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313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docx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师用书4

第2课雷雨

亲 情

1.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有“夕阳无语为之动”的深深感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有“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融入永不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

2.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美丽的灿烂;亲情是一片云儿,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

亲情是远方的守候,守候你的归来;亲情是永久的思念,思念你的一切;亲情是离别后不尽的哀伤,哀伤你远去的背影;亲情是团聚时无限的快乐,快乐着你的平安及归来。

3.你以湖的平静,抚平我心灵的高低起伏;你以爱的眼光,目送我孤独的远航;你以有力的臂膀,拥抱我经年流浪的情感。

你是亲情,亲情是你!

你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天上地下,人间万象,都被你紧紧地维系;你是一种注定的缘分,从早到晚,从近到远,从生到死,相伴永远;你是一首无声的心曲,阳光是你的音色,月色是你的旋律,烛光是你的音符;你是亲情,亲情是你!

你望眼欲穿却情意绵绵,你百感交集却一如既往,你处处皆是却感天动地。

你是亲情,亲情是你!

中国话剧的标志性人物——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1910年9月24日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重要骨干。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6年8月,他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剧作和西洋戏剧。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

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

后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7月文代会召开,曹禺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1950、1952年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1966~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被迫搁笔。

1988年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主席。

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空前危机,资本家采取种种罪恶的手段来压榨工人阶级的血汗,甚至以故意牺牲工人的生命来换取他们的利益。

在紧张的社会矛盾中,资本家腐朽罪恶的本质有了最充分的体现。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话剧的特点

1.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

一利于演员表演剧情,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3.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

4.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其中有人物独白,有人物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郁热(yù)      

(2)贤惠(huì)

(3)汗涔涔(cén)(4)惊愕(è)

(5)樟木(zhānɡ)(6)袖襟(jīn)

(7)窟窿(kū)(8)半晌(shǎnɡ)

(9)弥补(mí)(10)敲诈(zhà)

(11)暂且(zàn)(12)卑鄙(bǐ)

(13)江堤(dī)(14)昧心(mèi)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茄

 

(2)间

(3)切

(4)骨

(5)伺

(6)分

(7)挣

(8)混

2.一言辨异

(9)小李弄(nòng)错了方向,拐进了另一个弄(lòng)堂。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委屈 委曲

填一填

  这件事对你来说很不公平,你心里一定感到非常委屈,但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你一定会委曲求全的。

辨一辨

  委屈: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

勉强迁就。

2.义气 意气

填一填

  同学之间再讲义气,关键时刻也不能意气用事,原则还是第一位的。

辨一辨

  义气:

因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勇气、态度,也形容有义气。

  意气:

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门当户对:

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2)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3)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4)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5)流落他乡:

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

(6)一帆风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辨析正误

我们是住在同一单元并且对门的两家人,可由于平时各忙各的,虽然门当户对却也很少往来。

辨析:

“门当户对”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误以为是“对门”的意思。

  

[课文主旨]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脉络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从开头到“周朴园:

可是你——……老爷睡觉呢”,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1.“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对应考点:

分析语句的含意]

提示:

昔日的恋人,相逢却不相识,可见侍萍变化之大,变化之中蕴含了无尽的磨难。

2.周朴园称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为“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侍萍却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理?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周朴园把当时的下人侍萍说成是“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抬高侍萍的身份,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名声,体现了周朴园自私、虚伪的一面。

当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3.“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鲁侍萍为什么非要提过去的事情?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从侍萍绣一朵梅花补周朴园衣上的破洞等细节中,可以窥见当年他们的爱情是真挚而和谐的。

4.“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如何理解侍萍的这个要求?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见见我的萍儿”的唯一要求,使侍萍作为母亲的形象真实、丰满起来,并且与下文见到周萍的情景形成对比,体现了阶级的对立。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从“周朴园:

(走至中门)来人!

(仆人由中门进)谁在吵?

”至文章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5.“周朴园: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试分析这句话的双关意。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对鲁大海说,就数你闹得凶,小心收拾你;同时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6.“周朴园:

(看周萍)不要走,萍儿!

(望了一下侍萍)”这些行为有什么意味?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暗示侍萍,这就是你儿子,你算是见过了。

7.面对周萍打鲁大海,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由此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本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8.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试分析,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其中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对应考点:

分析戏剧冲突]

提示:

(1)

人物

矛盾冲突

周朴园和鲁侍萍

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冷酷、虚伪、自私与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之间的对立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

周萍与鲁大海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

鲁侍萍与周萍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2)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写法简析]

1.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和“过去的戏”交织起来,构成了紧凑的戏剧结构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鲁大海则代表罢工工人来到周家与周朴园谈判。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起相遇,揭露了周朴园在社会生活中的罪恶。

在这里,构成了一出人性的冲突,又表现出了阶级的对立,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雷雨》的悲剧性。

这既是一场家庭的悲剧,又是人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2.个性化的语言

在课文中,每个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经历、地位、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

[技法指导]

如何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俗地说,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直接外化,是人物“这一个”区别于“那一个”的标志。

戏剧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台词本身,也就是人物要说的话,要符合人物性格,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个任务由剧作者在剧本中完成。

再者是人物语言性格化的体现,要靠演员来完成。

做到“说一人像一人,不使之雷同,或使之浮泛”。

个性化的语言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在写作中我们应当借鉴《雷雨》中的方法:

人物语言既要符合人物身份,又要随着情节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样写出的人物才是立体的丰满的形象。

[尝试运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语言要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三个老同学郊游。

经过一片葱绿的槟榔园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了。

这三个老同学一个是画家,一个是厂长,一个是农民,他们面对这片槟榔园会怎么说呢?

请拟写出三个人的话。

(1)画家说:

“巧了,这么美的景色,是作画难得的素材。

(2)厂长说: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找不到原料,竟自送上门来了。

(3)农民说:

“这槟榔长得真好,得到园子里看看人家是怎么种的。

分析潜台词的含义

考点对接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

在《雷雨》一文中就有很多潜台词,例如: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两人话中都用了“忽然”一词,而且话都说了一半,话中有话。

周朴园是在推卸责任,鲁侍萍则是在揭发周朴园的劣迹:

不是我无缘无故投河自尽,而是你周朴园为了娶富家小姐而丧尽天良地赶我出门,全然不顾我生完孩子才三天,这是何等狠毒!

这里鲁侍萍引用周朴园话中的“忽然”来嘲讽周朴园的虚伪,语言精练而有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萍 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

这种话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①的家庭里说的。

蘩漪 (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

体面②?

你也说体面③?

(冷笑)我在你们这样体面④的家庭已经十八年啦。

周家家庭里做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

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

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

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背地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周萍 大家庭里自然不能个个都是好人。

不过我们这一房……

蘩漪 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他从前就引诱过一个良家的姑娘。

周萍 你不要扯这些个。

蘩漪 你就是你父亲的私生子。

周萍 (惊异而无主地)你瞎说,你有什么证据?

蘩漪 请你问你的体面父亲,这是他十五年前喝醉了的时候告诉我的。

(指桌上相片)你就是这年轻的姑娘生的小孩。

她因为你父亲不要她,就投河死了。

周萍 你,你,你简直——好,好,(强笑)我都承认。

你预备怎样?

你要跟我说什么?

蘩漪 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的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

十几年来就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

试分析文中四个“体面”的含义。

答:

 

解析:

“体面”,其字典义为“光彩”。

代入原处可知①②③有此义。

但第④处的意义显然不是此义。

在蘩漪的眼里,周家的家庭并不“光彩”,相反有“肮脏”之意,因此也就有了讽刺意味。

参考答案:

①②③都为“光荣、光彩”之意,第④个含有讽刺意味,即“肮脏”之意。

技法汇总

分析潜台词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分析是否有旁敲侧击的意思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鲁侍萍这三句台词的意思依次是:

她现在已经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了;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2.分析有无一箭双雕的意思

周朴园 话很多。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周朴园言外之意:

鲁贵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要是让他知道我们的事情,他一定会敲诈我的,会把我的事捅出去,毁了我的家庭,毁了我好父亲、好丈夫、好绅士的形象。

我不希望他知道这个事情。

还有,你和鲁贵都是我的仇敌,都是很不老实的人。

3.分析有无谐音双关的意思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此时,鲁侍萍周萍母子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认,只能欲说还休,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这次她来周家的主要目的是看看自己的儿子周萍。

作者巧妙地利用谐音“凭”和“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婉转曲折地表达了鲁侍萍当时愤恨、痛苦、失望、悲哀的复杂感情。

  

课内素材

观察生活是曹禺的习惯。

他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随时把观察到的生活景象、人物言谈记在笔记本上。

一次,他对一位做豆腐的老婆婆产生了兴趣,一观察就是三天。

在创作《日出》时,为了搜集素材,他曾多次下“鸡毛店”(最下等的小客店),经常到妓院聚集的地方去了解、调查。

为了获得资料,为了在黑暗的角落从那些污秽的“可怜人身上”发现人间美好的心灵,他遭受了不知多少折磨、伤害,甚至侮辱。

曹禺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目标,这是难能可贵的。

深入社会底层的观察和无数人物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的累积,为曹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他在戏剧创作上的高明和妙手天成,是“五四”以来任何一位剧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在人物塑造上,他更是花费了全部心血。

在创作《雷雨》时,他给人物写小传、札记,每个人物出场时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绍。

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

应用角度:

“观察”“生活”“积累”“态度”“追求”“成功的秘诀”等。

鲜活素材

曹禺经典话剧《雷雨》在沪又遭“笑场”

据《解放日报》2014年8月4日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雷雨》在沪上演,整整3个小时的演出中,场下笑声不断。

这样的情形不止发生在普通观众中。

前一晚彩排,不少沪上戏剧圈的专家、媒体记者在台下观看,笑声此起彼伏。

这一来,该剧此前在北京发生的学生公益场“笑场”就不再是偶然事件。

周冲的脸上两大块胭脂“很傻很天真”,四凤“表演做作”,蘩漪“看上去足有五十岁,大热天穿丝绒旗袍”……在网友毫不留情的拍砖下,此版《雷雨》真有不少地方让观众忍俊不禁。

有那么几次,角落的窃笑最后演变成全体观众的哈哈大笑。

三十多岁的观众徐小姐直接笑出了声:

“我看过《雷雨》,知道它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可这次怎么看怎么好笑。

[热评] 是浓重的年代感导致了这一结果吗?

很多人也开始反思年轻观众的文学素质等等。

这就暴露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当经典作品遇上它最年轻的受众时,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从而成为每一代年轻人心中的经典?

英国为什么出了个莎士比亚,不是因为有了莎士比亚才有了现在的文学英国,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注重文学的国家,所以才有了莎士比亚。

英国人600年的传承里,很注重对年轻人文学性的培养。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说过,自己特别爱用英国演员,因为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逻辑非常强,拿起剧本就具备50%的文学认识。

因为英国人从小接受戏剧教育,小学就有戏剧课,中学一定要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爷爷和孙子的课本是一样的,传承从来没有断过。

我们在文学教育上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

雷雨·网·天地间

王 远  

题记:

三十年的恩仇,两代人的纠葛。

命运如网,死死缠绕住这些网罗其间的世间凡人,天地间的残忍充盈弥漫。

他们有罪么?

他们无辜么?

上帝言: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入虎群。

于是曹禺笔下,诞生人间如此种种。

人物速写:

1.蘩漪:

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郁积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

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蘩漪如是。

2.周萍:

这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

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

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它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

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3.周朴园:

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

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周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尽在把握之中。

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外强中干,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4.鲁侍萍:

灰暗的雪夜,只有她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

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

“为什么不再次去死?

不,我要活!

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老天!

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

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

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5.鲁贵:

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

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廉鲜耻与奴颜婢膝!

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

这是奴才们的生存准则,不能及时出击,只能被动遭罪;不能良心沦丧,只能自食苦果。

他把一切都看得过于物质和实在,正因如此,才有“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的处世箴言。

只是那个雷雨的夜后,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他还将会有怎样的生存体验?

6.鲁大海:

雷雨落下,融于川海。

火山爆裂般的性格却搭配着大海的名字,这或许正是曹禺的本意,因为年轻才有希望,因此作者放了他走,逃离出这死气沉沉的大网。

走得刚毅,走得决绝,走得及时而正确。

大海的心中是藏着偏狭的,同一切贫苦出身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天生就具备反叛破坏的力量,于是他敢指着鼻子骂老板父亲,敢与大少爷哥哥还手,拒绝四凤和二少爷周冲来往,一切归结为一句话——“他是一个穷人的孩子……上学、念书,那是一个小姐的梦!

”大海不信梦,他只相信贫富的差距,仇恨导致偏狭。

7.四凤: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地活着,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

但就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也在“残忍”的作者笔下风消云散。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

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彀中。

和蘩漪相互试探的一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女孩心计尤显老练,然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责难她呢?

爱情对于哪一个少女来说,不是蛊惑心神的致命毒药?

8.周冲:

如果在这八个人中找出一个无辜者,周冲必定为首选。

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阴郁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

曹禺先生早已说过:

“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

”然而我们梦醒之后呢?

一切还不是只能重新陷入无尽黑暗?

周冲的出现多少总是有点不合时宜,他也总成为众人调笑的对象,但正是在鲁贵那污秽脏乱的家中,他说出心中“白云、蓝天、小船、风帆……”的梦想,看似可笑,我们笑后却无法不自愧感叹:

嘲笑纯洁,说明思想已经污浊;漠视理想,表示精神开始颓废。

病人有什么资格嘲笑健康呢?

[美文评点] 这是一篇独到的读后感,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对戏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解读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到了我们面前。

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简练概括又充满诗意的语言,使我们对《雷雨》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可贵的是,作者在对人物的分析中融进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时间:

40分钟 满分:

4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汗涔涔(cén)     沉吟(yín)

思忖(cěn)一鳞半爪(zhǎo)

B.惊愕(è)筵席(yàn)

规矩(guīju)前仆后继(pū)

C.昧(mèi)心蘩漪(fányī)

擢升(zhuó)莘莘学子(xīn)

D.郁热(yù)窟窿(kūlong)

福祉(zhǐ)恪尽职守(kè)

解析:

选D A项,“忖”应读cǔn;B项,“筵”应读yán;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