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376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docx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奋斗者荣光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奋斗者荣光

一个人,从穷荒僻野的畎亩小民发迹到家财万贯的豪门大富,从富甲一方的资藉豪富到散尽千金的扶贫楷模,他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奋斗史,更是带领山区群众攻坚脱贫的群英史。

这部历史,清晰记录着石漠化山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人,就是荣获“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奖的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李荣光。

从山里奋斗出来的大富翁

李荣光于1957年出生在地瘠民贫的弄拉屯,该屯地处马山县东部,是一个海拔600多米的高寒石山地区,全屯22户人家散居在蓝靛堂、弄团、上弄拉和下弄拉四个片区十多个石头山里,全屯耕地面积仅为58亩,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素有“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之称。

多年来,弄拉人的收入依赖于在贫瘠的山地上种植几亩玉米,采伐贱卖山上林木及野生药材贴补家用,生活极为艰苦。

和弄拉屯的其他村民一样,李荣光一家累世以农为业,五兄妹自记事起,便要与父母到山间地头劳作。

20出头的李荣光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的韧劲,也有着敢闯敢拼的狠劲,通过种植苦丁茶苗,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他心里明白,深山寥落,仅靠在山上“见缝插针”地种植农作物,实难摆脱贫困的命运。

谋生不易,要闯出一片新天地,须施为撼天摇地手,方能改天换地。

20世纪70年代末,年轻有为的李荣光被推选为弄拉屯屯长。

看着零碎的“人造地”上种着低矮的玉米和瘦小的甘蔗,他觉得这种“向山要地”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一种改变家乡现状的使命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他开始探索弄拉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李荣光想到的第一条路子,就是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种经济林和果树,发展山区经济。

但彼时生态恶化的弄拉,成片裸露的山石已无法为植被供给养分,石漠化成了山民脱困高不可越的门坎。

这不是李荣光第一次吃到生态恶化的苦果,少不更事的李荣光也曾因违犯村规民约破坏生态而遭到严惩。

他回忆:

“1977年,我高中毕业回来,有一次上山捡干柴偷偷砍了两棵小树,被护林员发现,当天回来马上被罚扣200工分。

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才10分,我等于20天‘白打工’。

”通过这次教训,李荣光深深地认识到保护山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从此,他决定参加护林小组,努力成为护林骨干。

意识到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李荣光开始带领村民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对不理解、不信任他的个别村民,他除了苦口婆心进行耐心说服之外,还亲自带领他们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别人靠山致富的做法,希望乡亲们自愿、主动地走到封山育林、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从而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致富路子上来。

李荣光率先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新思路,牵头制定了弄拉屯新的村规民约: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景区植被由全屯群众养护;每年春季,16岁以上村民需上山栽种10棵树;每户每个劳动力每年要种10蔸竹子……

经年累月的摸索与探寻,李荣光带领乡亲们发展出一条“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弄拉模式”。

过去“大旱之年有旱灾,暴雨之后有水灾”的弄拉有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山林茂密、翠竹摇曳、流水潺潺的良好生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吹进了弄拉,不甘贫穷的李荣光萌生了走出大山搏一搏的念头。

30岁出头的他,先是到古零村承包耕地,种植龙眼。

数年后龙眼大获丰收,李荣光又靠着种植龙眼带来的收入,投资开采矿石,兴办矿粉厂。

种龙眼、开矿厂,李荣光都获得了成功,当时开办的龙眼果场、滑石矿场每年可给他带来300万元以上的收入。

随后,李荣光紧跟政策和市场需求,前往城里从事运输、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凡是赚钱的活路都有他的份,十里八乡的新项目都瞒不过他。

照他的话说就是“穷则思变,不要放过每一个成功致富的机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成功总是垂青那些有梦,并为之拼搏的人。

经过30多年沉浮颠沛的辛苦打拼,李荣光“揽活”经营的资本越来越雄厚,集聚了千万的财富,山野莽汉一举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豪,李家也从畎亩山民变成了富甲一方的豪门商贾。

从大富翁奋斗成扶贫楷模

“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富起来的人不能只顾自己啊。

我一个人有钱不算什么本事,一家富不叫富,带动大家一起富裕才是真正的干事业,乡亲们的生活都好了才叫富!

”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

但是,先富起来的李荣光却坦荡无私,淡泊名利,胸怀家乡富裕梦的他萌生了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念头,怀揣这样的情志,人到中年的李荣光开始谋划弄拉新的发展蓝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从2008年开始,李荣光重返弄拉“埋没”于深山。

他深知,彼时的“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是初级的靠山吃山,弄拉人靠此拔穷根尚可,却难致富。

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靠当地的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才是让弄拉人致富的终南捷径。

李荣光深知仅靠一己之力,要做惠村惠民的“大事儿”并不容易。

然而这次站在抉择的路口,他和以往一样,不为外撼,不以物移,奋勇向前。

在外闯荡多年,头脑活络的李荣光,看到了“村民都往城里去,而城里人都往农村跑”的形势,深谙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更瞄准了这项产业,因为中国人正在富起来,中国的旅游业正在火起来。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是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经过深思熟虑,李荣光开始谋划一条新的致富路。

他提出把弄拉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不仅能让乡亲们永久地“靠山吃山”,更能改善石漠化山区的恶劣环境。

“弄拉屯29座山峰合围成12个?

场,风光秀丽,有药用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十几种;弄拉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是个天然大氧吧;弄拉气候宜人,夏季日平均温度在23℃—24℃之间,是避暑的好去处;弄拉离县城20多公里,离首府南宁约100公里,交通便利。

发展休闲旅游,弄拉屯占尽天时地利。

”李荣光对弄拉的优势了然于胸。

多地考察之后,李荣光决定在弄拉成立一个专业的生态旅游合作社,让村民以山地入股。

他首先发动屯里的党员,党员们积极响应,把自家的牛羊卖了,决定要跟着李荣光“大干一场”。

“靠山吃山,贫瘠大山养不活我们,我们何不换个思路搞生态旅游呢?

”李荣光对村民们说,“年轻人外出打工,各家剩下老小,仅仅依靠石缝中稀薄的几分地,这样一代传一代何时才能翻身?

”李荣光坚信,让山里的生态资发挥最大的功用,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而发展才是彻底甩掉贫困帽子的好办法。

说干就干,凭着一股子闯劲,李荣光动员弄拉的群众,自愿以耕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始组建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

刚开始时,村民们认为李荣光发展生态旅游的想法是大笑话,认为一个山窝窝折腾不出啥生态旅游,对李荣光的提议,反应不冷不热。

为此,李荣光和几个老党员专门组织召集村民开会,做思想工作。

村民不来开会,李荣光和几个党员就挨家挨户串门子,给村民们讲绿色生态旅游的好处,制订出具体的方案,给他们算利益账。

“刚开始认为这路行不通,但跟随李荣光到外地参观、学习发达地区如何挖掘生态资发展旅游业后,我的思想转变了,从反对转为支持。

”村民李华安说道。

他就是在李荣光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合作社中,并成为合作社生产队队长。

在李荣光和屯里几名党员的努力下,相继有23户村民入社,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量化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

“让资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08年12月1日,弄拉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李荣光任理事长、党支部书记。

李荣光还自筹资金千余万元,扩建进屯公路、平整土地、完善设施,并提出打造弄拉生态旅游景区的设想。

届时,村里生产的土特产都将成为旅游产品,旅游业所得的收益60%分红给村民。

在李荣光的带领下,合作社又自筹近两千万元,建设了普陀寺、弄拉旅游服务中心、宾馆等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弄拉生态旅游景区初现规模。

这年开始,弄拉旅游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为践行生态重建,从2008年开始,李荣光每年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分给各农户,作为护理山林保护生态的专用经费。

他还花重金购入罗汉松、黄花梨、红豆杉等名贵树木一批,为弄拉子孙种下“黄金树”。

为了保护山里的野生动物,李荣光买回了几十只被捕的山蛇、野狸和猴子,并将它们放归山林。

面对旁人“人傻钱多”的议论,他总是不以为然地笑笑,因为他是情系大山,甘做美丽弄拉的“追梦人”。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弄拉人过上现代生活的同时,享受青山绿水之美、安居乐业之福,让大家记住家乡的味道。

”李荣光说。

“从2010年起,我们就收获了合作社的经营分红,并且逐年递增。

现在每天在景区做维护建设还有100元的收入,山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村民苏柳艳说,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如今安心跟着干,全因李荣光说得出做得到,对大伙的承诺全部兑现了。

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逐渐形成规模和效应,陆续建设了普陀寺、石漠化展示馆等十多个景点,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

弄拉旅游快速发展,更为村屯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授人以渔”的“造血式脱贫”解决弄拉村民的后顾之忧后,李荣光自掏腰包在古零镇购地建房,重建弄拉新村,对弄拉实施了整村搬迁。

将景观和空间留给游客,更让弄拉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弄拉通过保护山林,改变了石漠化的环境,从而实现了弄拉绿水青山的荣光复兴。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弄拉人对家乡的信心和未来的期盼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李荣光把弄拉带上了致富之路。

2010年,李荣光的事迹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关注。

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弄拉调研时,将李荣光等人的做法总结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典范,并称之为“弄拉模式”。

李荣光坚持一如既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行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得到的荣誉也不胜枚举。

1991年9月,原南宁地区行署授予弄拉屯地区级文明村称号;199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分别授予他“区工商系统年度先进个人”和“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0年,被马山县委授予“先锋耀马山”和“感动马山时代先锋”光荣称号;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推举为年度“三农人物”候选人;被农民日报等单位评为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获“开拓创新奖”,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被入选《中国农业年鉴》。

2012年,弄拉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创优争先活动先进党支部,李荣光成为在表彰会上作经验介绍的6个支部书记之一。

XX年,他被评为第三届南宁市道德模范、首届马山县优秀人才。

奋斗是奋斗者的信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如今,125人的弄拉屯,拥有果树650多亩、药材500多亩、用材林790多亩、中药材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3%。

弄拉屯先后获得南宁地区“文明屯”、自治区“科普文明屯”、国家级药材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重建示范区、弄拉岩溶动力学监测站、弄拉岩溶生态教学科研基地。

新华社和农民日报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将弄拉屯作为长期基层联系点。

目之所及,层林尽染、鸟语蝉鸣的弄拉山峦,重新覆盖了茂密的森林,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山顶封得严严实实;弄拉的山腰,长满了亭亭玉立的竹子,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弄拉的山脚,瓜果、药材飘香,平地里禾苗茁壮成长,洼地里桑田碧绿如油,每个山窝窝都长满了千草百药。

其中,金银花一枝独秀。

每到初夏五月,满山脚都是金光灿灿、银光闪闪的金银花,真好像撒在地上的金银珠宝。

此情此景,你一定不会想到葱葱郁郁、林木繁盛、满目奇峰的弄拉大山,曾经也是山石裸露、寸草难生。

而“醉美赛道”“荒山奇迹”更是声名远播,弄拉景区于XX年入选全国优秀旅游项目,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19260元。

山还是那座山,但乡亲们在跟着李荣光“移穷山、拔穷根”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一条真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谁要是敢乱砍树、乱倒垃圾,谁就是‘弄拉公敌’”,这已成为弄拉人的金科玉律。

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懂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改革开放初期,李荣光从时代的夹缝中,从石头缝里的弄拉走了出来,靠着诚实劳动、努力拼搏攒下了厚实的家底。

20世纪90年代初,李荣光的年收入就超过300万元,有房有车。

“那些年我一直在考虑,像弄拉这样山高路险、缺水缺地的山旮旯,怎么才能富起来。

”致富不忘本的李荣光曾想过很多路子,最终确定了与保护生态并行不悖的方式,即发展生态旅游。

家人不支持——懂市场的女儿说:

“弄拉底子太薄,发展旅游投入多、收效慢,远不如做房地产。

弄拉部分村民也不支持——“这破地方哪会有人来旅游?

”“白给钱搞开发,有这种好事?

面对质疑,李荣光拿出了“愚公”的劲头:

出资鼓励大家种树,种一棵树给5元,次年仍然存活再加钱;屯里不许养家畜,他每年拿出10万元补贴给村民;合作社收入四六分成,首期投入就超过千万的李荣光只拿四成。

至于“投入多,收效慢”,李荣光早就料到了:

“我们这一代收不回来,就留给村里的下一代、下几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六十余载苍莽岁月走过,从人海挣扎的追梦人到扶贫攻坚的领路人,再到生态家园的筑梦人,李荣光初心笃定,始终情系大山,怀揣对弄拉乡朋的牵挂,手持开天辟地斧,矢志弥坚把穷荒僻野的弄拉开辟成青山绿林的生态乐园。

行百里者半九十,李荣光深知这个道理。

他是个非常理智和冷静的人,看着眼前峰峦叠嶂、烟云缥缈、亘古耸立的弄拉群山,他知道,这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目前,弄拉旅游知名度有限,如何深入挖掘打造弄拉生态旅游品牌,并将其推上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同时让弄拉人彻底拔穷根、携手奔小康,共同实现富裕梦,这才是他的终极奋斗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