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150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中药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K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

1、【中药名】苦地丁kudiding

  【别名】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小鸡菜。

  【英文名】CorydalisBungeanaeHerba。

  【来源】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bungean.aTurcz.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或栽培为二年生草本。

株高10~40厘米,无毛,微被白粉。

地下具细长主根。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长3~10厘米,具长柄。

叶片轮廓卵形,长2~4厘米,2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2~3对,末回裂片狭卵形至线形,宽0.5~1.2毫米,先端钝圆或成短突尖,两面灰绿色,无毛。

总状花序,上有花数要。

苞片叶状,羽状深裂。

花梗长1~2毫米。

萼片小,2枚,近三角形,鳞片状,长1~2毫米,早落。

花瓣4,淡紫色,倒卵状长椭圆形,外2片大,前面1片平展,倒卵状匙形,先端兜状,背面具宽翅,后1片先端兜状,基部延伸成距,距长4.5~6.5毫米,内有2瓣较小,先端连合。

蒴果,长圆形,扁平。

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沟、旷地、林缘。

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

  【采收加工】夏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皱缩成团,长10~30厘米。

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

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

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

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

种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泽。

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经、肝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g,煎汤内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用治时疫感冒,咽喉肿痛,疔疮肿痛,痈疽发背,痄腮丹毒。

  【主要成分】全草含多种生物碱。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2、【中药名】苦玄参kuxuanshen

  【别名】蛇总管、鱼胆草、落地小金钱、四环素草。

  【英文名】PicriaeHerba。

  【来源】玄参科植物苦玄参Picriafel-terraeLour.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草本,长达1米,基部节上生根。

枝被短糙毛。

叶对生,卵形,有时近圆形,长达5.5厘米,宽达3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有圆钝锯齿,上面密被粗糙短毛,下面脉上有糙毛,侧脉约4~5对,叶柄长达1.8厘米为。

花序总状,有4~8花。

花梗长达1厘米,花萼长圆状卵形,在果时长达1.4厘米,侧方2片近线形,花冠白或红褐色,长约1.2厘米,花冠筒长约6.5毫米,中部稍细缩,下唇宽阔,长约6.5毫米,上唇直立,长约4.5毫米,基部很宽,向上变窄,近长方形,先端微缺。

蒴果卵圆形,长5~6毫米。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700~1400米的疏林中或荒野。

主产于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须根细小,茎略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多分枝,长30~80厘米,直径1.5~2.5毫米,黄绿色,老茎略带紫色;折断面纤维性,髓部中空。

单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黄绿色至灰绿色;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锯齿。

叶柄长1~2厘米。

全体被短糙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裂片4,外2片较大,卵圆形,内2片细小,条形;花冠唇形。

蒴果扁卵形,包于宿存的萼片内。

种子细小,多数。

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g,煎汤内服,外用适量。

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喉痹,痄腮,脘腹疼痛,痢疾,跌打损伤,疖肿,毒蛇咬伤。

  【主要成分】苦玄参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3、【中药名】苦木kumu

  【别名】黄楝瓣树、狗胆木、苦木霜、苦胆木、熊胆树、黄楝树。

  【英文名】PicrasmaeRamulusEtFolium。

  【来源】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和叶。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7~10m。

树皮有苦味,紫棕色,平滑,有灰色斑纹。

单数羽状复叶瓦生,小叶9~15,叶卵状披针形或宽卵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偏斜(除顶生小叶外),边缘有钝锯齿,叶两面无毛,但下面脉上幼时有柔毛。

花杂性异株。

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有柔毛,花黄绿色,簇生,雄花萼片4~5,背面有细毛,花瓣4~5,卵形或宽卵形,与萼片对生,雄蕊4~5。

雌花较雄花小,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相等,心皮4~5。

核果倒卵形,成熟时蓝绿色至红色。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1400~3200米的树木中。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西藏、云南。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药材性状】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

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

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祛湿。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g,大剂量30g,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主要成分】茎含苦木碱,树干含苦木素,嫩枝含(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3-氧代-3-高-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24Z)-7,24-甘遂二烯-3β27-二醇,(24Z)-3β27-二羟基-7,24-甘遂二烯-21-醛。

此外,还含有苦树素甙A、B。

【使用禁忌】有小毒,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4、【中药名】苦参kushen

  【别名】苦骨、川参、牛参。

  【英文名】SophoraeFlavescentisRadix。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根。

  【植物形态】亚灌木。

根圆柱状,外皮黄色。

茎枝具不规则的纵沟,幼时被黄色细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下具线形托叶,小叶5~21枚,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被短毛,苞片线形,花淡黄白色,花冠蝶形,雄蕊10枚,花丝离生,仅基部愈合,雌蕊1枚,子房上位。

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

种子间有缢缩,近球形。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土壤地的向阳处。

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以秋采者为佳。

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药材性状】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厘米。

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

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

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

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

气刺鼻,味极苦。

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

5厘米,宽1~1.5厘米,厚2~5亳米。

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

煎剂及其中所含苦参碱给家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

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可能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

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克/千克。

【使用禁忌】本品苦寒败胃损肾,脾胃虚寒、肾虚无热者禁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5、【中药名】苦杏仁 kuxingren

  【别名】山杏仁、杏仁。

  【英文名】ArmeniacaeSemenAmarum。

  【来源】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m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的成熟种子。

(本文以杏为例,右图亦为杏的种子)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色,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具长柄。

花单生顶端,先叶开放,几无柄;核果心状卵扁圆形,侧面具浅凹槽,黄白色或黄红色,成熟时不开裂;果核扁圆形,近平滑,腹缝中部具龙骨状棱,两侧有扁平棱或浅沟。

花期3~4月,果期4~6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丘陵地,可耐瘦土。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扁心形,长1~1.9厘米,宽0.8~1.5厘米,厚0.5~0.8厘米。

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

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棕色脉纹。

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苦。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苦。

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水煎服,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用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具有镇咳平喘、保肝、抗肿瘤作用。

  【主要成分】含苦杏仁苷、脂肪油、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樱叶酶、雌酮、α-雌二醇、链甾醇等。

【使用禁忌】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6、 【中药名】昆布 kunbu

  【别名】海带、海白菜、江白菜。

  【英文名】LaminariaeThallus、EckloniaeThallus。

  【来源】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Okam.的叶状体。

(右图为昆布)

  【植物形态】海带:

多年生大型褐藻,藻体分为根状固着器,柄部和片部。

片部绿褐色,完整者带状,扁平柔滑,边缘深波状,基部具细短轴柄,柄下端生有树枝状假根,附着于海底岩石上。

昆布:

多年生大型褐藻。

片部宽大,厚革质,暗褐色,扁平近扁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有时再羽状深裂,边缘常有疏浅齿;孢子囊群在表面生长,片部之下有细长圆柱形柄,柄基有数轮2叉分支的固着器。

  【产地分布】海带生于低潮线下2~3米深的岩石上或人工培植,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

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地区。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捞,晒干后,扎成小把。

  【药材性状】海带:

卷曲折叠呈团状,或缠结成把。

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后则呈扁平长带状,长50~150厘米,宽10~40厘米,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

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

气腥,味咸。

昆布:

常卷曲皱缩呈不规则团块,全体呈黑色,较薄。

用水浸软后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16~26厘米,厚约1.6毫米;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

边缘有小齿或全缘。

质柔滑。

  【性味归经】性寒,味咸。

归肝经、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

水煎服或入丸散。

用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有降压、抑制平滑肌、止咳平喘、预防白血病、止血、清除血脂等功能。

也用于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和脚气水肿。

  【主要成分】海带含多糖类成分、藻胶酸、昆布素、甘露醇、无机盐。

昆布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灰分、钾、碘。

能纠正缺碘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7、【中药名】款冬花 kuandonghua

  【别名】冬花、九九花、连三朵。

  【英文名】FarfaraeFlos。

  【来源】菊科植物款冬TussdagofarfaraL.的花蕾。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茎细长,横生。

叶基生,阔心形,长7~15厘米,宽8~16厘米,边缘具波状疏齿,下面密生白色茸毛,掌状脉5~9条;叶柄长5~15厘米。

花黄色,先叶开放;花茎数枝,高5~10厘米,被茸毛,具淡紫褐色互生鳞叶10余片;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片1~2层,被茸毛;边缘舌状花,雌性;中央筒状花,两性,通常不结实。

瘦果长椭圆形,有5~10纵棱;冠毛纤细。

花期1~2月。

  【产地分布】生于河边沙地、山谷沟旁湿地;有栽培。

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及泥沙,阴干。

  【药材性状】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习称“连三朵”,长1~2.5厘米,直径0.5~1厘米。

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

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

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

气香,味微苦而辛,久嚼似棉絮。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苦。

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

临床上用治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主要用于咳喘的治疗,特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并用于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主要成分】含款冬二醇、山金车二醇等。

动物试验证明,有较强的镇咳作用,水煎剂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较明显的祛痰作用。

【使用禁忌】肺火盛者慎服。

8、 【中药名】苦石莲kushilian

  【别名】石莲子、土石莲子、青蛇子。

  【英文名】SemenCaesalpiniaeMinacis。

  【来源】豆科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minaxHance.的种子。

  【植物形态】有刺藤本。

全株被短柔毛。

2回双数羽状复叶,羽片5~8对,托叶锥状;小叶12~24,近无柄,矩形或倒卵形。

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刺,被柔毛;苞片大,椭圆形、倒披针形,两面有茸毛,花萼管阔倒卵形。

花瓣5,红紫色,倒卵形,上面1枚花瓣较短;雄蕊10枚,不等长,花丝分离,下部密被柔毛,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密生细刺,花柱比雄蕊稍长,无毛。

荚果椭圆状矩形,长8~14厘米,宽4.5~5厘米;密被棕色针状刺,先端圆形而有尖喙,内有种子7粒。

花期3~4月,果期5~9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沟中空旷的溪旁、路边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8~9月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厘米,直径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密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

质坚硬,不易破开。

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

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苦,味寒。

归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清热、去湿。

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用治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主要成分】目前有关的研究资料较少。

【使用禁忌】虚寒无火者忌用

9、【中药名】宽筋藤kuanjinteng

  【别名】松根藤、大接筋藤、舒筋藤。

  【英文名】CaulisTinosporaeSinensis。

  【来源】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sinensis(Lour.)Merr.的藤茎。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长3~10米。

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有许多皮孔。

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先端骤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茸毛,基出脉5~7条;叶柄长4~10厘米,被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先叶开放;单性异株;花淡黄色。

果序长约10厘米,核果鲜红色,内果皮半卵球形,腹面平坦,背面具棱脊及多数小疣状突起。

种子半圆球形,腹面内陷。

花期3~4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切段或厚片,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略扭曲,长短不一,直径0.5~2厘米。

表面黄绿色,较光滑或具皱纹,有明显的白色皮孔和叶痕。

质硬,可折断,断面灰白色,木质部呈放射状纹理,可见众多细小的圆孔;剖开扭曲的茎枝,可见木质部从射线部分分裂呈摺纸扇的扇骨状张开。

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微苦。

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用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主要成分】含有氨基酸、糖类和酚苷类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妇及产后慎服。

10、【中药名】苦楝皮kulianpi

  【别名】川楝皮。

  【英文名】MeliaeCortex。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树皮及根皮。

  【植物形态】乔木。

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

2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卵圆形;花淡紫色或紫色;花萼及花瓣均为5~6,花盘环状;雄蕊数为花瓣的2倍,花丝连合成一管;雌蕊1枚,子房上位,瓶状,6~8室。

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黄棕色;种子3~5粒;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疏林潮湿处,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取皮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树皮稍呈槽状,少数呈卷筒状。

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裂纹及细的横纹,可见横向皮孔。

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黄白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可剥离。

无臭,味苦。

根皮全形狭长,不规则条块状、卷筒状、槽状、厚2~3毫米,木栓层常呈鳞片状,剥落后呈砖红色。

余同树皮。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

归胃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小毒。

驱虫、疗癣。

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患处。

用治蛔虫和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主要成分】含有苦楝素及川楝素、苦楝酮、苦楝内酯、苦洛内酯、山柰酚、苦楝子三醇及鞣质。

另外,含β-谷甾醇、正三十烷及水溶性成分。

【使用禁忌】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11、【中药名】苦地胆kudidan

  【别名】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

  【英文名】HerbaElephantopi。

  【来源】菊科植物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

茎分枝极多,粗糙,被白色紧贴粗毛。

单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稍具钝锯齿。

秋、冬季开花;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并围以2~3片叶状苞片,再排成伞房花序式;总苞圆筒形,总苞片椭圆形,被粗毛,小花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白色,先端4裂。

瘦果纺锤形,有棱,冠毛为4~6条长而硬的刺毛。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谷、村边、路旁、荒地等处低草丛中。

分布于广东各地及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采收加工】夏末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短,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其下着生多数细根。

基生叶多皱缩,展开后呈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黄绿或暗绿色,有腺点,边缘具钝锯齿;茎生叶互生,形小,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

茎圆柱形,常2歧分枝。

茎顶头状花序聚伞状排列。

全体有灰色毛。

气芳香,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微辛。

归肺经、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用量50~100克;或捣汁。

外用:

捣敷或煎水熏洗。

用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外治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主要成分】主含羽扇豆醇、豆甾醇、地胆草内酯等。

具有抗菌、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使用禁忌】体虚者忌之,孕妇慎用。

12、 【中药名】苦丁茶kudingcha

  【别名】苦灯茶、大叶茶。

  【英文名】FoliumIlecisLatifoliae。

  【来源】冬青科植物苦丁茶IlexlatifoliaThunb.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

树皮红黑色或灰黑色,粗糙;小枝粗壮,灰褐色,无毛。

叶互生,革质或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顶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有小锯齿,齿钝而有黑色尖头,上面光亮,两面无毛;叶脉在上面凹入成沟状,侧脉每边10~14条;叶柄有翅。

花白色,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腋生聚伞花序,通常有花3~7朵,花萼裂片4枚,卵形或三角状圆形;花冠轮状,花瓣4片,倒卵状长圆形,雄蕊4枚,比花瓣短。

果序腋生,假总状,总轴粗壮,核果球形,红色,顶部有盘状宿存柱头;果梗粗壮,分核4个,长圆形。

  【产地分布】生于沟谷或山坡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等地。

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

摘取叶片,晒干;或将干叶片叠齐,扎成小束。

  【药材性状】叶片革质。

完整而平直,呈长椭圆形,叶缘有疏尖锯齿如刺状,叶面光滑,青黄色或青灰色;叶背颜色稍浅,主脉、网脉均明显。

气微,味苦微甘。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

归肝经、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疏风清热、除烦止咳、消食化痰。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服。

用治热病烦渴、风热头痛、牙痛、目赤、聤耳流脓、湿热痢疾。

  【主要成分】叶含香树精、羽扇豆醇、乌发醇、β-谷甾醇和熊果酸等。

新鲜叶中含苦味质皂苷、阔叶糖苷甲和阔叶糖苷乙。

苦丁茶煎剂皮下或腹腔注射对大鼠有抗早孕和抗着床的作用。

水提液能增加离体豚鼠心的冠脉流量,显著地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缺氧鼠的存活时间,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亦有保护作用;水提液静注后能明显增加麻醉兔的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和血压。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13、【药名】苦荬菜kǔmǎicài

  【别名】苦菜、盘儿草、败酱草。

  【来源】菊科植物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的全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