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24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

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

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

通过对我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很多部门的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

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较多。

目前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

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较高、要求严。

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

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出具的证明盖章多。

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

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四)连接的信息网络多。

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人社、民政、司法、综治等部门。

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

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

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五)承担的临时任务多。

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

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

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每年社区还要承担协税等经济工作,这些都增加社区工作的压力。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

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

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

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

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服务。

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我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一些针对我社区减负问题的。

思路和对策如下: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理清政社权责。

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

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

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

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

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

与此同时,推进政府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

总结推广XX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

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

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另外,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

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五)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

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附送:

关于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城市管理的需求,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很多工作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社区工作量日益加大。

出现了社区工作人少量多、工作经费难保障,部门性工作进社区管理混乱,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自治组织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等问题,迫切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并尽快出台《社区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

于是,我们人大工委联合社区办在6月份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对古城街道各社区工作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题调研,在认真归纳、总结和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古城街道社区工作现状

古城街道是临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地域面积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

3.2万(其中居民10.2万),流动人口5万多。

现下辖14个社区,分12个城市社区和2个村转社区。

应配置社区专职工作人员92人(按现行有关规定),实有人员71人(其中公务员编制12人),缺编21人(实际缺编33人)。

社区的职能主要是三大职能:

一是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二是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三是依法组织开展有关监督工作,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目前,所有社区都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了党员、居民活动室。

全部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加强了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领导。

各社区通过积极开展“邻里节”、“和谐家庭表彰”等多形式、多层面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不少社区在201X年度荣获了上级各类表彰,摆酒营社区被评为浙江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白塔社区被评为浙江省201X年度文化示范社区、XX市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市级示范社区;鹿城社区被评为浙江省201X年度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文化社区、鹿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XX市第二批示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井头社区关工委被评为201X年度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泉井洋社区被评为“五好”先进社区。

但是,与杭州等先进城市社区相比,无论在硬件配备、工作人员配置以及服务项目、管理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距,离社区居民的需求相差甚远。

二、当前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办公用房紧张。

一是部分社区文化设施较少。

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室内场所。

目前古城有9个社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居民文化休闲健身首选去处主要集中在崇和门广场和东湖,巾山南区块与江滨绿道沿线,其它地方文化休闲场所较少,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屈指可数。

二是社区办公用房严重不足。

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大部分社区存在面积偏小、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

按现行有关文件规定,社区办公用房需面积达350平方米,但是由于经费困难,我街道分别还有4个社区办公场地简陋,有5个社区是租借办公用房做活动场所,甚至出现一个房间挂四张牌子的现象,作为公用,上级检查一来,有张牌子表示也算作活动场地,距一个标准社区“五室四站二栏一校一场所”还相差甚远。

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

一是临时人员待遇偏低,人心不稳。

社区工作人员除了32名社区干部属事业单位编制,工资按我市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发放外,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按照临时合同工标准发放,人均收入每年仅3万元,还包括了“五险一金”。

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加上任务重、工作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社区留人难。

工作人员流动频繁也给社区的各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社区人员缺编严重,工作量大。

根据社区人口规模,一般配置5-9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规模特大的可适当增加。

但我街道12个社区只有人民、泉井洋、井头、靖江、鹊墩这五个社区工作人员刚好达到编制数额,其余社区均缺编,甚至南门、鹿城社区缺编严重,较编制数少了

6、7人。

加上时常有工作人员被政府借用、老同志退休、新同志对工作不熟悉等情况,造致社区干部经常超负荷工作,疲于应对,难以保证工作质量(详见附表

1)。

三)社区工作经费欠缺,办公经费紧张。

一是经费保障水平偏低。

我街道社区每年度的办公经费总额仅为50万元左右,平均每个社区4—5万元。

目前,社区居委会承担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服务、劳动保障、城市低保等多项工作任务,而且社区内人口结构更趋复杂,流动性加大,管理难度增加,社区工作人员不仅十分忙碌,而且还要为工作经费发愁。

二是“费随事转”落实不到位。

虽然各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居委会协助办理本部门业务的,要求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但有些部门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只交工作,不给经费,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

例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街道社区本身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办公经费严重短缺。

三是日常办公消耗巨大。

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账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及电话费等办公开支,一年所需要的资金跟上级部门所规定的经费不符,造成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四)社区工作职责不清,行政事务缠身。

一是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首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是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

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

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三是社区准入制度还未真正建立。

我市试行的市级各部门工作社区准入制度中规定了社区党建等12项市级各部门工作任务和13项居民证明类社区盖章项目准入社区。

但据统计,目前仍有将近20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同时也是社区无法承担的职责被转移到社区。

例如街道社区本无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危房排查等职能,且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却要为相关部门提供检查鉴定结果等,类似情况普遍存在(详见附表

2)。

这造成了社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如果社区在无法确认的情况下盲目出具证明,出了问题社区担不起责任;如果社区因无法确认不予出具证明,就容易引起当事人不满,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把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纳入新建住宅区和XX区改造规划,统筹协调解决,确保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不少于350平方米的标准,甚至更高。

要将新建、改扩建、购置合并、调剂置换与开发预留等方式结合起来,将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困难群众集中社区的设施改造与新建小区的设施配套结合起来,扩大社区服务设施覆盖面。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市、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作用,引导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面向社会联合经营,提高服务资源的社会化程度。

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配足配强社区工作人员。

按社区规模、社区实住户数、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配足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

确保每个社区专职工作者不少于5人。

规模在2000户以上的社区,按每400户配备1人,暂住人口管理岗位按每2000人配备1人。

二是推行职业资质准入制度。

建立健全公开招聘、统一考试、择优录用、考核管理相结合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制度,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服务、工资待遇、考核管理等相关制度。

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从201X年起,凡新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均须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对现有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鼓励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按规定享受职称补贴。

三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逐步完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可以建立社区工作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设立岗位津贴,执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奖励政策等,调动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建设顺利发展。

三)加大社区资金保障。

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建设、星级和谐社区评比资金落到实处。

鼓励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渠道筹措社区建设资金。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基层社区的补贴力度,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每百户不少于1万元标准核拨,社区人员报酬根据标准按实核拨,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统一负担,并建立社区经费按适当比例逐年递增的经费增长机制。

社区经费要坚持独立核算、分级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专款专用。

四)落实社区准入制度。

明确社区职能定位,今后凡市级各部门拟将其组织机构、工作任务、检查、评比考核、举办培训、社区挂牌、新设台帐、开展一定规模的调查等工作要进驻社区的,均实行准入审批。

进驻单位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必要的权利和所需的人员及经费。

对未经审批或审批不同意的事项,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其工作任务转嫁给社区。

对违反准入规定行为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应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受理,及时制止和查处,以确保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