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823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美教案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

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

带刺的朋友。

(板书课题)

  3.师:

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

(刺猬)

  4.师:

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

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

小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用简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

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交流。

  (板书:

偷枣)

说明:

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

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

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媒体出示: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

这里,老师有一个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

(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

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

(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

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五、作业

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

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

1.师: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师:

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

“钦佩、本事”什么意思?

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

(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

(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

小作者说,刺猬偷枣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

【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第5—10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

聪明机灵

说明: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

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师: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想一想,刺猬还能用它身上的刺来干什么呢?

课后请读一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原文,了解关于小刺猬的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吧!

  

四、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

【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

高明聪明机灵

 

(教学反思参考1)带刺的朋友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

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

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一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

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

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参考2)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

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

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

但是,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

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目的性不明显。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其它方面,我的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楚、明白,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等等。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带刺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文中刺猬的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从刺猬偷枣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1、师: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15带刺的朋友,轻声齐读课题。

边读边想: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在课题中写刺猬呢?

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什么感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

到底刺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让作者这么喜欢它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1、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

(板书:

喜爱)

出示:

作者通过讲述刺猬________事件写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提示:

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2、课文写了什么事?

请找出对应的小节。

3、交流。

(板书:

偷枣:

2-9)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过渡:

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想一想哪一段中枣子更诱人?

1、出示: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1、2组3、4组读,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2)交流。

3)小结:

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

结合课文的内容选用第二句更合适,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

4)指导朗读:

比喻要读得优美些,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二)学习2-9节“刺猬偷枣”

过渡:

这么诱人的枣子,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了。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节,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划出来。

1)交流,出示:

我暗暗钦佩: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板书:

钦佩高明)

(1)板书,谁来解释“高明”?

(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联系上下文说说高明的意思?

(2)刺猬偷枣技术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过渡:

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小动物偷枣的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指名开火车接龙读课文2-9节,其他同学用曲线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并圈出能说明刺猬偷枣高明的关键词。

1)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

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

2)指名交流:

读读句子,体会。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就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①理解“诡秘”---(诡异、神秘)

②这个诡秘说明什么?

(小心翼翼、警惕性高)(板书:

爬树)

③指导朗读刺猬诡秘地向上爬着,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些。

(2)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板书:

摇枣)

①这里的“兴许“是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它的近义词?

(好像、可能、大概„„)

★②这是一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为什么作者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

(天黑,看不清。

作者表达前后呼应。

 ③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内容作的推测呢?

与下文作者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

(用词严谨)

  ④★“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

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

请大家猜一猜!

(我摇我摇我摇摇摇!

多摇几个枣,给我小宝宝;多摇几个枣,好好吃个饱。

  ▲读、背(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背、自己背)

  (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

(板书:

落地)

  ①★“径直”(结合语境理解):

笔直、直接。

  ②为什么要直接掉下来?

节约时间(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③▲读、背(做动作背)

  (4)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板书:

归枣)

  ①★散落:

示读音sǎn没有约束;松开。

  sàn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东

  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读。

②这时的刺猬高明在哪儿?

(打滚),想象读:

“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地方?

③★“归”(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聚拢。

  ④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

(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交流,这刺猬真!

  ⑤★想象刺猬忙碌着把枣子聚拢在时,刺猬心里怎么想的:

  ⑥▲读、背(同桌互相背)

  (5)你猜怎么着?

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板书:

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①★读准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怎么着、扎、长、兴

 ③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内容作的推测呢?

与下文作者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

(用词严谨)

  ④★“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

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

请大家猜一猜!

(我摇我摇我摇摇摇!

多摇几个枣,给我小宝

  宝;多摇几个枣,好好吃个饱。

  ▲读、背(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背、自己背)

  (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

(板书:

落地)

  ①★“径直”(结合语境理解):

笔直、直接。

  ②为什么要直接掉下来?

节约时间(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③▲读、背(做动作背)

  (4)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板书:

归枣)

  ①★散落:

示读音sǎn没有约束;松开。

  sàn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东

  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读。

  ②这时的刺猬高明在哪儿?

(打滚),想象读:

“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

  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

  一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地方?

③★“归”(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聚拢。

  ④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

(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交流,这刺猬真!

  ⑤★想象刺猬忙碌着把枣子聚拢在时,刺猬心里怎么想的:

  ⑥▲读、背(同桌互相背)

  (5)你猜怎么着?

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板书:

  滚扎枣、驮枣快跑)

  ①★读准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怎么着、扎、长、兴

 ②★这时的刺猬又高明在哪儿?

驮、跑(动作描写)

  ③★这里作者又做了大胆的猜测,说明刺猬的机灵。

  ④▲读、背(读出刺猬偷枣时灵巧、敏捷的语气)

  5)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刺猬偷枣的过程,但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我们

  也能把讲个八九不离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然后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这

  句话作为总起句,同桌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复述时,请用到“爬、摇、掉、归、打滚、扎、驮、跑”着8个动词,还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

  接词使自己的复述更连贯。

  6)指明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7)小结:

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

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