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903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docx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

阅读理解立春过后

【篇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

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

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1、BAC

2、销声匿迹:

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篇二: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阅读训练

第Ⅰ卷

一、阅读理解:

(共36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上面两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有什么作用?

3.第一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这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使用得比较好?

请举两例作具体分析。

5.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6.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试各举一例。

7.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

为什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是探矿人的“好向导”

①在自然界生长着一类植物,能够为人类提供宝贵而又可靠的信息,充当探矿家寻找地下宝藏的“侦察兵”。

②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科学家,研究某地区玉米的化学成分,发现每吨玉米灰中含有10克黄金,以后就在玉米生长的那块地方找到了金矿。

③又有智利的一位探矿家,在野草中发现线索,据此找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

④在我国海州也发现一种叫香薷(m)的植物,它生长的地方储藏着丰富的铜。

据说,有一支勘探队到当地寻找矿藏,其中几个队员的任务是专门寻找香薷。

果然在香薷生长的地方找到了铜矿。

几乎会使所有的花变成红色,铜会使花朵呈现蓝色或蔚蓝色。

⑧目前,凭借植物探矿的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没风的时候,人们根据测定某地大气成分,就可以确定某些矿物存在的可能性。

⑨这种新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呢?

原来,植物根部吸收来的各种矿物微粒,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一部分通过分泌物进入大气中,一部分通过飘扬的花粉进入大气中。

据测定,植物以这三种方式散发出的矿物质数量相当惊人。

因此。

通过测定大气成分,就可以找到某些矿藏。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2.第⑤段中说“探矿家每走一段路,就采集一些植物的枝、叶、花、果”,探矿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画线句子“植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会用特殊的?

语言?

告诉人们哪里可能有什么矿藏”中,“特殊的?

语言”?

具体指:

4.第⑦段中说“它们生长的状态、形状、颜色往往与吸收的金属有关”,联系本段下面几句话说说,为什么不能调换“状态”、“形状”、“颜色”三个词的顺序。

5.第⑧段中说“没风的时候,人们根据测定某地大气成分,就可以确定某些矿物存在的可能性”。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凭借植物探矿方法的新发展。

6.用“/”划分文章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语言

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着大螯,直到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

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辆次数也不一样。

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

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

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还可以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1.“蜜蜂的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这句话,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a.超声语言b.色彩语言c.运动语言d.气味语言

2.人类的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而这些动物的“语言”特点是:

3.这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4.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具体说明蜜蜂的语言特点“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

”b.说明了蜜蜂的运动语言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c.说明了蜜蜂的运动语言特点及其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

d.描绘了利用蜜蜂的运动语言,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

5.“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一句中,“有些”一词是否可以去掉?

为什么?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到火星上去种草

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

美国宇航局将于2007年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的、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

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落器降落火星,对火

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

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播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落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火星的泥土中。

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

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二十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

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

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

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

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

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

“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

”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1.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具体指代什么。

①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②我们对此毫不怀疑。

2.第四段中所说的“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

请分点概括回答。

3.在火星上种植拟南芥的全过程,都是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的。

根据文意,写出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哪几项具体工作。

请分项概括回答。

4.到火星上去种草,为什么这是“令人激动”的,又是“令人生疑”的?

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①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②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

③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

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

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

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超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

“可以自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属什么问句?

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表现有哪些?

4.既然这一部分谈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能否一段删掉?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把“绿色”穿在身上

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

1987年2月,在德国杜墓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的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

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

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

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方面。

⑤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

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

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服装问世。

⑧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1.写出环保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3.第⑥段画线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环保服装面料生产的要求?

4.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是5.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再生利用”的理解。

6.简要说说“明天,你我都会把?

绿色?

穿在身上”的主要意思。

7.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加横线词语“只有”的表达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级黑客劫持军用卫星:

信息战争开始的信号?

冰凌

据《星期日商报》报道,2月4日,英国航空航天部在对包括通讯卫星在内的一

切通讯情报设施进行检测中,忽然发现军用卫星“天网”系统的一颗卫星不是拒绝接受信号,就是反应迟钝。

当天,英国航空航天部组织专家研讨,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声称他们劫持了“天网”卫星!

电子邮件称,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天网”卫星。

他们是一群由电脑专家、密码专家和航空航天专家组成的团体,他们并不想搞破坏活动,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急需资助。

他们成功地窃取了一颗“天网”卫星的资料,并对它进行遥控,切除了它和航空航天部的联系,改变卫星飞行的轨道。

英国政府如果要收回卫星的控制权,必须交出赎金。

否则他们就要把这颗卫星变成废铁。

1.请概括前两段的综合要义。

2.文中“劫持卫星”,具体含义是什么?

3.“劫持”卫星的可能性表现在哪里?

4.末段中“现在争论?

劫持卫星?

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那么这条消息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在句中没有发生变化一项是()a.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天网”卫星。

b.“俘虏”卫星并非不可能。

c.现在争论“劫持卫星”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

d.“信息战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预言”。

8、阅读课文《被压扁的沙子》第7-17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以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星球撞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学说?

3.作者是如何得出撞击说这一结论的?

4.作者在介绍斯石英的时候,为什么要拿金刚石做比较?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方式(节选)

世界性灾病

试想一下像流感和艾滋病那样传染性和致命的病毒。

对流行病的巨大恐惧在于,可能出现一种新兴病毒,在人类中间造成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蔓延速度之快使人类来不及找到应付的办法。

这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可能发生的事实。

历史上已经多次发生过流行病屠杀人类的惨剧,中世纪的一场鼠疫杀死了欧洲l/4的人口,死于1918年和1919年大流感的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要多,今天,艾滋病病毒正在吞噬着非洲国家。

20世纪的致命流

行病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多。

人类正在破坏生态平衡,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就是人类侵入无人区带来的恶果。

此外,空中运输也使新兴病毒得以在一日之间蔓延到世界任何角落。

让流行病学家夜不能寐的不仅是那些未知的天然病毒,生物科技的发展也使所有病毒的改造和变异成为可能,甚至新病毒的创造也是无法遏止的。

世界核战争

美国和俄罗斯在不同的敏感地区储备着2万多枚核武器。

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大量的灰烬、粉尘和碎片,这些物质会导致长达几年的核冬季效应。

如果大气层变暗了,阻挡太阳光进入地球,所有的植物就会慢慢死去。

也许有一小部分人得以侥幸存活下来,但作为一个种群,人类将灭亡。

这是30年前冷战时期一些假想的旧事重提吗?

绝对不是,这是目前世界力量制衡的结果。

两大权力集团中,没有任何一方准备削减核实力,俄罗斯继续部署先进导弹,其威力可以直达欧洲和美国,而美国也在完善自己的武器系统,以使导弹能够精确地击中任何目标。

即使没有人相信某个超级大国会发起一场核战争,但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却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在不断增多,局势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英国、法国、以色列和中国,以及近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具有核能力。

朝鲜、伊朗和伊拉克也可能在未来10年内具备同等条件。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吞噬()夜不能寐()侥幸()制衡()2.对于流行病巨大恐惧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20世纪的致命流行病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多?

4.核爆炸有哪些危害?

5.举例说明选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6.想想人类灭绝的可能方式还有哪些?

7.有人说,科学是面双刃剑,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面对人类灭绝的种种可能方式,你是怎么想的?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荤的植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①动物以植物为食,人们已司空见惯,不觉为奇;②而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有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过多次观察和试验,曾感叹地说:

“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

1.上文有两个加横线的“食”字,它们分别是下列哪种解释,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食物b.吃

第一个“食”字的解释是()第二个“食”字的解释是()

2.上文的说明对象。

3.上文第2段说明内容包括:

a.吃荤的植物的基本方式;b.它们捕食的原因。

请按文章说明顺序加以排列,在括号内写出字母。

以上内容的顺序是()()4.文中画括号部分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是:

5.文中“大约”表明下列哪种情况()a.表明时间不准确b.表明时间差不是绝对的c.说得含糊点,保险d.大概的意思

6.上文结尾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义,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表明对这种植物特殊捕食方式的赞叹。

b.赞叹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

c.赞叹自然界生物有令人想象不到的智慧。

d.表明植物吃动物的新鲜事。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博鳌

2001年2月27日,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会议组织--“亚洲论坛”正式永久定址在博鳌。

这是在中国落户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外国专家称她为世界河流入海口中自然环境保存得最完美的处女地,宛如人间仙境。

博鳌水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海南经济特区开放的政治环境.将为国际会议及国际交流提供一个中性的、具有民间色彩的空间和舞台。

亚洲蟒博鳌,也许是机缘。

从此之后,三江汇流入海的澎湃声,应和的将是更雄浑、更豪迈的亚洲的声音。

1.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意,在横线上解释词语的意义。

独占鳌头():

俨然():

2.根据文章进行归纳。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博鳌的和。

第三自然段描绘博鳌最主要的地理特征是。

3.文末最后一句“三江汇流人海的澎湃声,应和的将是更雄浑、更豪迈的亚洲的声音”有什么含义?

4.读完全文,你认为“亚洲论坛”定址在博鳌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篇三:

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2014秋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2.按原文默写古诗(4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归园田居(其三)》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芳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这个句子表述准确,没有语病。

b.“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心中的无限愁苦。

c.“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句子画线词语都是连词。

d.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4.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b.《昆虫记》----法布尔---一部“昆虫的史诗”。

c.《春望》---杜甫---五言绝句

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5.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6.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一个神方:

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

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

“还下雨吗?

?

?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人物a是谁?

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

请用简要语言回答。

7.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你对有关“长城”的了解,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5分)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建筑”:

巧夺天工

“”:

“”:

(2)《巧夺天工》中,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赛。

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

正文陈述:

“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

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看长城全貌。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3分)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2)(a次第;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