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918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21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及测量》word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

《质量及测量》word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丽泽中学郭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会调节天平,并用天平测质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杆秤这一中国的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知道质量的单位,学习天平的使用

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

国外某一城市举办一次特殊的笔答大赛,其题目是:

有一个热气球,上面载有三名乘客,即一位才华横溢的议员,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和一位点石成金的银行家。

当热气球升到高空时却出了故障,必须将三人中的一人扔下去以保全另外两个人的性命,你认为扔下那位最为合理?

组委会收到了不计其数的五花八门的答案,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冠军获得者竟是一位小学生。

他的答案极其简单——“把最胖的那个人扔下去!

为什么把最胖的人扔下去呢?

从物理这个角度去分析,那个胖子相对其他两个人有何特点?

——质量大

我想那个被扔下去的人也许会抗议,说他不是质量最大的。

如果从公平的角度出发,那么,此时此刻最需要一件什么工具?

——秤

好的,让我们来具体学习质量以及它的测量。

2、进行新课:

(1)质量:

提问大家几个问题。

一杯水和一桶水,哪个水多?

很显然一桶水多。

一个铁钉和一座铁桥,都是铁,哪个铁多?

很显然铁桥的铁多。

不同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这是同种物质之间质量的比较。

那么不同种物质之间我们怎么比较呢?

比如说,一个小铅球与一大团棉花,哪个质量大呢?

还有一个很大的氢气球与一个氧气瓶,哪个质量大呢?

凭观察就很难判断了。

就如同长度的测量一样,质量也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比较质量的大小要规定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

另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等辅助单位。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1mg=103μg

现在我有一杯水,我的这杯水冻成冰了,它的质量变吗?

还有,我用一块橡皮泥捏成一个泥娃娃,它的质量变吗?

还有,我现在体重50Kg,我坐飞机,在天上我的体重变吗?

——不会变

可见,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除了与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还与温度无关。

例如:

一块铁被加热到50°C,质量不变。

还有,咱们所说的“质量”是物理概念,意义是确定的,不能和人们常说的产品“质量”相提并论,这两者之间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我们了解了质量,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质量。

(书29页)请你们估计一下你的物理课本和书包的质量。

(2)质量的测量:

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典故】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

“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

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

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

“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

“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

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

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

“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

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

“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

“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

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

“走!

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

“好办法!

好办法!

”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

“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曹冲的测量非常巧妙。

其实测量的本质是将待测物与标准量之间进行比较。

而当这个比较不能直接进行时,可采取等量代换的思想来间接测量。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天平、戥子和台秤。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工具?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看天平的结构。

在使用前要先进行调节,是它成水平平衡状态。

调节的方法如下: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2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3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衡量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

调节好天平后,就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了。

测量方法如下:

1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

2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中;(左物右码)

3用镊子轻拨游码,是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度线上。

最后把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并标明单位。

3、进行巩固联系:

书30页2。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4、作业:

目标练习相关习题

5、板书设计:

§2-1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m表示

国际单位:

千克Kg

辅助单位:

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

换算关系: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1mg=103μg

二、质量的测量:

常用工具:

实验室用:

托盘天平

天平的使用:

放、拨、调、称、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 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

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

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问题1: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问题2:

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甲                   乙

图1

目测后回答。

办法:

用一根线作为标准,来比较上述物体的长度。

 

领悟目测不可靠。

事先选一个标准才可以比较。

新课教学(20分钟)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例题:

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520cm

强调: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发现:

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地知道长比宽多多少。

 

体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掌握单位换算的书写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图2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图2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3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图3甲

图3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图3丙

图3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图4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5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图5

 

 

 

 

 

学生思考,体会。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归纳。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归纳体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具体活动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

(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2)计时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

(1)练习停表的使用:

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

秒表的外形如图6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

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

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图6

 

学生思考回答:

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等。

 

 

仔细观察秒表,获得秒表结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

 

 

 

 

 

 

 

 

 

 

 

 

 

 

 

 

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四、误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

 

 

体会误差只能减小,但不可能消除。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反馈

(5分钟)

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

对实验的

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视频:

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

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

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机械运动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

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

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

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

 

 

学生思考并归纳。

 

 

 

 

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得出机械运动概念。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参照物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归纳: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

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考:

1.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2.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

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

3.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学生进行实验,并经过讨论思考交流得出:

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钢笔相对于书本静止而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说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让另一辆汽车与这辆车沿相同的方向行驶,当两辆车并排行驶速度相同时,乘客就可以安全撤离到另一辆汽车上。

即让两车保持相对静止。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亲身体验明确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理解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体现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