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0707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docx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XXXXXXXXX大学

2009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XX县矢志突破走活新农合发展之路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X年X月X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9月试点以来,发展十分迅速。

为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及保障水平,财政部门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截至2009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8.3亿人,成为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010年,各级财政部门将会同卫生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同时,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本文以河南省XX县为调查样本,以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态度和认知情况为重点,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合作医疗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建议,共同期待XX县走出一条利民、惠民、便民的“新农合”创建之路。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农合的实施,可以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提高我国农民建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XX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笔者对新农合在XX县的推广现状、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向卫生部门咨询,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使XX县的新农合之路走得更好。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XX县,成效,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定义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提高我国农民建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指导思想

新农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全国、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尊重民意、注重实效,以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大实惠为目的,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3.遵循原则

新农合遵循原则是

(一)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资助下,农民自愿参加,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以家庭为单位,按时足额缴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二)以收定支,保障适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的使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滚动发展”,按照“谁参与,谁补助,谁享受”,确保农民得实惠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及2010年举措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为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及保障水平,财政部门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截至2009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8.3亿人,成为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010年,各级财政部门将会同卫生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按照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同时,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二、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情况

(一)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实施

1.基本情况

XX县于2008年元月一号开始实施新农合,虽然该县不是新农合的试点县,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的大问题,该县大胆尝试,敢于创新,积极采取措施拥护新农合,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

直至2009年,参合人数达到了105万人。

2.实施宗旨

坚持以“完善、创新、提高”为原则,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医保,进一步加大宣传,强化监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村级门诊统筹,方便农民办理补偿,运行五年来,新农合运行平稳有序,管理规范,基金安全,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补偿水平明显提升,群众普遍反映良好。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效

1.缓解了因病返贫。

从被调查的30个农户来看,有33.3%的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很大作用;而反映有一定作用的占61.7%;认为不起作用的仅占5%。

2.改善了就医条件。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0个农户中,68.3%的农户认为,目前就医条件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前相比有改善,其中25%的农户认为有很大改善。

3.得到了医疗实惠。

在回答您认为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是否受益时,有26.7%的农户认为受益很大;有23.3%的农户认为受益较大;有33.3%的农户认为受益一般;认为受益很小和较小的均占6.7%;认为不受益和其它的各占1.7%。

4.减轻了经济负担。

据调查,有36.7%的农户反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明显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51.7%的农户则认为有所减轻;而认为没什么变化的仅占10%。

三、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重点

(一)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进一步规范、完善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确保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新农合基金账户。

2009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农民个人缴费增加到不低于20元。

东部地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应不低于中西部地区。

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二)形成科学规范的补偿方案

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核心,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开展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

开展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提高家庭账户基金的使用率,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转为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

要扩大对慢性病等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医药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进行补偿的病种范围。

要结合门诊补偿政策,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

(三)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

切实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同时,有效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新农合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要注重发挥协议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协议实行动态管理。

(四)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对经办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提高新农合的管理能力。

要根据要求落实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继续加强管理经办人员培训,提高管理经办服务水平。

要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逐步建立新农合监测网络。

(五)加强基金运行管理

要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措施。

同时,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民的监督作用,确保基金安全。

要认真执行财政部、卫生部下发的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着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

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不到位

尽管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但是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农民参合意识不强,参合率低。

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

很多农民急于在交钱后得到实际利益,在不能满足或已经满足后,反而都不再交钱参合,严重影响了该项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就是一些农民对此项制度持怀疑态度,对基层政府持不信任态度,对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互助共济的观念淡薄,严重影响农民的“参合”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

甚至有些地区为了片面提高参合率,采取先收农民的钱,等政府投入后再退还给农民的办法,套取中央补助资金,造成补助累退效应,影响极坏。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农民收益较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

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

参合农民只有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医疗费用在超过“自负段”以后方能得到报销补偿,而且由于所选择的医院不同,规定的报销比例和“自负段”也不相同,最终结果使农民受益面减少,资金沉淀较多,其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抗病能力大打折扣。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缺乏监管,不够完善

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费用支出规定,资金只用于农民的医疗支出,并不负担相关部门的各种行政开支,因此必然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等实际问题,而国家规定中并不支持另设机构进行管理,于是也就必然出现管理混乱、不规范,严重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

(四)农民参合资金筹集困难

由于本项制度坚持农民自愿、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的原则,因而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使得资金筹措难度增大。

此外,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费用水平,发现现行筹资水平很难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例如:

2003年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15元,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仅为人均30元,远不能保障。

(五)补偿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民住院的毕竟占少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不需要住院,而这些病种恰恰很多不在报销之列,因此许多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少,补偿低,不划算,极易诱发逆向选择(即风险大的人更愿意买保险,而风险小的人不愿意买保险),不利于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也威胁到了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导致农民参合的热情不高。

由于宣传不到位,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参合群众不知晓。

有些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小病过度消费,同时增加了参合农民的经济负担,也给住院基金带来了风险。

目前县乡医院病人成倍增长,一方面反映老百姓就医观点大大转变,另一方面折射出医院追求效益、滥收病人入院的现象。

而得了重大疾病到县级以上的医院治疗的人,外报医疗补偿费用形成三高三低,即总费用高、检查材料费用高、报销起付线太高、报销比例低、用药目录低、最高报销封顶线低。

从住院人次和基金支出结构分析,说明新农合只解决了小病,而大病没有得到较高的补偿,农民因病致贫现象依然严重。

(六)配套改革慢,迟滞原因多

实施“新农合”应由政府牵头,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卫生部门唱独角,其他部门积极性不高,督促检查力度不够。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也没有真正建立,农民患大病和特困家庭仅靠合作医疗补助难以根本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无法彻底解决。

农村药品陪送网还没有建立,城乡之间、乡镇之间药价混乱;县、乡、村药价虚高,恶性竞争等都不同程度的对定点医疗机构产生影响。

五、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1.工作人员方面

工作人员要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清楚“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大病救治,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

2.宣传范围方面

宣传不仅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的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

3.宣传方式方面

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

4.宣传内容方面

要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交代,接受群众监督;还要通过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目的是要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二)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1.制定救助实施办法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

2.加大财政支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3.尝试与医疗救助相结合

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4.建立费用补助机制

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三)要加强对新农合的监管

要落实乡镇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要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取信于民。

要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组织、参合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实行管办分离,规范运作,监管到位,县级新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违纪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

乡镇新农合办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不合理支出,做好查房制度,验明身份,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门诊使用率。

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准入、退出制度,要制定好新农合基本用药和诊疗服务管理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乱收费、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检查等一些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侵蚀了新农合健康成长的基石。

(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益率

一方面在确保足额发放参保农民医疗费用补助的基础上,对基金的沉淀金额进行合理运作,转为各个期限的定期存款,使基金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应积极向上级反映以争取新农合基金能够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优惠利率计息,切实提高基金的报酬率。

(五)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1.扩大参合群众受益面。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门诊慢性病补偿办法。

依据一定的医疗标准,对农村慢性病病种和病人进行确定,对其医疗费用实行年度定额补助。

另一方面,应根据基金使用和参合农民受益面情况,及时实施选定对象体检,对一年内没有报销费用的家庭允许一个成员进行免费体检,以此提高覆盖面。

2.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提高补偿标准。

一是随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不断深入,要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

重点是在县和乡镇,依据一定标准、在保证质量和信誉的前提下成熟一家扩大一家;要尽快确定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农民看病,逐步解决小病不出村的问题;对医术高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农民信任的非公医疗机构应大胆引入,让广大参保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就医对象,既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又使各个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二是各县区要及时认真分析基金使用情况,要适时调整补助比例,扩大参合患者的受益度。

三是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经享受合作医疗补助仍不能解决家庭生存问题的农户,要主动实施医疗救助,解决其生存生活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发挥好农村第二道医疗保障防线作用。

3.做好农民户籍身份认证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户由于利益驱动,对子女出嫁、老人病故等至今未消户,这给新合疗试点资金筹集和统计上报工作造成不少麻烦。

建议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农民户籍进行核实,为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数据。

(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推进“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财政部门负责中央、省、县三级新农合配套经费落实;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精干、统一的工作机构。

此外,各地党政一把手都要把新农合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亲自协调,务求实效。

六、综述

建立新农合,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

虽然新型农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通过长期摸索,不断完善,让中央这一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健康和实惠。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看法。

走新农合的过程尽管艰辛,但其实施的结果却令人欣慰。

五大机制、五项措施的创新完善,让参合群众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赢得了民心。

一年来,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历史,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满了信心,对党委、政府充满了感激。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对XX县乃至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加明确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注释:

[1]楚国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研究.中国乡村发现网.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等五部门要求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2009

[3]高丽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与完善〔J〕.中国初级卫生保障.2006

[4]孙爱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

[5]卢继泽.浅谈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