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213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7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

课题1讀碑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何了解?

2.看课件,谈谈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

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①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②理解词语。

③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

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你的依据是什么?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同桌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1讀碑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①“我”第一次读碑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你有什么体会?

②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

你又有什么体会?

③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

“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④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排比、反复的运用

③几个反问句,接着“站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读碑

初读:

20余年、后来   庄严  雄伟  壮观   伟大     

又读:

那年(南泥湾) 悲壮   凝重  震撼             升华

再读:

现在           悲壮感 使命感

 

课题2刘邓大军渡黄河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导入课题

1. 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

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 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 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 板书课题:

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 问题设置: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 自学交流汇报。

(1) 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 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    敏捷    夜以继日     序幕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3) 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

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 学生自读、思考:

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 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课题3风雪重围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         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  谈话导入

1、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三、  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自读课文,思考:

(1)   杨靖宇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

(2)   口述课文,理清思路。

2、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

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的描写。

日军的反衬。

(2)记人叙事的写法。

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

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3*风雪重围

             山林 三尺深的积雪 零下40摄氏度

             杨靖宇吨周旋抗击殉国

             日寇咬牙切齿

 

课题4.礁盘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字词的学习。

2.教学难点:

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

我们一起来学习《礁岛》,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师导读,生整体感知。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驮(tuò)  蔬(shū)  罐(guàn)   秧(yāng)   筷(kuài) 构(góu)3.理解词语纳闷:

因为疑惑而发闷。

稀奇:

稀少而惊奇。

(近义词:

罕见;反义词:

常见)沉吟: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喃喃:

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环视:

向周围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生自读,理清文章思路。

2.提出疑难问题。

3.交流归纳。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4.礁盘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字词的学习。

2.教学难点:

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品析将士们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

体会将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小组读第1——10自然段,学生思考:

小岛是一个怎么样的岛?

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

菜地的土、菜种是从哪儿来的?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岛内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

4.读第11——25自然段,思考:

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

将军看到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感受到了战士们爱戴首长,将军关爱战士的情怀。

5.读第26自然段,思考:

将军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

对海岛的爱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们的感激……归纳明确:

 ①海岛环境艰苦。

a.小岛其实是个礁盘……甚至没有土,就驮着一群海军陆战队的士兵。

b.将军上岛在算这儿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四十来摄氏度吧。

c.植物是无法生长的……满嘴起泡。

②战士们爱岛,艰苦创造,建设海岛。

a.只见礁石围成一圈……竟露出一片绿绿的菜地。

b.战士们用大棚种菜的办法……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c.将军顺着看去……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d.将军离开礁盘时……行了一个军礼。

③将士们之间的情谊。

a.“全国大半的省份……而是一个长辈。

b.饭堂里,……“孩子们,我谢谢你们……”。

c.将军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舀到碗里。

6.造势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感情朗读。

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4   礁  盘

小岛  (礁盘)没水   没树    没草     没土

战士   绿色菜地构成中国地图

将军   与战士共享菜汤   行军礼

课题口语交际课型口语交际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认识。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点评案例,表达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难点:

提高认识,养成好习惯。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并针对事例结合自身的实际交流讨论。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搜集身边有关法纪的事例。

教学步骤

一、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2,交流、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1)评一评,两种说法谁有道理?

(2)联系生活中、社会上的相关事例,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二、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2.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两种说法,我们偏向第二种。

第一种是情感上有道理,第二种是法律上有道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引导学生对照自身行为,谈看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口语交际,我们对遵纪守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大于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总结总结吧!

课题习作1课型习作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写一份调查报告。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确定主题获得资料、信息。

难点:

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自主习作。

教学准备

设计问卷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写作资料

1。

、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

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C)“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

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整理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二、指-导写作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范文,引导习作。

课题习作1课型习作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写一份调查报告。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确定主题获得资料、信息。

难点:

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自主习作。

教学准备

设计问卷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同学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

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作文

?

,学生各自修改习作。

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四、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课题语文活动1课型语文活动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了解诗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积累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举办“英烈故事会”。

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积累知识,归结学习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写读书笔记和积累诗句。

突破方法:

回顾交流,读、说、背结合。

难点:

开“英烈故事会”。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经,搜集资料将展示、朗读、讲述结合。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英烈资料。

2.诗句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万花筒

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卡片,填写。

(2)学生讲述英雄故事。

2.”我会学”。

(1)读提示,明白活动意图。

C)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写Jb得。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1)展示资料:

诗歌、歌曲、电影、故事等资料。

(2)学生读其中一个片断,学生听读后交流感受。

(3)选取一个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

(4)学生听故事、点评。

 

课题5.那桥,那河,那船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4.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谈观感。

    2.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那桥,那河,那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4.透过语言文字,你还看到了哪些美景?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文章哪些地方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怎样读出这种情呢?

2.交流汇报:

“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

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注意重读一些词语,语调要上扬。

3.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课题5.那桥,那河,那船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4.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二、研读与赏析

1.作者走进古镇,看到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古镇那奇丽的景色,作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①抒情色彩浓,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

②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首发,语言清新优美,极有感染力。

③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摇曳多姿。

3.分男女生读文章中美的句段。

4.从作者对古镇周庄的奇丽的描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论明确:

要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大自然,倾注我们的爱心,

三、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

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写古镇美景    夜色雨幕中的那桥

白天的那河

抒赞美之情    夜晚的那桥

 

课题6.搭石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

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4.教学并指导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体会搭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齐读什么是搭石。

6.这些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搭石铺在水中,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7.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什么样的风景呢?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刘 

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课题6.搭石课型新授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

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交流句一: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齐读句一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从哪些词体会到美?

根据汇报课件打红三个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分男女生读词。

体会“协调有序”的节奏美:

师生合作读句子。

全班分成两组合作读。

汇报板块二: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姿态柔美”的意思。

“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是“宽裕;富裕”)

再读读这两个词。

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了这两个词,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谈体会)

出示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两个词?

(指名读)

(全班读)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指名朗读。

齐读。

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节奏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二、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随文学习“伏”字,齐读三遍。

“伏”是什么意思?

指名上台演示伏的动作。

相机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

拓展说话,假如还有什么人来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

(出示课件)

再读课文描写家乡美景的自然段,再次去感受家乡的美。

三、交流两个比喻句,谈感受。

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结尾又借搭石来赞美家乡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优秀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