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适合二轮三轮复习知识组块六 六类计算.docx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适合二轮三轮复习知识组块六 六类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适合二轮三轮复习知识组块六 六类计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适合二轮三轮复习知识组块六六类计算
知识组块六六类计算
命题点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4)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7)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8)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关联点
计算是自然学科必备工具之一,高考试题计算是重要内容。
通过对信息的捕获、理解、加工,对加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
针对高中化学内容的计算大体可分为六类,“有关分子构成的计算”、“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有关pH的计算”、“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有关热学、电学的计算”、“有关概念理论的综合计算”。
在这些计算类型中,多数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涉及四个基本公式,物质的量成为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联系桥梁(关系见上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复杂情况,产生了几种计算方法,关系式法、差量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等。
下面选择这些方法中的几个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20090318
1.差量法:
①准确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③根据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际差量”确定出比例关系,列式求解。
2.守恒法:
守恒法使用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寻找恒量(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确定关系。
利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和解题过程,直接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可以快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3.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以中间产物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目标产物的关系式,可将多步计算一步完成。
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
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
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
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4.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讨论法:
此类化学计算,由于某一条件不确定,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这类题需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
常见的类型:
讨论反应发生的程度;
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
讨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范围;
讨论不定方程的解。
设问点
1.有关分子构成的计算
涉及的公式
n=
n=
n=
PV=nRT
考查热点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通式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解题策略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②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③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
涉及的公式
n=
n=
n=
(标准状况)
c=n/V
c1·V1=c2·V2
c=
考查热点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解题策略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②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3.有关pH的计算
涉及的公式
c=n/V
pH=-lg(H+)
pOH=-lg(OH-)
pH+pOH=14
考查热点
浓溶液稀释后的pH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时pH的计算
两种溶液混合后的pH计算
解题策略
外界条件是否指室温;
②当酸、碱混合后,首先要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再计算c(H+)或c(OH一),最后求得溶液的pH;
③要特别注意溶液中的c(H+)和由水电离出的c(H+)之差异,否则容易走向误区。
4.有关方程式的计算
涉及的公式
v(B)=∆c(B)/∆t
转化率ω=n(反应物的转化量)/n(反应物的起始量)×100%=c(反应物的转化浓度)/c(反应物的起始浓度)×100%
对于反应:
nA(g)+mB(g)
pC(g)+qD(g),K=
考查热点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策略
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②利用关系式法对应成比例,列式计算。
5.有关热学、电学的计算
涉及的公式
Q=n∆H
n=
n=
考查热点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解题策略
①利用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守恒关系解题;
②电学计算利用好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关系。
6.有关概念理论的综合计算
涉及的公式
n=
=
=
=cV=Q/∆H
pH=-lg(H+)
v(B)=∆c(B)/∆t
考查热点
过量计算问题的分析讨论
混合物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无数据计算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讨论型的计算
化学图象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策略
找准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突破。
集训点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
2CB.在t1~(t1+10)s时,v(A)=v(B)=0
C.t1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D.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
mol/(L·s)
2.在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等于0.2mol·L-1,当加入等体积的0.2mol·L-1的KOH溶液时,恰好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mol·L-1B.0.25mol·L-1C.0.45mol·L-1D.0.225mol·L-1
3.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0×10-3mol
4.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
5.将含有0.400mOLCu(NO3)2和0.400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0.300mOL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3.36L B.6.72LC.小于5.60LD.大于5.60L
6.有一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恒温条件下,向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如Ⅰ中所示,然后改变条件做了另外三组实验,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如Ⅱ、Ⅲ、Ⅳ中所示。
A
B
C
Ⅰ
0.050mol·L-1
0.050mol·L-1
0.050mol·L-1
Ⅱ
0.070mol·L-1
0.070mol·L-1
0.098mol·L-1
Ⅲ
0.060mol·L-1
0.060mol·L-1
0.040mol·L-1
Ⅳ
0.080mol·L-1
0.080mol·L-1
0.12mol·L-1
针对上述系列实验,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由Ⅰ中数据可计算出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20
B.Ⅱ中的数据可能是通过增大C的浓度来实现的
C.若Ⅲ中只是升高温度,则与Ⅰ比较,可以判断出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由Ⅳ中的数据得出,通过压缩容器的体积就可以实现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8.将总物质的量为nmol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x=V/(11.2n)B.09.在铁和氧化铁混合物15g中,加入稀硫酸150mL,能放出H21.68L(标准状况)。
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未见颜色变化。
为了中和过量的H2SO4,且使Fe2+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3mol·L-1的NaOH溶液20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5mol·L-1B.2mol·L-1C.2.5mol·L-1D.3mol·L-1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二、填空题
11.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做化学平衡。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A为0.1mol/L的(NH4)2SO4溶液,在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2)B为0.1mol/LNaHCO3溶液,请分析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3)C为FeCl3溶液,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溶液以抑制其水解,若把B和C溶液混合,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D为含有足量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在25℃时,Ksp(AgCl)=1.8×10-10。
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
①100mL蒸馏水中;②100mL0.2mol/LAgNO3溶液中;③100mL0.1mol/L氯化铝溶液中;④100mL0.1mol/L盐酸中,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c(Ag+)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②中氯离子的浓度为mol/L。
12.(2012·广东,31)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S2O
+2I-===2SO
+I2(慢) I2+2S2O
===2I-+S4O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
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
与S2O
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
n(S2O
)∶n(S2O
)。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K2S2O8溶液
水
KI溶液
Na2S3O8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0
0.0
4.0
4.0
2.0
②
9.0
1.0
4.0
4.0
2.0
③
8.0
Vx
4.0
4.0
2.0
表中Vx=mL,理由是。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
)~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上图,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
该电池反应为:
2Li(s)+I2(s)=2LiI(s) ΔH
已知:
4Li(s)+O2(g)=2Li2O(s) ΔH1
4LiI(s)+O2(g)=2I2(s)+2Li2O(s) ΔH2
则电池反应的ΔH=;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极。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解析
1
A
从0到t1时刻,Δc(A)=0.8mol/L-0.2mol/L=0.6mol/L,Δc(B)=0.5mol/L-0.3mol/L=0.2mol/L,Δc(C)=0.4mol/L,三者之比例为0.6∶0.2∶0.4=3∶1∶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A+B
2C,A项正确;在t1~(t1+10)s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A)=3v(B)≠0,B项错误;t1s时,A的转化率为
×100%=75%,C项错误;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
=
mol/(L·s),D项错误。
2
A
Al3++3OH-=Al(OH)3↓,则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3mol·L-1,则c(Al3+)×3+c(K+)=2c(SO42-),则c(K+)=0.2mol·L-1。
3
C
该题为铜跟适量的浓硝酸的反应,适量意味着硝酸完全反应,随着硝酸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减少,硝酸由浓硝酸变为稀硝酸,反应由Cu+4HNO3=Cu(NO3)2+2NO2↑+2H2O;过渡为3Cu+8HNO3=3Cu(NO3)2+NO↑+4H2O。
所以生成的气体为NO2和NO的混合气体,不能简单地按上述某一个反应进行计算。
简单的解题方法是运用守衡法,即抓住N守衡,将参加反应的总的硝酸分成两部分:
一是起酸的作用的硝酸,Cu~Cu(NO3)2~2HNO3;二是作为氧化剂的硝酸,等于NO2和NO之和。
4
C
该题看似中和反应计算,实际可将其转换为稀释型计算:
1滴NaOH溶液(0.05mL)被稀释为50mL的氯化钠(中性)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被稀释了1000倍,故其pH降低3,由原来的pH等于13变成10。
由此看出转换思维在转换问题的难度及过程方面很值得同学去探讨。
5
C
根据电子守恒规律,当在阴极析出0.3molCu时,电子转移为0.6mol。
此时在阴极上0.4molCl-已全部反应,除生成0.2molCl2外,还有0.2molOH-失电子生成O2:
4OH--4e-=2H2O+O2↑。
0.2molOH-失e-生成0.05molO2,放出气体最多为:
0.25mol×22.4L/mol=5.6L,考虑Cl2的溶解应小于5.60L。
6
D
选项A结论正确,由Ⅰ中数据可计算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选项B结论正确,增大C物质的浓度,平衡左移,A、B的浓度也会增大,但是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一定比开始时的大。
选项C结论正确,分析Ⅲ和Ⅰ中的数据可知:
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选项D结论错误,将Ⅳ中A、B、C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K≠20,单纯地通过压缩容器的体积无法实现。
7
B
A项中无NaCl分子,C项中不是溶于1.00L水,而应是配成1.00L溶液,D项中产生的氯气只有0.5mol即11.2L(标准状况)。
B正确。
8
D
据题意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xmol,Al的物质的量为n(1-x)mol,产生的H2是溶液中的H+获得Na、Al失去的电子而生成的,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产生H2的物质的量=nx+3n(1-x)]/2mol,根据反应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和题中“金属没有剩余”,可知n(Na)≥n(Al),即0.5≤x<1。
当x=1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5nmol,即11.2nL;当x=0.5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nmol,即22.4nL,故产生H2的体积的取值范围为11.2n9
B
最后溶液中只有NaSO4,因为NaOH共,故NaSO4为0.3mol,所以H2SO4为0.3mol。
10
D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
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V1=10-(14-b)V2V1/V2=10a+b-14,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11
(1)c(NH
)>c(SO
)>c(H+)>c(OH-)
(2)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溶液中c(OH-)>c(H+),故溶液显碱性
(3)盐酸(或HCl)
Fe3++3HCO
=Fe(OH)3↓+3CO2↑
(4)②>①>④>③ 9×10-10
(1)(NH4)2SO4溶液中NH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2)NaHCO3溶液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3)为抑制FeCl3水解常加入盐酸,Fe3+与HCO
可发生双水解;
(4)Ag+浓度与溶液中的Cl-浓度有关,即c(Ag+)·c(Cl-)=Ksp。
12
(1)S2O
<2
(2)2.0 保证三组实验体积相等都为20mL,这样才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4)0.5(ΔH1-ΔH2) 正
(1)快反应消耗I2,因此当溶液中S2O
耗尽,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根据提供两个反应的总反应:
S2O
+2S2O
===2SO
+S4O
,为确保观察到蓝色,n(S2O
)/n(S2O
)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小于2。
(2)根据①②,溶液总体积为20mL,则Vx=2.0。
(3)降低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S2O
)减小的慢;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S2O
)减小的快。
(4)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减去第二反应后再除以2,可得:
2Li(s)+I2(s)===2LiI(s),则ΔH=(ΔH1-ΔH2)/2,根据电池总反应,该电池工作时I2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
注意点
1.从知识层面上:
(1)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在非标准状况下也可能是22.4L·mol-1。
(2)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
①对于强酸溶液,c(H+)每稀释10n倍,pH增大n个单位,但不突破7。
②对于强碱溶液,c(OH-)每稀释10n倍,pH减小n个单位,但不突破7。
③对于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倍数时,pH变化程度不同,其结果是强酸(或强碱)pH变化大,而弱酸(或弱碱)pH变化小。
2.从能力层面上:
(1)向水中加入H+(酸)、OH一(碱)会抑制水的电离,而且H+、OH一的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越强;向水中加入能消耗H+或OH一的物质(如:
能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而且生成盐的弱酸、弱碱越弱,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越强;由于电离吸热,所以,升温能促进水的电离。
但只要温度不变,水溶液(稀溶液)中的c(H+)·c(OH一)就不变,温度升高会使c(H+)·c(OH一)增大。
(2)对于某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也一定,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转化关系式为:
c=ρω/M。
若以ω1、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bmol/L的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且知a=kb,则W1=kW2吗?
利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转换公式c=ρω/M,设溶液密度分别为ρa、ρb,所以
W1:
W2=M﹒a/a]∶M﹒b/b]=k﹒a/b]
当ρa>ρb时,ω1>kω2
当ρa<ρb时,ω13.从应试层面上:
(1)审题时看清求的是气体的“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
(2)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3)注意单位的标准表达。
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而不是g。
(4)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采用。
(5)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25mL”),看清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还是每份中的有关量。
(6)给出两种反应的量,要考虑一种反应物过量,要做出判断。
(7)题目中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的,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等主要计算过程不要省略,计算过程要带单位及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8)解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