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091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docx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一、关于规划期限。

为2013—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关于规划范围。

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其中:

市域为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向、南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北至福银高速,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三、关于城市发展目标。

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通过推进“五个跨越”,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目标。

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五、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前列,到20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生活全面小康的中等发达城市。

  六、关于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宜居休闲城市。

  七、关于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15年)70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90-100万人,远期(2030年)115-125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近期(2015年)75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90-10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115-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八、关于城市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以向东和东南发展为主,向北、西、南适度扩展。

  九、关于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为“一城一区,一核多片”结构。

“一城”为孝感主城区,“一区”为孝感临空经济区;“一核”为王母湖、野猪湖组成的城市生态绿核,是孝感中心城区的绿肺。

“多片”为老城片区,以居住生活、商业服务、文化旅游等职能为主。

东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以汽配、电子、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并结合邓家河湿地公园配套居住、服务功能,远期考虑由单一的工业区向综合性城市组团转变。

东城新区生活片区,主城区未来城市综合中心所在地,是以商业、商务、旅游服务、文化体育、行政办公和居住职能为主的综合兴片区。

南城新区,是老城区跨澴河发展的主要拓展空间,以居住生活功能旅游度假功能,无污染都市型工业为主要功能。

临空经济区,以临空制造、综合保税物流功能为主的独立经济和产业功能区。

  十、关于市域自然生态格局保护。

形成以山脉与水系为骨干,以“一廊、两核、六带”重点的市域生态安全网络体系。

其中“一廊”为江汉湿地生态廊,“两核”为汈汊湖、王母湖—野猪湖两大湿地水生态核心,“六带”为六大江河生态保护带。

  十一、关于市域综合交通发展。

至2030年,形成以孝感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水运为骨架的综合区域交通网络。

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构筑功能完善、高效畅通的市域对外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和引导孝汉区域空间布局和城市一体化发展。

以高速公路和各级公路为骨架,建成孝感中心城区与市域重要城镇间的快速联系通道,辐射带动市域各地区共同发展。

  十二、关于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了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环卫、防洪、人防、消防等一系列专业设施规划。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则

 2013-10-0915:

49:

00  点击次数:

673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城乡协调、全域统筹发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总体要求,根据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孝感市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函》(鄂建函[2011]213号),孝感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全域孝感”和“孝汉一体、市区一体、云孝一体、城乡一体”,加快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推进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持久支撑。

  2、以生态低碳、永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努力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突出孝感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3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

  3、《关于同意孝感市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函》(鄂建函[2011]213号)

  4、《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5、《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年)》

  6、《孝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7、国家和湖北省其他相关法规和规范

  第4条 规划范围

  1、市域范围:

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891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

包括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

在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循《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3、中心城区范围:

为规划区内北至福银高速、南向、东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第5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至2015年;中期为2016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第6条 强制性内容的规定

  文本中标有下划线的粗体字内容为规划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修改。

如需修改必须依法按程序上报审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2013-10-0915:

46:

21  点击次数:

2199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发展目标

  第7条 总体发展目标

  孝感市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第8条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1000元。

到2020年,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以上。

到2030年,GDP总量突破6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以上,经济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突破进展,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9条 社会发展目标

  以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水平为目的,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障、现代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五个全覆盖”,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在全面小康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到2030年,城乡居民生活富裕,全面建成与人口分布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10条 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资源能源优化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保护地表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加强用水总量管理,发展节水产业,提高用水效率。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11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将孝感建设成为生态良好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绿色、低碳、宜居”的生态新城。

结合临空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优势和总体发展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绿色生态示范区。

  2、以保护和改善主要河流水环境为重点,确保地表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

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产出的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标准以内,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走在全省前列。

到203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9平方米。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

  第12条 区域一体化战略

  1、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构筑开放、高效的区域发展格局。

依托区域大通道,加快开放对接,与武汉及周边城市形成城市、产业、生态等多方位、多功能的区域发展轴带对接。

  2、顺应区域发展趋势,与武汉市形成职能分工合作,提升自身的区域地位,增强纵向辐射和引领区域发展的能力。

依托自身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武汉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和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区、商贸物流和旅游休闲特色发展区。

孝感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生物医药等产业,临空经济区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孝感主城地区依托已有基础并积极承接武汉市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产业等,使孝感快速成长为武汉城市圈中重要的产业基地。

其它县市和交通沿线地区,结合区位、资源特点,重点发展一般制造业,如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等。

在具有资源特色的地区应充分结合地方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休闲、农特产品加工等。

  第13条 功能升级战略

  1、强化中心城区服务职能,引导区域经济发展要素聚集。

以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强中心城市区域级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高端服务职能。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公铁空一体”的孝感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成为武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辅助物流枢纽。

重视基础和职业教育发展,建设面向广大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打造面向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区域专业性金融中心、中介服务中心。

  2、强化临空经济区桥头堡功能。

依托空港、阳逻港和吴家山保税物流区桥头功能,打造包括临空经济区、孝感主城区、云梦在内的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带。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平台、产业配套、生产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3、承东启西,开放合作,拓展区域功能腹地。

充分发挥孝感作为武汉承东启西的“门户”作用,通过交通联系、功能对接等手段,强化孝感对随州、信阳、荆门等临近地区的辐射影响作用,推进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提升孝感城市的中心性。

紧抓金融股改机遇,将孝感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第14条 全域统筹战略

  1、强化中心城区与县市城区的主体作用,提升城镇的吸纳能力。

强化中心城市,打造市域城镇化的磁力中心。

全面提升县市城区承载功能,打造市域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主战场。

择优培育小城镇,坚持“以特兴镇”,推进“强镇扩权”试点。

  2、积极培育农村新社区,完善设施配置,实现市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全覆盖。

根据不同乡村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状况、生态环境特色和经济发展基础,分类推进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实施村庄综合整治。

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等公共服务“六张网”和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通信和市场等基础设施“六张网”延伸。

  第15条 特色塑造战略

  1、立足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打造面向区域的都市型生活消费基地。

以山水资源带动旅游开发,尊重生态肌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休闲之都。

承担区域旅游、购物、娱乐、休闲功能,打造武汉的后花园。

  2、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城市魅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结合对历史遗存、遗迹的整理和挖掘,以“孝”文化为主线,整合红色革命文化、楚文化及其他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

  3、深化落实“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美丽孝感。

以“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为主线,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规划建设要求,以打造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和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为目标,制定综合指标控制体系,将孝感建成“两型社会”发展的典范。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 全域统筹发展规划

 2013-10-0915:

45:

27  点击次数:

4885

  第三章全域统筹发展规划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策略

  第16条 城镇化发展策略

  1、着力培育主城带城镇密集发展带,提升城镇核心吸引力与承载力,形成促进市域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核心平台。

紧扣“武汉孝感共建临空经济区”和“云孝一体化”,壮大城镇的规模和实力,强化中心城区对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吸纳能力,加快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

  2、坚持“以产聚城”,“以特兴镇”的原则,围绕外围县(市)域中心打造市域城镇化的主体空间。

  县(市)城区坚持“以产聚城”,通过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快速集聚,突出县城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小城镇坚持“以特兴城”,撤并结合,资源向产业基础良好的工贸型小城镇、拥有特色生态资源的旅游型小城镇、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优势明显的小城镇以及交通区位优越的口子镇、城郊镇等重点小城镇倾斜。

  3、坚持分类分级的差异化原则,引导乡村居民点有序、适度的集中。

  根据村庄区位交通、经济发展、要素流动、资源环境、服务配套等情况,将村庄分为城镇社区型、有序集并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迁建型4类,并对各类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重点对100个中心示范村进行差异化发展路径培育,形成“一线一点”的示范线和示范村建设发展格局。

  4、大力提升四化互动水平,积极探索全路径、全域推进的城镇化新模式。

立足自身基础,充分对接区域,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促进第二产业点轴聚集,继续强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模式的主体地位。

充分挖掘一产和三产发展的外部机遇,推动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并实践城镇化动力上一二三产全路径城镇化,空间上整体全域推进城镇化的特色新型城镇化模式。

  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17条 市域人口发展

  至2015年,市域总人口510万人,城镇人口280万左右;至2020年,孝感市域总人口54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320万人以上;至2030年,孝感市域总人口57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约400万人。

  第18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

  孝感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第三节市域发展分区

  第19条 市域发展分区

  全市划分为四大板块:

核心板块、北部板块、中部板块和西南部板块,各分区  采用差异化发展策略:

  1、核心板块

  该板块是与武汉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位于孝感市域的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孝感中心城区及其东部和南部乡镇、汉川城区及其重点镇以及王母湖、野猪湖等湖泊湿地保护区。

本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生态敏感性较低,人口密度较高,是孝感市域城镇核心功能和高端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区。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抓住汉孝同城化的机遇,主动承接武汉城市圈中心服务职能、生活配套功能和先进产业功能的转移,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辐射引领整个市域经济发展和功能完善的引擎。

  2、北部板块

  该板块位于孝感市域的北部地区,主要包括大悟县全部乡镇、安陆市北部乡镇和孝昌县东北部乡镇,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主体组成部分。

本区域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推进城镇、经济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板块以山地地形为主,生态敏感性高,人口密度较低。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以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为前提,严禁大规模污染性产业进入,重点引导生态休闲旅游、农特产品生产及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同时适度控制城镇规模,鼓励和引导山村居民的外迁。

  3、中部板块

  该板块位于市域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安陆市南部乡镇、孝昌县西部和南部乡镇、云梦县中部和北部乡镇、应城市中部和北部乡镇以及孝南区北部乡镇。

本区域以丘陵地貌为主,生态敏感性适中,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在未来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以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维护为重点,以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为依托,着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一般制造业,引导资源型产业的合理布局。

  4、西南部板块

  该板块位于市域的西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应城市南部、云梦县南部和汉川市西北部乡镇,涵盖了汉北河、汉江之间的湿地、湖区。

本区域以江河湖泊平原地形为主,生态功能较强,人口密度适中。

本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引导水产品供应和深加工、农业生产和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有序发展旅游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转移。

  第四节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20条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四轴、多通道”。

  1、四轴

  

(1)孝汉城镇发展轴是城镇、产业和人口发展的主要轴向,主要依托福银高速、国道316等交通走廊,依次连接空港、孝感临空经济区、主城区、云梦县和安陆市。

其中汉孝主城带是孝感城市空间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和汉孝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抓住汉孝同城化的机遇,积极承接城市圈中心服务职能、生活配套功能、先进产业功能的转移,成为辐射引领整个市域发展的引擎。

  

(2)孝大汉城镇发展轴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发展次轴,贯穿孝感中心城区、汉川市、孝昌县和大悟县。

该轴线的北段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为依托,重点引导生态休闲旅游、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突出了北端的大悟作为鄂豫交界门户城市的重要地位,强调其作为孝感辐射信阳南部地区的桥头堡作用。

该轴线的南段重点引导高端制造业及一般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并进一步强调应加强汉川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

  (3)汉江城镇发展轴沿汉江展开,连接孝感南部众多工业重镇,东西方向分别指向武汉市和天门市,是一般产业重点集聚的板块,未来应重点发展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一般加工制造业。

  (4)孝应城镇发展轴主要连接应城和中心城区,并向武汉市延伸。

该轴带上集聚着孝感最大的产业集群之一—盐化工产业,向西连接应城市的温泉旅游型重点城镇—汤池镇,是提升孝感经济能级和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多通道,即多条区域联络线。

  在孝感市域范围内打造三条主要的区域联络线,分别为连接沉湖、应城、安陆、大悟、红安方向的联络线,贯通安陆、孝昌、双峰山、黄陂方

向的联络线以及广水、大悟、红安方向的联络线。

这三条联络线依托主要的道路交通线路而构筑,并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有效的联系通道。

  

  第21条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形成1个特大城市(孝感中心城区)、2个50-1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汉川城区、应城城区)、4个2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云梦县城、安陆城区、孝昌县城、大悟县城)、4个5-10万人口规模的小城镇(马口镇、沉湖镇、肖港镇和伍洛镇)、26个2-5万人口规模的小城镇以及若干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的一般城镇的城镇规模结构。

  同时,着力构建以“1带5城30镇”为主要框架的城镇等级结构。

“1带”即孝感主城带,包括孝感中心城区和云梦县城,是市域城镇体系的龙头;“5城”即5个县(市)的城区,是市域城镇体系的骨干;“30镇”即30个重点镇,是市域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中马口镇、沉湖镇、肖港镇和伍洛镇人口规模达到5-10万人。

  第22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4级:

孝感中心城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主要承担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和生产组织职能;云梦县城、汉川城区、应城城区、安陆城区、孝昌县城和大悟县城为县(市)域中心城镇,主要承担各县(市)域的公共服务和生产组织功能;毛陈镇、三汊镇、马口镇、沉湖镇、分水镇、脉旺镇、杨岭镇、洑水镇、隔蒲潭镇、义堂镇、伍洛镇、白沙镇、邹岗镇、祝站镇、肖港镇、田二河镇、陈河镇、巡店镇、河口镇、大新镇、周巷镇、胡金店镇、杨店镇、新城镇、杨河镇、汤池镇、王义贞镇、烟店镇、宣化店镇、小河镇等30个为重点镇,主要承担专业化职能和跨镇域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强调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区域旅游组织作用,将其视为重点镇对待;其它建制镇为一般建制镇,以集贸型为主要职能类型。

  

  第23条 中心城镇职能定位  1、中心城区: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西北部、鄂豫省际门户枢纽;武汉城市圈面向西北腹地、鄂豫省际综合服务中心;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和核心产业基地;中华孝文化名城;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休闲城市。

  2、云梦县城:

孝感主城带的重要城市组团;汉十城镇发展带上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以铁路集装箱为特色的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塑料包装、盐化工及精细化工等产业;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水乡园林城市。

  3、汉川城区:

汉江产业带的核心城市;湖北省现代工业城市,以发展金属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为重点,适当发展化工、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休闲宜居的水乡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

  4、应城城区:

打造全国重要盐化工基地、华中能源储备基地,适当发展食品饮料、高端装备制造、家俱建材等产业;华中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宜居城市。

  5、安陆城区:

汉十城镇发展带及武汉城市圈紧密圈层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粮油机械、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小家电)为主的工业基地;山水园林城市。

  6、孝昌县城:

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建成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新型产业基地;以三河六岸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7、大悟县城:

鄂豫边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鄂北高铁新城;以红色旅游、绿色能源、商贸物流也、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主的“两型”示范区;中国红色老区;养生宜居胜地。

  8、其它建制镇:

是本镇域内的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经济中心。

同时选取人口规模大、经济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进行镇级市的试点建设,形成片区发展中心。

  其中,马口镇是汉川市的经济中心,以纺织、光纤光缆、旅游度假等产业为主导;沉湖镇是汉川市西南部的核心城镇,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重点发展金属加工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建立物流商贸中心;肖港镇是孝南区北部中心城镇,以旅游服务业为特色,打造集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伍洛镇是实现云孝一体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并做好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建成对接孝感的产业基地。

  

  第24条 城乡建设标准  1、中心城镇建设标准:

市域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县域中心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执行相关的国家、湖北省、孝感市技术规范规定。

  2、重点镇建设标准: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配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应考虑服务本镇及周边乡镇。

  3、一般镇建设标准: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应考虑服务整个镇域;镇区基础设施配建标准应能够满足本镇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4、农村建设规模与标准: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宜控制在90-120平方米以内,一般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

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应按照农村的建设标准,政府应给予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财政支持。

  第五节城乡统筹发展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