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637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文书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散装油料储存的安全管理

1.严禁烟火,储油区内严禁一切能够产生火花的作业,严禁非计划用火或违章用火。

2.严禁能够产生火花的电瓶车、汽车、火车等进入储油区。

3.油罐处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必须有安企可靠的防雷设施,并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能起到防雷防静电作用。

4.杜绝油罐区跑、冒、滴、漏事故发生,特别要加强保管人员的责任心,做到不脱岗,人走阀关。

5.对油罐区内的消防设施,应经常检查,防止生锈失灵。

消防通道应畅通,防火堤应坚固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避雷针要完好,电气设备、照明、电话等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6.油罐区内的可燃气体报警仪、高液位报警仪等监测仪表要经常检验,使之时刻处于良好状态。

(2)散装油料储存的安全检查

1.油库的温、湿度及罐内油温的变化情况,透气阀的压力是否适宜。

2.新建及大修后油罐的焊缝,附属设备的连接处是否渗漏。

3.检查机械呼吸间和液压安全阀的压力是否超出规定,防尘帽、防火器、放水阀,油气管等是否堵塞和冻结。

4.油罐、管线、阀门接头是否严密,有无渗漏。

5.罐基础有无下沉,掩体有无损坏,排水沟是否畅通。

6.定期检查油罐内是否有水分、杂质,经常检查罐室有无积水渗水现象。

7.检查罐室内的油气浓度并适时通风排除。

8.清除罐区、库房内外的易燃物、杂物等。

9.检查油罐内油品液位的高度有无变化。

10.定期对油品质量进行化验。

11.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良好,配备的在用工具是否齐全,有无挪用。

12.检查油罐区内的电气设备、照明、电话等是否良好,有无损坏。

(3)散装油料储存管理的安全措施

1.减少油料蒸发损耗的安全措施首先是限制油料蒸发的条件,如缩小油面上的气体空间,减小油面蒸发表面,减少温度变化等;其次是使蒸发出来的油蒸气不扩散到大气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凝结成液体,如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收集蒸发出来的油蒸气等。

a.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i.搞好对呼吸阀压力控制的管理。

充分利用呼吸阀降低呼吸损耗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压力阀盘和真空阀盘的质量,以便使油罐在设计压力和设计真空度的允许范围内满载工作。

在收发油中,尽量利用呼吸阀呼吸,不要打开油罐量油口、透光孔或取下呼吸阀盘,在平时储存时,应利用呼吸阀控制油罐的呼吸。

ii.加强对油罐及其附件的维修检查,保证油罐及其附件完好,做到不渗、不漏、不跑气,一般每两个月应对油罐至少进行一次专门性的外部检查,严寒地区在冬季应不少于两次。

机械呼吸阀每月检查次数不少于两次,气温低于0℃时每次作业时均应检查。

液压呼吸阀的检查每季度应不少于一次,对油罐内的其他附件也应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检查内容进行检查保养。

b.使用浮顶罐。

目前应用的有外浮顶罐和内浮顶罐两种,由于浮顶与油面间基本不存在气体空间,油料不能蒸发,因而基本消除了大小呼吸损耗。

c.降温隔热。

地面油罐由于受太阳的辐射和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罐内气体空间昼夜温差较大,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小呼吸损耗。

如果采取有效的降温隔热措施就能明显地降低油面的蒸发损耗。

i.淋水。

在夏季的晴天,对地面油罐顶不断地进行均匀地淋水冷却。

水由罐顶沿罐壁流下,使冷却水带走油罐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降低了油罐气体空间温度,并使它的全日温度变化和纵向温差都大为减小,昼夜间油面温度变化幅度也减小。

由于油罐温度变化减小,地面蒸发减少,油罐的小呼吸损耗大大降低。

例如,对于储油70%的地面汽油罐,通过淋水冷却可降低损耗20%。

在进行淋水操作时,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淋水装置应能使水在罐顶尽量喷成雾状,以取得更好的隔热降温效果,掌握好淋水的起止时间,日出后不久,油罐就开始“呼气”,因此要赶在“呼气”前淋水,大约要在15:

00~16:

00油罐才能停止“呼气”,因此,应在16:

00以后才能停止淋水,如果淋水结束过早,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和温度还可能回升而再次出现“呼气”,产生较大的损耗;要对油罐连续不断地淋水,如果间断地淋水,反而会造成油罐气体空间温度大幅度变化,罐内温度甚至大于不淋水的油罐温度,造成更大的油罐呼吸损起;优先对装油量少的油罐淋水,由于装油量少的油罐气体空间较大,当温度变化时,油罐产生的呼吸损耗较小,因此,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对装油量少的油罐淋水降温能取得更好的降耗效果。

ⅱ.选择浅色涂料。

地面油罐外壁涂料不仅起防腐作用,而且还起反射光线的作用。

白色涂料的反光性能最好,油罐外表面涂以白色涂料最有利于降低油罐的蒸发损耗。

对于浮顶罐,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油罐储存油面的蒸发损耗影响很小,因此,外表面选用何种颜色的涂料可以不作考虑。

ⅲ.隔热。

对于地面油罐,可在罐顶和罐壁安装反射绝热装置,常见的方法是用石棉水泥板、石板、波纹铝薄板制成的反射护屏。

利用护屏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和护屏与油罐之间的空气夹层的绝热作用,使油罐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和减轻外界温度对油罐的影响。

d.收集油品蒸气

i.集气罐。

将储存相同油品的油罐气体空间用管线连通,并将集气罐与管线相连,构成一个集气系统。

作业时相互交换油蒸气,不至于使罐体内吸入新鲜空气和将油蒸气扩散到大气中去。

集气罐体积选择适当可以基本消除油罐的大小呼吸。

ⅱ.还原吸收器。

还原吸收器是一个立圆筒,内装隔板,隔板之间填充活性炭。

当油罐呼出的气体经过还原吸收器时,油蒸气中的部分分子被活性炭吸收,使排人大气中的蒸气浓度大大降低。

当油罐吸气时,空气先经过还原吸收器,带出吸收器中的油分子进入油罐,减少了进入油罐内的新鲜空气量和罐内油品的蒸发。

据试验,安装还原吸收器可减少损耗40%。

ⅲ.冷凝法回收装置。

回收率可达95%以上,通过两级或三级冷冻装置使油蒸气冷凝。

冷冻温度。

0~100℃不等,不同装置处理油品蒸气量也不同,一般月处理都在10OOm3以上。

ⅳ.压缩法回收装置。

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主要是用压缩机将油蒸气送至球罐,以一定的压力储存,使其液化,未液化的部分送至冷凝装置回收。

v.喷淋吸收装置。

该装置用比产生油蒸气的油品重的液体,逆向喷淋油蒸气,油蒸气被液体吸收,然后再将油气解析出来,一般回收率可达95%以上。

vi.集中燃烧法。

将油蒸气利用管道集中送到安全地带,然后点燃使其燃烧掉。

此法可减少油蒸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有利用安全。

但无节能效果,一般很少采用。

e.改进油罐操作

i.选择适宜的收发油时机。

在降温时收油,罐内气体因温降而收缩,从罐内排出的气体量将减少;在温升时发油,一方面可以使气体空间所允许的膨胀率加大,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油面蒸发,使罐内的总压力以及蒸气压力由于发油而下降得快些,以使发油后回送呼吸的蒸气量减少。

因此,选择在降温时收油,温升时发油,将有利减少油料的蒸发损耗。

发油后油罐气体空间短时间内油蒸气尚未饱和,发油不久后就接着收油,使排出的混合气体浓度降低,也有利于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

ii.尽量减少油库的输转作业。

油库管理中,应加强计划性,正确地使用和调度油罐,尽量减少倒罐次数,以减少呼吸损耗。

ⅲ.合理确定收发油速度。

清洗或大修后的油罐初次收油时,随时间的增加罐内气体空间浓度增加,所以加快初次收油的速度可以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发油时若全部发完,则发油速度快可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若部分发出,则发油速度慢可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

ⅳ.尽量装满。

油罐装得赿满,罐内气体空间的体积越少。

油品蒸发损耗也就越少。

根据试验,用容积为220m3的油罐装汽油220m3时,每昼夜蒸发损耗100Okg左右;装同样汽油到2000m3的油罐,每昼夜蒸发损耗仅60kg左右。

因此,储存应尽量装满至安全容量。

对周转罐也应尽量提高其装满程度。

v.选择适当时机量油取样。

对油罐进行测量取样时,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因为这时罐内外的压力比较接近,不至于跑出油气或吸人新鲜空气。

vi.设置挡气板。

在油罐内透气阀的下方设置挡气板,油罐吸气时,进入油罐的新鲜空气分布在气体空间的上部,避免了罐内气体空间的强制对流,使上部气体空间的油气浓度比下部小得多,从而在油罐呼气时呼出的油气浓度降低。

据资料介绍,设置呼吸挡板可降低大呼吸损耗20%~30%,降低小呼吸损耗23%左右。

ⅶ.用大容积油罐储存蒸气压高的油品。

据试验,用不同容积的油罐储存汽油,其损耗相差较大(见表7-1)。

表7-1不同容积的油罐储存汽油时的损耗情况油罐容积/m320040010002000500010000年损耗(总计)%5.7554.253.753.252.75f.加入化学物质。

在罐内加入少量化学物质,如某些表面活性物质,使油面表面张力改变,变成液膜状态,减少蒸发损耗。

g.微球覆盖层。

在油罐内利用塑料微球(如酚酫树脂或脲酫树脂制成的空心微球)在油面上形成覆盖层。

由于塑料微球具有流动性,当油罐液面发生变化时,微球可以流往罐内的任何部分,使液面保持密封,其使用相当于浮顶。

据原苏联试验,未使用微球的油罐较油品表面覆盖微球的油罐损失多一倍以上。

2.防止油料渗漏的安全措施

a.油料渗漏出现的现象

i.坑道或通道内油料气味很浓。

ⅱ.测量油高时,发现油面有不正常的下降。

ⅲ.渗漏处黏结较多的尘土,或出现黑色斑点,甚至冒出油珠。

ⅳ.罐底沥青砂有被稀释的痕迹,地面、排水沟、管沟有不正常的油迹。

v.罐顶漏气时,液压呼吸阀的正压力低于储存同种油料油罐的压力,严重时可听到漏气声。

vi.黏油罐加温时,回水中有油迹。

b.防止油料渗漏的措施

i.罐内油料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测量,得出准确数据,发现超过自然损耗标准,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ⅱ.加强对储油罐的检查,对已腐蚀穿孔的部位应及时维修。

ⅲ.寒冷地区的油罐,冬季上冻前要排放积水,做好防冻工作。

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不得敲打和振动,避免冷脆冻裂。

ⅳ.在查库时,如发现漏油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损失或发生火灾事故。

v.新建或刚大修好的油罐在装油前,应严格进行试压和检查试漏,装油后头10天内,每天检查、测量两次。

c.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的安全措施

i.禁止让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ⅱ.轻质油料进入储油罐后,须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ⅲ.测量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时,必须清除人体所带静电,作业时必须穿防静电鞋、衣服。

ⅳ.凡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采用导电性良好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的接地。

v.检尺、测温、采样时不得猛拉猛提,上提速度不应大于0.5m/s,下降速度不应大于1m/s。

ⅵ.铁路油罐车和油罐的检尺和测温作业必须在装完油且静置2min后进行。

严禁在灌装作业中检尺和测温。

ⅶ.储油罐测量口必须装有铜(铅)测量护板,钢卷检尺进入油罐时必须紧贴护板下落和上提。

ⅷ.严禁测量时用化纤布擦拭检尺、测温盒和采样器。

ⅸ.测量人员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作业,上衣口袋内不得装有金属物件,以防跌落在罐口上产生火花。

在油库夜间作业时,严禁用明火和不防爆的电灯、电筒照明。

ⅹ.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时,应在早晨进行,因气温低,蒸发慢,相对比较安全。

大风雷雨天气应停止上述工作。

xi.平时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时,应背风进行,避免吸入油蒸气,作业后应立即将罐盖盖严。

d.洞库储存油料的安全措施

i.各种储油设备应保持完好不漏,进行采样、检尺后要迅速密封,以尽量减少油气扩散于操作间、坑道内。

ⅱ.所有供电系统、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均应保持干燥,绝缘良好,不应使洞壁渗水浸滴到上面,引起短路,发热烧毁,或有接触不良,发生跳火的现象。

危险场所都应安装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

ⅲ.凡进入储油区及洞内泵房等容易积聚油气的地方,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且一般先通风,后开灯,再进入。

经检查设备完好,才能进行操作,因此每次进入洞库,要谨慎操作,切忌仓促草率,特别是储存汽油、煤油等易爆品的场所,一定要注意安全。

ⅳ.洞口附近的呼吸管上,消波井口和通风管口绝对禁止有火源接近,以防止引起油气爆炸。

v.由于洞库的通讯线路都从山岭上的杆架引入,因此有将雷电导人洞库而引起危险的可能性,特别是多雷地区常常发生雷电危害。

因此,各部线路上的避雷设施要保持完好有效,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必须进行检查,雷雨时不要接近防雷电设备,定期检查其接地电阻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接地电阻超过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ⅵ.洞库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切忌零乱放置杂物。

e.预防立式钢油罐吸瘪的安全措施。

i.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呼吸系统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在发油作业中,要严格遵守规程,对于洞库,一定要打开呼吸道上的阀门,使罐内气体空间与大气相通。

为了安全起见,地面和半地下式油罐要打开量油孔。

ⅲ.操作人员在收油中要切实做到勤观察、勤记录、勤报告。

日常检查和维护中对阻火器和呼吸阀要做到查畅通、查灵活、查严密、防堵塞、防黏结、防卡死,并定期进行技术鉴定和检修。

i.认呼吸管路在使用中,因潮湿空气和油气管路侵蚀,钢管极易锈蚀脱落锈渣,应注意清理和吹扫,以防堵塞。

v.如有条件可在呼吸管路上增设真空报警装置。

ⅵ.在作业中应勤检查,在开始发油前,应注意检查阀开关是否正常。

发油过程中,如罐体发生响声或发油量比正常时小,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f.防止储油罐着火爆炸的安全措施

i.易挥发的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宜用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并在地下和洞库油罐储存,这样既能降低蒸发损耗,又能降低罐体空间的油气浓度,减少与外界火源接触的机会。

ⅱ.各种油罐都要按安全容量和安全高度装油。

ⅲ.装有避雷装置的油罐,每年要检查一次避雷针安装连接情况,发现有影响雷电通路的松脱、断裂,要及时修复。

ⅳ.对油罐的防雷接地和罐内其他的防感应电、防静电接地,每年春、秋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各检测一次接地电阻,应分别不得大于10Ω、30Ω、100Ω,超过时应对接地环境进行处理。

接地极要连接牢固。

v.阻火器要使用金属波纹板型,每季度检查清扫一次,冰冻季节每月一次。

ⅵ.雷雨天油罐应停止进油作业。

ⅶ.每月检查一次罐上泡沫发生器或液下喷射装置有无雀窝,玻璃是否完好,螺钉及螺栓有无松动,喷射管有无冻凝堵塞。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