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同义词相近词分析.docx
《国家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同义词相近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同义词相近词分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同义词相近词分析
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词表
(一)近义词辩析与误用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
题目中现有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一方面限定了空白处需要的词语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作者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感情色彩差异词语的根据。
1.不耻vs不齿
不耻:
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
不齿:
指难以启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义,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那些热衷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实惠,甚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不耻,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纠错】根据上下文意,句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应是消极色彩的,因此应当选用“不齿”一词,而不是“不耻”。
2.沟通vs勾通
沟通:
指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
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串通,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误用】由于各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相互之间缺乏勾通,结果导致整个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
【纠错】“勾通”一词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而句子中并不需要表达这样的色彩,因此应该将“勾通”改为“沟通”。
3.滥觞VS泛滥
滥觞:
原指江河发源之地的水非常浅,可以浮起酒杯(觞),后来比喻事物的源起、开始,是中性色彩。
泛滥:
本来的意思是江河之中的水过多溢出,后来用于比喻错误思想的流散,带有消极色彩。
【误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策划下,各种各样的反共思想一时间开始滥觞,使得整个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纠错】“反共思想”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因此在表达其流散时,应该使用表达消极色彩的“泛滥”,而不是中性色彩的“滥觞”,而且“滥觞”一词只具有起源、开始的意思,也不适宜用于句中。
4.聆听VS倾听
聆听:
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倾听:
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色彩。
【误用】知名作家周国平莅临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们有幸倾听了周国平先生题为“拥有心智生活”的精彩报告。
【纠错】师生听周国平先生的报告,应该带有一种尊敬的情感,所以用“聆听”更为合适。
5.谋取VS牟取
谋取:
指想办法获取,是一个中性词。
所以法律条文中常用“谋取”,因为其语言不能具有感情色彩。
牟取:
多指非法的获取,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国执法机关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
【纠错】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
6.徘徊VS徜徉
徘徊:
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犹豫不决之意,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徜徉:
指悠游自在地来回行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现今社会人们对婚姻有了不同的理解,很多被称为“恐婚一族”的年轻人徜徉在围城之外不敢前行。
【纠错】句中表达“恐婚一族”的心情是犹豫不决的,因此其感情色彩与“徜徉”不符,应该改为“徘徊”。
7.培养vs培植
培养:
本意是“使繁殖”,多用于微生物或者植物,后引申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驾驭,使之 成长壮大”的意思,多用于人或者政党,其引申义多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植:
本意是栽种并细心地照料植物,后引申指对人或者势力的扶持,其引申义常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张国焘在干部政策上实行„任人唯亲,的路线,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千方百计地培养私人势力。
【纠错】这里用“培养”不能体现出对张国焘作法的否定色彩,应该换用表达消极色彩的“培植”。
8.热中(衷)vs热心
热中:
也作“热衷”,该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急切地盼望得到(个人或者单位的利益),“热中”在这个意义上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二是十分爱好(某一活动等),这一意义上的“热中”属于中性词。
热心:
指对待人或事物情绪饱满,热烈,表示明显的积极色彩。
【误用】这里并排住着两户人家,两家的男主人都是钢铁厂热中于技术改革的优秀工人。
【纠错】这一句中,作者是在肯定两家“男主人”的积极努力,因此用带有消极色彩的“热中”显然有点不妥,应该改用积极色彩较强的“热心”。
9.以至VS以致
以至:
只有上半句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或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其后引导中性的结果。
以致:
只有上半句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其后多引导消极的、不好的结果。
【误用】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至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纠错】句中表达由于没有充分调查,所以导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是不好的结果,因此应该将“以至”改为“以致”。
10.迎接vs迎合
迎接:
指迎来客人或者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迎合:
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心逢迎、讨好的意思,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积极改造自己来迎合这个伟大的时代。
【纠错】句中“迎合”属于“迎接”的误用。
既然是伟大的时代,就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感情色彩,应该用“迎接”更为合适。
二、词语的语义轻重
语义的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中在程度上有高低、强弱、轻重之分,这种差别就是语义的轻重。
在题目的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除了起到限定空白处所需要的词语意义,还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
比如“等待”和“期待”,都是“等候”的意思,但是在语义轻重上_期待,?
要更重,语义更为强烈。
因此在句子“全国的球迷全都 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这一语境中,对“胜利”的渴望,使用“等待”和“期待”都有这样的意思,而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急切希望的心情,所以更为适合。
再如“努力”和“竭力”都有“使用很大力气”的意思,但“努力”指的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而“竭力”则表示把全部力量使出来,用尽所有的力量。
显然后一个词所表达的语义更重。
因此在句子“这一方案旨在遏止分别位于河西走廊东西两端和敦煌地区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以阻止历史上曾发生在罗布泊和楼兰的生态悲剧重演?
这一语境中,“竭力遏制生态危机”比“努力遏制生态危机”表达的语气要强烈得多,更能体现“阻止厉史上曾发生在罗布泊和楼兰的生态悲剧重演”的决心,所以“竭力”更为适合。
语义轻重的辨析是选词填空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可以帮助考生迅速确。
定答案。
此外在作答过程中考生还需注意题目表达中隐含着语义轻重,从而准确地进行选择。
11.点染vs渲染
点染:
指点缀、修饰,语义较轻。
渲染:
指用色彩、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
【误用】他的技艺真是出神入化,加减淡淡的几笔渲染便使得画面增色不少。
【纠错】他“几笔”“便”等词语来看,“他”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烘托,因此不能用“渲染”,而用“点染”更为合适。
12.发源地VS发祥地
发源地:
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
发祥地:
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
【误用】长江流域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纠错】文中谈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比较重大的事物,因此本文以使用“发祥地”为宜。
13.妨碍vs妨害
妨碍:
着重指造成了障碍,使不能顺利地进行,对象一般接交通、活动等,语义较轻。
妨害:
指“有害于”,侧重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健康”,语义较重。
【误用】越南战争中美国的行为不仅给越南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也妨碍了本国人民追求安定和平的愿望。
【纠错】越南战争对于美国人民“安定和平的愿望”不仅只是产生了障碍,而是完全相背离的,所以在句中应该使用“妨害”来说明程度之深。
14.故意vs蓄意
故意:
指有意识的,存心的,语义较轻。
蓄意:
指存心的、早就藏有这种意图,多表示蓄谋已久的意图,语义较重。
【误用】韩国警方2月19日表示,在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被捕的嫌疑人向调查人员承认故意纵火。
【纠错】句中讲述“大邱市”地铁火灾事件性质恶劣,嫌疑人存心纵火应该使用语义较重的词语,所以“蓄意”更符合文意。
15.几乎vs简直
几乎:
指相差得非常微小,非常接近。
简直:
指差别的细微,强调相差极其微小或几乎相同。
语义程度重于“几乎”。
【误用】他几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整个谈话中没有一句是实情。
【纠错】句中对于“他”是“骗子”,是抱有一种十足肯定的态度,所以“几乎”这个词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应该使用“简直”。
16.揭发vs检举
揭发:
指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轻,多指老师、家长等告发的坏行为。
检举:
指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重,多指向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的行为。
【误用】通过揭发制度的设立,泰国政坛刮起了一阵清廉之风。
【纠错】句中提到告发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予以较重,应该使用“检举”更好。
17.批评vs批判
批评:
指出缺点和错误,加以改正,适用于人民内部,语义较轻。
批判:
指针对一种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与否定,语义较重。
【误用】过去开会,有些人总是拖拖拉拉爱迟到,经过批判教育,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了。
【纠错】句中“批判”一词在这里使用得语义过重,只是对开会中的“拖拖拉拉,爱迟到”进行评述,不能像对敌我矛盾那样进行“批判”,应该改为“批评”。
18.骚动vs骚乱
骚动:
指混乱不安,还可以比喻心思、情绪等的不安,语义较轻。
骚乱:
指秩序紊乱,侧重“乱”,语义较重,适用于混乱的大事件。
【误用】他的这句话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乱。
【纠错】只是一句话,引发的也只是“一阵”“小小的”都意味着这只是很小的情况,还没有到“乱”的程度,因此应该把“骚乱”换成“骚动”。
19.首先vs首要
首先:
指第一的意思,多指在顺序上优先,一般不能作定语,常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在句子前作独立成分。
首要:
除了指优先以外,还侧重“最重要”的意思,因此多用于比较事物的重要性,常常作定语而不作状语,不仅强调了先后顺序,更强调了重要性,语义较重。
【误用】作为此次展览会的首先赞助商,贵公司将享有展览会提供的全部资源,这些宝贵的宣传资源无疑将对赞助单位在展会期间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产业和市场影响力产生巨大的效果。
【纠错】该句中的“首先”应该改为“首要”,强调不仅.“优先”而且“重要”,以强调该赞助商的重要性与价值。
20.调解VS斡旋
调解:
指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语义较轻。
斡旋:
指解决双方的争端,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语义较重。
【误用】在印巴危机一触即发之际,各个国际组织纠纷进行调解。
【纠错】“印巴危机”属于较大的国际争端,已经不是“调解”就可以的了,应用“斡旋”。
21.违反vs违犯
违反:
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章制度等),语义较轻。
违犯:
指违背、触犯(国家法律等),是一种犯法行为,语义较重。
【误用】由于他多次违犯交通规则,交通管理部门决定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纠错】这里“交通规则”只是一般性的规则,并不是法律,因此用“违犯”语义连重,应该改用“违反”。
22.误解vs曲解
误解:
指错误的理解,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语义较轻。
曲解:
指歪曲或错误的解释、理解,带有一定主观意味的色彩,语义较重。
【误用】你这样误解她的意思,故意气她,对你有什么好处?
【纠错】句中既然是“故意气她”,并非陈述客观事实,显然语义较重,用“曲解”更为合适。
23.蓄意vs蓄谋
蓄意:
指存心做坏事,如“蓄意闹事儿”等,语义较轻。
蓄谋:
指对所要做的坏事早有预谋,计划准备的时间长且周密,多指较大的阴谋,语义较重。
【误用】台独分子精心策划的“一中一台”实际上已经蓄意很久了。
【纠错】句中提出的策划“一中一台”是很大的政治阴谋,而且又提到“很久了”,因此用“蓄意”语义较轻不妥,应该换为“蓄谋”。
24.特别vs尤其
特别:
是形容词兼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语义较轻。
尤其:
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地说明一个突出的事物,语义较重。
【误用】你收藏的这些玩具尤其有意义,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纠错】句中只是强调“玩具好玩”,并没有和其他项目进行比较,所以使用“特别”就已经能表达这样的意思,使用“尤其”则语气太重。
三、词语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等。
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际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因此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句子中所使用词语的语体风格来确定整个句子的色彩意义,按照语体风格一致的原则填人适合于该题目的词语。
例如“父亲”和“爸爸”,都与“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适用一般性的场合。
因此在句子“他是一名伟大的______”中,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语,确定了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较书面语化,所以不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而只能是“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又如“家乡”和“故乡”,“家乡”侧重自己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
“他14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故乡”则侧重自己熟悉、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带有书面语色彩。
因此在句子:
“我出生在山东,成长在辽宁,那里是我的第二______”中,由于“出生”、“成长”这些是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语,确定了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较书面语化,所以填人“故乡”这一书面语词语比“家乡”更适合。
词义的语体风格可以帮助考生在阅读文段时迅速判断题目的文体与表达特点,根据这种特点直接判断正确答案,或者间接推断题目的已知信息。
25.叫VS被
叫:
表主动,多用于口语。
被:
表被动,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书面语色彩比较重。
26.看来vs可见
看来:
指由某种现象等推知某一结果,多用于口语。
可见:
指从某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书面语色彩较强。
【误用】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作了不少,但是营业额一直很低,可见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所在。
【纠错】句中所设定的语境为一般的口语表达,因此“可见”在此处使用,语体风格难以统一,只有改为”看来”。
才能使整个句子语境统一顺畅。
27.启发vs启迪
启发:
阐明事例相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启发”。
启迪:
指通过指示使其有所领悟。
书面语色彩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
【误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我军基层有组织、有计划、相对集中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灌输和思想启发活动。
是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纠错】句中的“启发”应改为“启迪”。
该句的语体风格较为正式,且思想的引导使用“启迪”更为妥当。
28.毛病vs缺陷
毛病:
指坏习惯,口语里也指一般疾病。
缺陷:
指欠缺之处,不完备,与完美相对。
通常用来指人生理上先天的不足。
【误用】她是个漂亮的姑娘,个子高高的,人也长得精神,可就是有个缺陷,经常驼背。
【纠错】驼背是后天养成的坏习惯,而并非生理上的先天“缺陷”,因此应改为“毛病”。
29.商量vs商榷
商量:
指为办好某一事情而交换意见,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口语。
商榷:
指为了解决较大、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多用于学术方面的书面表达。
【误用】领导干部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应该和大家推心置腹地商榷问题。
【纠错】该句的语体风格只是通常的口语代,所以用“商榷”在这里过于书面化了,而使用“商量”恰好能够使句子表达通顺流畅。
四、词语的搭配范围
搭配范围是指不同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
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
而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对照着理解记忆。
比如“严密”和“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
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二者最大的差别所在。
考生在记忆词语的搭配范围时可以进行对照,加速理解。
比如“抚养”和“赡养”中“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再如“光顾”、“光临”、“惠存”、“惠顾”、“惠临”等都是敬辞,其行为动作不能由自己发出,而是由对方发出;
“鄙人”、“鄙见”、“拙见”等则是谦辞,是称呼自己或自己意见的,不能用于称呼别人或别人的意见;
“家父”、“先考”(死去的父亲)、“小犬”(自己的儿子)、“拙荆”(自己的妻子)等都是对自己亲属的称呼;
而“令堂”、“令尊”、“令郎”等则是对方亲属(母亲、父亲、儿子)的称呼。
词义的搭配范围可以说是选词填空中较难的一类考点,并且这类考点在近些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招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因此考生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积累,并不断地查缺补漏,规范自己对于词汇的使用。
30.凋敝VS凋零
凋敝:
指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搭配对象为较大的事物。
凋零:
指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衰落,搭配对象相对较小。
【误用】旧社会民生凋零、人才凋敝。
【纠错】“民生”指人民的生活,应该用“凋敝”,而“人才”衰败缺失应用“凋零”。
31.度过VS渡过
度过:
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
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经过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度过了难关。
【纠错】这里的“度过”应该改为“渡过”,该句的宾语是危机、困难,所以应该用“渡过”。
32.范围VS范畴
范围:
指四周的界限,搭配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界限。
范畴:
哲学名词,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搭配对象比较抽象。
【误用】结业考试将近,学生们都特别希望任课老师能说一说这次考试的范畴。
【纠错】该句想表达考试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因此应改用“范围”。
33.管制vs控制
管制:
搭配对象是人时,只能是敌人或犯人,不能是其他人,也不能是自己。
控制:
搭配对象比较宽泛,没有限制,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都可以使用。
【误用】听到母亲突然离世的消息,他实在管制不住自己放声痛哭起来。
【纠错】“管制”的对象不能为“自己”,所以在此句中只能使用“控制”。
34.忽视VS轻视
忽视:
表示不注意,一般只用于事物,而不用于人。
轻视:
表示不重视,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
【误用】过去的时代一度忽视知识分子,现在随着知识改变生产力的速度逐步加快,对知识分子又重新重视起来。
【纠错】该句是对“忽视”的误用,“知识分子”不能用于“忽视”的对象,应该把“忽视”改为“轻视“或者把句子的宾语改为“知识分子的作用”。
35.建立VS设立
建立:
开始新建,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
设立:
开始形成,一般只用于具体事物。
【误用】从道德的角度讲,婚姻应该设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
【纠错】“爱情”是一种抽象事物,不能设立,所以此处只能使用“建立”。
36.接受VS接收
接受:
领受、容纳而不拒绝,搭配范围较为宽泛。
接收:
收受、接纳,搭配范围较窄,只能是根据法令接管机构、财产、人员或信息。
【误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们要虚心地接收别人的批评。
【纠错】“批评”是抽象行为,且并非“机构、财产、人员或信息”,因此不能用“接收”与之搭配,而应该换用“接受”。
37.就诊VS应诊
就诊:
指得病后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搭配对象是进行诊断的客体,即病人。
应诊:
指医院或医生接待病人,搭配对象为进行诊断的主体,即医生。
【误用】在北京饭店“9009”就诊的大夫,都可以称得上是„国宝‟级的人物,他们中每一位专家的经历都包容了一段中医学的历史。
【纠错】“就诊”应该改为“应诊”。
“就诊”和“就医”是一个意思,指病人到医生那里看病,其主语应该是病人而不是医生,而“应诊”的意思是接受病人,给予治疗,其主语才是“大夫”。
38.就教VS任教
就教:
敬词,指向对方求教、请教,对象是求教的客体。
任教:
指担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对象是教学的地点或内容。
【误用】大学毕业以后他一直在山区的小学就教。
【纠错】句中要表达“担任教学任务”之意,并非向别人请教,因此此处应该换为“任教”。
39.绝笔VS绝唱
绝笔:
指死前所写最后的文字、画或书面作品。
绝唱:
指艺术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人可及”的业绩。
【误用】她在拍摄这部电影时险些丧命,这部优美的轻喜剧也险些成为她的绝唱。
【纠错】“绝唱”并非指最后一次表演或演唱,而是指艺术领域最高水平的业绩,所以在这里句子想表达这部轻喜剧险些成为她的最后一部作品。
但是也不能将“绝唱”改为“绝笔”,因为“绝笔”指的是文字、画或书面作品。
40.矍铄VS古税vS耄耋
矍铄:
指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老年人。
古稀:
源自杜甫的《曲江》诗之二中的句子: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以后用“古稀”来指称七十岁的老人。
耄耋:
也用来指年老,不过专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误用】
(1)他已是人到中年,身材瘦小,不过却精神矍铄。
(2)他那滔滔不绝的谈吐和表情丰富的姿态,无论如何也不敢令人相信他已经是一个九十岁的古稀老人了。
【纠错】
(1)句中用“矍铄”来描写中年人,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可以改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等。
(2)古稀老人的使用是有年龄限定的,如果已经超过了九十岁,再用“古稀”来修饰,显然是对老人的不恭敬,可以改为“耄耋老人”,专门用来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
41.蒙尘vs蒙垢
蒙尘:
指蒙受风尘,特指君王因为战乱等原因逃亡在外。
蒙垢:
指蒙受耻辱之意。
【误用】米·格拉勃列夫在56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后,尿检被查服用了兴奋剂。
至此保加利亚的国家荣誉由于他的兴奋剂丑闻而蒙尘。
【纠错】兴奋剂事件是对保加利亚国家荣誉的一种玷污,因此应该用“蒙垢”表达。
42.偶尔VS偶然
偶尔:
指不经常,侧重次数少。
与“经常”相对。
偶然:
指出乎意料的,意外的。
与“必然”相对。
【误用】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纠错】鸟鸣的声音并不是出乎意料的出现,而是不经常出现,因此在句中应该用“偶尔”来表达这一语义。
43.破裂VS决裂
破裂:
指关系无法维持,开始分裂,侧重客观结果。
除了指抽象的分裂外,还可以指具体物品的破损、裂开。
决裂:
指不再保持关系,侧重主观行为,多用于人与某种思想、现实、观念、传统等的分裂。
【误用】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谈判最终决裂了。
【纠错】“谈判”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分歧太大,无法继续,侧重表达客观结果,并非主观意愿,因此句中“决裂”应该改为“破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