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969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docx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

勘察和地基处理强制性条文

3.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1)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2)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3)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

8.1.4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3.0.3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建造在坡地或斜坡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和挡土结构、基坑支护等工程,尚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验算时应计及水平膨胀力的作用。

5.2.2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m。

5.2.16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地基变形允许值应符合表5.2.16的规定。

表5.2.16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功能要求确定。

表5.2.16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

结构类型

相对变形

变形量(mm)

种类

数值

砌体结构

局部倾斜

0.001

15

房屋长度三到四开间及四角有构造柱或配筋砌体承重结构

局部倾斜

0.0015

30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

框架结构无填充墙时

变形差

0.001l

30

框架结构无填充墙时

变形差

0.0005l

20

当基础不均匀升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变形差

0.003l

40

注: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了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地基设计的安全,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

地基设计的原则如下:

1各类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2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这是由于因地基变形造成上部结构的破坏和裂缝的事例很多,因此控制地基变形成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在满足承载力计算的前提下,应按控制地基变形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建造在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本规范2002版增加了对地下水埋藏较浅,而地下室或地下建筑存在上浮问题时,应进行抗浮验算的规定。

3.0.5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的最不利组合和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按地基承载力计算和地基变形计算以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相应的作用效应为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在计算挡土墙、地基、斜坡的稳定和基础抗浮稳定时,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的基本组合,但规定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中作用的分项系数均为1.0。

在根据材料性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作用的基本组合。

此时,S中包含相应作用的分项系数。

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除岩石地基外,位于天然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筏形或箱形基础应有适当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筏形和箱形基础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严格执行。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建设土地紧张,高层建筑设地下室,不仅满足埋置深度要求,还增加使用功能,对软土地基还能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所以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地基变形计算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建筑物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都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或生活,危及人们的安全,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表5.3.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地基土类别

中、低压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0.002

0.003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

柱基的沉降差

框架结构

0.002l

0.003l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0.0007l

0.001l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

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0.005l

0.005l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

(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纵向

0.004

横向

0.003

多层和高层建筑

的整体倾斜

Hg≤24

0.004

24<Hg≤60

0.003

60<Hg≤100

0.0025

Hg>100

0.002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

200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Hg≤20

0.008

20<Hg≤50

0.006

50<Hg≤100

0.005

100<Hg≤150

0.004

150<Hg≤200

0.003

200<Hg≤250

0.002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

Hg≤100

400

100<Hg≤200

300

200<Hg≤250

200

注:

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了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本规范从编制1974年版开始,收集了大量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统计其变形特征值,从而确定各类建筑物能够允许的地基变形限制。

经历1989年版和2002年版的修订、补充,本条规定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对表5.3.4中高度在100m以上高耸结构物(主要为高烟囱)基础的倾斜允许值和高层建筑物基础倾斜允许值,分别说明如下:

(一)高耸构筑物部分:

(增加H>100m时的允许变形值)

1国内外规范、文献中烟囱高度H>100m时的允许变形值的有关规定:

1)我国《烟囱设计规范》(GBJ51-83)见表8

表8        基础允许倾斜值

烟囱高度H(m)

基础允许倾斜值

100

150

200

≤0.004

≤0.003

≤0.002

上述规定的基础允许倾斜值,主要根据烟囱筒身的附加弯矩不致过大。

2)前苏联地基规范СНИП2.02.01—83(1985年)(表9)

表9        地基允许倾斜值和沉降值

烟囱高度H(m)

地基允许倾斜值

地基平均沉降量(mm)

100

200

300

1/(2H)

1/(2H)

1/(2H)

300

200

100

3)基础分析与设计(美)J.E.BOWLES(1977年)

烟囱、水塔的圆环基础的允许倾斜值为0.004

4)结构的允许沉降(美)M.I.ESRIG(1973年)

高大的刚性建筑物明显可见的倾斜为0.004

2确定高烟囱基础允许倾斜值的依据:

1)影响高烟囱基础倾斜的因素

①风力

②日照

③地基土不均匀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④由施工误差造成的烟囱筒身基础的偏心

上述诸因素中风、日照的最大值仅为短时间作用,而地基不均匀与施工误差的偏心则为长期作用,相对的讲后者更为重要。

根据1977年电力系统高烟囱设计问题讨论会议纪要,从已建成的高烟囱看,烟囱筒身中心垂直偏差,当采用激光对中找直后,顶端施工偏差值均小于H/1000,说明施工偏差是很小的。

因此,地基土不均匀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是高烟囱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即倾斜)的重要因素。

确定高烟囱基础的允许倾斜值,必须考虑基础倾斜对烟囱筒身强度和地基土附加压力的影响。

2)基础倾斜产生的筒身二阶弯矩在烟囱筒身总附加弯矩中的比率

我国烟囱设计规范中的烟囱筒身由风荷载、基础倾斜和日照所产生的自重附加弯矩公式为:

式中:

G——由筒身顶部算起h/3处的烟囱每米高的折算自重(kN);

h——计算截面至筒顶高度(m);

H——筒身总高度(m);

——筒身代表截面处由风荷载及附加弯矩产生的曲率;

αhz——混凝土总变形系数;

Δt——筒身日照温差,可按20℃采用;

m0——基础倾斜值;

γ0——由筒身顶部算起0.6H处的筒壁平均半径(m)。

从上式可看出:

当筒身曲率

较小时附加弯矩中基础倾斜部分才起较大作用,为了研究基础倾斜在筒身附加弯矩中的比率,有必要分析风、日照、地基倾斜对上式的影响。

在m0为定值时,由基础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与总附加弯矩的比值为   

显然,基倾附加弯矩所占比率在强度阶段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后者较前者大些。

现以高度为180m、顶部内径为6m、风荷载为50kgf/m2的烟囱为例:

在标高25m处求得的各项弯矩值为

总风弯炬      Mw=13908.5t-m

总附加弯矩Mf=4394.3t-m

其中 风荷附加  Mfw=3180.4

日照附加Mr=395.5

   地倾附加  Mfj=818.4(mθ=0.003)

可见当基础倾斜0.003时,由基础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仅占总弯矩(Mw+Mf)值的4.6%,同样当基础倾斜0.006时,为10%,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筒身达到明显可见的倾斜(0.004)时,地基倾斜在高烟囱附加弯矩计算中是次要的。

但高烟囱在风、地震、温度、烟气侵蚀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工作,筒身又为环形薄壁截面,有关刚度、应力计算的因素复杂、并考虑到对邻接部分免受损害,参考了国内外规范、文献后认为,随着烟囱高度的增加,适当地递减烟囱基础允许倾斜值是合适的,因此,在修订TJ7-7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21时,对高度h>100m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允许倾斜值可采用我国烟囱设计规范的有关数据。

(二)高层建筑部分

这部分主要参考《高层建筑箱基设计规程》JGJ6有关规定及编制说明中有关资料定出允许变形值。

1我国箱基规定横向整体倾斜的计算值α,在非地震区宜符合

,式中,b为箱形基础宽度;H为建筑物高度。

在箱基编制说明中提到在地震区值宜用

2对刚性的高层房屋的允许倾斜值主要取决于人类感觉的敏感程度,倾斜值达到明显可见的程度大致为1/250,结构损坏则大致在倾斜值达到1/150时开始。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

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

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

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

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6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

7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8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山区地基设计应重视潜在的地质灾害对建筑安全的影响,国内已发生几起滑坡引起的房屋倒塌事故,必须引起重视。

6.3.1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实的填土提出质量要求。

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在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填土场地,但多数情况是未经填方设计,直接将开山的岩屑倾倒填筑到沟谷地带的填土。

当利用其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方法进行处理。

不允许将未经检验查明的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

6.4.1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滑坡是山区建设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的滑坡是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有的是在工程活动影响下产生的。

滑坡对工程建设危害极大,山区建设对滑坡问题必须重视。

7.2.7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性土时,设计采用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规定了复合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地基设计的安全,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

复合地基是指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桩)组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按增强体材料可分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无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

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以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

7.2.8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强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可直接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通过增强体载荷试验结合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区经验确定。

桩体强度较高的增强体,可以将荷载传递到桩端土层。

当桩长较长时,由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板宽度较小,不能全面反映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因此单纯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结果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能由于试验的载荷板面积或由于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试验方法,当采用设计褥垫厚度进行试验时,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宜采用基础宽度相等的载荷板进行试验,当基础宽度较大试验有困难而采用较小宽度载荷板进行试验时,应考虑褥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必要时应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有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8.2.7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2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

3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

4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规定了扩展基础的设计内容: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受剪切承载力计算、抗弯计算、受压承载力计算。

为确保扩展基础设计的安全,在进行扩展基础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

8.4.6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柱下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通常由冲切控制,因此平板式筏基设计时板厚必须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8.4.9平板式筏基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0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平板式筏基内筒、柱边缘处以及筏板变厚度处剪力较大,应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8.4.11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了梁板式筏基底板的设计内容:

抗弯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受剪切承载力计算。

为确保梁板式筏基底板设计的安全,在进行梁板式筏基底板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

8.4.18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应满足底层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对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力的影响。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处与结构柱、剪力墙交界处承受较大的竖向力,设计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8.5.10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为避免基桩在受力过程中发生桩身强度破坏,桩基设计时应进行基桩的桩身强度验算,确保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

8.5.13桩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摩擦型桩基。

2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4的规定。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地基基础设计强调变形控制原则,桩基础也应按变形控制原则进行设计。

本条规定了桩基沉降计算的适用范围以及控制原则。

8.5.20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

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桩基承台的柱边、变阶处等部位剪力较大,应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8.5.22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桩基承台与柱、桩交界处承受较大的竖向力,设计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9.1.3基坑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支护结构体系的方案和技术经济比较;

2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

3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和变形计算;

4地下水控制设计;

5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设计;

6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7基坑工程的监测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安全,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从稳定、强度和变形等三个方面满足设计要求:

1稳定:

指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即不发生土体的滑动破坏,因渗流造成流砂、流土、管涌以及支护结构、支撑体系的失稳。

2强度:

支护结构,包括支撑体系或锚杆结构的强度应满足构件强度和稳定设计的要求。

3变形:

因基坑开挖造成的地层移动及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变形,不得超过基坑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变形允许值,不得影响基坑工程基桩的安全或地下结构的施工。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应包括对支护结构和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并提出各项监测要求的报警值。

随基坑开挖,通过对支护结构桩、墙及其支撑系统的内力、变形的测试,掌握其工作性能和状态。

通过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了解基坑降水和开挖过程中对其影响的程度,做出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性的评价。

9.1.9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基坑开挖是大面积的卸载过程,将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变化及地面沉降。

降雨或施工用水渗入土体会降低土体的强度和增加侧压力,饱和黏性土随着基坑暴露时间延长和经扰动,坑底土强度逐渐降低,从而降低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基底暴露后应及时铺筑混凝土垫层,这对保护坑底土不受施工扰动、延缓应力松弛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雨季施工中作用更为明显。

基坑周边荷载,会增加墙后土体的侧向压力,增大滑动力矩,降低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在基坑周围堆土,形成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超载。

9.5.3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一致,必须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当采用内支撑结构时,支撑结构的设置与拆除是支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对支撑结构的设置和拆除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