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597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docx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

ApplicationoftheMapInformationinRegionalGeographyTeaching

摘要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

地图中蕴藏着大量的信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充分挖掘出地图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建立起空间概念和形成立体思维。

同时运用地图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区域各要素的掌握和对区域综合性有更加明确的知识脉络。

本文从地图的类型、作用入手,介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各种地图中挖掘出隐含的地理信息,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关键字:

区域地理学;地图;地图信息;自主学习

Abstract:

Mapisthemostcommonteachingofgeography,oneofthemostimportantteachingtoolisthegeographyclassroom"secondlanguage."Mapbearsalotofinformation,

teachingofgeographyintheregion,theuseofmaps,fullytapthehiddeninformationinthemap,youcanestablishaconceptofspaceandtheformationofthree-dimensionalthinking.Atthesametimeusingthemapofregionalgeographyteachingcanenhancestudentsmastertheelementsoftheregionandtheregionamorecomprehensiveknowledgeofspecificcontexts.Inthispaper,thetypeofmap,theroleofthispaperintroducesageographicmapoftheareaof​​teachingstudentshowtodigoutthemapfromavarietyofgeographicinformationhidden,toenablestudentstoindependentlearning.

Keywords:

regiongeography;map;mapinformation;autonomouslearning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目录

1地图的基本概况-1-

1.1地图的概念-1-

1.2地图的基本特征-1-

1.2.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1-

1.2.2有目的的图形概括-2-

1.2.3完整的符号系统-2-

1.2.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

1.3教学地图的类型-2-

1.3.1地图册-2-

1.3.2教科书中的地图-2-

1.3.3挂图-2-

1.3.4地球仪-3-

1.3.5地理略图-3-

2.地图与区域地理教学-3-

2.1区域地理学的特征-3-

2.1.1区域性-3-

2.1.2综合性-3-

2.2区域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3-

2.2.1地图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3-

2.2.2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

2.2.3利用地图是教好和学好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4-

2.2.4利用地图能促进学生“心里地图”的形成-4-

3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的运用-4-

3.1读图方法和技巧-4-

3.2地图信息挖掘的方法-5-

3.2.1目视分析法-5-

3.2.2对比分析方法-5-

3.2.3地图图解分析法-5-

3.2.4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空间分布的规律-5-

3.2.5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6-

3.3挖掘地图所蕴含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

3.3.1经常使用地图,反复进行训练-7-

3.3.2诱导启发,使学生学会分析地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

4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应用研究

引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也是区域地理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区域地理中大量地理现象、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分析和阐述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区域转换切变能力,空间跳跃性思维,而这些能力和思维的训练提高可以借助地图来进行。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1地图的基本概况

1.1地图的概念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利用地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把客观的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的图形上,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去接受理解这些信息。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1.2地图的基本特征

1.2.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随着对地图特性认识的深化,更趋向认为地图是一种客体模型,这就突破了地图不仅具有欧氏几何的长度、面积的比例尺,而且还具有拓扑比例的概念。

此外,地图作为一种模型,不仅是具体而现实的图形形式,还可以以数字或数学的方式来表现。

1.2.2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1.2.3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

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1.2.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1.3教学地图的类型

1.3.1地图册

地图册是配合地理教材所编制的,学生人手一册,它上面的地图一般要比地理课本上的标准,内容比较丰富,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1.3.2教科书中的地图

教科书中的地图分散出现在各章节中,内容比较简明,便于查找,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教科书中的地图总体质量也在提升。

1.3.3挂图

挂图是悬挂在黑板或墙壁上使用的大幅地图,可以方便地移动,而且有的还有空白信息供学生填写,易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地理事物。

1.3.4地球仪

地球仪既是地理模型,又是立体地图。

比一般平面地图更能准确地显示地球的形状,地理事物的距离,位置和面积。

1.3.5地理略图

地理略图是地图的一种简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及时快捷地解决地理问题。

2.地图与区域地理教学

2.1区域地理学的特征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义个别地区包含人类及自然因素的独特性或特色。

区域地理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2.1.1区域性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区域。

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可理解为立体空间或思维时空,它由特定的点、线、面来控制和构建。

2.1.2综合性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分布知识最为广泛的一类,区域地理中大量的地理现象、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分析和阐释往往是大尺度区域性对比和多要素的综合分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2区域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2.2.1地图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

地图,是传输地理知识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将大量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各种符号,文字注记和颜色表示出来,经过教师的讲授而传输给学生。

通过地图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地名、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和数据等各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反映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区域特征;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一些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概念。

同时,一些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和地理成因,在地图上尽管不能明确地显示出来,但是,教师利用地图对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够使学生获得这方面知识。

2.2.2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

区域地理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没有地图很难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地图渗透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图的基本技能。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注意力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2.3利用地图是教好和学好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由于区域地理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所以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区域转换切变能力和空间跳跃性思维,而这些能力和思维的训练、提高可以借助地图来进行。

区域地理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图上,通过充分利用地图开展教学,有助于这些技能的形成。

区域地理研究一定意义上也应从地图出发,要善于从已有地图中读出信息。

无论是教学本身还是人才的全面塑造都要重视地图对的应用。

2.2.4利用地图能促进学生“心里地图”的形成

经常运用地图,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锻炼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心里地图”的形成。

地理事物都具有空间性,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范围、大小;在垂直方向上有高低差异。

例如:

在区域地理中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形状,具有河流、山川及各种物产等地理事物。

利用地图教学能较好地建立起这些事物的空间概念。

3区域地理学中地图信息的运用

3.1读图方法和技巧

读图要讲顺序,一般顺序是图名图例和注记正图。

在读图时还要注意其它顺序,比如沿河流、沿海岸线、沿铁路线、沿经线、沿纬线等。

读图技巧是多方面的,因图而异。

如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定气候类型,其方法是先据气温曲线判定南北半球,再据气温极值判定气候带,最后分析降水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又如等值线图的判读,其一般规律和方法是分析其疏密程度用以判定地理事象变化的缓急程度分析其走向和形状来判断地理成因,总结地理分布规律。

另外,作辅助线在读等值线图中也是常用技巧之一。

3.2地图信息挖掘的方法

3.2.1目视分析法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形式,是一种视觉语言,制图者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符号传递地理信息,用图者也是通过读图和目视分析来认识制图对象。

目视分析是用图者视觉感受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对制图对象空间构特征和时间系列变化的认识,包括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区域差异、形状结构、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

利用同一地区相关地图的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各要素或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利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同一要素或同一现象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动态变化。

通过综合系列地图或综合地图集的分析,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制图区域的全貌和各项特征。

3.2.2对比分析方法

对比方法一直是分析空间数据的常用方法,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拥有大量的算法,可有效地处理图形。

对比分析法是地图挖掘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通过两副图或几幅图的对同一信息的描述,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的过程。

这类方法主要应用于对事务发展动态的研究,利用不同时期编制的地图,对同一现象的位置形状、范围、面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利用地图的可比性,分析相关地图,可以发现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

3.2.3地图图解分析法

地图图解分析法是利用地图制作各种图形、图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采用较多的有剖面图、断面图、块状剖面图、过程线、柱状图和玫瑰图等。

剖面图以直观图形显示各制图对象的主体分布与垂直结构,对认识制图对象与地球表面起伏的关系很有帮助,如自然综合剖面可以较好地反映各要素和现象的垂直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块状断面图不仅可以表示地下部位的地质构造与地层变化,而且能反映地貌的形成变化与地质构造及岩性的关系。

过程线能较好地显示各自然现象周期变化的过程与幅度。

玫瑰图能较好地表示风向的或然率。

3.2.4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空间分布的规律

利用地图可以研究一种要素如地貌、植被等和现象如温度、降水等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地区差异,也可以,也可以是一种要素的某种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如黄土地貌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

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规律,包括一种要素或现象的分布特点与区域差异,或同一要素中各种类型的交替与变化。

首先分析地图的分类、分级与图例符号,了解制图对象的内在联系和从属关系,然后分析制图现象的分布范围、质量特征、数量差异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3.2.5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

利用地图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植被图、土壤图、气候图、地形图和地质图比较分析,可发现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和地质的影响很大。

首先可以看出植被和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于气候的水平地带变化所造成,而且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植被和土壤的地带性类型的分布是怎样受气候水平地带影响的,即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什么样的地带性植被和地带性土壤类型。

与地形图对照,可以找到地形的高度、坡向、坡度对植被和土壤分布的具体影响。

与地质图对照,可找到地质岩性对植物群落和土属的影响。

有些岩层上往往生长某种植物,这种植物被称为“指示植物”,可以根据这类指示植物寻找某种矿藏。

对照土壤图和植被图,能了解到土壤与植被密切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一定的植被下形成一定的土壤,一定的土壤上生长一定的植被。

十分重要的是,对于不能在实地观测到的各种条件如地球化学条件和由于某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不足或过多而造成的人口发病率这两种现象,能用地图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3挖掘地图所蕴含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图像不仅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而且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特征,对图进行深入的挖掘可以获得比文字陈述更多的信息,用有限的空间获取无限的资源。

因此对图中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如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信息挖掘:

图1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从图1中所示的经纬度信息,明确该区域大致位置位于长江以南的浙江省境内,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从这种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从西南流向东北,并能引导学生对地图中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如图1所展现各要素的特点,可挖掘隐藏在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即区域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的重要特点。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

3.3.1经常使用地图,反复进行训练

熟能生巧,只有经常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心里地图”的形成,练图主要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天地图册、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等等练习。

经常性的进行地图练习,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行政区等图,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位置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学生习惯以图记文、图文顺利转化,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3.2诱导启发,使学生学会分析地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图,使其在能自主学习。

例如在分析中国地形图时教师可以通过地形图的图例、注记让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学会运

图2中国地形图

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山脉、几大丘陵及三大平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有哪些地形区,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具体空间概念。

同时可以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一特点——地形多种多样。

向学生讲解我国五种地形齐全,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因地处寒温带,拥有丰富的针叶林资源,成为我国高质木材林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东南丘陵因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山间云雾缭绕利于茶树的生长,成为我国重要的桑茶生产基地)。

其次从图上海拔高度和根据山地概念可以分析出我国地形的第二特点——山区面积广大。

向学生讲解山地面积占国土的1/3,山区面积几乎占国土的2/3,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

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

另外,引导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得出中国地形第三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

从图2可以看到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让学生找到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地势西高东低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地形中三纵三横山地的分布。

图3美国农业分布图

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美国的农业分布图时,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主要的农业类型,分布具体地区和范围,还要求能从图中读出,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帮助学生如何综合分析,美国农业分布与当地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工业技术等)的影响。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从而进一步挖掘美国农业分布的成因、规律和特点.从分析图中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的小麦区和玉米带等种植业,明确这种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平原和五大湖区,这里地势平坦、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水源充足、气候温和,而且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美国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结合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的区位要求,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还要有便利交通、地广人稀等区位条件,说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图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真正培养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做到图文结合,图文并用。

4结论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

它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

区域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更应该很好的利用地图,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图信息、挖掘地图的隐含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10-311.

[2]刘建华..区域地理教学中地图用法探讨.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9

(2):

83-85.

[3]周光丽..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宁德师专学报.2009,21

(2):

155-157.

[4]李承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科学教育.2006,12

(2):

2-3.

[5]张晶.重视地图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

176-178.

[6]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21

[7]吐尔洪·依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

(1):

34-35.

[8]李严梅.新课程中区域地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

(2):

6-7.

[9]李宗录.地理区域定位和区域综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8-10

[10]赵济.中国地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8-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