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777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docx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

一课一得教学案例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说明: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引入,自然切入主题,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加强直观操作,深刻感知分数的含义,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并且准确把握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在教材有限的资源上给予了一定地扩充和加深。

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学时应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有的学生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甚至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而应该是主动构建。

因此,在教学时,应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各两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课件)

师:

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收、直奔主题:

图上有多少个同学?

几只鸽子?

几棵树?

师:

16个同学可以用16表示,7只鸽子可以用7表示,。

看这里有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呢?

师:

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师:

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分数

二、自主探究:

一、例1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二分之一。

建立“平均分”的感知。

(场景缩小范围)课件呈现分饼场景

师:

这两个同学在做什么?

师请你仔细看图,他们是怎样分的?

生交流。

师:

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师:

这叫一人一半吗?

让学生交流明确一人一半是从中间分,两边一样大。

(课件演示月饼平均分动画)师说明:

把一块月饼从中间分,左右两边一样大,这一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课件演示)师说明: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一份就用1/2表示。

师:

另外一份用什么表示呢?

学生交流后板书1/2的含义: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2。

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教师说明其中2和1表示什么。

(2)认识四分之一。

师:

我们继续观察(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呢?

师:

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师:

这一份呢?

这一份呢?

这一份呢?

师: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板书)

师说明:

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

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请你完整的说说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的含义。

教师说明: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练习反馈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两个分数朋友,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分数朋友吗?

第93页第一题、第96页第二题。

(二)例2的教学: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

师:

刚才我们真的和几分之一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

组织学生折出正方形的,(拿出一号学具正方形)活动前提出要求。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折法作品。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

你来介绍你是怎样折的?

引导学生说清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斜着对折等折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

你为什么要把正方形对折呢?

师: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质疑:

请你仔细观察,我们折的正方形的1/4,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小组交流)

完后教师小结:

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正方形纸的1/4。

(三)例3的教学

师:

下面请拿出2号学具,同样大的长方形,任意折一折,你想折出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都可以,并且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学生折纸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不同的作品:

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分两个层次出示:

1、展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学生作品。

师:

这折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你怎么知道他折的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呢?

这折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他折的是长方形的四分之一的呢?

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一比1/2、1/4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师:

你是怎样比较的?

2、展示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的学生作品。

师:

请你用刚才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大小的方法,比一比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哪个分数大?

师:

把同样大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比一比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练习反馈:

第93页第二题。

师:

运用这个规律比较几分之一。

师:

下面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

我们认识了分数,分数其实有很久的历史。

介绍分数的历史发展的小资料

三、实践运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其实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一起回到刚才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的画面。

师:

看这里有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

师:

请你观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课件机动演示每个画面的小场景,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得出:

1/3,1/5,1/6,1/8.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在本节课中,我帮助后进生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找准整数分数的生活原型,自然切入主题

教材以“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的场景,呈现了本单元的基础学习内容,体现了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的思想。

对于主题图我们的定位在生活中的事与物,呈现从整数到分数的拓展。

教学设计中围绕三个问题开展教学:

图中有些什么?

数一数有多少个?

你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通过观察、数数后知道:

图中有8棵树,16个小朋友,7只鸽子,2个食盒等.16个同学可以用16表示,7只鸽子可以用7表示。

,半个苹果怎样表示?

让学生形成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感受分数的产生。

以此揭示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二分之一的认识是起点。

例1的教学定位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重点是二分之一,通过观察、思考建立二分之一的表象认识。

教学中从旧知识引入,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

由此引出“平均分”,“二分之一的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教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月饼平均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因此明确这个月饼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会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四分之一的认识也是借助分月饼来进行,重点强调:

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月饼的四分之一。

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

需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强调分数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平均分。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出这“半个”,我就这样一步步,一层层地和学生一起慢慢地却又很自然地揭开了分数的面纱。

二、加强直观操作,深刻感知分数的含义。

片段:

例2的教学: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

刚才我们真的和几分之一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

组织学生折出正方形的1/4,(拿出一号学具正方形)活动前提出要求。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折法作品。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

你来介绍你是怎样折的?

引导学生说清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斜着对折等折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

你为什么要把正方形对折呢?

师: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质疑:

请你仔细观察,我们折的正方形的1/4,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小组交流)

完后教师小结:

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正方形纸的1/4。

让学生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本例题定位在通过折纸,进一步体会四分之一,明确虽然折法不同,但结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

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折出它的四分之一。

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呈现几种不同的折法。

再让学生介绍你是怎样折的?

引导学生说清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斜着对折等折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并追问:

你为什么要把正方形对折呢?

这样让学生知道对折就是要把正方形平均分,进一步明确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因为把这张纸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

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意义理解上的难度。

三、准确把握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

教材对于分数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先认识二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一,最后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我没有违背教材的设计,只是在教材有限的资源上给予了一定地扩充和加深。

比如当学生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几分之一,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再比如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也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完全是学生通过自己折一折后发现规律,得出答案。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又给出了几道有思考价值的题目,激起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数学课程所追求的终端目标。

片段:

实践运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其实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一起回到刚才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的画面。

师:

看这里有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

师:

请你观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让学生再回到主题图,做到首尾呼应,解决学生“半个苹果怎样表示?

”这个疑问,并且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观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次就是要充分挖掘主题图中蕴含的教学资源,把这这一资源用好用足,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

四、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我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

印象较深的是,平日里学习困难的学生今天也表现得很出色,而且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感觉他们学得很轻松和自信,我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都能顺利地用纸折出四分之一、八分之、十六分之一的分数来。

片段:

师:

下面请拿出2号学具,同样大的长方形,任意折一折,你想折出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都可以,并且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学生折纸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不同的作品:

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分两个层次出示:

展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学生作品。

师:

这折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你怎么知道他折的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呢?

这折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他折的是长方形的四分之一的呢?

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一比、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师:

你是怎样比较的?

展示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的学生作品。

师:

请你用刚才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大小的方法,比一比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哪个分数大?

师:

把同样大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比一比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练习反馈:

第93页第二题。

师:

运用这个规律比较几分之一。

师:

下面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

我们认识了分数,分数其实有很久的历史。

介绍分数的历史发展的小资料

教材中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本例题定位在三年级分数的大小比较要重点借助直观图来比较,让学生在直观图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对教材的例3的分析,觉得学生在这两组图中对于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的理解有些困难,因此联系例2的教学,作了一个拓展延伸,将例3进行了改编,要求学生用同样大的长方形,任意折一折,你想折出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都可以,并且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表示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借助直观图,再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比较。

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

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达到“在认识中比较大小,在比较中巩固对分数的认识”的目的。

总之,反思自己的得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使预设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

所以在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从而逐步完善。

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十、下一步设想

1、进一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作用。

2、尝试加入微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掌握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