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976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基础知识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guǐ)彭殇(shāng)譬如(pì)放浪形骸(hái)

B.荫庇(bì)羁鸟(jī)自缢(yì)淇水汤汤(tāng)

C.鸷鸟(zhì)溘死(kè)踯躅(chí)将子无怒(jiāng)

D.垝垣(guǐ)愆期(qiān)修禊(qì)对酒当歌(dāng)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B项,“淇水汤汤”的“汤汤”应读shāng,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读tāng的时候,意思是“开水”“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

C项,“踯躅”的“踯”应读zhí,指徘徊不前。

“将子无怒”的“将”应读qiāng,意思是“愿”“请”。

D项,“修禊”的“禊”应读xì,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故选A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慷慨罗敷长路慢浩浩B.沉吟守拙驱遣腰若流纨素

C.墟里磐石樊笼榆柳阴后檐D.故渊泣涕惠风复得反自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A项,“长路慢浩浩”中“慢”应为“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无边无际。

C项,“榆柳阴后檐”中“阴”应为“荫”,读yìn,意思是“荫蔽”。

D项,“复得反自然”中“反”应为“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故选B项。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

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

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在职责上担负起时代发展赋予的神圣使命是责无旁贷的,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B.中小学生减负提了很多年了,但真正的减负并不是教育部门的几个领导信誓旦旦地作出保证就能解决的问题。

C.面对网络化潮流冲击,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外部世界时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成为教师与学校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教育任务。

D.刚入夏季,蚂蚁就开始为遥远的冬天储备食物,以便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未雨绸缪,这就是蚂蚁的智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与前文“在职责上”重复。

B项,“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含褒义,不能作“作出保证”的状语。

C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这句话形容的是外部世界,属于修饰对象不当。

D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句中说蚂蚁提前为冬天做好准备,符合语境,故选D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了《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B.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征服和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行为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学校举办科技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科技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阅读并领会了《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搭配不当,“阅读”与“精神实质”不搭配。

B项,“征服和倾倒”语序不当,应先“倾倒”,再“征服”,二者应该颠倒顺序;“无数热爱它”和“它的传播”中的“它”指代不当,从句中来看,指的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但实际上指的应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D项,“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选项把“学校举办科技节的目的是……”和“学校举办科技节是为了……”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保留其一。

故选C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各句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隰则有泮何方圜之能周兮

B.芳菲菲其弥章匪来贸丝

C.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D.淇则有岸越陌度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

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本题中,A项,“隰则有泮”中“泮”通“畔”,水边,边岸;“何方圜之能周兮”中“圜”通“圆”,圆形的凿(受榫头的穿孔)。

B项,“芳菲菲其弥章”中“章”通“彰”,明显;“匪来贸丝”中“匪”通“非”,不是。

C项,“于嗟鸠兮”中“于”通“吁”,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犹可说也”中“说”通“脱”,解脱。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项。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处分适兄意

B.昼夜勤作息否泰如天地

C.可怜体无比偭规矩而改错。

D.本自无教训蹑履相逢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讲得通,以此判断是否是古今异义词。

本题中,B项,“昼夜勤作息”中“昼夜”古今都指白天和黑夜;“否泰如天地”中“否泰”古今都指好运和坏运。

A项,“所以游目骋怀”中“所以”古意指“用来……的”,今意思是因果联系或实在的情由;“处分适兄意”中“处分”古义指“处理安排”,今义“处罚”。

C项,“可怜体无比”中“可怜”古意指可爱;今意指值得同情与怜悯;“偭规矩而改错”古意指改变措施,今意指改正错误。

D项,“本自无教训”中“教训”,古意指教养;今意指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蹑履相逢迎”中“逢迎”古义指“迎接”,今义指“奉承、拍马”。

故选B项。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其黄而陨暧暧远人村

B.足以荣汝身鸷鸟之不群兮

C.手巾掩口啼高余冠之岌岌兮

D.朝成秀夹裙忧伤以终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类型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的类型。

本题中,A项,两个都是形容词作动词,“黄”,变黄,“远”,远离。

B项,“足以荣汝身”中“荣”是形容词作使动词,让……获得荣耀;“鸷鸟之不群兮”中“群”是名词作动词,合群。

C项,“手巾掩口啼”中“手巾”是名词作状语,用手巾;“高余冠之岌岌兮”中“高”是形容词作使动词,使……高。

D项,“朝成秀夹裙”中“朝”是名词作状语,早上;“忧伤以终老”中“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岁月。

故选A项。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8.下列各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亦自缢于庭树

B.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长余佩之陆离

C.为仲卿母所遣当其欣于所遇

D.死生亦大矣不吾知其亦已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根据这些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两个都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亦自缢于庭树”应为“亦于庭树自缢”。

B项,“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长余佩之陆离”是定语后置句,应为“陆离之余佩”。

C项,“为仲卿母所遣”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当其欣于所遇”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当其于所遇欣”。

D项,“死生亦大矣”是判断句;“不吾知其亦已兮”是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应为“不知吾”。

故选A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旁边

君既若见录见:

表被动

B.夙兴夜寐,靡室老矣靡:

没有

嬉戏莫相忘相:

互相

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雪:

下雪

谢家来贵门谢:

辞别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扶将:

扶持,服侍

多谢后世人谢:

感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君既若见录”中“见”不是表被动,而是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类似还有“慈父见背”“见谅”等。

B项,“嬉戏莫相忘”中“相”不是表“互相”,而是表动作偏指一方。

D项,“多谢后世人”中“谢”不是“感谢”,而是“告诉”。

故选C项。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职,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B.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

C.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学识渊博,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

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于夏历五月初五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它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B项,“陶渊明……谥号‘靖节’”“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错误,陶渊明应是私谥“靖节”,且山水诗鼻祖是谢灵运。

故选B项。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古人用的“干支”纪年法。

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D.“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属于我国古代常用的天色计时法。

属于这种计时法还有“夜半”“日出”“日中”“人定”等。

另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地支计时法,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A项,“‘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错误,“下九”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九。

“上九”是指农历每月二十九,“中九”为农历每月初九。

故选A项。

第Ⅱ卷阅读与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

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

西汉末至东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从伯:

父亲的堂兄。

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

也称堂伯。

“堂”与“表”一样都指的是一种亲戚关系。

C.东床:

因为王羲之的故事,“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女婿。

对皇帝的女婿也称为“东床驸马”。

D.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指山的北侧。

我国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

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答案】12.C13.D14.C

15.

(1)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这段话是说“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述”“会稽”“郡境”“羲之”“己”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以母丧”是“居郡境”的原因,两者不能断开,且“先为会稽”和“……居郡境”有先后的顺序,前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居”的地方是“郡境”,这是说王述的行为,而后面“羲之代述”的主语应是“王羲之”,前后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渭水之北、嵕山之南”。

故选D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D项,“王述对此怀恨在心”错误,文章最后说的是“述深以为恨”,应为“深为遗憾”,文中的“恨”是古今意义词,古意指“遗憾”。

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欣然”,高兴的样子;“毕”,完;“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以为”省略代词“之”,认为……是;“乐”,活用为名词,快乐的事情。

第二句中,“耽”,沉迷;“耽之若是”状语后置句,应为“若是耽之”,“若”,像;“后”,活用为动词,在……之后,比……差,前一个“之”,代词,代书法,后一个“之”,代词,代张芝。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

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

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

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