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548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docx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斯炽班培养方案11.7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李斯炽班”培养方案

(2013年修订)

培养特色鲜明的中医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按照“秉承传统,崇尚创新,注重人文,强化能力,面向临床”的原则,积极探索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四川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办以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李斯炽命名的中医特色班,旨在造就一批“通人文、强经典、重传承”的中医药专门人才。

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中国中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李斯炽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继承与传承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职业以及传统文化素质;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基础、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传承能力、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熟练准确地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常见的急重症进行急救处理,具有一定的中医研究能力的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中医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心理健康。

2.热爱中医事业,将中医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体健康。

7.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古汉语水平。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方药理论的基本知识。

3.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理论与知识。

4.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西医基本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6.熟悉中医“治未病”等预防医学知识及中医康复知识;熟悉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知识。

7.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9.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技能要求

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采集病史和书写病历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及方药、针灸等内外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初步诊断、急救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应用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3.具有运用诊断学基础知识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合理选择临床技术和方法、手段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

4.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能力。

5.具有利用图书文献资料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三、培养方案

(一)主干学科

中医学

(二)主要课程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治法与方剂、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医学形态学、医学机能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三)课程设置

1.设置要求

强调“先中后西”(通过入学教育、先期开设中医课程等)、“强化经典”(增加经典课时数),加强“中医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临床技能”、“中医传承能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史哲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训练。

第一,要求修读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汉语、古代哲学、中医医易学、道教与中医学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史、哲的素养。

第二,要求具有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及内妇儿外科等临床病证诊治理论知识,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著作和历代各家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强化中医基础、中药、诊法、方剂、治则治法等相关理论的学习。

第三,要求具有熟练的中医四诊、针灸推拿等基本技能;要求具有正确的中医临证思维方法。

第四,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研究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跟师学习和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临床科研设计与实施、医学统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撰写等,使科研能力得以训练。

2.课程内容

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三部分。

设置传统与现代人文素养课程群、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四大板块。

共计240学分。

(详见教学进程表)。

同时,每学期将安排中医专题讲座18学时,共计114学时,与该学期所开中医课程相呼应,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

不计入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中医专题讲座

(一):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医易学、道教与中医学等)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

(二):

中医诊断学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三):

中药及方剂学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四):

中医内科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五):

中医妇、儿知识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六):

中医外科、骨科知识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七):

中医五官知识相关讲座

中医专题讲座(八):

中医急症相关讲座

(四)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实训)课程

(1)中医四诊技能训练

(2)诊断学实验

(3)影像诊断学实验

(4)外科常用技术实验

根据中医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我校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阶段三能力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该班,我们强调中医学生必须具备“传承能力、思维能力、临床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因此,特开设以下特色实验课程,并分为“验证型”、“综合型”与“创新型”三种层次的实验项目。

(1)中医望诊实验(中医四诊技能实验室)

(2)中医闻诊实验(中医四诊技能实验室)

(3)中医问诊实验(中医四诊技能实验室)

(4)中医切诊实验(中医四诊技能实验室)

(5)中医藏象实验(中医藏象实验室)

(6)中医病证方药实验(中医病证方药实验室)

(7)中医临床技能实验(中医临床技能实验室)

(8)针灸技能实验(针灸推拿实验室)

(9)推拿技能实验(针灸推拿实验室)

(10)中医辨证论治实验(中医辨证论治实验室)

(11)中医经典课程临床实验(中医临床模拟实验室)

(12)名老中医医案解析(名医传承实验室)

2.见习(必修环节)

(1)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加强学生中医四诊基本技能的运用,早临床,早训练,早实践,早思维。

将分6个学期实施。

课程内容为中医经典与临床导读(第3至4学期);跟师门诊(第5至8学期),每学期18周(即18次),并完成一份《门诊跟师记录报告》;该两项占期末总成绩20%。

同时,在每学期结束前完成临床考核,即在教学门诊对真实病人进行四诊资料收集,给出理法方药,占期末总成绩80%,不及格者需要补修。

每学期取得2个学分才能视为成绩合格。

(2)课间见习

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在各门临床专业课授课期间,在附属医院各相关科室进行,根据课程涉及的不同学科专业将学生分配到各个病房参加住院总医师(包括研究生)的夜间查房,定期轮转,交换病室。

不计学分。

(3)农村、社区医疗见习

(一)

让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安排在第1学年暑假进行,共2周。

计1学分。

(4)农村、社区医疗见习

(二)

针对前两年所学的医学知识的医疗见习,安排在第2学年暑假进行,共2周。

计1学分。

(5)教学见习

在三甲医院进行,让学生熟悉医院规章制度,熟悉医疗基本流程,为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打下基础,为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安排在第3学年暑假进行,至少4周。

计2学分。

3.临床能力加强实验(夜间开放课)

针对四年级学生,本科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进入尾声,需要将前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行反复训练和加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因此,临床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实施开放教学,由学生根据课程和时间需求,统筹安排进行临床课程的能力训练,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课程学分,每门课程0.5个学分,至少4学分。

(具体开放内容由每学期教学计划决定,详见临床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公告)

4.毕业实习

(1)实习准入

实施毕业实习准入制,完成实习医师上岗前培训及基本技能考核,安排在第8学期11-12周。

培训内容包括:

中医四诊技能及临床思维训练、针灸及推拿手法基本操作、临床护理基础操作、外科常用技术操作、西医检体诊断操作、医院管理制度、医疗文件书写、医患沟通、临床药物使用指南、临床常用检验技术指南等。

培训后需要通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常用中药功效、常用基础方、中内、中妇、中儿、中外常见病诊断要点及基本治疗方案,针灸推拿基本操作以及西医检体技能等。

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实习。

为期2周,计1学分。

(2)实习安排

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13-19周和第四学年暑期、第9学期及第五学年寒假,第10学期前12周,共48周,计24学分。

内容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

必修科目:

44周。

包括中医内科10周,中医外科4周,中医妇科4周,中医儿科4周,针灸推拿科4周,中医急症4周;西医内科10周,西医外科4周。

选修科目:

4周(任选一)。

中医骨科4周,肛肠科4周,男性科4周,中医眼科4周,中医耳鼻喉科4周。

此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能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恰当诊治,对急、难、重症能进行初步处理。

(五)综合素质培养

要求该专业学生毕业前需获得4个素质拓展学分,详见《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

四、毕业环节及学位授予

毕业环节除第1至10学期课程考核全部通过外,需通过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包括临床技能考核和理论综合笔试,安排在第10学期进行(五月底或六月初)

1.临床技能考核:

参照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求,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操作、问诊答辩三站式考核(满分100分);

2.理论综合笔试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闭卷,满分100分)。

要求两项考核均合格,方能取得学分,计1学分(未通过毕业考试者不能毕业)。

在校期间,学分达到245学分,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我校学士学位授予的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基本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弹性学制可提前至4年或延长至7年。

六、个人课程培养计划表

第一学期开学后6周内完成。

要求对四大课程群的不同课程(选修课)提前做出修读规划,满足每一课程群中选修课的最低学分要求,在不影响各课程群学分的情况下,后期可以根据情况申请调整,提交学院审核后实施。

(详见附件二)

七、教学进程表

见附件一

附件二:

成都中医药大学个人课程培养计划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专业

一、学习科目及学分规划

课程群

课程性质

科目

学时

学分

各学期科目分布

课程所在学年

考核

方式

是否为专业限选课(*课程)

该课程群修读学分

秋/Ⅰ

春/Ⅱ

人文素养与素质拓展课程群

必修

1、

2、

3、

选修

1、

2、

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

必修

1、

2、

3、

选修

1、

2、

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群

必修

1、

2、

3、

选修

1、

2、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

必修

1、

2、

3、

选修

1、

2、

3、

合计

必修课学分

限选修课学分

任选课学分

(行数不够可自行添加,第一学期开学后6周内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