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881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生活练习题.docx

哲学生活练习题

高二政治(理科)哲学练习题一

1.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  

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科学

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B.学了哲学,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哲学

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即是原始混乱的东西。

”与“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 两句话表明了()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区别的

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

8.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9.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10.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

“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2.下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没有科学依据             B.历史观是唯心的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14.“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主要体现了()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      B.思想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C.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D.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16.“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7.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18.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这说明()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  

19.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

21.下列选项中,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

D.桌子、凳子、山、水……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东西就是物质

22.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

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1000个。

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这说明()

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                 

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

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  

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2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性

25.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26.正是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大量食用等一系列行为,揭开了进化病毒传播的潘多拉盒子,动物开始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这启示我们()

A.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B.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C.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     

D.利用、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2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28.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9.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这是因为()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就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30.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高二政治(理科)哲学练习题二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                     

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

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

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

A.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是发展的               D.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四季更替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牵一发而动全身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

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

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

回答5—6题。

 

5.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7.在圆满完成13天的太空任务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9点14分(北京时间21点14分)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说明( )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8.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的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

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

A.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  B.大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C.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9.“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0.当人们办事情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

A.人们所面对的社会条件B.人们的金钱观

C.人们所处的时代      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程度等

1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认识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

A.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D.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12.十六大报告指出: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坚持以德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  

A.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B.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13.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西部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助学工程,使大批贫困学子迈进高校大门。

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表明(   )

A.国家允许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B.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社会集体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集体主义已经成为人们唯一的价值选择

14.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07年11月14日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

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针对目前有记者将北京‘首都’写成‘首堵’的现象,北京市长王歧山说:

目前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但个别记者把‘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

15.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告诉我们( )

A.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6.“北京堵车现象虽然存在,但个别记者将‘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王歧上市长的上述讲话体现了( ) 

A.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7.河北省政府日前对市场上几千只“涉红鸭”和几百斤“红心”鸭蛋进行焚烧处理。

其负责人说:

“目前没有明确标准证实苏丹红饲料能否在鸭子体内完全代谢,为防万一,我们对喂过苏丹红饲料的鸭子全部捕杀。

”河北省政府对“红心”鸭蛋等的处理体现了( ) 

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坚持全面看问题 

C.事物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回答18—19题。

18.坚持“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   )

A.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千差万别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9.台湾领导人声称“台湾不是香港,不适合一国两制”。

从哲学上看,台湾领导人()

A.承认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夸大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特殊性

C.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夸大了矛盾特殊性,承认了普遍性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发扬刻苦攻关的精神,加快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为用科学的手段战胜“非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此回答20—21题。

20.人们依靠科学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这说明人类要在与自然灾难的对抗中取得胜利必须(  )

A.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尊重客观规律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灾难的信心

21.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人民的健康而舍生忘死的英雄。

他们中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等。

他们发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一道防“非典”的钢铁长城。

他们的事迹表明()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②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 

③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 ④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突发百年罕见的大灾变。

这次灾变突发前,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做出预报。

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这种自然现象,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在印度洋没有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B.要把握事物的规律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居安思危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目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现象屡禁不止。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消极现象的屡禁不止说明(   )

A.拜金主义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D.应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4.从哲学上看,要逐步消除上述材料中的消极现象,就必须(   )

A.反对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B.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C.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所以我们应当()

①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旧观念   ②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拥护和支持改革

③要突破前人,敢于割断与过去的联系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来解决。

A.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变社会制度    D.先进阶级反对落后阶级的革命

29.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抢修保养,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难题,成了“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邓建军的事迹表明()

A.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B.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高二政治(理科)哲学练习三

1.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②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要反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4.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