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607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英烈们用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一首       的壮丽史诗。

(2)林俊德一生献身于国防科技事业,真正做到了       ,死而后已。

(3)鲁迅先生用笔战斗了一生,是中国        的英雄。

(4)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       ,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A.悲喜交集 鞠躬尽瘁 问心无愧 截然不同

B.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C.可歌可泣 呕心沥血 问心无愧 异途同归

D.悲喜交集 呕心沥血 当之无愧 异途同归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B.盛夏,龙虾成为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D.从他进入初中开始,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  呻吟(yín)   怂恿(cǒng)  拈轻怕重(niān)

B.坍塌(tān)    缥缈(miǎo) 干涸(hé)     哄堂大笑(hōng)

C.蓦然(mù)    鄙薄(bǐ)    蹣跚(pán)   惊慌失措(cuò)

D.褴褛(lán)    蜷伏(juǎn)  倏地(shū)    神采奕奕(yì)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

比照原文,先前的猜想也许对,也许不完全对,也许完全不对,都没有关系。

B.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

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圣”。

C.俗话说: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

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晕(yūn)   惬(qiè)意   舌苔(tāi)    义愤填膺

B.狩(shòu)猎  蝉蜕(tuì)    差(chā)劲   精巧绝伦

C.沉湎(miǎn)  朔(shuò)方  落(lào)枕   气势磅礴

D.蟠(pán)龙   凛(lǐng)然   着(zhuó)落  如法炮制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⑥②⑤③①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①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②他一下子愣住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

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

这下糟了。

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

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

③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

“要不就算了吧。

④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

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

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

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⑤一夜辗转无眠。

第二天一早。

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

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⑥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

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⑦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捉襟见肘。

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

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

“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

”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

”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⑧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⑨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

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

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

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

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

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

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⑩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

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渡过了一段困难时期。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⑪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

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

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

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

⑫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

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

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⑬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

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

⑭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

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7.崔老师主要做了哪些郭晓冬不知道的事情?

请简要概括。

8.结合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9.“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崔老师为什么这样说?

10.当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了他真相后,郭晓冬会怎样想?

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11.老师的关爱、帮助和教育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经历,让你感动,让你铭记。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自己的经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露天电影

苏童

①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

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

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

②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被人湮没了。

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了特权阶层。

更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人,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撵和埋怨置之不理。

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女游击队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可快乐的孩子怎闭得了嘴!

③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

有的妇女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眼睛,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

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来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因此关于露天电影的记忆也少不了那些令人恐惧的夜路。

④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

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了。

代价是五里甚至十里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

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而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加深了我的恐惧。

当城郊结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

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一样。

⑤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里,会出现多少美好的夜晚,甚至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

它们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你回忆的。

(有删改)

12.本文按时间顺序,再现了人们赶去看电影时的______,抢占位置时的嘈杂,______,散场时的混乱,以及______。

13.第①段“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是以为______。

14.第②段加点的四个“来了”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15.下列对第⑤段划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反复观看电影的同时,自己的年龄也在不断增长。

B.看电影时会有很多趣事发生,那是生命中的美好记忆。

C.观看电影让人们忽略痛楚和哀伤,对生活充满期待。

D.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生命变得丰厚起来。

16.有人觉得第④段可以删去,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句子默写

17.古诗文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

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若夫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 ,__________”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新市长上任两年,力创花园城市,全市面貌大变,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句子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不亦说乎     说:

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日:

_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     堪:

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___________

19.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人不知而不愠

A.三十而立

B.学而不思则罔

C.温故而知新

D.切问而近思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论语》中许多语句后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请从上面的选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在《<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并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谈谈给你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

2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大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急促跳跃,这是诗人在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迷茫与求索。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全诗的核心部分,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

用自信的话语道出自己已经得到朝廷任用的欣喜之情。

D.全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慼一波三折,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表现诗人苦闷、惘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只有极强的感染力。

六、综合性学习

24.(题文)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用两种不同字体书写的同一个汉字——“和”。

请你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

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

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

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5.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

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

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请以“换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读懂材料,确定选材和立意;②可以讲故事,编童话,也可以阐述某种感想和看法;③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