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994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课程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

由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课程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

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请学生回答。

师:

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教师边看边问:

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

“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

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板书:

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我叫聪聪。

我叫明明。

嗨!

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

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

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

这是多少钱?

你是怎么认识的?

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

这是多少钱?

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

对!

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

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

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

背面是什么?

(国徽。

小结: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

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

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

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

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

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显示。

小结:

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

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

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

“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

“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

“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那怎么办呢?

谁来帮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

“谢谢你!

现在我知道了。

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

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

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

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

(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

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

(配音乐)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

聪聪、明明再见!

聪聪和明明是本套新教材新引入的小精灵。

它们扮演的角色是:

遇到难题让学生帮助(以达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达到解困的目的)。

整节课上以这两个小精灵为主线,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肯定也少。

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

本节课上,教师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并使用人民币。

为了能让学生切实认识人民币,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钱袋,钱袋中有收集的各种元币(10元、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人民币自然就不困难了。

认识之后便是会使用人民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首先,教师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在课前,教师拍摄了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让学生学会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最后,“小小超市”活动,配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

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用钱买过物品后,售货员阿姨找回相应的钱数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活动一开始,学生就情绪高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此学到了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活动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1、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CAI演示:

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

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

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

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

价钱是多少?

(学生回答)

(2)师:

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

可是用什么买呢?

(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

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

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

硬、纸币)

问:

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

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

(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

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

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

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

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

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

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

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问:

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

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分类: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

纸币、硬币

1元=10角

今天上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因为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学生也都有购物的经历,对人民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所以这节课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地方有:

1、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我先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做准备,分别从家里拿来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较小的纸币和硬币。

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准备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和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为学生在真实的认识人民币面前认识人民币的探索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我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这个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我疑惑:

1、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我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应该怎样落实更好呢?

2、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感觉活动一旦开始就有点不听指挥了,虽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没有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顺着学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学就可以了呢?

总之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

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

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认识图形)

师:

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

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师: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

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

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

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

(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

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

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

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

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

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

(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

(小皮球)你呢?

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

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

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

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

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怕它掉在地上)

师:

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

对,球是能滚动的。

(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设计意图:

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

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球是圆形的,易滚动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

(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

(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

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板书:

圆柱)

师:

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

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

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

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

小结:

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

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

(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

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

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

你是怎样知道的?

(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

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长方体)

师:

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

(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

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

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

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

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

有几种折法?

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

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

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

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

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

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

(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

(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