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636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各题。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无拘无束地奔腾,没有一点障碍;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飘过,没有一丝牵挂。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禁gù在笼子里一样。

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俞敏洪《挣脱生命的束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禁gù()   咀()嚼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这篇演讲词最主要的特点是()

A.旁征博引

B.幽默风趣

C.形象生动

D.含蓄隽永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二十年以后

(美)欧·亨利

(1)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2)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

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3)“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4)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5)“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

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6)“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

”警察问道。

(7)“当然!

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8)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

他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9)“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

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10)“不会的。

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

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

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11)“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12)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13)“你是鲍勃吗?

”来人问道。

(14)“你是吉米?

”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15)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

“不错,你是鲍勃。

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

啧,啧,啧!

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

你看,鲍勃!

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

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

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16)“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17)“一般,一般。

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

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18)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

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

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19)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20)“你不是吉米。

”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

”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21)“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

”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

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22)鲍勃接过便条。

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

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

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2.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语言凝练,情节跌宕,是本文特色。

鲍勃刚展望和分析了自己和朋友的命运,接着就被捕了。

场景的布置和安排与主题紧紧相连,惜墨如金。

B.尽管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逼真,跃于纸上。

鲍勃为了财富不择手段以致沦落为通缉的罪犯,经过二十年的奔波,处事十分镇定。

C.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

“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其实吉米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D.小说中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是为下文写吉米出场时的穿着“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作铺垫。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划线句加点词语包含的人物情感。

(1)啊,实在不容易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2)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4.从文中可以看出吉米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欧·亨利小说构思巧妙,尤其是结尾。

本文以便条内容作为结尾,试分析其妙处。

6.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鲍勃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吉米背叛了友谊。

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筷子,不仅仅是筷子

一双筷子,何止是一种食具?

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是一种集体的感情投射。

因为它,小孩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品到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

而“箸”与“住”字谐音,“住”有不吉利的“停止”之意,故我们十分讲究的祖先们就索性反其意而称之为“筷”(音与“快乐”中的“快”同),加上制作筷子多取材于竹,便在“快”字上加上个竹字头这也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不过也有史学家指出,其实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的原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筷子的雏形:

在发现了火可煮熟食物后,们最早的祖先为了避免用手从陶锅中抓取滚烫的食物,便已经聪明地学会取草茎或木桃来取代手指。

据中国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馆长蓝翔介绍,最原始的筷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且并不规则,直至殷纣王时代,筷子粗细长短才开始统一起来。

此外远古时期,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

夏商时期出现象牙筷、玉筷,春秋战国时期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时期,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金筷相继登台亮相,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唐代的银筷:

因为金筷是被皇家所垄断的,富豪权贵便求其次,开始热衷于用银筷,而且自唐代以来,银筷一直很受宠。

原来传说银筷能验毒:

只要跟有毒的食物如毒菌、河豚或毒药接触一下,原来的银白色就会变黑,由此可保障进食安全。

近来,质料各异的筷子更是名目繁多,其中有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

从形状上来看,起初是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后来又逐渐发展出多种样式:

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等,可谓不一而足。

筷子除作进餐用县外,还常常兼有其他用途。

旧时有取暖时炎火用的火筷子;有当作高贵礼品赠送的“礼筷”,有自卫防身的铁筷子;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兄弟使用的钢筷还可作武器:

进餐时如遇袭击,便可利用非常锋利的另一头飞掷向敌人。

传说贵州苗族就有一个“钢筷三”,飞出的“飞筷”百发百中,令前去镇压的清军闻风丧胆。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使用筷子上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许多或相同或不同的习俗。

例如在宴会上不能掉筷子,万一客人不慎掉了筷子,主人马上给换上一双而绝对不能单独更换;席间用筷子夹菜时不能速度大快、动作过猛,但也不能犹豫不决;席间不能用筷子指手画脚,更不能用筷子指点别人;更不能用碗倒扣筷子,因为这是对厨师的大不敬。

实际上,筷子并非仅仅是中国人的专用食具。

早在汉代,筷子便流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人和东南亚各民族使用的筷子也源于中国。

目前全球大约有18亿人使用筷子但中国的用筷习俗会不同于邻邦,密码就是背后的文化。

7.近日,某奢侈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因不当言论被曝光,引起广大民众不满其品牌拍摄了一个用中国筷子吃批萨的广告,片中女模特用餐过程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语气以及各种奇怪姿势,对中国的筷子显示出了极大的无知。

请你结合选文和自己的理解,以“一双筷子,夹起了千年文明”为开头,简明扼要地向世界重新介绍中国的筷子(100字以内)

一双筷子,夹起了千年文明。

______________

8.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会激发创意,传达出属于我们的文化力量!

G20峰会上的传统扇面与全息投影技术的融合,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

长沙青春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渊博诗人——机器人“迪”,给了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

请你大胆想象,做一个小创客,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一款新型筷子或与筷子有关的创意产品,请将产品名称和你的设计理念写在下面。

总共不少于50字。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得小狼二。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相去数十步   意与日去

D.乃舍此     乃悟前狼假寐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竖下视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宋之丁氏

C.有闻而传之者         而顷刻两毙

D.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四、情景默写

1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子衿》)

②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⑧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①

纸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注释)①蔡确:

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

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

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

②纸屏:

纸糊的屏风。

1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16.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

六、名著阅读

1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她反击道:

“我没有骗人,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我早就该告诉被人说‘我爱你了’,但是我要声明,世上除了约翰之外,你是我最恨的人。

把这本撒谎者的书拿去吧,拿去给你亲爱的乔治安娜,她是个十足的撒谎者,而我并不是”。

这是简·爱对里德舅妈所说的话,发生了什么事情,简·爱才这样说呢?

由此看出简·爱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18.名著阅读:

(1)《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

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和《西游记》一样都是_____(体裁)小说。

(2)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终于忍无可忍,百般无奈下,投奔梁山;只是初到梁山就受到晁盖的排挤。

  

B.《水浒传》中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七位好汉能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刘唐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全然不露痕迹,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C.《水浒传》108将中有三对夫妻:

小尉迟孙新与母大虫顾大嫂,菜园子张青与母夜叉孙二娘,矮脚虎王英与一丈青扈三娘。

D.《水浒传》108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小旋风柴进,“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的都是花和尚鲁达。

七、综合性学习

19.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

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实践理想;司马迁也曾游历天下,终成“史家之绝唱”。

“游学”是圣贤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之路。

某校以“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阅读下面的图表,说说近三年研学旅行活动呈现出哪些特点。

(不得出现数字)

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统计图

(2)下面是某学校发出的一则通知,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通  知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本次游学活动时间定于2019年4月26日,为期一天。

(A)活动主题为《科普航空,爱家爱国》,活动地点为合肥科技馆和徽园。

本次研学旅行所需门票、来回车费及保险费共计295元。

(B)请参与活动的同学遵守研学旅行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本次活动不出现意外情况。

2019年4月15日

政通路中学

①(A)句有一处标点不当,应将_____改为_____。

 

②(B)句存在语病,请修改:

________。

 

③该通知有一处格式不当,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

 

(3)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可部分同学认为,这仅仅是一次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你将如何劝说他们呢?

八、作文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下一篇文章。

题目一:

青春是一段记忆,是沙滩上的一串脚印;青春是一段旋律,是蓝天下的一缕清风;青春是炽热的感情,是生命的源泉涌动。

青春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请以“别样的青春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请展开想象:

以“神奇的校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字数在600-800之间。

不能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1.今天,我们已经长大了。

回想过去的日子,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真遗憾......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与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会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1)请你从初中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事内容要具体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字数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2、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