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448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精选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9-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冲撞与融合:

回望20世纪中国新诗 

吴思敬 

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去寻求助力:

或是面向古代,高张“复古”大旗,其实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文学革命之火。

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办法。

郭沫若坦诚地宣称:

“欧西的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早了四五世纪。

……我们应该把窗户打开,收纳些温暖的阳光进来。

”当然,中国新诗受外国影响,除去新诗人希望“迎头赶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层说,是由于现今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问题。

尽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在起着作用。

实际上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

 

到“五四”前后,西方近百年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

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影响却不是同等的。

客观上说,外来的东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受着当时的国情制约的。

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里汲取营养,那狂飙般的激情,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均使他的诗歌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刘半农、朱自清等人的早期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中种种黑暗与不平,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端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大革命后的普罗诗人又普遍存在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直接说教的倾向。

特别是,“五四”落潮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于是年轻一些的诗人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潮流之中,新诗人们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不是全盘照搬的,而是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国诗歌固有特色,对西方的东西既有吸收,又有扬弃的。

一些在现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冰心、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但没有跟着西方诗人亦步亦趋,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因此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有中国诗歌的某些传统风貌,但又不是“国粹”式的传统诗。

 

中国新诗是在西方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中孕育并成长的。

这种冲撞,使我们的新诗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而且这种责难、争论与困惑一直持续到60年后的新时期的诗坛——回想一下围绕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的争论,以及伴随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而出现的喧哗与骚动……两种文化的冲撞为新诗发展带来了契机,一方面这种冲撞冲决了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势,为诗的创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这种冲撞带给读者审美习惯的变革,造就了一批批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尽管当前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潮流使诗人处于空前的窘境,尽管当代的诗歌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中国诗人在寂寞中坚持着,中国诗坛的圣火并没有熄灭。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新诗“冲撞与融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诗人们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对西方诗歌进行了吸收与扬弃。

B.“五四”前后,中国新诗人受到了西方三大文艺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

 

C.历来的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欲冲破巨大的阻力,变革方向一般会选择古代和外国,20世纪中国诗歌变革也是如此。

 

D.在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以及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都曾经遭遇过责难、争论与困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郭沫若的言辞,意在说明西方有领先中国文化之处,新诗人要借鉴其精华部分,并且迫切希望中国新诗能迎头赶上。

 

B.中西文化的冲撞为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式以及读者的审美习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C.冰心、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取法于西方诗歌的同时,又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特点,不是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简单嫁接。

 

D.中国新诗的创始者借鉴的全都是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刘半农等人的现代诗歌因此形成了鲜明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有差异,但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依然存在,人类文学发展史的轨迹是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

 

B.中国诗人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直接抒情的方式,产生了艺术上不精致的弊端。

“五四”之后,一些年轻诗人开始以西方的现代主义来反对浪漫主义。

 

C.中国新诗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中生长的,从诞生起都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但这种冲撞也造就了许多懂行的读者。

 

D.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潮流冲击着中国当代诗歌,使诗人陷入窘境,但中国诗人没有放弃,仍然在寂寞中坚持,中国诗坛圣火没有熄灭。

  

二、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姚名达:

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

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达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

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与勇敢。

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

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达,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

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师梁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等。

从学术的发展看,从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

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而言,38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

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l2种,《史家传谱丛书》11种,《史法学丛书》21种等著作。

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甫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

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史学史》才称得上不朽。

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

1929年3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

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

说来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

"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

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

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

‚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上工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

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作史学的研究。

‛1933年,姚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的播音机。

1937年8月,姚名达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

1942年7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

‚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

‛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

那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946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

2019年,雷洁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现在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姚名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在办公时间以外,还继续史学史的研究,并且将自己对史学史上的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记在了小纸片上。

 

  B.1946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姚名达等清华校友,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为国捐躯的教授。

   

C.姚名达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全炸毁了,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

 

  D.姚名达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但是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他改变了初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不影响他的伟大。

   E.战地服务团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与姚名达心怀爱国的豪情壮志,并且与学生在一起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是分不开的。

 

5.姚名达的去世让昔日同窗师友感到突然与惋惜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6.文中提到伦理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有何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14分) 

天    职 

许  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

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

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

“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

“呵,是她!

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

”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

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

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

“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

„„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

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

“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

“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 

    “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

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

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

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

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

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

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

“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     “没有,它用得其所。

”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

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

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原文略有删改) 

7.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结尾,海尔曼最终舍救死扶伤之小义,而取保家卫国之大义,这一情节设置使人物性格更完整,形象特征更突出,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E.这篇小说以“天职"为线索展开叙述,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8.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3分)   

答:

 

9.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

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

父文操,本府军校,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

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

全节少从军旅,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

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

长兴初,就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

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

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

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

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

“绛州阙人,请事行计。

”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河南尹,闻而奏焉。

清泰帝召全节谓曰:

“沧州乏帅,欲命卿制置。

”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

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正授旌节。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

时李金全据州叛,引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

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

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

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

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

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

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注】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

全节曰:

“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

”州里荣之。

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

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注】襕(lán):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射:

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而言。

 

B. 旌节:

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后借以泛指信符。

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

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行则建节,树六纛。

亦借指节度使;军权。

 

C. 起复:

明以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

文中却是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

 

D. 桑梓: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

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做蜡烛。

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

 

B. 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竹杠。

 

C. 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

 

D. 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5分)

(2)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1】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

消受。

 

14.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5分)(   )(   )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15.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3)《春江花月夜》起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海上明月共潮生。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第一节班会课,同学们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被深深感染,班主任总结时循循善诱学生要重视提高人文情怀。

  

②品读经典,体悟人生。

看名著就是同名家对话,跟哲人心灵交汇,就让人心里生出暖暖的感觉,如坐春风。

 

③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变成泽国,一片汪洋,人们调侃说到城市去看海,其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④现在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不用心体悟生活,没时间阅读经典作品,写起文章来东拼西凑,真叫人不忍卒读。

 

⑤最近一段时间,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恐怖分子是世界的公敌。

 

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好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国家正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出行拥堵,更好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B.在201 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C.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D.人们重提“不忘初心”,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们对自己曾经追求的一份提醒,不要迷茫,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成人的过度“保护”   ①  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

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  ② 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

这种结果的出现, ③   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 ④   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

成人的包办代替  ⑤  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⑥    会扼杀儿童的天性, ⑦   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 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