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3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docx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目录

前言(1

一、现状与形势(1

(一发展现状(2

(二面临形势(4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发展目标(8

三、主要任务(10

(一完善海西快递发展环境(10

(二优化服务网络空间布局(11

(三整合两岸快递服务资源(12

(四加快快递服务体系建设(13

(五培育大型现代快递企业(14

四、保障措施(15

(一支持两岸快递深度对接(15

(二提升区域统筹协调功能(15

(三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16

(四完善快递市场监管体系(16

(五提高快递企业服务质量(17

(六建立人力资源支撑体系(17

前言

快递服务是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物品递送、信息传递、资金流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

快递服务在优化制造业供应链、拉动市场消费、方便人民生活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编制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统筹作用,促进本地区快递服务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编制区域快递发展规划的部署,结合海西快递服务发展现状及两岸合作交流先行先试的探索,特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规划范围是:

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700万。

规划期限是2011-201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海西快递服务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和技术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快递行业服务生产、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

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健运行促进了快递服务的快速发展,2010年,海西快递业务收入38.10亿元,同比增长28.36%,占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的6.63%;业务量1.60亿件,同比增长47.32%,占全国快递业务量的6.85%;已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数达600家以上,约占全国10%;从业人员2.5万人以上。

1.对台通邮实现突破

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海西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服务周边,新对外开放通道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

《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签署,两岸实现全面、直接通邮。

福州、厦门邮政成为大陆方面首批8个对台邮件总包封发局,福州邮政为大陆对台水陆路邮件总包唯一的交换站,大陆其它5个水陆路邮件互换局均通过马尾港发往台湾基隆港。

福州-台北开通两岸首条航空邮货快递航空专线。

近年来,两岸往来邮件、快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10年,大陆经福州邮政交换站的对台水、陆路邮件总包达1.7万袋/286吨,其中福建自有水陆路邮件总包达3515袋/45.7吨,邮政特快专递对台年业务量达5.6万件。

2.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指明了区域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海西20个城市分属四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天

然港口资源以及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特殊区位优势,互补性强。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国家发展快递物流业的政策导向。

《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快递服务标准》等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快递服务发展的法制基础。

海西四省出台的邮政业管理办法、促进与民航协同发展、保障快递车辆便捷通行、降低税负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快递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海西四省快递行业协会、消费者申诉受理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继成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快递监管体系已经建立。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快递服务发展活力得到释放。

3.多元市场格局形成

海西已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快递企业中,国有、民营、外资等所有制类型并存,快递服务多元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各种类型的快递企业在各自的主打业务领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快递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异常迅速,成为海西快递市场主体的重要成员。

4.服务网络加速完善

“十一五”期间,海西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

90%以上县市已通或在建高速公路,双线快速运输的高铁建设以及区域内20个城市交通网逐步推进无缝衔接,均加速促进了快递服务网络的完善。

截至2010年底,海西快递营业网点逾1500个,服务网络通达区域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以及大部分乡镇。

海西快递企业开辟港澳台以及国际快件寄递渠道,业务量逐年增长,部分快递企业对台年业务量达10

万件左右。

海西成为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来往快件、邮件及货物的重要通道。

5.科技应用水平提高

海西重点品牌快递企业基于转型升级、提升服务的需要,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现代化技术及设备的投入。

快件自动分拣设备、手持终端、影像监控系统等新型设备逐步普及,计算机电话集成、射频识别等新技术不断深入应用,为增强网络空间布局、优化快递服务流程、促进产品创新、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保障,技术创新作用不断显现。

海西快递服务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快递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海西新定位和新战略不相适应;企业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共享机制匮乏;两岸快递服务合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快递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总部型企业;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网络经济环境对快递提出全新要求,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对快递发展的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城乡快递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快递发展相对滞后;快递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区域内合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面临形势

中央赋予海西对台交流先行先试政策,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探索对台交流合作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在对台经贸、投资、邮政等方面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争取率先突破,取得经验”的要求,海西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为区域内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快递服务在海西建设中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1.两岸大交流构筑两岸快递服务合作新机制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以后,海峡两岸直接往来客运、货运和信息等综合枢纽建设进度加快,为海西快递企业在台湾地区设立服务基地、营销中心,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海西对台交流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及闽台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等五缘优势,对构建两岸快递服务合作新机制、打造对台交流前沿平台、深化两岸快递服务长效合作机制有明显助益。

2.海西大通道战略为快递服务发展提供新平台

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海西空间布局渐趋合理、结构层次逐步清晰、负载能力不断提高、功能衔接日益顺畅,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快递服务提高运递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大通道带来的大物流,为海西快递服务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海西区域发展战略为快递服务发展提供新契机

海西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通过大京九与中西部相互贯通,是一个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要素流动聚集的经济综合体,具有对台优势以及作为两岸三地、两大三角洲连结点的区位优势和向内陆腹地梯度推进的口岸优势,已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海西“一带、五轴、九区”的区域发展布局和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对快递服务参与产业分工、深化上下游产业对接以及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

机。

4.新型业态催生快递服务新需求

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在线外贸等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因其流通环节少、速度快、交易便捷、成本低等优势,近年发展迅猛,推动人们消费方式转变,社会对快递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

预计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快递服务成为支撑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核心要素。

5.科技进步推动快递服务能力创新高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和先进分拣传输设备和车辆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快递服务的效率更快、精度更高、信息更准。

快递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

快递跟踪查询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高,快递服务的能力和质

量将大幅度提升,更好地满足海西大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邮政局促进重点区域快递服务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打好“海峡牌”,依托海西区位优势,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按照“先行先试、便捷两岸;对接两洲、带动中西;区域协作、联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城市间、企业间战略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与台湾地区对接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海西快递服务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先行先试、便捷两岸。

充分利用海西先行先试的对台政策优势,以及海陆空的区位优势,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与台湾地区快递服务多方位衔接,充分发挥在两岸快件传递中的集散和中转枢纽作用,服务两岸交流,方便两岸民众。

对接两洲、带动中西。

建设与海西“一带五轴九区”网状空间开发布局相适应的快递服务网络。

建立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南北翼快递服务通道。

密切中西部经济区域间联系,贯通中西部内陆的快递服务通道,发挥集散优势,优化南北两翼、中西部内陆快递物流集散节点空间布局,完善快递服务网络,为构建“环海峡快递服务圈”奠定基础。

区域协作、联动发展。

发挥海西统一规划、全面布局的优势,推动建立快递服务行业联盟协作管理机制,统筹资源、

协调管理,建立竞争有序、管理高效的区域联盟体系,构筑海西快递服务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动发展格局,实现区域

一体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推动快递转型升级,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畅通海峡两岸快递交流渠道,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竞争有序、优势互补、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努力将海西建设成为两岸快递服务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发展现代综合快递物流的示范区。

经济与社会效益目标

规划期内,海西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同期地区GDP增长率的2.5倍以上。

到规划期末,快递年业务量突破7亿件,年均增幅达35%以上;快递年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幅达23%以上;年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到规划期末,海西对台快递年业务量突破120万件,年业务收入达2亿元。

区域一体化目标

到规划期末,海西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达到《快递服务标准》要求,实现服务标准、操作规范统一,以及作业车辆和营业网点外观、标识统一。

协调制定统一的区域车辆市区通行、快递园区用地等优惠配套政策。

建立区域一体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平台。

发展能力目标

大力发展生产性快递物流服务,培育一批百万元级和千万元级的协议客户。

到规划期末,培育2-3个年业务收入超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的快递配送体系,完善3-5个网络覆盖广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快递服务联合体,建设2-3个大型电子商务快件处理中心。

在两岸直航机场、港口以及陆运枢纽等重要节点建设快递物流园区2-3个。

在平潭综合试验区初步构建两岸快递服务综合性营运体系。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重点推广快递信息化、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