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166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docx

金二中上半年教案

金二中2012~2013学年上半年《篆刻入门》课程教案

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

篆刻入门

主讲教师:

王洪真/浙师大芙蓉印社

教学材料:

自编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类

授课时间:

每周两课时;共18课时

授课对象:

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知识;

2、让更多人了解篆刻,揭开篆刻在一些人心中的神秘面纱;

3、为喜欢篆刻的朋友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进步平台,让更多人学习篆刻,喜欢篆刻,投身到篆刻工艺中去;

4、宣传印章钤盖章法技法,规范印章使用,促进书法绘画等当中印章的更加精准的使用;

5、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培养健康审美的情操。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共安排18课时,共计八讲,每讲两课时,最后两课时作为自主创作以及测验。

第一讲:

篆刻材料用品、篆刻历史、流派、名家等

1.使对篆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大致的认知,使学生对即将从事之事有一个初步印象;

2.第一节课没有准备工具,因此以理论为主,但不会讲此时如何捉刀;

3.阐释工具之于技艺的关系,并在介绍工具同时稍微提带一下内容,让学生更具条理性,激起兴趣,能促进自主研讨更好。

第二讲:

篆书

1.了解并能自己慢慢摸索临习篆书《峄山碑》,了解篆刻所用文字;

2.对篆书书法方面有认识,并能知道书法和篆刻当中篆书是有差异的;

3.开阔学生视野,了解除篆刻以外的一些传统文化经典。

第三讲:

入门拓印

1.知道多种拓印方法;

2.基本能够掌握至少一种拓印上石方法;

3.基本能够使用工具书来查找文字、印稿,能使用一些旧本工具书。

第四讲:

奏刀之冲刀

1.掌握冲刀基本方法;

2.能够利用冲刀法刻出一些印章。

第五讲:

奏刀之切刀

1.掌握切刀基本方法;

2.能够比较规范使用切刀。

第六讲:

章法布局、印章类别

1.了解印章印面章法分间布白的规律;

2.了解印章基本类别(就形制而言,非名称,名称后置于第八讲,与入印同讲);

3.对冲刀切刀混合使用基本能够操控。

第七讲:

汉印临摹

1.了解汉印在篆刻史上的地位、汉印形制;

2.为规范学习篆刻打铺垫,不至于让学生学治印走弯路;

3.实例练习。

第八讲:

入印、边款及其它

1.了解并掌握一些印章钤盖规则;

2.印章边款的大概拓印方法;

3,。

其它一些适当补充、延伸。

第九讲:

测评等。

四、课程实施说明

(一)教学方法

1.讲解与实练相结合,老师示范与学生摸索相搭配;

2.创造和谐融洽的授课环境,拉近彼此距离,使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3.有步骤,明目的,有方向;

4.授课时适当延伸,增加趣味性和深度、广度;

5.培养自豪感,让学生没有或少有负担感。

(二)场地设备

普通教室,需要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备播放录音、视频之需。

(三)班级规模

40人以内为宜。

五、课程评价建议

(一)评价建议

1.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3.重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等。

4.评价目的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诵读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指标

1.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

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模块修习课时10%、学习态度10%、作业情况15%、过程检测成绩5%。

2.修习课时:

学生上课出勤①修满2/3课时者,合格(10分);②不满2/3课时者,不合格,需重修。

3.学习态度:

①课堂学习状态(守纪、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践等);②学习卷(课前、课中、课后)。

等级:

①优秀(10分);②良好(8-9分);③合格(6-7分);④需努力(6分以下)。

4.作业情况:

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纠错。

等级:

①优秀(14-15分);②良好(11-13分);③合格(9-10分);④需努力(9分以下)。

5.过程检测:

课堂实践检测。

年级前40%为优秀(5分),年级前41%-70%为良好(4分),年级前71-95%为合格(3分),年级后5%为需努力(1分)。

6.期末考试:

以成绩的60%直接计入终结性评价。

一、始业课

教学目的:

增进师生了解,促进学生对师生的重视,为随后课堂权威增加筹码。

教学重点:

师生相互了解,初步介绍课程

教训难点:

师生相互信任,学生信服老师。

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见面,新鲜感。

但是本次课如果课程基调不对,对后面上课有影响。

故应当配合随后上课

时间分配:

师生相互介绍10分钟,课程5分钟,篆刻相关介绍10分钟;老师作品展示10分钟。

教学环境:

桌椅黑板

教学过程:

上课。

老师先上课点名,随后对《篆刻入门》课程进行介绍。

然后讲解芙蓉印社。

1984年建社,是全国高校第一个印学社团。

挂靠浙师大美院。

《篆刻入门》课程是由金二中和浙师大相关单位联系,由芙蓉印社具体实施的课程。

然后对教师本身进行介绍。

并展示部分老师的书法、篆刻作品。

最后讲解关于篆刻方面的一些大致步骤的分析。

提出一些关键词如“摹印”、“上稿”、“奏刀”、“拓印”、“边款”等。

第二课:

篆书

教材分析:

邓散木《篆刻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篆书部分,有发展有侧重有深度,故选取作为教材。

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故只提大框架。

关于篆书的演变过程,当涉及印章演变过程时,取刘江的陶拍说。

具体见于刘江著《中国印章艺术史》(西泠印社出版)。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大多对书法接触不多,对篆书了解尤其少,而关于特定用于刻印的摹印篆更可能根本没听说过。

于是本堂课以普及知识为主,通过对书法用具的简介,写字姿势的讲解,以及对篆书历史的大致介绍,让同学们能够大致了解。

同时为有意深入研究的同学提供适当的思路。

始业课上已经对篆刻、对芙蓉印社、对西泠等等有了简要提及,因此在本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相对比较高,故而适当充实知识点,有助于掌握,同时方便对整门课进行大致的、通篇的了解。

重点:

1,篆书《峄山碑》的介绍和临习说明;

2,书法和篆刻当中篆书的关系。

其区别和联系;

3,摹印篆的演化史。

难点:

1,书写技巧的掌握,比如五指执笔法,比如身体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篆书结构特点,对称、圆笔、不骄不躁;

2,书法篆刻中篆书的区别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小结

篆书的演化5分钟

讲解、理清知识脉络,针对一些重难点进行介绍和说明。

了解为主

本堂课以知识普及为主,故,学生更多的是自己听讲。

《峄山碑》临写15分钟

对工具、执笔法进行普及性讲解。

讲解《峄山碑》帖子和字,讲解小篆的大致书写规则

跟着学握笔;翻看发下来的印刷的《峄山碑》选页

摹印篆演化5分钟

摹印篆是什么;摹印篆的发展;为什么讲摹印篆;其用途

理解记忆为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物演示

教学环境:

黑板(白板),粉笔等板书材料

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通过对篆书书写的介绍,拓展学生知识面,大致了解书法学习操作过程,方便随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篆书历史的介绍,增进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增进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摹印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篆刻用字的大致规范,方便随后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同时为最后期末自己名章的设计打基础。

学生目标:

大致了解篆书的发展过程;知道如何拿毛笔;了解篆书的结字规则。

教学过程:

上课。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通过篆刻这个词的分解,“篆”和“刻”二字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篆。

也就是篆书。

然后将篆书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大篆,然后小篆,再次是汉篆及随后。

关于大篆,从文字产生讲起,选取许慎的造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进行汉字起源的讲解。

结合邓散木技术和艺术的产生的关系的想法进行说明。

然后稍提一下《河图》,顺承而下说夏朝文字的缺失和推测,孔子家的壁中书的楔形文字,随后进入商朝,讲殷墟甲骨文。

顺带讲明中国号称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在此处的体现。

甲骨以下,周朝的金文,金为吉金,铜用于钟鼎彝器,礼乐均服,故以铜为吉金,金文指铜器上的文字,而非黄金上的文字。

同时,对金文同义的“钟鼎文”的命名进行阐述。

迈入春秋战国,割据混战,文字变化怪诞,故,此时的文字“战国文字”以难以辨识著称。

其中有秦朝的石鼓文,籀文,于是,此处大篆收拢。

进入秦朝统一文字,李斯作小篆,秦篆的体现。

汉初服秦制,故此时不归入汉篆而算秦篆遗风。

再讲汉篆,乃至于随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个时段的篆书的特点一语带过。

稍稍留意唐朝的李阳冰,清朝中后期以后金石学中兴以后的状况。

然后将关于书法方面。

首先是工具。

笔墨纸砚一语带过。

其次,关于执笔,五指执笔法,擫押勾顶抵,关于姿势,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肘,关于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讲了以后,看看同学做的怎么样,适当纠正。

然后说篆书的书写。

先是《峄山碑》。

此碑原石已失,此为宋拓本摹刻的。

但是仍然能看出李斯气息,故选此作为法帖。

适当说说为什么不选清篆。

关于篆书书写,注意行笔三个步骤,起,行,收。

关于字的结体,注意圆转对称,重心安稳。

此时,让大家自己看帖子体会,并在桌子上适当书空。

(由于篆书部分只有一节课,故不让学生特地准备书法工具。

关于摹印篆,摹印篆是秦汉时期适应篆刻的一类文字。

一如虫书用于旗帜,殳书用于兵器一样。

讲解摹印篆跟普通小篆的区别。

同时说明书法和篆刻当中所使用的文字的区别。

摹印篆变方了,同时有笔画减省,有挪让和补白。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小结。

下课。

教学反思:

由于第一堂课自己携带书法作品过来成功让同学感觉到老师的“高端”,故而本堂课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也听的一愣一愣的,总体感觉良好,师生配合也不错。

但是由于知识量太大,多是我在讲,故而传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到位。

第三课:

述印

教材分析:

刘江著《中国印章艺术史》(西泠印社2007年第二版)叙述印章颇为完备,同时有大量例证虽体量稍大,但已经精简提纯,故,可用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印章体制不是特别关心,更期望早点自己动手操作,但是本节对后面有一定影响,不可或缺,故仍讲之。

重点:

1,印章大的分类

2,官印和私印相互区分,知道汉印是学印正宗;

3,关于汉印,汉白文印。

难点:

1,为什么选择汉印作为范本进行临摹

2,朱文和白文的区分

3,分类名词的掌握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小结

印章的发展史10分钟

讲解,梳理思路,对主要种类进行突出讲解

了解为主

本堂课以知识普及为主,故,学生更多的是自己听讲。

印章分类15分钟

官印、私印;战国鉨、秦汉玺;名印;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摹印篆、鸟虫书、肖形印

重点记忆汉代白文印,分清朱文和白文

关于汉印5分钟

汉印的分类,什么算汉印,大致的特点

重点记忆和掌握

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物演示

教学环境:

黑板(白板),粉笔等板书材料;印章实物材料

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理清篆刻的发展思路,介绍印章的种类。

顺便从历史的角度掺入趣味性历史,增进课堂活跃度,也加深记忆,吸引同学对课堂的关注。

知道汉印在印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目标:

知道篆刻学习入门材料,能够初步区分朱白文印。

能够区分大的印章种类。

知道名章。

教学过程:

上课。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首先通过对印章的叙述引出其历史。

随后介绍三种印章起源的假设,同时借助这三种假设对篆刻的主要特征进行初次阐述。

陶拍、物勒工名等对印章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出“商三鉨”。

结合郭沫若的考证大致说明,了解为主,增长见识。

随后过渡到春秋玺印、战国鉨。

春秋时期鉨印并无确切实物。

因为当时环境等与战国相似,考证不便。

同时发掘的不规范导致时间断层难以精确。

相信国家搞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考会对此有一定帮助。

介绍战国鉨印中的大致分类,官私鉨印,然后就各自特点进行简要描述。

另,对于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一印稍加介绍。

降至秦朝,享国日短,却不可磨灭,对秦印做一定提及,随后顺秦印的思路和脉络讲早期汉印。

汉初至武帝时,沿用秦制,随后董仲舒变法,稍改。

新莽时期以及东汉印章,各自介绍,重点在东汉白文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由于因承汉制,故,列入汉印名目。

此时注意几枚印,“皇后之玺”、“皇帝信玺”、“淮阳王玺”、“文帝行玺”几枚印的各自时代,在有时间的情况下,选讲。

关于“巧工司马”,说明此印是三国时期吴国印章,但是汉风浓,仍算汉印。

随后隋唐的蟠条印、宋朝九叠文、西夏西夏文印、元朝八思巴文印、明朝九叠篆、柳叶篆、玉箸篆等分别入印、清朝汉满文同时入印等,官印无多少艺术价值,从略,一语带过。

随后说其私印。

唐代李泌“端居室”印是斋馆印的肇始。

宋朝文人开始参与,如米芾米元章,元朝赵孟頫的“圆朱文(元朱文)”,元朝吾丘衍的《学古编》、王冕花乳石入印分别提及。

明朝文彭的开创之功,吴门派和灯光冻石入印讲到。

何震何主臣的闪耀,顾从德《集古印谱》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明朝其他人的作为,略提。

清朝的纷纭和兴起缘由,再讲讲浙派之与西泠印社,民国以及现代,一语带过。

印章分类,两大类,文字印和图像印。

文字印分官印和私印。

私印的大体分类:

姓名印、字号印、斋馆印、收藏印、鉴赏印、吉语印、闲章等。

另,从文字钤盖效果说,朱文和白文印的区别,朱白相间印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同学加深印象。

以上两部分纯靠叙述,没什么吸引和亮点,纯属知识拓展。

随后重点介绍汉白文印。

白文印的外圆内方,白文印印文的分间布白,内容上司马是什么意思。

三字印四字印五字印各自。

然后介绍几个人,何震、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

提醒下节课过来时准备工具,下节课开始动手。

主要准备的工具是小楷笔、墨汁、墨盒等,或是铅笔、细尖中性笔。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小结。

下课。

教学反思:

计算失误。

同学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故对本堂课没什么感觉。

于是提前讲解关于摹印方面的东西。

对于印章的临摹、临摹范本的选择等作了必要说明。

同时推荐学生几本书,让自己回去有兴趣阅读。

一是沙孟海的《印学史》,一是邓散木的《篆刻学》,还有就是《故宫博物馆藏古玺印选》、《上海博物馆藏印选》等。

对于清代印人,暂不列入介绍范围。

第四讲:

拓印

教师:

王洪真(乐石)

教材分析:

刘江著《篆刻艺术》,书本不厚,但是对于摹印介绍还是不错。

可资参考,故选之。

因为摹稿上石和拓印部分一般书上较少涉及,故,资料不全面,个人收集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操作经验进行讲解。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热情度较高,当印稿发下去以后就迫不及待,这是好现象,但是容易忽略掉老师的讲解,故而本堂课最好讲解精炼为主,同时一边讲解一边实际操作演示。

再下去实际指导。

重点:

1,摹印

2,如何拓稿上石

3,石头和刀相关注意事项

难点:

1,摹印时印章细节的把握

2,拓印时洗甲水量的掌握和按压力度的把握,直至最后印面效果的呈现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小结

材料、工具介绍3分钟

强调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着重记忆

本堂课开始进行实际操作,课堂随时强调工具使用时的安全性。

如何摹印15分钟

教师先行讲解,随后在学生自主操作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指导

结合印稿进行实际操作,不需要整枚印全部摹好,重点是掌握技巧,其他可以课后完成

拓稿上石15分钟

先行介绍传统拓印方法,供了解和参考。

随后讲解并演示如何用A4纸打印的油墨印稿的上石

操作其中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物演示、学生实践

教学环境:

黑板(白板),粉笔等板书材料;印章实物材料;印稿(教师复印准备)、拷贝纸、洗甲水、餐巾纸等

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知道印章学习过程,知道如何从细部着手学习篆刻。

了解传统印稿上石方法。

学生掌握用洗甲水上石的方法,能在印面拓出比较清晰的印章图案。

学生目标:

了解传统印章如何上石,掌握至少一种印稿上石方法。

教学过程:

上课。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展示教师带过来的材料和工具。

让大家对随后使用的工具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印象。

重点在刀和石头上。

刻刀大致的分类,展示4号、6号、8号石刻刀,对比两种不同8号石刻刀的异同,陈述不同刻刀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工具选择。

石头方面,印石的选择要点。

无砂钉无裂纹无暗格。

砂钉裂纹和暗格,分别用教师带过来的石头给学生展示。

必要时,可用刀实际戳刻演示,说明砂钉等之所以不能选的缘由。

分发印稿和拷贝纸。

然后让大家集中注意看老师演示如何摹印。

在老师演示摹印的同时,让学生到前排来近距离观看老师摹印。

老师摹印同时讲述摹印的必要性。

学生随后返回位置自行操作。

老师在学生操作的同时适当讲解关于临印和摹印的区别,以及临摹分别的功用。

待学生差不多能自主摹印以后,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活计看讲台,也可以围到前排近距离观看。

此时进行拓印的展示。

讲解洗甲水的用途,以及其替代品呢如香蕉水、丙酮等,说明不用的原因(有毒),然后分别阐述洗甲水之于传统工艺的清水的异同。

此处在于一,纸张不同,一是宣纸,一是打印纸,,二,墨不同,一是油墨,一是墨汁,三,渗透性不同。

演示过程中说明一些注意事项。

提醒同学注意。

然后学生自主操作。

指导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

上石成功以后与原印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提醒下节课需要准备的东西。

提醒同学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处理掉,保持环境卫生。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小结。

下课。

教学反思:

本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时间限制,给学生的指导不够到位。

只指导了一两位,而其他同学的只是一语带过。

第五讲:

奏刀

教材分析:

刘江著《篆刻艺术》,关于奏刀,本书讲解比较简练透彻。

同时印稿是选择《篆刻艺术》一书后面的附录,故而选择本书比较贴切。

另,关于印章优劣评价,选择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改瑕归正——韩天衡评印改印》。

有实例,有注解,有改后效果,作为参考,不错。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手积极性较高,但同时存在一定危险,如果用刀不当,有可能戳到自己手指头,故而,本堂课在教师讲解完成之后需要着重强调安全问题。

重点:

4,如何执刀,刀具的保护和使用;

5,冲刀法

6,切刀法

难点:

3,执刀

4,执刀时手的安稳和奏刀时的手指与手腕的配合;

5,走刀以后石屑石粉的处理,不许用嘴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小结

工具的使用和保护3分钟

强调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关于石屑石粉的处理

着重记忆

本堂课开始进行实际操作,课堂随时强调工具使用时的安全性。

切刀20分钟

切刀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切刀法具体的应用和操作,切刀所产生的大致印章风格和效果

自行实践,同时注意印章与原印印稿的对比,找到刻章时效果的体验

冲刀8分钟

冲刀大致介绍,能够操作,但是不作过多要求。

能够使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物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教学环境:

黑板(白板),粉笔等板书材料;印章实物材料;印稿(教师复印准备)、拷贝纸、洗甲水、餐巾纸等、桌椅

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于刻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够引起重视。

知道教授切刀的历史渊源。

浙派切刀法的优点。

冲刀介绍,并使学生能够利用,能够冲刀和切刀相结合。

学生目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切刀进行实际操作。

结合印稿上“巧工司马”一印的一些笔画尝试冲刀。

能够切角,能够对转折处适当处理,体现外圆内方的汉印特点。

教学过程:

上课。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通过老师示范,对执刀进行讲解。

以与拿毛笔相似的四指执刀法为主。

说明手在石头上的固定点和着力点。

点出使劲的部分主要是手腕和手臂而不是手指头。

强调刀与石头接触点的斜正关系,说明各自优劣。

然后说切刀。

先刻刀入石,然后以刀和石头的接触点为轴向前摇晃刀柄向前切出重复此方法,直至一笔完成,一字、一印完成。

强调边角处的注意事项,防止崩边。

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

通过对学生的点评,加深记忆和印象,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和习惯。

待大家都能刻了以后讲冲刀。

冲刀需要注意是最好选择一个支撑点,不然极易破边或是伤手,损害印面。

然后让大家自己操作,有问题提出。

教师当众解答。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小结。

提醒同学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处理掉,保持环境卫生。

下课。

教学反思:

第六讲:

印面

教材分析:

邓散木《篆刻学》,对于印面的分间布白有一定介绍,限于资料有限,姑用此了。

同时为加深和补充,以自己以往看书的经验进行补充。

学情分析:

上堂课有新同学加入,打乱教学计划,后加入的同学之前的相关基础没有,不知道如何摹稿等,同时没有篆刻工具,于是本堂课关于印面部分不能较好开展。

需要适当对之前的东西进行回顾。

重点:

1,印面分布的规则,红与白的对比穿插挪让

2,文字排布的规则

3,关于名印和闲章的区别,汉印学习范本和自主创作的区别。

难点:

1,对于后加入的学生,拓印,摹稿上石是第一个难点,其次,没有工具用品没法自主操作时第二个现实难点。

2,文字排布的规则掌握

3,印面红与白的相互关系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小结

回顾之前所学15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后来的同学能够对主要的东西大致了解,而已经上过的同学能够加深记忆。

记忆为主,掌握关于摹稿上石和工具相关的基础事项。

结合老师讲解让学生继续摹刻汉印。

印面文字排布处理10分钟

对常见的印章文字样式进行介绍,对汉印中常见的印章字数和常用字进行大致介绍,使同学能够比较明确地掌握印章文字的分布

结合印稿和自己名字进行联想设计

挪让章法5分钟

本部分要求稍高,但是需要学生了解,提高审美视角和眼界,方便临印少走弯路,

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教学环境:

黑板(白板),粉笔等板书材料;印章实物材料;印稿(教师复印准备)、拷贝纸、洗甲水、餐巾纸等、桌椅

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1,让之前没听过的同学实现0的突破,能够尽快的上手。

2,在对印面布局的介绍的基础之上加深学生对印面关系的认识,方便学生进行印面临摹时的准确性。

3,大致介绍文字分布规范,为期末自主进行姓名印创作打基础。

学生目标:

了解并记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能够对自己的名字进行印面文字排布设计。

教学过程:

上课。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首先欢迎新同学,再次进行自我介绍。

然后针对之前的一些重点进行重复讲解。

包括印章工具、如何摹印、如何摹稿上石和如何奏刀等。

其中,对于奏刀进行细致讲解。

具体见上节教案。

然后针对本堂的重点,印面文字的排布,分别举例说明,然后加以适当讲解阐释。

学生自主操作,对学生的疑难进行答疑。

对已经刻好的进行点评。

同时提醒印章钤盖技法。

重按轻提,印蜕下边稍稍垫点平整的、硬的东西。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小结。

提醒同学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处理掉,保持环境卫生。

下课。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是学生进行技巧熟练方面的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答疑。

但是积极性和选课心态等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积极,有学生“打酱油”,二者不能兼顾。

给学生讲作品去了,就总有学生在那里无所事事。

第七讲:

汉印临摹

教材分析:

邓散木《篆刻学》,关于汉印有点东西,可以看看。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汉印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需要对他们平时的练习进行总体点评,同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对汉印的临摹更加深入和细致。

重点:

汉印的格式特点

难点:

边角等细微处的处理。

圆转笔画处转刀同时转石时的相互配合。

时间分配:

本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