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docx
《形势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
社会实践体验调查报告
姓名:
杨爽
学号:
1101101009
班级:
农学11-1班
时间:
2012年7月
大学生蚁族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群体: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多数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他们拥有知识和理想,却在现实中徘徊迷惘;他们有着上百万的庞大规模,却“蜗居”在狭小的空间……他们的名字叫“蚁族”。
“蚁族”——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这个群体多指毕业后暂时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最近以来,“蚁族”现象引起了各界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忧虑。
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
他们如何走出困境?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这份调查报告中为您一一呈现。
郑州市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热点城市,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推进,郑州市大学生蚁族生存状况问题也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关注郑州市大学生蚁族的生存状况对郑州市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调研将从人口状况、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三个方面对郑州市大学生蚁族生存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郑州市蚁族的生存状况评价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从蚁族本身、高校、政府和社会的角度为郑州市蚁族改善未来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蚁族”大学毕业生蜗居理想工作
(一)、调查背景
大学毕业生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但蚁族的出现的必然性和蚁族大量存在所导致的危害性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现实问题,蚁族的生活状况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对症下药”来提高蚁族的社会归属感,这些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出发点。
通过本次真实、具体、详细的对郑州市大学生蚁族生存状况的调查,我将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并将提出自己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
1、真实地从人口特征、生活特征、发展特征几方面来反映郑州市蚁族生存现状;
2、经过分析研究,科学地展现郑州市蚁族的特征和生活存在的问题;
3、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4、引发当代大学生对于蚁族现象的思考和自身状况的反思;
(三)、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网络采访
(四)、调查地点:
郑州市城中村(见下图)
图中是一张郑州市城中村分布图,图中蓝点代表了市区规划范围以内的城中村。
郑州“蚁族”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北,庙李、陈寨、张家村、柳林、高皇砦、刘庄、杨君刘、马李庄等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是“蚁族””聚居的集中区域。
城南的孙八寨、代庄、五里堡、南刘庄,城西的洛达庙、冉屯,以及典型城中村大小铺、关虎屯、枣庄、徐寨、东西韩寨等,也多有“蚁族”聚居,其中关虎屯一带近年逐渐演变为都市繁华圈,“蚁族”群体正呈现纷纷外迁趋势。
而我的调查地点也就选在了离家较近的陈砦。
城中村陈砦
城中柳林村
(五)、调查对象:
郑州“蚁族”
郑州的大学生蚁族规模究竟有多大呢?
以“蚁族”较为聚居的郑州北环陈砦村为例,只有0.65平方公里的陈寨村,流动人口达到了9万人。
有数据显示,在这个河南省最大的城中村中,有超过1/3的流动人口均可列入“蚁族”群体,这部分人大多毕业于本省高校。
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遍布郑州城中村的“蚁族”,或有近十万之众。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独立的小林姐姐
调查的第一天,我首先联系了同学小陈的表姐。
据同学小陈介绍,她的表姐去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租房住,坚决不再依靠家里,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孩。
同学表姐姓林,我就叫她“小林姐姐”。
小林姐姐工作已经半年多了,“刚开始也是找不到工作,在家闲不住,就四处投简历。
最后还是同学帮忙联系了一家工作,与专业比较对口,待遇也不错,就想先干着了,没想到一干就是大半年了。
”半年里,她搬了一次家,从北环以内的胜岗村,搬到了北环以外的柳林村。
小林姐姐在农业路上工作,原来住的地方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单位了,现在住在刘庄,小林姐姐每天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然后再步行20分钟才能到单位,但是小林姐姐说,她搬得值,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胜岗,和同学合住在一个9平方米的小屋里,而且还是8楼,一个月房租都要280,加上水电、网费,差不多也得350,虽说和同学分摊,也就170多块钱,但总感觉特憋屈。
而且不习惯去浴池,在那里住,洗澡都是个问题。
”刚住进胜岗的房子的时候,小林姐姐给房东交了200块钱押金,约定住够5个月就退,但是还没住够两个月,小林姐姐就受不了了,押金也不要了,搬到了离公司同事近的柳林。
房间也就十几平,但比起之前住那个地方,要大多了。
“这里虽然远了点,但房租便宜,房间很大,很干净,最关键是有地下温泉,可以洗澡。
所以,虽然赔了200块押金,但是能住得舒心,还是觉得挺值的!
”小林姐姐说,虽然在北环以外,但她现在住的这个地方租金也在涨,同事年前租的时候才160,现在她租就涨到了185,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恐怕他们就要搬到更远的城中村了。
小林姐姐搬进的新家
小林姐姐的房间与旁边那栋楼的距离不足一米,窗户挨窗户也增加了居住的危险性
我的分析:
“蜗居”一词是对“蚁族”居住质量最好的描述。
城中村的房子有单间、标间、套房等等,面积也从几平方到几十平方不等。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于生活便利的考虑,往往会选择标间。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北环以外的标间房租100—200不等,而北环以内,标间一般是200—400,如果配套设施好的话,也有上1000的,电费都是一块钱一度,而水费则从2元每吨到4元每吨不等。
案例二:
“北漂”归来的大学生小许
告别了小林姐姐,我又敲响了另一家的门——小许的家。
(小许是和小林姐姐住邻居的另一个姐姐。
)
小许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儿,来自平顶山,今年6月初,她正式结束了“北漂”的生活,从北京回到郑州。
对于她的回归,她的同学都感到很不解,因为小许在北京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与专业相关、工资高、工作环境好,公司还管住。
但小许有自己的想法:
“在北京的工作,虽然不错,却始终在社会的底层,想要有突破太难了,看不到未来,所以就决定回来了,毕竟家在这里。
心里也会感到很安全。
”
初到郑州的小许,决定和原本住在花园路刘庄的同学合租,“第一次看到她的房子时,我太吃惊了,房间大,租金还便宜,在北京哪有性价比这么高的房子啊!
”
小许把东西搬进来后,同学的房子变得拥挤了。
到现在,小许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每天在这间屋子里上网、做饭、休息,过得乐哉悠哉。
“我投了几份简历,但总感觉不是很理想,我觉得找工作这事不能急,得看机遇,我要找一个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毕竟我以后要在郑州长干!
”
但是了解了郑州的工作情况后,小许也显得有些迷茫了,“没想到郑州的工作环境这么恶劣,工资这么低,加班也很少有给加班费的,有时候,真是觉得比在北京还让人迷茫!
”
小许在北京买的书:
几米《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小许说,终于有时间好好在家看看书了
城中村旁边,往往是拔地而起的商品房,但“蚁族”只能望房兴叹了
我的分析:
刚到郑州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与同学合租,一来是人生地不熟,互相可以有个照应,二来可以降低生活成本。
但是合租的同时,不免也存在许多困难。
首先,合租的环境使得与合租伙伴之间难免出现摩擦。
其次,合租也使得生活环境的质量大打折扣。
调查之场景体验:
挤公交
早上6点钟开始,郑州的街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成群的年轻人挤公交车。
他们要从四面八方的市郊赶往市中心去上班。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郑州“蚁族”队伍的庞大了。
每辆车都载得满满当当。
每当公交车停到站时,又有成群结队的人往上拥挤。
除此之外,还有骑自行车、电动车上班的,大家争先恐后,让一天之中的早晨变得格外热闹。
所以,郑州的交通有一个规律,早上的公交从四周开往中心的非常挤,反之则不挤。
晚上的情况正好相反。
于是我也决定了开始这样的调查体验——挤公交。
早上6点整,尽管此时还没有一辆公交车,我就已经守在公交站牌底下,准备加入挤公交大军。
结果刚来了一辆空公交车,迅速就被拥挤的人们给填满了。
我决定再战下一辆,结果还是失败。
经过了数次实验与失败,我终于成功地坐上了86路公交车,不过此时已经6点50分了。
看来这挤公交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
当日傍晚,眼看着下班“晚高峰”的到来,我又“蹲点”在公交车站牌,准备向下班后的“蚁族”们调查情况。
最终我有幸采访到了小王。
案例三:
小王的挤公交生活
小王的一天,就是从挤公交车开始的,小王住在花园路刘庄,在紫荆山上班。
上班的时候,固定每天6点起床、洗漱、做饭、吃饭,6点40赶到,,“紧张的一天就开始了!
”
“好在我住的地方公交车比较多,又是始发站,所以早上上班经常可以坐到位置,坐车一般要坐四五十分钟,有个位置的话,我可以小睡一觉,或者看看书。
但是挤公交的人太多了,并不是每次都是那么顺利,有时也会发生争吵,有时还会碰上小偷。
”
晚上下班挤公交是小王最紧张的时刻。
因为是下班高峰期,车不多,人却很多,“有时候好不容易等来一趟车,怎么也挤不上去,有一次还差点把高跟鞋给挤掉了!
”
小王现在每月工资1500,她调侃说自己三个月的工资在郑州还买不到一平方房子。
小王说,对于未来她想都不敢想,房子已经是很遥远的梦想了,车子就更别提了,“我现在只有每天努力地工作,才能找到自己价值的所在。
”听到这里,我感到很心酸,不禁也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清晨六点四十分,挤公车的人群,但这还不是高峰期
案例四:
准备逃离“蚁族”的大鹏
来自洛阳的大鹏两个星期前通过面试在郑州确定了一份工作,经人介绍,在文化路陈砦租下了一个标间。
除了交了两百块钱的押金,还付了一个月的房租。
“当时想着,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就要开始了,可是……”大鹏只上了一天班,就辞职了。
原来,他在上班时接到了在老家当教师的叔叔的电话,告诉他洛阳的招教考试报名开始了,问他愿不愿意来考试。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说决定结束漂泊,回去参加招教考试。
但房租、押金都交过了,又不能退,这可怎么办?
他考虑再三,决定先在郑州复习备考,考上,就回家;考不上,还可以接着在郑州找工作。
“但从我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回去,毕竟在家的工作稳定,压力小。
况且离父母近,可以照顾父母。
”
城中村每天都有人搬进搬出
大鹏现在每天在家复习,考上了他就可以回家了
我的分析:
有人说,城中村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想,大鹏就应该算是这“流水的兵”中的一员。
人口流动性大就是这里的特点。
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工作不稳定,跳槽频率高,工作单位换了,房子往往也得换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蚁族不仅生活质量不高,也算得上是常常“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了。
但是,我始终认为,他们有条件安逸,只是他们不愿向现实妥协,他们希望更好更安逸的生活。
他们是一群为了理想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有为青年。
(五)、结果分析
“蚁族”一词最早是由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提出来的。
这些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800元(约为300美元),且居住条件简陋,生活状况很不乐观。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许多蚂蚁家族的特征,因此廉教授把他们命名为“蚁族”。
蚁族现象并不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只是我国每年涌入社会的大学生数以百万计,规模上国外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另外,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加速引发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恶化,所以在国外,这个现象就显得并不那么突出。
本次调研,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郑州市蚁族的生存状况拟从人口特征、生活状况、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得到他们的生存状况评价结论,同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相对于其他省内城市较为发达。
这样郑州的就业机会相对更多、工资水平也相对较高,所以不少省内高校毕业生集中在这里。
正如同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座国内大城市中集聚着数量更为可观的高校毕业生群体。
但是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毕竟也是有限的,当成千上万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到这些大城市,自然会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只能从事不稳定与收入较低的工作,而工作不稳定与收入低,自然也就只能蜗居在房租低廉的城乡接合处的小房子内,进而形成一个个蚁族聚居区。
所以,解决蚁族问题,需要高校毕业生们转变观念,更多地转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解决蚁族问题应着力缩小国内或省内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促进二三线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愿意留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大学毕业生的有效分流。
解决蚁族问题,还需要高校注重职业与创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面向社会,尽可能地为社会培育适销对路的人才;另外,大学还应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让更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不只是等待就业,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创业。
由于工资水平过低,相当部分毕业年限较短的毕业生只能选择在城乡接合部蜗居,进而形成蚁族集中聚居现象。
所以,解决蚁族问题,需要通过扶持企业建立有相当话语权的工会、建立劳动者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减免企业税负换取其提高工资等途径,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工资,并形成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除此以外,解决蚁族问题也需政府大力建设公租房。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无力租住合理面积住房,如果政府能够大力建设价格低廉且面积相对更大的公租房,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在内的低收入人群居住,他们自然也就可以免受蜗居之苦,所谓蚁族人数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大量减少,“蚁族们”也就不必再受“蜗居”之苦了。
(六)、调研活动心得: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更加清楚认识到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并不好找,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很不容易,已经不可能只靠一张大学文凭来说明我们比别人优越,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只能靠自己的实力。
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放弃任何一次提升自己能力的宝贵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在将来的工作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以不变应万变,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七)、调查结果反思
本次调查中,调查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搜集许多真实案例,并从中仔细辨别,最终筛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美中不足的就是此次调研中采集的信息形式不够多样,只有图片和文字,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声音甚至视频等影像资料,使得调研活动更加具有真实性。
另外,虽然在调研中我也走访了不少“蚁族”,但此次调研还是缺少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受众更为广泛的调查。
这样就无法保证调研结果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以后在调研中应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像更多的“蚁族”调查。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厦其发晨【J】.《心理科学进展》2006.
【3】张羽,80后“北律’的生存状击研究【D】.中霸青年政治学院,2000.
【4】李明哲,青年打工者-迷失的十年2001
【5】郭琦,陕情要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12
【6】唐骏,给大城市“蚁族”的忠告
【7】王晓慧,代表/委员建言如何走出"蚁族"部落2010
【8】陈正桂,美国华人留学生“蚁族”现象原因探究2010
【9】城中村分布图搜狐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