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371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

1、欢乐农家游---百分数

(二)10课时2、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12课时3、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12课时4、快乐足球---比例尺10课时5、奥运奖牌---统计6课时6、回顾与整理21课时

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实物或者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相关的实物,如冰淇淋、饮料盒茶叶盒、漏斗等,让学生利用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提出现实的、需要解决的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

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通过自主探索,强化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既需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对概念的理解。

如对正比例意义的学习,课通过分析具体数据、画正比例图像两种途径进行理解。

尤其是对正比例图像的学习,应把它看做理解正比例意义的一种途径,应通过分析图像,更合的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应简单的停留在描点、连线等技能的训练上。

练习素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教材大胆地进行“再创造”。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6.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7.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在总复习期间有以下几点设想:

使分散的数学知识形成网络。

用深刻、典型的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综合复习知识。

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凸显数学思维的严谨与周密。

对小学阶段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梳理

赋予练习题的多个功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爱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及解比例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经历探索圆柱体表面积和圆锥体积的方法和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作出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综合应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在经历探索圆柱体表面积和圆锥体积的方法和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

情感态度方面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结果和过程,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那种进步与收获,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我学会了”以及参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9人,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比较完整,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这些教学引导后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些学生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主体作用的体现。

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基础也比较差,因此,在本学年度将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指导,关心,使他们的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有所改善。

第一单元欢乐农家游——百分数

(二)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与分数知识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百分数

(一)单元,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另一方面,生活中百分数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又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及情境的选择上都是立足于此基础之上。

一.单元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

红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绿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练习,认识成数,成数与百分数的改写。

信息窗二:

第一个红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a×?

%);第二个红点,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a×(1+?

%)];第三个红点,已知一个数和它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x×(1+?

%)=a]。

练习:

一步的求单位“1”(x×?

%=a)(第3题);两步的乘法(第7题)[a×(1-?

%)](整体与部分),第12题[a×(?

%+?

%)]等百分数的应用。

信息窗三:

第一个红点,纳税中的知识,求营业税;第二个红点,有关折扣的知识。

练习,个人所得税(第2题),汇费(第4题)。

相关链接:

利息。

二.单元教学

(一)到了高年级,如何使用教材中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一定要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究竟使用到什么程度?

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情境教学无疑是正确的,通过情境来激活经验,通过经验的加工达到教学的目的。

情境创设的前提是引起足够的经验(情感体验)。

如果创设的情境不能对应于相应的经验,那么,这个情境不但无意义,反而成了干扰因素。

本单元虽然有着旅游中的情境,但情境本身并不发生数学的作用,只是借助于其中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

这也是高年级段情境的特点,其数学特点越来越突出。

情境图部分更多地是数学信息,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使得在教学时方便教师直接引入问题,展开探究。

另一方面,对于旅游的情境,可能有的老师会感觉有些生,也可能有的老师会感觉到年代不新,当时编排时,其出发点就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能力的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教材中的思路,选取典型的学生身边的百分数引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借助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入教学。

当然,在一开始教学的时候,还是建议老师们先把教材教好,然后再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十分重要。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一门十分讲究的艺术,它是以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为基础的。

当下,数学情境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误区,有的教师在情境里纠缠不清,无效耗费十多分钟;有的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

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本身不是情境的问题,而是我们使用情境的度及使用的艺术问题。

(二)“应用题”的教学究竟何去何从?

到底怎样教“应用题”?

课堂上要不要提数量关系?

方程解很麻烦,能讲算术方法吗?

“百分数

(二)”基本上是属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百分数应用题部分,新课标中取消了应用题一说,也就使得现实中的应用题变得模糊起来。

应用题变成了解决问题,条件变成了信息,数量关系也很少了,突然之间不知道怎么教了。

那么这一整个单元究竟如何把握?

这一单元的教材有的老教师可能很难适应,教学时还是按原来的要求标准去要求学生,加大难度,增加算术法。

这些都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新教材已经很强化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那样学生的思维是顺向的。

有些时候,其实不是学生不习惯,而是我们的老师不习惯。

本教材就突出用顺向的思维解决问题,无论是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都强化了数量关系的分析,只不过已知的条件与所求问题不同而已。

细致看一下各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对教材我们教学的导向。

信息窗一:

1.找准“原有的基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位1”

该类关系的知识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学习分数知识时没有此类型的题目。

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2004年民航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然后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把2003年的客运量看作单位“1”,求2004年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求2004年民航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

2.适当总结这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问题的基本的解题办法。

这是一个概括提升学生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对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讲明其算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注意教材中提供的第二种方法中计算0.49÷0.47,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

信息窗二:

第一、由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迁移到这一类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一个信息窗的知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就是相对应的分数问题。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迁移性,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

教学时都可联系同类的分数问题,让学生借助同类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百分数问题。

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青岛旅游人数×84%=海滨风景区旅游人数。

第二,在对比中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中只安排一个例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对于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要顺势引导学生自主用方程解决。

即其分析思路相同,都是先找到单位“1”,单位“1”乘百分之几得出另一个量,只不过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用方程解决。

通过这两个信息窗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了所谓的应用题的教学思路,传统应用题的“根”我们不能丢,抓关键的数量关系仍然是我们的重点。

只不过不能机械地去搬什么“标准量”“分率”“比较量”等,着重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出数量关系式。

对于方程解法,只是老师的不适应,没必要去教列除法算式去解决求单位1的问题。

一方面用方程解决很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也顺;其二,与中学代数知识接轨;其三,学生对于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清晰,因为解方程已不是根据各部分来解了。

至于学生自主发现了用算术法来解也不能算错。

(三)练习中解决问题的类型较多,传统教材中都是例题,现在都改到练习中了,但教学中还是要当例题去讲,一节课只能做两三道题,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种情况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大家遇到过,在本册本单元的第二个信息窗大家可能还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我们是受着传统教材的影响,应用题按类型划分,一个类型一个例子,按类型去训练学生。

新课标取消了应用题一说,想来就是为了避免那种不分析题的套类型的机械训练。

另一方面,新教材这样编排是为了促使我们转变教学思路。

参考了人教、北师、西师等新教材,他们在类似的题目的编排上也是少了又少,我们也是在反复地比较与推敲之后这样定下来的。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一下,也就是在教学时着重从意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举一反三。

如一步的乘或除,都是同样的数量关系,只不过是条件与问题不同而已;两步的乘与除同样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教材提示着要从数量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训练,练习中一些所谓的新类型都会相应地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解答。

这种情况在本单元中的信息窗二比较明显。

我们来看一下信息窗二的练习。

第1题是一道回顾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的题目,目的是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计算奠定基础。

此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互化的方法。

第2题是一道百分数问题的基本练习题。

求小明、小华分别打了多少个字,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清思路。

答案:

9600×40%=3840(个),9600×50%=4800(个)。

第3题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解题思路,根据“座位总数×5%=免费送出的门票数”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答案:

设这个足球场共有x个座位。

x×5%=1400,x=28000。

该题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解答:

1400÷5%=28000(个)。

第4题是利用百分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

(1)、

(2)小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第7题是一道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明确要求现存出土文献的件数,可以先求现存的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即1-70%),再求现存的件数;也可以先求流失海外的件数,再求现存的件数。

答案:

5×(1-70%)=1.5(万件)或5-5×70%=1.5(万件)。

第9题也是一个对比的题目,通过学生的自主解决,进一步体会两道题的解题思路相同,所用关系式相同,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斛题方法不同。

11、13题都是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其共同特点是:

每道题都有两道小题,由于它们的已知数量和所求问题的不同,所运用的解答方法也不相同。

练习时,可以在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目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的几类问题的理解。

第12题,教师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

一是先分别求出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

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

答案:

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围绕基本的数量关系的。

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数量关系来教学。

此外,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百分数的解决问题,教学时就控制在教材中的难度即可,不要再去人为地拓展加深。

(2)信息窗二是本单元的难点,可以再适当增加1-2课时,进行综合练习,适当补充练习题。

(四)一些实际应用的成数、税率、利率、折扣等知识学生了解不多怎么办?

新教材中注重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在信息窗一的练习中引入了“成数”,信息窗三是税率、折扣的知识,相关链接是关于利息的知识。

在几个版本的新教材中这些都比较充分。

我们逐个来看一下。

1.成数

成数,是因着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而引进的。

出现在信息窗二后的练习之中。

(成数,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如:

明天的比赛,你有几成的把握获胜;前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

工厂和商店有时减价出售商品,通称打“折扣”出售。

简称打折。

在目前的商品经济中,人们接触较多的是折扣。

根据需要而学习的目的,折扣应用更为广泛。

也因此将成数放在练习中,而折扣放在红点探索中,作为实际应用的典型例子)

信息窗一后自主练习第5题是一道具有例题功能的练习题。

通过解决“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了几成”和“今年板栗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几成”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成数”的知识。

练习时,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向学生讲清“成数”的实际意义及其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求“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了几成”与求“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了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相同,只是要把最后的结果化成成数。

答案:

(1)(150-120)÷150=20%,减少二成;

(2)(460-400)÷400=15%,增加一成五。

第6题是成数与百分数互化的题目。

要注意让学生交流改写的方法,即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分子可以是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成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分子可以是小数),再改写成成数。

2.税率与折扣

安排在信息窗三中,分别是两个红点部分进行探索。

这一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纳税及税率的知识。

也因此,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有关纳税的知识,再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课堂上学习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题意,重点明确求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

税额=营业额×税率。

折扣,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打折的理解,从而理解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题中,第2题是一道解决“个人所得税”的题目,这道题第一要让学生了解有关“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知识。

第二,解决后还要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

第三要结合练习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

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第5题与第9题建议同时做,对应的是第二个红点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做,第9题是实际解决问题的题目,难度也不大。

第10题是选作题,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选择去做。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分别弄清三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然后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其中A和C店的比较好理解,A店的购买价:

0.5×100×90%=45(元)C店的购买价:

0.5×100=50(元),50×80%=40(元),不好理解的是B店,需要把5+1看作一份,100÷(5+1)=16(份)……4(本),需要买5×16+4=84(本)0.5×84=42(元),比较三个结果得出结论:

从C店购买合算。

课外实践,介绍了百分点和负增长的知识,课前要让学生广泛地搜集有关“百分点”、“负增长”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意义,进行充分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可以制作成数学小报。

总之要通过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百分数这一单元有极大的帮助。

3.利息(相关链接)

第一,联系生活,重在理解相关术语。

教学时,可从到银行存钱、取钱的话题引入,也可以课前让学生到银行了解相关储蓄的信息,课上组织学生交流。

学习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上,因此我们要结合情境图,讲清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等术语的含义。

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率,怎样根据利率表求利息,怎样求税后的利息。

在此基础上,进入红点“到期时应取回多少元钱?

”的问题,解决有关利息问题。

第二、理清解题的思路是关键。

这道题共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

按利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利息:

第二步计算出按20%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后的税后利息;第三步将本金加上税后利息得出到期时应取回的钱数。

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理清解题的思路。

第三,利息与利息税在不断地变化,教材中不是最新的,怎么办?

平日考试当中要不要扣除利息税?

这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在教材修订意见时,不断地有老师提出利率应该是最新的,可是我们的教材修改的速度远不及利率调整的速度,仅08年一年好象就调了11次,改不胜改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数据并不是重要,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一种生活中的情况,掌握方法。

出于这个思考,就可以对利率是否最新而不必计较。

另一方面,对于利息税,现在又调整了没有,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材当中仍然保留着有利息税的情况,其目的也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情况下的实际解决问题。

毕竟利息税的暂时取消也不代表着今后永远没有了。

所以,对于利率和利息税,大家在教学中就根据实际的题目来进行计算,按题目当中的利率和利息税来计算。

也提醒教研员或教学领导在命题的时候把利率和利息税都应该标注上。

三.单元教学注意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中,因为都是真实的数据,难免存在着数据较大,难于计算的问题。

教材在修订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在老师们的建议下,已经做了大量的修改,可能还会有计算难度较大的情况,建议老师们可以对计算结果要求降低,或只列算式不计算。

(尽管我们提可以使用计算器,但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不愿意让学生带计算器,因为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自觉性,能控制住在需要用的时候才用。

但同时注意,并不是任何题都可以只列式不计算)

信息窗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王伯伯家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今年和去年自驾游和团体游接待人数的比较情况。

通过解决“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和“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力图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利用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伯伯家接待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

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

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就是指今年比去年增长的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今年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多多少人,再算今年比去年增长的数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

(540-480)÷480

=60÷480

=0.125

=12.5%

答:

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3)谈话:

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

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

540÷480-1

=1.125-1

=0.125

=12.5% 

答:

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

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提问:

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

540÷480求的是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