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200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2017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

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

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

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探究性学习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

(2)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这是关键。

(3)自主性学习

1

2

3文化、人口背景等方面;

4知识经验。

包括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及其可接受性。

6以往的相关经验。

7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9.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的作用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

1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2制约受教育权

3其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舆论力量

1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

2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3提出假设

4制定研究方案

5收集和分析资料

6做出结论

7撰写研究报告

12.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

1标题。

2引言。

3正文。

4结论。

5附录。

6参考文献。

1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1注意内容主要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注意不断发展。

2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3注意的范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

4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5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步在发展。

14.良好记忆的品质特点

1敏感性

2持久性

3准确性

4准备性

1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组块化(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3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2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达到过度学习程度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1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4)记忆的心理卫生

1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2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

3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

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是灌输式的,而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不要用固定的答案或标准去评价他们,要鼓励他们超常的思维、创新的答案。

3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集中思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4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

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发”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分明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7.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情感与动机状态。

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5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实验表明:

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19.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利用学科的内在特点。

3创设问题情境。

4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2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2制造适度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3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4指导结果归因激发学习动机

5运用竞赛与评比激发学习动机

21.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意志的动摇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失时机地、快速有效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的心理品质。

它是以勇敢和深思熟虑为前提条件的。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即冒失)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3)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心理品质。

也就是能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

对困难表现出畏惧、惊慌失措,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冲动是缺乏意志自制性的表现。

(4)意志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

22.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做到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效果,还要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气质特征。

(1)多血质的学生,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

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

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

教育指导:

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

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2)胆汁质的学生,为人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主动,但他们性格中也有粗暴、任性、高傲,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弱点。

教育指导:

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

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达观自制的待人态度。

对他们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慢言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3)粘液质的学生,一般班里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

但他们大多个性沉稳,安静勤勉,且不防碍别人。

教育指导: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着重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萎靡不振。

(4)抑郁质的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现象。

但在友爱的集体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

教育指导:

对这类学生,老师应(同时也应该要求班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

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

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

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23.人格/能力的影响因素

1遗传。

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2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舆论导向等,家庭环境-三种教养方式的差异,学校环境-主导作用),提供了发展的现实性。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内在动力,决定作用。

2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4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5要正面强化积极因素。

6要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习惯。

7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

8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

2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

(1)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

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变性: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教育启示:

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2)顺序性

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如身体的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发展的,这些顺序是不可违背的。

教育启示:

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

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3)阶段性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