化的主要做法。

元代对木构架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

元代木构架特点:

大胆、草率、简约

(1)减柱法、移柱法

(2)外檐大额作,内檐去斗拱,柱梁直接交接

(3)采用天然大弯木

简述中国古代斗拱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斗拱的作用:

为了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用向外挑出的斗拱承托屋檐,使屋檐伸出到足够的深度。

特点: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榫卯结合,使构件内部空间松动而不至于散架,是古代建筑抗震的关键。

简述中国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简述“拙政园”的基本特点。

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物,有江南水乡特色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渡之庙等等。

二、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三、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简述什么是大木大式。

使用斗拱的大木大式建筑有时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

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拱。

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简述中国古代都城的一般制度。

在建设程序上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城和城郭;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发展阶段。

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佛寺制度主要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明清佛寺基本制度。

简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成就。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

它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

简述什么是“整旧如旧”。

谨慎修复:

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简述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

1、人民大会堂

2、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3、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4、全国农业展览馆

5、北京火车站

6、北京工人体育场

7、北京民族文化宫

8、民族饭店

9、钓鱼台国宾馆

10、华侨大厦

作图题

副阶周匝平面

 

七架前后廊立面

天坛祈年殿的立面p239

金箱斗底槽平面

金刚宝座塔的立面p175

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p173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p239

北京四合院平面p93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剖面p147

三坊一照壁平面

•十三陵长陵平面p140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p22

•东汉高颐墓阙;

•南京梁萧景墓表;p34

• 明、清北京城平面p67

•木构抬梁、穿斗、构干栏式;井干式建筑剖面图;p84p86p26

•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平面图;p112

•天坛总平面图;p123

•天坛祈年殿外立面;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立面p166p167p239

•嵩岳寺塔立面p120

•南京中山陵总平面、祭堂与牌楼p377

论述题

1,试论中国古代乡村聚落的主要特征。

(举例)

1、试论述中国古代乡村聚落的主要特征。

(距离)

1)以适应地缘(如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2)以家族(原始社会为氏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例:

安徽歙县棠樾村P102

符合风水所谓“枕山、环水、南屏”的原则,水系建立的重要;祭祀建筑的繁多,突出宗教礼仪

该村是由“鮑氏家族”发展起来的

2,试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营造中的体现。

(举例)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1)作为中央、地方以至乡村的最重要的建筑活动,是创造与天与从属于天的下一个等级的若干神灵对话的场所,这便是从远古的祭坛,经后来也已失考的明堂、直到明清两代的坛庙建筑及地方社坛神祠建筑的功能。

他们构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

2)州郡依其在国中位置寻求天上星宿为其对应物,名曰星野。

此外,城市,尤其是都城以及宫殿,陵寝的布局和规划设计都与命名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和窥天通天,与天同构的目标。

3)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识及其他更低层次的事物中的序的把握,使天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

如:

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不存在作为纯粹的形式美的景观,而是将景观与人事相联系,与人的理想相联系,尤其常因“人杰”而感“地灵”,将人材辈出与山川秀丽建立关系。

举例:

“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

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3,试评述我国当前的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与成就。

(举例)

保护的原则主要是:

1.原址保护,并注意保护其历史环境和地理上的历史标志作用;只有在原址、原环境中,才可最大限度保持其历史意义和环境特点;

2.保持原物的原状,尽可能减少干预,只有这样才可最大限度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真实性;

3.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以避免或推迟重大病害的形成,防患于未然。

4.出现重大病害时,要及时上报,申请进行修缮或局部修复,批准后实施。

保护性维修措施要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历史风貌的原则;

2.同时也要保留该建筑在建成后陆续获得的确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内容,不得以“复原”为名做无根据的删削或增添;

3.保护和修缮措施应具有可逆性,发现不适当时,可以撤去,或改用其他保护措施;4.对于需要维修的古建筑,必须依照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工作程序操做。

进行保护性修缮的程序包括:

1.保护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制定修缮设计方案;

3.按文物级别由其主管单位审查和批准修复方案、审查主持修缮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历认证,严格按修复方案实施;

4.施工中和竣工后要组织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控制质量措施(在重要的历史建筑修缮后,还应编写修缮工程报告,公开出版,以保存历史资料和交流经验)。

成就: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五台山

4,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群组合的核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