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189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I)

注意:

本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ní)望敛裾(jū)潭柘(zhè)寺殒身不恤(xùn)

B.房檩(lǐn)猗(yī)郁梵(fán)婀玲蓊蓊(wěng)郁郁

C.拊(fǔ)心彘(zì)肩刽(huì)子手妖童媛(yuàn)女

D.浸渍(zì)玄(xuán)色葳蕤(wēi)(ruí)鹢(yì)首徐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B.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女子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曾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C.“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昨天,利用春晚排练的,谭晶来到北京万达国际影城,陪同北京光爱学校的近百名留守儿童,一起观看了电影《全城高考》。

②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今天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地承认了几天前以军对叙利亚目标的空袭。

③细菌总是脆弱的肌体,黑客总是攻击有漏洞的系统,所以防范于未然远胜于亡羊补牢。

A.间歇、隐晦、侵蚀B.间隙、隐讳、侵袭

C.间隙、隐晦、侵蚀D.间歇、隐讳、侵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B.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对记者表示,他将于12月10日前去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仪式。

C.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苏轼被贬黄州后,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即赤壁大战处)写下两篇赋,课本中所选的是“后赤壁赋”。

D.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8分)

放 鹤 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②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注释】①傃:

sù,向着,沿着。

②挹:

通“揖”,作揖。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

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

和睦

 C.翻然敛翼,宛将集兮  宛:

好像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

北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子知隐居之乐乎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乱易整,不武

 C.①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②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认为隐居的快乐就在于能纵酒和好鹤。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3分)

译文: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分)

译文: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分)

译文:

(二)诗歌鉴赏(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6分)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

不得知。

【注】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幽人,高洁的隐士。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

请概括回答。

(3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3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2.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明明如月,?

,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3),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共13分)

速成的宫殿

刘世宇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

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

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

还真有那么一说。

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

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

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

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

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

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

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

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

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

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

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

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万古永恒的石头建筑,他们大多即位之初就开始修造自己的陵墓,那档子破事可以搞上几十年。

⑦所以,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诏营建新都。

宇文恺奉诏,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就建成了大兴城(长安)。

而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营造宫殿只用了四年光景(精雕细刻的紫禁城也只用了十几年)。

当然,造得快也毁得快。

并不都是“楚人一炬”,戍卒未叫人心早已浮动。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重新洗牌的机缘,天变不足畏,风水轮流转,别说生不逢时没人给你机会。

中国人以生命的尺度调谐做事情的节奏,并不是发觉落后于西人之后,才有了“大跃进”的思维。

现在不也有把刚盖了十年十几年的大楼都炸了的事么?

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所以留不下城堞和穹顶,留下了一堆沉痛的文字。

13.对本文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对于木结构建筑暗合农耕文化田园诗意的说法,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

B.作者认为中国建筑线条匀称流畅,但不如西方建筑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

C.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时尚”指将传统文化与当下趣味糅合在一起的时髦做法。

D.中国古代木建筑难以保存,原因在于频繁战争的破坏和木质材料的自身特点。

E.统治者的急功近利不仅使宫殿建筑难以久存,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4.

(1)第②段中“记忆”的含义是。

(2分)

(2)第⑥段列举罗马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建造过程的耗费时日,意在说明。

(2分)

15.对文章开头孩子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16—18题(共15分)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

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

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

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

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

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

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

有改动)

16.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分)

 

17.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分别赏析第①段划线的A、B两句(6分)

 

18.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6分)

 

五、语言表达题(共12分)

19.请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不得超过32字。

(6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

“人技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

“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主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20.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各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俗语、歇后语或成语均可)(6分)

(1)不少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_________________”,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2)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

惠特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

(3)老杨头笑面相迎,给小徐倒上一杯茶水说:

“今天啥风把你吹来了?

”小徐也笑着说: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呀。

你是高人,我特地登门,就是要请你给我指指路呀。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充满挑战,人生充满挑战。

每个人都需要迎接挑战并努力战胜它,从而改变自我,拥抱成功。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

请以“面对挑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3级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4

选项

D

C

C

D

B

A

B

B

D

CE

基础选择题

1.D(A.弥mí,恤xù;B.梵fàn;C彘zhì,刽guì)

2.C训:

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A.“忍俊不禁”与“笑”语义重复。

B.宵:

夜间;衣:

穿衣;旰:

天已晚。

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D.“威武不屈”指不因武力或权势的胁迫而屈服,此处不合语境。

3.C(间隙:

空隙;间歇:

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

隐晦:

意思不明显;隐讳:

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侵蚀:

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侵袭:

侵入并袭击。

4.D(A.语序不当,“不仅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分句的顺序应颠倒。

B.语意不明,“12月10日前去”有歧义。

C.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5.B(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句④能;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和句⑤中的“症”。

6.A(B.“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C.黄州赤壁不是赤壁大战处,课本中所选的是“前赤壁赋”。

D.“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

7.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

8.B(B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

A项:

“之”,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及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

“而”,分别是递进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D项:

“于”,分别为介词“在”和通假字,通“吁”。

9.D(理解过于狭隘,作者只是以纵酒和好鹤为例说明隐居的快乐,描写隐士不同于君王的生活情趣,寄寓自己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10.(9分)

(1)郡守苏轼,时常让幕友和下属跟随着他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

(“从”使动用法1分,“饮酒于斯亭”介词结构后置1分,大意1分)  

(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那游洞的乐趣。

(“或”译为“有人”1分,“悔其”的“其”代“自己”1分,大意1分)

(3)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舞”“泣”使动用法各1分,大意1分)

【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爆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

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

山人登高眺望,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造了一座亭子。

彭城的山势,冈峦峰岭四面围拢,隐约地像个大环,只缺它的西边一面,而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

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时节,月光雪景,望去千里一色(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

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善于飞翔。

早晨,山人就远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

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在云天外;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飞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让幕友和下属跟随着他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

苏轼给山人作了个揖并且告诉他说:

“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

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君王,也不能跟它交换。

《易经》上说:

‘老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会应和它。

’《诗经》上说:

‘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

’大概鹤作为一种动物,清净、深远、悠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圣人君子,品德高尚的隐士。

跟它亲近并赏玩它,好象应该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却使得自己的国家灭亡。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些人却凭借这样保全了他们的本性,而且闻名后代。

唉!

面南称尊的君王,即使是像鹤那样清净深远悠闲旷达的事物,尚且不能(过分)爱好;(如果过分)爱好它,就会使自己的国家灭亡。

但是,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像酒那样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

从这里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高兴地微笑着说:

“有这样的道理啊!

”于是,我(一说主语是山人)写了放鹤和招鹤的歌,说:

“鹤飞去啊,飞向西山的缺口。

高飞而下望啊,选择想去的地方。

转身收起翅膀,好像要落下啊,忽然看到什么,又矫健地凌空翻飞,拍击长空。

独自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

鹤归来啊,飞回东山的北面。

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弹奏着琴弦。

他亲自种田养活自己啊,用那剩余的粮食喂饱你。

归来吧!

归来吧!

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二)诗歌鉴赏(6分)

11.

(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1分);“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

(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分)),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1分),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1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2.

(1)渐车帷裳士贰其行

(2)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3)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CE(5分)(A第④段说到“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作者并没有给予肯定。

B第④段提到“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但这不是作者的观点。

D文中并未提及古代木建筑难以保存是木质材料的自身特点所致。

14.(4分)

(1)石头工程和建筑工程的痕迹、遗址(2分)(答原文“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给1分)

(2)中国古代统治者(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对现世享受的追求(2分)

15.(4分)不是因为建筑材料、技术条件、人居理念方面的问题(2分),而是因为反思本民族文化的缺陷和不足是件困难的事。

(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6.(3分)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

17.(6分)A句:

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1分),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

(1分)

B句:

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1分),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1分)

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1分),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1分)

18.(6分)提示:

赞同与否,态度明确占1分。

理由阐述占5分,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赞同,最多可给3分,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不赞同,若仅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等表面作答给3分,若还能结合全文主旨(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就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

一旦灵魂丧失,生命也就没有了价值)作答,则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