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语文.docx
《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语文
2011年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
语文
说明: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3页,直接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第Ⅱ卷4页至8页,直接将答案填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评卷人
答案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猝然(chù)滑稽(jī)缀泣(chuò)面面相觑(qù)
B.桑葚(sèn)诘责(jié)亵犊(dú)踉踉跄跄(qiàng)
C.烂漫(màn)门楣(mèi)阴诲(huì)惟妙惟肖(xiào)
D.丫杈(chà)眼睑(jiǎn)恻隐(cè)颔首低眉(hàn)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美轮美奂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相形见绌B.美轮美奂C.不值一提D.精巧绝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最近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世界各国纷纷完善和建立了预防工作机制。
B.我市交警部门将严厉查处酒驾行为,酒驾将面临“罪与罚”,酒后不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C.在“4·13”营救空军飞行员的壮举中,来宾市各级党委、政府行动迅速,科学营救,成功挽救了飞行员的生命。
D.4月19日上午,来宾市多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宣传,努力打造来宾“平安校车”,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
4.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记录了阿廖沙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其作品主题带有明显的“尊曹抑刘”的倾向。
C.《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爱情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洗手能洗去道德污点
①身体的洁净与道德的纯洁在宗教、语言和人类行为上,都有非常深远的联系。
洁净就在虔诚的身边。
在中文里“小偷”被称作“一双脏手”;而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数在谋杀邓肯后,麦克白夫人疯狂地想洗掉血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行为研究人员在一群大学生身上,对所谓的“麦克白效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研究发现,至少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
②在第一次试验中,西北大学的60名学生被隔离起来,要求描述任何一件过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道德或不道德的事。
这项试验完成后,研究人员给他们出示了一系列词语碎片,其中一些——例如,W—H可以拼成与清洁有关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
那些刚刚花时间回顾了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受试者,拼出一个与清洁有关的字的可能性更大。
后来,一个有32名受试者参加的类似研究显示,在回顾了自己的不道德经历后,学生更有可能选择橡皮,而不是笔,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测试的受试者却没有什么选择上的偏好。
③另一项有27位受试者参加的试验,要求受试者把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抄下来。
然后,受试的学生被要求给一些生活用品定价,包括牙膏、肥皂等。
不出所料,抄写不道德故事的学生给清洁用品定的价格要比其他同学高得多。
④尽管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但研究人员还是想知道,这种对清洁的要求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在要求45位以上的受试者回忆自己过去的不道德行为后,研究人员给其中22人分发了纸巾,而把剩下的人继续留在“不干净”的状态中。
然后,研究人员要求这些无偿的自愿者去帮助一位陷入绝望的大学生:
74%处在不清洁状态中的人会提供帮助,而那些已经把自己洗干净的人中,只有41%会提供帮助,这个结果发表在2006年9月8日的《科学》上。
洗手能减少身体上的不满情绪,但也会减少道德精神。
⑤发现这种潜在的联系后,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探究这种关系的根源——无论是在文化、语言还是心理上——以及它的影响。
“环境的洁净如何影响人们的道德?
”研究人员说,“我们的研究将说明,环境不洁与社会行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麦克白让他的夫人有一个干净的家,就不会发生这么肮脏的事情了。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身体的洁净与道德的纯洁在宗教、语言和人类行为上,关系并非深远。
B.在回顾了自己的不道德经历后,学生更有可能选择笔,而不是橡皮。
C.洗手能减少身体上的不满情绪,但也会减少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意愿。
D.研究人员认为研究结果将说明,环境不洁与社会行为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6.下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举麦克白夫人的例子说明人们认为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
B.第②段通过分类别说明了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
C.第③段比较说明了抄写不道德故事的学生给清洁用品的定价更高。
D.第④段通过列数字“74%”“41%”比较说明了洗手会减少道德精神。
7.下列各句中,去掉加点词语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句是
A.研究人员在一群大学生身上,对所谓的“麦克白效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B.研究发现,至少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
C.W—H可以拼成与清洁有关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
D.尽管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
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
①楚之逐臣:
即屈原。
②薄丛:
贫瘠的丛林。
③不见:
不被人知道。
④含章以时发者:
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
长枝节B.亭亭净植植:
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
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
相同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四、(2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有何用意?
(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8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2),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3)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5)《天净沙·秋思》中与“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6)我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古诗词中蕴含这一道理的句子也很多,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得分
评卷人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
水车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
它,是水车,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
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
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件农具。
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
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一个阄给母亲。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打开阄时,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水车”两个字,她自然高兴,但当她看到最想得到水车的李伯因为没有抓到阄而神情无比沮丧时,母亲竟然将全队人视为神器的水车让给了李伯。
③第二年开春时,母亲请来村里的老木匠罗秋生,为我家做一架水车。
母亲把藏在老屋二楼上的一批准备盖新房的上好杉木料搬了下来。
母亲说,水车是田喝水的碗,没有水,田就会渴,经常口渴的田园,禾苗怎么能长得好呢?
罗木匠是一个做农具的能手,村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是他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的。
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
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劳作,一起生活。
他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车做了出来。
崭新的水车静静地躺在晒谷场上,木香怡人。
母亲望着它,脸上漾着笑意。
④从此,这架水车被父亲和母亲扛着从一丘田走向另一丘田,从一方塘转向另一方塘。
在干旱的季节,在田地需要灌溉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把低处的水抬到高处,把远处的水拉到近处。
很多次,在月朗星疏的夜晚,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
我们踩得越快,水流就越大,踩着踩着,仿佛自己跑了起来。
在茫茫的旷野里,水也跟着我们的脚跑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
⑤舒婷的诗里写到: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
现在看来,水车俨然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可是又有谁注意到,水车从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到三国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转动了1700多年。
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抽水机的广泛使用,使水车悄然身退。
母亲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